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海军那只勤劳的“萤火虫”

老江

——二战英国萤火虫式多用途舰载战斗机模型制作汇报 <p class="ql-block"> 图/文 江东</p> <p class="ql-block">  萤火虫式多用途舰载战斗机</p> <p class="ql-block">  我的萤火虫式多用途舰载战斗机模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早在二战前的1938年,英国航空部就颁布招标书,要求研制两种可以取代即将过时的“管鼻鹱”战斗机的替代型号。一种可以是尚在流行的“炮塔式战斗机”,另一种是后来通行的传统构型战斗机。对于后者,还要要求必须和炮塔式战斗机拥有“一样多”的火力,或8门7.7毫米勃朗宁机枪、或4门20毫米西斯帕诺机炮。</p><p class="ql-block">  然而航空技术的更新换代太迅猛,刚过一年,航空部就果断废弃了“炮塔式战斗机”的招标,同时修改了新一代战斗机的性能要求。其内容涵盖允许出现的单座和双座两种方案:单座战斗机最大速度不可低于611千米/时,双座则为555千米/时。此时,在英国费尔雷飞机公司提交的设计方案里,既有单座也有双座布局,既可以安装罗-罗公司的“兀鹫”(Rolls-Royce Griffon)活塞式发动机,也可以稍微放大机身后选装纳皮尔公司的“军刀”(Napier Sabre)活塞式发动机。</p><p class="ql-block">  出于海上长时间飞行的考虑,所以要求双座型强制安装导航设备。</p><p class="ql-block">  费尔雷公司的方案在对比中最终赢得竞标,这就是本文要说到的主人翁“萤火虫”式战斗机(“Fairey“ Firefly”),该机被要求能够执行空战、对地/海面攻击、侦察、夜间战斗和反潜巡海等多种作战任务。所以完全属于那种多用途战斗机,自然也是可以完胜接替“管鼻燕”舰载战斗轰炸机的下一代新机。</p><p class="ql-block">  1940年,航空部先向费尔雷公司订购了200架,1941年12月22日原型机首飞。与它的前辈管鼻鹱相比,尽管萤火虫因安装20毫米机炮,自重增加了1,810千克,但气动外形的优化和使用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原型机的最大速度还是比管鼻燕快了60千米/时。1942年“萤火虫”在下博斯库姆进行了操控性和性能试飞。1943年3月4日,第一种批产型萤火虫F.I下线。这刚巧是管鼻鹱服役一年后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俯冲中的萤火虫<div><br></div> 萤火虫(下方)和她的设计原准参考机“管鼻燕”(上方)的外形差别还是不小的,萤火虫作为后者的替代型号,漂亮多了!<div><br></div> 早期的萤火虫机头下方有个大大的方形冷却器进气口,这是她的特征。<div><br></div> <p class="ql-block">早期型号以萤火虫1为代表</p> 萤火虫的前后舱离开一段距离,交流只能依靠无线电 <p class="ql-block">  因为萤火虫是在管鼻鹱的基础上大改发展而来的,所以前者或多或少留下了管鼻鹱的些许身影,但总体上更加流线型,不再那么丑了!。从外观上看,萤火虫依然采用了串列式座舱布局。其单独设置的前座座舱依然采用了较陡峭的前风挡玻璃,而后方座舱则完全隐入中后部机身的轮毂线之内,看上去是一个多框架的长长的舱盖,里边坐着领航员、或侦察员、或雷达手。因此,后面的空勤组和最前部的飞行员是隔开一段距离的,当时好几种英国飞机都是这样布置的。</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采用梯形平直下单翼常规气动布局,4门机关炮或机关枪就埋装在机翼内部,这是彻底摆脱“炮塔式战斗机”设计思路后,射击武器最合理的安装位置(其他国家也大多采用)。在翼根部分安排了新型的所谓“翼夹”(Youngman flaps)结构,厚厚的空心夹层前部开口,可引进冷却空气。而且这种翼夹提高了机翼的结构强度、同时增大了翼面积,使得萤火虫变成一种既坚固又易于操纵的战斗机。机翼的另外一大特点是在后缘装有英格曼襟翼,最大下偏可近90°,有利于甲板短距起降及低空大机动飞行。同时,因为考虑要在航母上使用,外段机翼可旋转90度再向机身两边贴近折拢。它的水平尾翼在试飞以后就被移到了垂直尾翼的顶端,这也是和管鼻鹱明显不同的地方。而且在早期改型上,机头螺旋桨罩的下方有一个大大的近矩形进气口,用于引进冷却器空气,而后期的改型因为选用其他液冷发动机,所以机头颚下像大嘴巴一样的进气口被取消,机头一下子变得尖削和流线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萤火虫4是后期型的转折改型,颚下方形进气口没有了,冷却器进气口改在机翼根部的前缘,这样的结构叫“夹层翼”。飞机大大提高了流线型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一群航母甲板上的地勤人员忙着接手刚刚降落的萤火虫</p> <p class="ql-block">一批萤火虫准备从甲板起飞,折叠机翼开始慢慢放下并展开(发动机也已经暖车启动)</p> <p class="ql-block">一架萤火虫尝试用牵引助力进行起飞(难道在试验后来才出现的弹射器)</p> 准备降落正在英国航母甲板上的萤火虫(艺术绘画)<div><br></div> 博物馆收藏的早期萤火虫F.1<div><br></div> 后期的萤火虫F.4飞行在云层上,外形是不是很帅?!