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刘宝麟,著名书画家</span></p> <p class="ql-block">东晋孝武帝太元年,前秦苻坚以八十七万大军南下攻晋,晋相谢安派谢玄等率八万军队迎战,以少胜多,大破前秦苻坚,是为“淝水之战”。那天,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不久谢玄从淮河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后,默不作声,又缓慢从容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胜贼兵。”说话的神色举动,跟平时没有什么不同。</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兴一种风度(后世称之为“魏晋风度”),体现在名士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以及由此凝铸而成的人格精神上,是一种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时尚。那么,谢安面对前线大胜的喜讯所表现出来的淡定与从容,是不是一种故意表现“风度”的做作之举呢?不是,这是他长期“治心”之下的风度自然流露。</p><p class="ql-block">谢安、王坦之是简文帝倚重的大臣,前者为侍中,后者为左卫将军。桓温欲推翻晋室,故欲先诛除朝中辅佐大臣。这天,恒温埋伏好穿戴盔甲的兵士,准备了丰盛的酒席,广泛邀请朝中官员,想趁此机会杀掉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惊惧,问谢安:“应该采取什么应对之策?”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朝国运的存亡,就在于我们这一次前行的结果了。”两人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惊恐的样子,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脸上;谢安的从容不迫,也越发清楚地表现在面容上。他看着台阶快步走入坐席,模仿洛阳书生咏读的声音,吟咏起“浩浩洪流”的诗篇。桓温忌惮他那种旷达超远的气度,便赶快撤走了埋伏的士兵。在此之前,王坦之和谢安的名望相等,通过这件事便分出了高下。</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军争篇》曰:“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谢安用自己的“心术”一举“夺”走了桓温的“内气”,从而挫败了他颠覆晋室的企图,既展现了谢安“风度”的特殊魅力,也诠释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兵法智慧。</p><p class="ql-block">苏洵在《心术》中讲道:“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p><p class="ql-block">职场上也不例外。“人生得意须尽欢”,那不过是大诗人的浪漫。现实中,面对顺利、成功或者挫折、失败时,保持冷静、从容,不忘形、不失态,则有助于自己理性和客观地认识问题、做出决断,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强自己的征服力、竞争力。</p><p class="ql-block">“治心”,是一个人一生一世中不可或缺、不可或弱的重要功课。</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学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