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8日早6:00,我从住的旺嘉酒店走出来,这家酒店就在四川若尔盖郎木寺(格尔底寺)大门外,酒店条件很一般,没有空调,无免费瓶装水。昨天下午我和团友参观了甘肃郎木寺(赛赤寺),因为参观时赶上下大雨,领队唐老师和赛赤寺售票处商量好,我们上午可以免费参观赛赤寺,当然也可以花30元购票参观酒店旁边的格尔底寺。这里海拔在3500米左右,我感觉没什么不适。 <p class="ql-block">我在旺嘉酒店旁的停车场起飞无人机。西面这是格尔底寺即四川郎木寺,因为太早了,阳光还没有照进寺内,格尔底寺显得静悄悄的。格尔底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的西北部,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由黄教格鲁派创始人至尊"宗喀巴"罗让扎巴的得力弟子、边陲弘法七大弟子、"嘉绒四大佛学名人"之一,第一世格尔登活佛,绒钦更登坚参尊者,遵上师预言授记,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始建僧伽静修庵。从此,开始了传教宣法,讲经布道,利益众生的佛学事业。后由第五世格尔登活佛,丹巴坚赞尊者,在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建立了第一座(上密续部)学院,开始逐渐地扩建寺院。圣者圆寂后,僧侣将其肉身供奉在舍利灵塔中,时近三百余年,四面八方的信众来此顶礼膜拜,转经供养络绎不绝,为该寺的镇寺之宝。达仓郎木-格尔底寺院目前有僧侣千余名,日日研佛修行,寺院有闻思、续部、时轮、藏医学、印经院等五大(扎仓)学院。寺规严谨,师资雄厚,是一座在川西高原上知名度极高的格鲁派寺院。在安多藏传佛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至今历史已有六百余年</p> <p class="ql-block">我将无人机调转方向往东飞去,旁边是被一条窄窄的白龙江隔开的赛赤寺即甘肃郎木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郎木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拉萨甘丹寺第五十三任赤巴坚参桑格创建此寺。1981年郎木赛赤寺批准开放复建。寺院占地面积约为2600亩,是藏传佛教最大寺院之一,现存完好的建筑有弥勒殿、灵塔金瓦殿、护法殿、怙主殿、马头明王殿、狮面母殿、莲花火祖师殿等十多座建筑。寺内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红墙金瓦,金碧辉煌,庄严肃穆,距离寺庙1公里是天葬台</p> 红墙金顶的马头明王殿及后面的辩经树林 收回无人机,我往东走大约三四百米。这条南北向的马路通往甘肃郎木寺南门,右手边便是四川和甘肃两省的界河-白龙江 说是“江”,其实只有几米宽。白龙江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省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四川省若尔盖县、甘肃省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 河道全长576千米,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千米。河道穿行于山区峡谷,平均比降为4.83%,天然落差2783米。白龙江流域内多民族杂居,主要有汉、藏族、回、羌、蒙古、苗等民族。历史上,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重要区域,是汉蜀之间的战略要地,中国工农红军过川入陇的重要通道,流域内历史战争遗迹遍布 白龙江上翱翔的海鸥 我沿着路往北走,右边半山坡上飘着袅袅炊烟的是马头明王殿,殿里供奉着色拉寺有名的马头明王像。马头明王是藏传佛教密宗的护法神,具有强大法力可以驱邪解难。传说这一尊马头明王神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散步时听到了马嘶鸣的声音,沿着声音向地下挖掘而出的,所以在藏传佛教的传说中具有强大的辟邪法力 再往前走就到了甘肃郎木寺(赛赤寺)南门即正门,不远处为和好塔 在藏传佛教中,白塔有八大种类,每种塔都象征着佛祖的一生八大功德之一。