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那一抹旧绿(第三期)】这世间尽有青绿

习惯了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我在四川财经学院(后改为西南财经大学 )会计系学习。 那时的大学生活很单调,时常晚饭后,我们都会去省气象台后面的一条原生态的小河边散步。</p><p class="ql-block"> 那条小河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浣花溪。每每立夏之后,小河水意淌漾,两岸绿意浓浓,与周边平铺成畴的禾田连成一片,田边花事繁胜,顿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p><p class="ql-block"> 尤其在连日不绝的雨水滋润之后,河边的那份绿恣意伸展着,黄绿,青绿,豆绿,草绿,翡翠绿,苍绿,墨绿……每一种绿都不同,每一种绿都好看的入了眼入了心。</p><p class="ql-block"> 大学四年,来来往往地沿一条河走一条道,此时青绿,已然在内心深处烙下实痕,成为留在记忆深处一首抒情诗,成为一道抹不去的绿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  毕业后,我重返西藏工作,高海拔地区山势粗旷,砺风坚硬,干燥少雨,亦少绿色。骄阳下远眺远处的山岗,有腾腾的热浪升起。</p><p class="ql-block"> 在拉萨工作期间,我在阳台上养几盆花,每每疲惫时就府下身为花草剪枝疏理,摘去枯叶,浇水滋养……</p><p class="ql-block"> 与绿植共时,觉得是一件非常轻松惬意的事,每一眼都饱含着生机盎然的绿意,终觉得其实是每一盆,每一株的花草滋养了我。</p> <p class="ql-block"> 退休前,正值拉萨实施南北山绿化工程,这是一项改善拉萨人居环境,荫泽后人的福祉工程。其实,在西藏种活一颗树本不是件容易的事,据说位于青藏线的交通重镇那曲,就曾有过一项与众不同的恃殊的奖励,但凡只能在那曲的自然环境中种活一颗树,奖励不低于十万元。我去阿里出差时,遇到办公楼下要植一方草坪,不舍重金换土的情形。我想无论在怎样恶劣的环境里,只要有人存在,就不乏对绿意的追求,根本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p> <p class="ql-block">  一直觉得,这世间草木遍地自有深意,且不说绿得有多么的无限生机,绿更有“厚德载物”之仪之范。</p><p class="ql-block"> 一盆君子兰从不失约,每年都会抽箭开花,花形端庄,贵气逼人,挺之青绿;一盆从野地里挖回的海棠,花色艳丽,极尽娇媚,掬于青绿;一盆马蹄莲花色雪白,叶片阔大厚实,出于青绿;还有一盆玉珠垂帘,颗形圆润,翡翠般晶莹,本就青绿。 </p><p class="ql-block"> 又想起台湾作家简媜在一篇文章里写到她的一个姐妹,说她每天活在不得已的战场上,次日醒来,“又是一个绿油油的自己,活得饱饱的。”</p><p class="ql-block"> 每次读到这一句话,心里一惊,那么直接,不加修饰,却惊心动魄,让人一振。</p><p class="ql-block"> 最怕的不是身体枯了,最怕的是心中无绿意。</p> <p class="ql-block">  今日晨起又闻啾啾鸟呜,窗外光影与青绿交折,一片榕树清荫似海,我喜欢凝眸堆叠涌动的青绿深处,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穿过,光影交错,景色唯美。</p><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褥热难耐,一睁眼便见青绿,顿时心生凉意,不由得荫生了一些小小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时常聚在一起的老同学发来信息,今天的活动地点在光华村。我急忙穿好衣服推门而出,挤上人流涌动的地铁。</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以为地铁其实是一个城市的负重,车厢里面容疲惫的乘客,窗外掠过的阴暗与光影,程式化的报站广播声里我非常亨受地回忆起那条流过青葱岁月,青绿不老的蜿蜒曲折的小河……</p> <p class="ql-block">  走出地铁东坡站,沿一路绿荫去往“天邑茶楼”,那一途枝花在树,流火溢彩,言笑晏晏。 </p><p class="ql-block"> 蓝花楹,仿佛残存上古记忆,浮动时像神器青羽一片;蜀葵,泱泱汤汤涣涣,皆作晚霞的容颜;百子莲,躲藏在草丛中,或星星点点,或洋洋洒洒,仙气飘飘,浪漫醉人。</p><p class="ql-block"> 绣球花也都开好了,它有个好听的名字:无尽夏,夏天里最不缺青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