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引领我回首童年,留住青春(原创)

浪行天下

<p class="ql-block">  我热爱读书,因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百科知识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从小到大,林林总总的读物陪伴着我一路走来,虽然年代久远,岁月漫长,许多往事都湮没在身后的红尘中,但始终忘不掉的是读过的书和书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许是岁数大了都喜欢怀旧,退休后,我的诸多爱好中添加了收藏旧图书一项。令人遗憾的是,文革十年断层,不知有多少弥足珍贵的图书被当做四旧毁于烈火和纸浆池,要收集五、六十年代的图书并不容易。凭着留住童年和青春的执着,最终还是收集了一些小时候看过的图书和画报,现做成美篇,分享给我的同龄人。如果你和我一样也看过这些图书,那你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启回忆的闸门,走进童年和青春时代,观赏这些曾给予我们知识和力量的珍贵图书。</p> <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时代是跟随着【小朋友】一起成长的。五十年代的首都北京,政通人和,风清气正,我们走到哪儿都被称为祖国的花朵,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那时最高兴的就是收到新的一期【小朋友】,浅显易懂的编排,生动有趣的故事,精美的插画,无不吸引着我一遍遍的翻阅,从不识字到能看懂,也逐渐熟悉了乐小英、张乐平、华三川等画家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要说我童年最喜欢的作家,非张天翼莫属,他的【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是五十年代中国儿童的经典读物。在充满幻想的年纪,有哪个少年不愿意像王葆一样拥有一个能变出万物的宝葫芦呢?</p><p class="ql-block"> 【唐小西和下次开船港】也是著名作家严文井创作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缺乏时间观念的男孩唐小西,在失去了时间的“下次开船港”的奇妙旅程,可以说这部作品对我的今后人生都有重大启迪,它使我记取了唐小西的教训,从此我对时间观念有了特殊认识并受益终生。</p><p class="ql-block"> 【唉呀疼医生】是前苏联作家楚科夫斯基的作品,由著名翻译家任溶溶译成中文,唉呀疼医生有许多动物朋友,它们帮助医生打败了凶恶的海盗。</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正是中苏蜜月时期,中国人民着迷于苏联的电影、歌曲和图书,一直至今,我都没有减弱对前苏联文化的爱好,毕竟童年时期的烙印太深了。</p> <p class="ql-block">  【短剑】是苏联作家雷巴科夫的作品,也是当年非常受中国儿童欢迎的中篇小说,描写苏联黑海舰队的一艘主力舰突然爆炸沉没,勇敢机敏的中学生米沙偶然发现了一柄带有密码的短剑,由此和两个好朋友追踪调查,最终配合警方将匪徒一网打尽的故事,情节惊险曲折紧张,后被改编成电影,小说同时展示了苏联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的童话代表作,现在作为中小学生必读书目,相信当年不少中国少年都读过此书,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告诉每个儿童要诚实做人,撒谎是要付出代价的。</p><p class="ql-block"> 任大星也是五十年代著名儿童题材作家,他著的【吕小刚和他的妹妹】被拍成电影,我收藏的电影中就有这部影片。</p> <p class="ql-block">  少年时期对知识的渴望是强烈的,当时国家出版部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吸取知识的需求,推出了【儿童时代】【红领巾】和【少年文艺】等刊物,还有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p><p class="ql-block"> 【少年文艺】中,除了职业作家撰写的作品,还特意辟出专栏,刊登少年儿童自己创作的文章,为培养未来的作家,国家着实费了心。</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国际国内形势都不平静,国外反华势力勾结沆瀣一气,拼命围堵封锁我们,国内正值全民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漫画】周刊形象的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过程,也让我们记住了华君武、方成等漫画家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被称为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但也出现了一些脱离科学,脱离实际的现象,【漫画】杂志上登载的这两幅画,应该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现在看起来觉得不可思议,当年可是被当做先进典型宣传的。</p> <p class="ql-block">  五、六十年代至文革前是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巅峰期,那个年代没有电视,群众视听娱乐只有电影和戏剧,这些经典影片曾陪伴着我和同龄人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王心刚、王晓棠、崔嵬、孙道临、谢添、谢芳、赵丹、王丹凤、张瑞芳,这些耳熟能详的电影明星始终是我的偶像。</p> <p class="ql-block">  我升入初中二年级的夏季,一场延续十年之久的文革开始了,对政治懵懂无知的我被卷入了这场运动,糊里糊涂的跟在大人后面喊口号、刷标语,还以为自己所做的事很神圣。 </p><p class="ql-block"> 文革十年,文化领域近乎一片荒漠,银幕上放映的,除了样板戏,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影片,当年最喜欢的一个是朝鲜影片,一个是南斯拉夫影片。当时老百姓还编了首顺口溜,很形象的总结了各个国家影片特色: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南斯拉夫电影打打闹闹,中国电影新闻简报。</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的画报真实记录了中国人民通过改天换地,如何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繁荣富强新中国的艰难历程。是我们今天回忆这一历史过程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解放军画报】则真实记录了我军解放一江山岛、抗美援朝、平息西藏叛匪、击落美制蒋帮侦察机、粉碎蒋匪武装特务的斗争事迹,也是回忆我国建国以来巩固国防,抵御外敌的珍贵史料。</p> <p class="ql-block">  我收藏的【人民画报】,记载了中国人民痛失好总理的无限悲痛,也有粉碎“四人帮”后的全国欢腾。</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被称为欧洲社会主义一盏明灯的【新阿尔巴尼亚】画报中文版,当年我们为数不多的几个铁哥们之一。</p> <p class="ql-block">  倏忽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我们已从童年、少年、青年走到了老年,每每翻阅这些图书,总会激起我对往事的追忆,我和同龄人见证了共和国由弱到强,由穷变富的进程。我们既是亲历者,也是参与者,面对历史,我们可以自豪的说,青春无悔,不负韶华!</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