其中,和好塔象征着和解与和谐。这种象征意义反映了佛教教义中关于和解、宽容和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和好塔的存在,不仅是为了纪念特定的佛教事件或人物,也是为了传达这些积极的价值观,鼓励人们通过和解与和谐来解决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位藏族老人拄着拐杖,从山下缓缓走上来到郎木寺礼佛 山下为两省共管的郎木镇。依山而建的小镇以白龙江为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做礼拜,晒大佛,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着 从甘肃郎木寺(赛赤寺)走下来,经过旺嘉酒店,我购票后进入四川若尔盖郎木寺(格尔底寺)参观。格尔底寺游客若来早了是不收门票的,因为售票处的僧人没上班。寺内这条主路是通往肉身佛殿的。听酒店的服务生说,只有肉身佛典和大峡谷可以参观,其他部分都不对外开放。右侧这部分是僧舍,因为格尔底寺1986年毁于火灾,现在的寺院建筑是灾后重建的,故寺内建筑看着比较新 左边围墙内是辩经林,不知何故,院门紧闭着 白色院墙上间隔约两米有相等大小的佛龛,龛内的佛像姿态各异。佛龛玻璃外加装了类似纱窗的保护网 右手边红色围墙内是格尔底寺最著名的建筑-肉身佛殿及附属建筑,四个小僧人正在墙外休息,他们都会说汉语。我问他们大峡谷怎么走?他们说一直往前走,不远了 两位藏族妇女在红色院墙外,对着肉身佛殿顶礼膜拜 从半山坡上拍摄重檐歇山顶的肉身佛殿,金碧辉煌 肉身佛殿西侧沿着院墙有三排转经筒 一位老人挨个转动经筒,口中念念有词。不过,她显然不希望被我拍到,特意用雨伞挡住自己的脸,我在拍摄几张照片后立刻离开 我沿着小路继续往峡谷里走,微风习习,感觉有些凉。左边为白龙江,右边有只老虎呲牙咧嘴站在石台上,威风凛凛。我想这应该就是“虎穴”。据说在白龙江源头左岸有一处陡峭的天然洞穴,古时此地林木繁茂,利于猛虎栖息繁衍,母虎与其五仔在该洞穴驻息称林中之王,森林巨兽,呵护着这方灵山秀水的精神家园,因此而得名为"达仓郎木"即虎穴 两位女藏民骑着马从我身后走过,中间这位友好地摆好POSE,让我拍照,一匹可爱的小马驹颠颠地在右边跟着 <div>“虎穴”后面即是纳摩大峡谷入口,右面的悬崖下有一个洞穴,洞口扁平低矮,此时洞口前正有藏民信徒“煨桑”,青白色的烟雾紧贴着崖壁向上升腾,氤氲布满了洞口,这就是传说中的仙女洞。据说往洞内走过十来步便开朗了,石洞最高处有五六米,面积约有四百多平方米,这是一个溶洞,洞内西南角上一柱钟乳石仿佛一位青春美貌的少女,她就是传说中的仙女。<br></div> “煨桑”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藏民在已经燃起的煨桑堆上加柏枝、青稞面等物,顺便献酒洒浆,添嘛呢箭杆。据说在煨桑的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山神也会十分高兴,因而信徒们以此作为祈福的一种形式,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 我经过一座小木桥,来到右岸,往白龙江源头走去。很难想象,右侧这娟娟小溪即是近600公里的白龙江源头 大约往山谷里走了200米,我看时间不早,还要参观肉身佛殿,就果断转身往回走。不知今天是否是特殊日子,来肉身佛殿礼佛的信众不少。有很多全家出动,扶老携幼,足见藏族同胞对佛的敬重与虔诚 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独自走来,他左手持念珠,右手拄拐杖。先在大门柱上轻轻扣头 在肉身佛殿南门右侧,有一块关于肉身佛殿所在院落的简介展板。肉身佛殿所在院子叫原名活佛大院。该院落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十八世纪四十年代),自第五世格尔底活佛-丹贝坚赞仁波切建造郎木寺首座佛殿后,至二十世纪中叶方成规模,后历经多次灾难损。在十一世格尔底仁波切的关护下,从2010年起经本寺僧俗信众数年的努力,终于恢复活佛大院原貌,并改名为郎木寺古迹文物馆,且开放予众人朝圣参观。