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宜兴,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个“陶都”,陶器很出名,还有旅游景点善卷洞、张公洞。然而此次宜兴之游,古阳羡厚重的历史文化使我极为惊叹:</p><p class="ql-block"> 千余年来,在这块物华天宝的土地上,鸿儒硕彦,王公巨卿、名相战将群星璀璨。在近现代,这里走出了几十名院士、百余名大学校长、万余名教授和文化名人、艺术大师……</p><p class="ql-block"> 而我,在此行中,居然有幸在二个小众景点:周王庙和卢象升祠,与神交六十年之久的“阳羡第一人物周处”和与岳飞大元帅齐名的“民族英雄卢象升”对话,更是不虚此行,幸之,幸之!</p> <p class="ql-block"> 我曾从《世说新语·周处传》中得知:西晋周处年少时臂力过人,武艺高強,但横行乡里,与南山猛虎、西氿蛟龙被乡民合称为阳羡“三害”。在周处历尽艰辛杀虎斩蛟后,居然发现村民误其身亡而庆幸,不禁幡然醒悟,决心改邪归正,便拜贤者陆机、陆云为师,终于脱胎换骨。</p><p class="ql-block"> 因其才兼文武,成为上马举枪、下马提笔,为官清正、不畏权贵,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旷世奇才。后受权臣排挤,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死后赐封孝侯。</p><p class="ql-block"> 周处是宜兴即古阳羡的第一个伟大人物,他创造了文武兼长、舍生取义的阳羡精神。我想,宜兴历史上能出这么多伟人、名人,定与周处有关。</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天清晨,我几经辗转,便来到位于宜城街道东庙巷的周王庙。因庙门尚未开放,我便与石坊边的几位宜兴老翁聊起了周处。</p><p class="ql-block"> 看得出,他们对周处极为崇敬,对宜兴能有这位英雄尤为自豪。有位老翁还忆起动乱时期,周王庙惨遭涂炭,人们冒险保护雕像、石碑文物的往事。我不禁感叹,千百年来,周处英气吞南山,铁骨浸荆溪,无愧是人们心中世代铭记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 周王庙始建于西晋,原名周孝侯祠,南宋绍兴年间加封为“武惠正应王”,故称周王庙。</p><p class="ql-block"> 现存的周王庙座南朝北,由大殿,戏台、后殿、碑廊、周王别院,文化广场等组成。</p><p class="ql-block"> “孝侯殿”是庙之主体,大殿正中塑周处座像,上悬“阳羡第一人物”匾额,座像两侧山墙是彩绘射虎、斩蛟图。</p> <p class="ql-block"> 极为珍贵的是,大殿两侧立有唐宋以来的碑刻18方,均系历代维修周王庙的碑记,其中以陆机撰文、王羲之书写的《平西将军周府君碑》最为著名和珍贵。此碑重树于唐元和年间,为宜兴名碑之一。</p><p class="ql-block"> 望着那一方方显示着千余年历史滄桑,字迹斑驳的石碑,我想,这可能就是老翁们所说幸存下来的遗存吧 。</p> <p class="ql-block"> 穿过孝侯殿再向前,便是为祭祀曾为三国东吳名臣名将,周处的祖父周宾和父亲周鲂的世泽堂。</p><p class="ql-block"> 走出世泽堂,我便在庙中寻找岳飞的生祠。据我所知,宜兴曾是岳家军的发祥地和根据地。而有史料记载,南宋初年,宜兴士绅为表彰岳飞的抗金战绩,曾在周王庙中为其建造生祠。但我寻遍周王庙,生祠竟杳无踪影 !</p><p class="ql-block"> 略感遗憾之际,突然想起孝侯殿里的那副对联 : “移孝作忠把臂呼岳家父子,舍生取义接踵得卢氏兄弟”,其中卢氏兄弟指抗清名将卢象升兄弟。我想,阳羡大地上英雄輩出,又何尝不是周处“移孝作忠”和“舍生取义”精神千余年的传承、发展和光大呢!</p> <p class="ql-block"> 从周王庙向前百余米,一进入東珠巷便看到了卢象升祠。卢象升祠建于康熙二十六年,乾隆时改为卢忠肃公祠。2001年宜兴市政府在原址重建。</p><p class="ql-block"> 据周王庙前那几位老翁介绍,有异于周处斩蛟射虎的千古传奇,周王庙的“香火”很盛,而卢公祠则常常大门紧闭,孤寂地守在长桥河畔。</p><p class="ql-block"> 进入卢公祠,感觉祠的规模并不大,祠内布局一览无余,主体是正殿,正殿两侧有左右厢房。但祠内有着浓浓的肃穆庄重之氛围。</p> <p class="ql-block"> 在正殿中,我久久凝望着左手按剑、右手托印的卢象升全身紫砂塑像,不禁唏嘘:</p><p class="ql-block"> 明朝末年,北方清兵屡屡犯疆,卢象升力主对清抗战,亲手组建“天雄军”,历经了一场场生死考验。1638年适逢清兵入塞,他督天下援兵,拱卫京师,击退强敌。翌年清兵又犯,身为大明督师的卢象升,在奸佞杨嗣昌之流处处掣肘下,无奈仅率五千弱旅哀兵,在河北巨鹿与数万清军展开悲壮决战。战斗从清晨打到半夜,终因弹尽矢绝全军覆没,卢象升亦战死疆场、悲怆倒下,年仅三十九岁。</p> <p class="ql-block"> 卢大帅一生短暂,但可称之为明末旷世奇才、中流砥柱,虽受到奸佞的抵毁、中伤、陷害和崇祯帝的猜疑,但仍忍辱负重,誓死抗清。他曾悲愴地说:日后,我必定要战死疆场。这就是英雄悲情孤寂的一生,以他壮烈的献生,留下了超越历史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在大殿左右的东西厢房,立有卢象升麾下阵亡将士牌位和共赴死难的家丁义士牌位,卢象升与阵亡将领、将士群像。还有卢象升三位叔父及四位兄弟的牌位,可谓是一门忠烈。在厢房两壁,有若干幅卢象升生平故事,及巨鹿血战清军的图文。</p> <p class="ql-block"> 环顾眼前的卢公祠,我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卢公祠的规模较大,以后被移作他用,大部分建筑被拆改。重建后虽作恢复,但原先的历史遗存,如周佛海所题“近古一人”匾额和不知何人书写的“英灵犹在”匾额及相关殿堂或已无处再寻。</p><p class="ql-block"> 经过反复捜寻,我仅觅得这二幅旧照,亦不知其真伪,权作是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意和悼念吧。</p> <p class="ql-block"> 在卢公祠,我邂逅江苏作家协会会员朱再平先生,聊起卢象升与岳飞这二位抗击外侮的民族英雄都是死于三十九岁黄金年龄,不胜唏嘘。然我觉得:岳家哀,卢家似乎尤哀。</p><p class="ql-block"> 想起数年前我曾在雁门关凭吊浴血奋战,戍边保国的历代名将。想到他们精忠报国,但大都竟郁郁不得志,甚至不得善终的情景,又是无尽感概 : 这难道就是英雄们的必然归宿吗?</p><p class="ql-block"> 想到此,我吟诗一首,祭奠英雄: </p><p class="ql-block"> 策马天雄驰帝京,冰霜历尽柱天擎。中原北望忠魂事,同铸江山风雨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