<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安江岩里杨氏祠传奇</b></p><p class="ql-block"> 岩里杨氏祠,座落于湖南省洪江市岔头乡岩里村,沅水北岸,与洪江市安江镇仅一水之隔,距安江城区5公里、7800年前的岔头高庙遗址500米、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1500米,地理位置独特,人文历史悠久。</p> <h3> 岩里杨氏祠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至今已有210多年历史。<br> 祠堂四周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幽雅清净,风景秀丽。祠堂面临沅水,门前青石板路拾级而上。祠堂门楼全为青石板精细雕琢的图案,两边是苍劲有力的“忠”、“孝”二字。院内戏台大殿和两侧的偏院保存完好,院墙飞檐卷垛、高大气派、雄伟壮观、古色古香、是方圆百里的风水宝地。</h3> <p class="ql-block"> 传说当年建造祠堂时,杨氏族人特意请了有名的洗马乡风水大师易中明先生来掌罗盘。易中明,字镜潭,拔贡出身,通晓天文地理,应召入京师,曾任曾国藩赞襄军机,深钻周易,著书立说,是湖南著名的风水大师。晚年隐居乡里,偶为人査看风水,选址择日。</p><p class="ql-block"> 杨氏族长备了一分厚礼,跋山涉水,来到洗马古楼坪,拜请易中明先生。他说,为修祠堂选址的事,杨氏族人一直决断不下,昨晚忽得一梦,梦中有神人指点,说杨氏族人有天意相助,将得一风水宝地,此地千根柱子落脚,前有双龙抱柱,也有万盏明灯照耀,日有千人作揖朝拜。我踏遍百里,一直决断不下,今特请先生出山指点,族人不胜感激。</p><p class="ql-block"> 易中明站在高处环顾四周,看得此地确为兴旺发达之风水宝地,便同意杨氏的选址。原来此地芭茅丛生,正应千根柱子落脚,前有苍松翠柏,正应双龙抱柱,千人作揖指排工船夫扳招摇撸,夜有万盏明灯应了后来安江纱厂的灯火辉煌。</p> <p class="ql-block"> 杨氏族长便要易中明为这块地取个名字,以名正言顺,讨个吉利。易中明再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这块地与周围的山势相配,极似一只威猛的老虎。然而羊(杨)落虎口,岂有活路?人怕生坏命,地怕取坏名,这事非同小可,还需细细斟酌。</p><p class="ql-block"> 易中明思量了许久,想起狮虎同是百兽之王,不如就叫狮形吧。族长一听,连连击掌叫好:“先生一言九鼎,就叫狮形。” </p><p class="ql-block"> 族里于是设盛宴隆重款待易先生,接着族长召集乡绅成立祠堂修建委员会,明确分工,发动族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山林得出木头。然后到洞口请来最有名望的石匠木匠,择定吉日良辰,破土动工。</p><p class="ql-block"> 三年以后,岩里杨氏祠圆满竣工,测定吉日良辰,杀猪宰羊,举行隆重祭祖庆典。易先生来到岩里,说次日为最有利于杨氏兴旺发达之黄道吉日,只是煞气太大,需等良辰方可。族长问道:先生可否明示?先生说:且等见人戴铁帽鱼上树,远道贵人来相贺,即为良辰。 </p> <p class="ql-block"> 族人左等右等,直到日上中天,夏日炎炎,饥渴难耐。族长连忙请示先生,易先生说:好事莫在忙中急。话未说完,只见青天朗朗,霎时乌云翻滚,暴雨倾盆而下,只见去安江赶场的村民,纷纷把买来的铁锅戴在头上,扁担上挂着的鱼一路晃荡,远远只见江中一条官船匆匆靠岸抛锚躲雨。夏日雨来得急,去得也快,霎时雨过天晴,岩里村更显山清水秀。那躲雨的官员,索性上岸,一观当地风土民情。 </p><p class="ql-block"> 易先生连忙向族长一拱手:良辰已到,快迎贵人。原来这躲雨的官员竟然是新上任县令。 </p><p class="ql-block"> 族长忙与一帮绅士把县令迎进祠堂,说是难得父母官大驾光临,正应了吉日良辰,必有贵人,不妨就请父母官为我杨氏祠主机祭如何?县令欣然应允,并当即挥毫泼墨写下“关西世第”四个大字。族人后来把这四个字做成匾,悬挂在宗祠大梁上。