本馆为院落式佛殿建筑群,由十三余座大小殿堂组成-大雄宝殿巍峨壮丽,藏经阁、度母殿精致典雅,玛哈噶拉殿、祈寿殿、财神殿、大讲堂庄严肃穆,阳光精舍、噶当精舍、上师寝宫、夏尔仓和赛赤活佛寝宫明柱素洁,另有藏地罕见的关公殿奉立其中。馆内建筑精美,殿中珍宝荟萃:大雄宝殿主供为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源自佛祖悟道之地印度菩提伽耶,由拉萨大昭寺开光加持,此像也称为觉沃仁波切,即师尊大宝之意 我从南门进入郎木寺古迹文物馆,正对着的即是大雄宝殿也叫肉身佛殿。大雄宝殿不是每天都可以参观,我们今天运气好,可以入内参观,但佛殿内不允许拍照,昨天参观的拉卜楞寺也是如此 <p class="ql-block">佛殿正中间供奉有五世活佛的肉身灵塔,已有300年历史。灵塔中间的玻璃罩后面,我看见一个镀了层金粉的人面,十分肃穆,这就肉身。不过玻璃罩比较高,玻璃罩反光,看不真切。守塔的僧人告诉我,这个灵塔旁边是第七、第八世活佛灵塔,原来也是肉身,可惜在文革中被毁了。五世活佛出生于1681年,于1775年圆寂,享年94岁。文革期间灵体被运到若尔盖县城,被几个信教群众发现后偷埋在县城的达龙沟山上。到1981年再挖出来时骨肉还有弹性,无丝毫损坏,后请回格尔底寺,至今供于该寺金殿之中。民改前肉身灵体曾自然生长头发,寺内高僧大德们为其理发一次,从此再未生长。金粉抹面的肉体真身历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栩栩如生,令海内外游客叹为观止</p> 大雄宝殿门厅里挂着很多幅唐卡,十分精美。几位喇嘛正在仔细欣赏并轻声讨论 这是最东侧正面的大讲堂,右边一层为活佛寝宫,二层为藏经阁和罕见的关公殿 我从郎木寺古迹文物馆走出来,看到一位美女在红墙下摆好姿势,请摄影师帮她拍照 两位僧人和两位信众边走边聊 9:40,离发车时间还有50分钟,我原路返回酒店。格尔底寺的殿堂分居山坡上下,山上三座应是:续部学院、肉身佛殿、医学院,其中最高处为续部学院,山下三座应是:大经堂(闻思学院)、宗喀巴殿、时轮学院。左前方山坡上的红墙金顶建筑为续部学院 续部学院屋顶金碧辉煌 续部学院屋顶金碧辉煌 一位喇嘛正急匆匆从僧舍去走出来,他手里拿着顶黄帽子。黄帽子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僧人的一大特征。格鲁派是藏传佛教宗派之一。藏语格鲁意即善律,该派强调严守戒律,故名。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汉语中俗称黄教。创教人宗喀巴,原为噶当派僧人,故该派又被称为新噶当派。格鲁派创立于15世纪初。一般认为,明永乐七年(1409)甘丹寺的建造,标志该教派的正式形成。它是藏传佛教中最后出现的教派,逐步占据了藏传佛教的主导地位 一位年轻僧人沿着石板路往大门方向走去 在辩经林外停着一辆大货车,两位藏族女人正在卸满满一车的水泥袋,旁边一个帮忙的男人都没有。联想到格尔底寺那么多年轻的僧人,我真不知说啥好 通往大门的路上走来两位年轻僧人,他们边走边聊,左面这位边走边喝着饮料,左手还拎着两瓶百事可乐。他俩身后的白墙上张贴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感觉挺有趣 将近10点,我走出格尔底寺,再次起飞无人机,此时有四级左右的风。前面金碧辉煌的院落是郎木寺古迹文物馆 无人机转到古迹文物馆正面,拍摄大雄宝殿也叫肉身佛殿 远处的赛赤寺和近处的格尔底寺,甘肃郎木寺和四川郎木寺在画面里融为一体。一条白龙江分隔又联结了两个省份,两寺和平共处数百年。赛赤寺建在一个山坡上,整体建筑错落有致,给人一种高贵而又庄重的感觉。相比之下,格尔底寺则显得更为朴素和自然,它是格鲁派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寺庙,以其独特的肉身灵塔而闻名于世。实事求是讲,赛赤寺的名气要比格尔底寺大很多,这从游客多少就能明显看出 山上红墙金顶建筑为续部学院,山下右侧重檐灰顶为闻思学院主殿,左侧为时轮学院,二者之间的小佛殿为宗喀巴殿 无人机显示屏上提示风力过大,有可能飞不到起飞点,建议立即下降高度。我将飞行高度降至50米以下,然后立即返航。 上午10:32,我们坐上旅游车离开格尔底寺即四川郎木寺,驶往扎尕那景区。到扎尕那景区售票处有100公里,海拔高度下降约1000米,要开两个多小时。大约12:15,我们停车在路边稍作休息。此时气温将近20度,能见度特别好,我架好手机,拍摄延时摄影 热情的团友吴姐主动给大家拍延时,她让我尽量跳高一些。