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山大学百年华诞,网上到处可见各种方式的刷屏。</p><p class="ql-block"> 我从青年求学时代开始,就和中大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大学习和工作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人生,中大百年树人的春华秋实里,就有我四十多年青春和生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这里想说的是一篇论文的故事,也是我独特的青春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学术生涯的第一篇论文是一篇英文论文,也是我硕士期间研究工作的总结。1987年7月发表于国内英文计算数学期刊《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p><p class="ql-block"> 我82年秋天开始读硕士,李岳生老师是我的导师,不久他就履职担任了中山大学校长。李老师当时给我选定的研究方向是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但作为一个初入科研之门的年轻学子来说,如何做研究其实是很生疏的。李老师行政事务很多很忙,我决定自己先开始找个题目做调研并尝试做研究。经吴兹潜老师的学生梁君度师兄介绍,84年我去北京找到了郭伯灵老师(现在的院士)。硕士论文实际上是郭老师给的题目,他说我只要完成就一定能发表,恰好也符合李老师给的研究方向。</p><p class="ql-block"> 征得了李老师的同意,我按照郭老师指导的方式做实验,最后完成了算法收敛性稳定性的证明,也完成了我的硕士论文。在整个过程中,我也经常和李老师讨论相关内容,尤其是证明过程中涉及到的泛函分析的一些基础问题,听他提出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论文完成后,李老师建议我把这篇论文凝练翻译成英文,投国内的英文版计算数学期刊(《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这是国内计算数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学术期刊,现在也是SCI期刊。</p><p class="ql-block"> 论文的英文草稿完成后,我首先征求郭伯灵老师意见,问他是否同意他作为作者署名。郭老师说,这个论文他只给了我题目和方向,其它工作都没做,不需要把他放在作者里。那时年轻单纯想法不多,郭老师这么说了我就没有再坚持,否则现在也可以吹牛和科学院院士一起发表过论文了😊。</p><p class="ql-block"> 我用打字机把论文的文本部分打好,又手写填上公式,作者部分写上了我和李岳生老师的名字,然后交给李老师审阅。几天后,李老师就把审阅过的论文草稿还给了我。草稿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红笔的画痕,李老师对我的写作给了大量的修改和建议,并附上了一封给期刊的推荐信。除此之外,李老师还把他的名字从作者署名处划掉,并对我说,这篇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我自己完成的,他不能署名。最后,这篇英文论文在正式发表时,上面的作者只有我一个人的名字。之后这样的署名也成了常态。</p> <p class="ql-block"> 和我同届的博士生还有两个师弟,韩国强和张丽清,二人现在也都是国内计算机领域的名人。据我所知,他们在读博士期间及随后发表的研究论文,李老师也都没有作为作者在他们的论文上署名。<br></p><p class="ql-block"> 如前所述,这篇论文是我学术生涯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应该指出的是,如果没有郭老师和李老师的帮助,我是不可能发表这篇论文的。在论文的研究和撰写过程中,我不仅得到了学术研究的历练,更是受到了两位大师人格魅力的熏陶。这些都对我之后的学术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让我逐渐意识到大学里的传承,不仅仅是知识和学术研究,更多的是大学精神。而大学精神的传承,是一个国家文化文明传承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font color="#9b9b9b">(下图从左至右:张丽清、李岳生、作者)</font></p> 认识李岳生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很淡薄名利也很低调的人。以他的学术水平和地位,成为学部委员或者院士都不难,但他从来没有动过心思。他的儿子在告别会上说,虽然李老师生活很简单朴实,但他这一辈子活得很满足。这句话顿时让我破防,泪流满面。李老师的满足,是他在一生中帮助过很多人,也改变过很多人的人生轨迹。他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而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div> 我在这么多年的学校生涯里,经历过许多甜酸苦辣,有顺境也有逆境。受李岳生老师和很多前辈的影响,没有不顾一切去追逐名利,没有和人争过各种署名,争过经费,没有高收入,甚至可以说还有些清贫。但我在中山大学百岁生日之际回顾在学校的所有日子时,能够心无任何愧疚地说:我为校园的百年树人还是倾尽了自己的心力。我相信在我的教育生涯中,确实摇动了几棵树,推动了几朵云,也唤醒了几个灵魂。有了这些,我其实还是很富有的。</div> <p class="ql-block">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中山首创,遗泽余芳。</p><p class="ql-block">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因为有大师。</p>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div> 这,才是我的大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