三年后,清嘉庆皇帝路过此地,在祠内为宗祠亲笔写下“奉先思孝”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 与杨氏祠一墙之隔的是罗山寺,罗山寺始建于唐代初年(608年),是安江闻名三大(胜觉寺、长安寺、罗山寺)寺院之一。</p> <h3> 岩里杨氏祠之鼻祖是杨延楚,始祖是杨朝英,杨朝英相传为元代万户侯、著名散曲家,号澹斋,原籍山东青城,后移居黔阳县岔头岩里。 现今的洪江市岔头乡岩里村居住着的大部分据说是岩板太公繁衍下来的后代。</h3> <p class="ql-block"> 相传,岩板太公原来先祖居住岔头岩里村,曾受皇家恩宠,后因一场灭门大祸,株连九族,仅一婴儿幸免。这一婴儿长大后移居芙蓉溪,卧薪尝胆,繁衍子孙,教育后人,克勤克俭,励精图治,重整杨门望族雄风。而为避免重演先祖悲剧,从此立下祖训,宽容忍耐,低调为人,不事张扬。这名幸存的婴儿就是岩板太公。 </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除夕的傍晚,从安江置办年货归来的男女老少走出乌篷船,三三两两肩背手提着花花绿绿的年货,走进了各自的家门。炊烟迅速在村庄的上空缭绕,农家饭菜的香味弥漫出一片祥和。杨家大院率先贴出了万年红金字的春联,随后家家户户也贴出了杨家私塾先生替东家代写赠送的春联。杨家大院的大红灯笼亮起来了,家家户户香烛缭绕的气氛里,送年的鞭炮响起来了。子夜,小村辞旧迎新的鞭炮声达到了高潮,然后小村归于一片宁静,寄托着一年复一年的新的希望把村民们送入梦乡。 </p><p class="ql-block"> 更夫的梆声响起了,这个忠于职守的鳏寡老人即使年关夜亦不敢稍有懈怠。更夫的声音回荡在村巷田野,响亮而带着新年的喜悦,一字一声,铿锵顿挫:“村长有令,各位听清,年关岁末,火烛小心,水缸挑满,灶前灶后,柴禾扫清,春节娱乐,各得其所,操琴唱曲,品茶博弈,龙灯蚌壳,车马高桥,走亲访友,红包带足,赌钱抹牌,尽兴三天,各人自爱,切莫放烂,三天以后,收心收手,再要发现,禁闭三天。新年利市,恭喜发财。” </p> <p class="ql-block"> 巡过三更,老人睡意渐浓,准备回屋睡觉。因为他终生未婚,所以他也没有家,一年到头就把家安在杨老爷的磨坊里。他带着完成一年使命的欣慰来到杨家大院门口,抬手叩响大门的铜环,正当护院看门的家丁把厚厚的木门打开一半时,似乎从天而降的两个黑衣蒙面人同时以手捂住他两人的嘴吧,一手迅雷不及掩耳的将锋利的匕首插进那两人的胸口,来不及哼一声,更夫和家丁便一命呜呼了。随着杨家大院大门洞开,早已埋伏多时的一群黑衣人,手持利器从大院四周和屋顶蜂拥而入,八个家丁来不及反应过来,莫名其妙顷刻便成了刀下无常。来人几乎如在自己家里一般,熟悉的闯进各自要去的房间,不到一袋烟的功夫,杨家大院男女老少八十来口全在睡梦里直奔了阎王殿。 </p><p class="ql-block"> 杨家大院在新年凌晨突发的血案将全村人从睡梦中惊醒,有几个大胆的悄悄摸向前去,想去探个虚实,但见来者人多势众,不敢轻举妄动,只在远处遥望。隐约只见来者不下百十来人,一律黑衣短靠,手持长短兵器。他们悄无声息的将杨家大院血刃已毕,又把杨家所有金银珠宝全部装箱搬出院外,然后从四面八方点起火把,熊熊大火顷刻吞没了方圆几千平方米的杨家大院。 </p><p class="ql-block"> 村民见大火越烧越旺,担心大火蔓延开来,有人吆喝提水救火,来人中一个头目样的人高喊:“众位乡亲,切莫惊慌,我们是奉朝廷旨意,前来查办钦犯的。査得钦犯杨氏,目无王法,私设江揽,敲诈勒索过往船只牌筏,客商百姓,苦不堪言,联名上告。朝廷派要员名查暗访,杨氏所犯属实。皇上圣明,令锦衣卫前来,将杨犯全家立杀无赦,所有财物悉数充公。村民人等,一开不许阻绕。”村民哪见过这种阵势,一个个悄悄退回自己家中。</p><p class="ql-block"> 次日,家住在芙蓉溪的姑娘惊闻噩耗后,赶回岩里娘家,在一岩板下发现了被父母藏匿于岩板下的婴儿,带至芙蓉溪抚养成人。</p> <p class="ql-block"> 1994年,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秋收起义》,在岩里杨氏祠堂拍摄。</p> <h5> 参考资料 云山烟岚 博客</h5><h5> </h5><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