时间极短,就不配乐了。要配就配汪峰《我要飞得更高》,哈哈 <p class="ql-block">12:39,我们驱车2小时后到达扎尕那景区售票处,这里海拔2532米。要到我们住的客栈,我们还要再走4公里盘山道,一路上行。13:12,不知谁说了一句:来了来了,哇塞,漂亮。左边山谷里出现了一个村庄,这是我们将在扎尕那拍摄的主要景点-东哇村。扎尕那村又分为四个小村子,由下而上分别是东哇村、业日村、达日村和代巴村,最下的东哇村和最上的代巴村相距约5公里,有一条盘旋的公路联通四个村子</p> 13:20,我们到达即将入住的达日村客栈,这家客栈条件不错。我住在前面二层面对马路这一侧。房间落地窗对着东洼村,可以欣赏扎尕那最美的景色。厕所和浴室分离,有一个很大浴缸 我们在客栈办理入住并午餐后,在下午3点坐上车,先去上面的达日村观景平台。15:30刚过,旅游车在达日观景台停车场停下,我们下车步行约100米到达观景台,这里海拔3514米。团友们在观景台架设三脚架,下面即是东哇村。下午拍摄村子是顺光,我看过有网友上午在村后观景平台拍摄东哇村,但没有群山作背景 扎尕那山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峻峭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曾多次来到扎尕那,这里给他留下深深的震撼,“我生平未见过如此绚丽的景色,如果《创世记》的作者曾看见这里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这里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岳第四名,游客称其为“西北香格里拉” 东哇村就是在最外头的村,是四个村子最大,游客住宿最方便的地方。这个藏族村寨位于扎尕那景区入口,依山而建,风光优美,村里面有很多特色民宿和藏家餐厅,是体验当地民风民俗的好地方。沿村里的小路一直往里走,上到白塔,登高远望,只见几个村落散布在山谷间,闪着金光的几座寺庙安静地躺在东哇村的怀抱中,山里的村庄保留着原始的壮族风格。迷雾中,仿若仙境一般 村子上面有座寺庙,规模很大,但明显是新建的,似乎还没有全部完工,但已经有游客模样的人在寺内探访 我们几个带无人机的团友开始起飞无人机,这条小狗对无人机很有兴趣,它蹦蹦跳跳开始扑向起飞的无人机。我们都尽量躲着它,既怕伤到无人机,又怕飞转的桨叶打伤狗 我起飞无人机,向东哇村飞去 我刚收回无人机,忽然旁边传来大声斥责的声音。原来小狗闯祸了,它把一位游客的mini 3 pro无人机扑到地上。游客拉住狗主人要他赔钱。起初主人不承认狗是他的,可做错事的小狗害怕地往他身后躲,他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默认。无人机主人不让他走,指责他不给狗栓绳,导致他无人机损坏,说你不赔钱我就报警。他启动无人机试飞了一下,并没发现什么问题,狗主人赶紧带上狗仓皇离开。我的无人机摔过几次,我知道大疆产品质量过硬,不易损坏。 16:30,我们离开达日村观景平台,乘车到下面业日村观景平台继续拍摄。业日村观景平台比达日村观景平台海拔低500米,有一条站到伸向东哇村 我沿着栈道往下走,随着高度下降和栈道前伸,我可以更清晰更近距离欣赏东哇村风光 左边为业日村,规模比东哇村小很多,海拔也要高一些。地上绿油油植物是青稞,青稞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酿酒。不过,这里村民收入来源还是以旅游为主。每年4月底到10月国庆节后,这里会有大量游客到访。冬天这里也会下雪,游客稀少,所以,看不到客栈有取暖设备 下面的东哇村宁静、祥和,村里的建筑五颜六色,朝向各异,民居依山而建,倒也错落有致。据说在东哇村里无需早起就可以看到壮观的日出,晚上的星空也非常明亮 我回头看,观景平台几位团友还在专心拍摄,蓝天白云之下,很好看的剪影效果 我回到业日村观景平台,再次起飞无人机 无人机返航,逆光下的山峦和村庄呈现出另一种美,如同仙境一般 晚饭后,我和指导老师圆圆及团友吴姐等人走到客栈脚下的山坡上,拍摄延时摄影 晚上,圆圆老师带着大家拍摄星空。我没有带三脚架,就没有参加。吴姐把她拍摄的视频分享给我,在此向她致谢 明天我们将去参观花湖以及九曲黄河第一湾,晚上到唐克的酒店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