<div><br></div> 萤火虫于1943年6月开始在皇家海军航空母舰部队服役,其时已接近战争后期。使用萤火虫的国家后来有所扩大,其中包括了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费尔雷公司最终一共交付了1,623架。<br>  萤火虫毕竟是战前的设计产物,作为战斗机用于空战略微有点牵强,因此大多数场合、实际干的还是舔地(对地/海攻击)的活,最后又拓展了海上反潜巡逻的用途,延长了该机的使用生命,成为英国航母舰载机中一款还还不错的“万金油”、一种“表现尚可”的多用途战术飞机。   <br>  回顾萤火虫的作战史,应提及1944年的9月,那时皇家海军刚刚组建了第一支萤火虫战斗机中队(配备9架)。这些飞机在7月中旬已经首次从舰上作了处女航。载体是英国航母“不倦”号。不久,萤火虫飞机第一次勇敢地攻击了德国战舰“提尔皮茨”号。6月开始又加入了进攻菲律宾的战役。7月10日,它还作为皇家空、海军的飞机、第一个飞入日本上空,因而极具象征性意义……。<br>  1945年日本投降前,它加入英国远东特遣舰队,更多介入了一些东南亚地域的战事,比如用火箭弹对日本在苏门塔腊的炼油厂以及日本近海的船只或陆上目标的进行了袭击。这些萤火虫属于不倦号航母上1772中队,该部是第一支在日本本土上空作战的舰队航空兵中队,同时也是在东京上空执行作战任务的首支皇家海军飞行中队。<br>  萤火虫有一些改型,彼此在外观上有明显的差别:<br>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老头们守着一架油漆一新的萤火虫F.4(请看所谓的夹层翼)</p> <p class="ql-block">这架萤火虫4是个极罕见的特例,既有夹层翼,也有颚下进气口,但已经改为扁缝形状。</p> <p class="ql-block">萤火虫7是最后阶段问世的萤火虫,已经不再作为空战/对地攻击机使用,基本改作特种用途飞机。后座的座舱盖不再是平直的多框架鸟笼形态,而是视界良好的现代水泡型</p><p class="ql-block"><br></p> 萤火虫AS.4 是反潜作战改型,这是它的三面图<div><br></div><div><br></div> 萤火虫AS.6(反潜型)的驾驶舱仪表<div><br></div> <p class="ql-block">萤火虫FR.1是早期1型里头的战斗侦察机 (三面图)</p> 萤火虫最早改型萤火虫1的立体解剖图<div><br></div> 萤火虫.FR.4战斗侦察机的解剖图<div><br></div> <p class="ql-block">萤火虫.T 是她的飞行教练机改型。教员席明显升高,以便观察前方学员的操作情况。</p> <p class="ql-block">萤火虫U.8,应该是无人驾驶靶机改型,是后期萤火虫8型之特殊用途改型</p> 萤火虫聚集在航母甲板后部,腾出前方甲板,准备鱼贯起飞<div><br></div> <p class="ql-block">  萤火虫1,下又分两种子型号:F.1/ FR.1 (F表示用途为战斗、FR表示用途为战斗/侦察)。F.1是费尔雷公司和通用飞机公司生产的战斗机,总数429架。FR.1是安装了ASH探测雷达的战斗/侦察机,总数376架。最后的334架萤火虫1的发动机升级为“格里芬”XII。</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NF.2 ,舰载夜间战斗机(N代表夜间)。它加长了机身以安装AI机载截获雷达,总数量37架。由于该改型制造比较麻烦,所以又发展了在FR.I基础上仅简单地在机头下加装一套简易雷达天线的NF.1夜间战斗机。</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T.1,教练机改型(T代表教练),1946年由萤火虫1改装,不带武装。后舱水泡座舱盖明显抬高,便于教员观察前方。</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T.2,教练型,1946年由萤火虫1改装,带武装。</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T.3,反潜观测教练型。</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F.3,战斗机,仅生产一架,试装“格里芬”62发动机。</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F.4,舰载战斗机。由于换装了“格里芬”74发动机,散热器从机头移至机翼夹层内,因此大嘴巴进气口消失、机头变尖削!同时中翼弦长加大并前伸。翼梢从半圆形改为方形,这种最终改型在1947年至1950年间全面替代了F.1型。</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FR.4,带ASH雷达的战斗型,1946年7月下线。</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TT.4,靶标拖曳型,由FR.4改装。</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F.5 ,战斗机,与萤火虫F.4基本相似,只是调整了内部设备,1947年12月下线,总数352架。</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FR.5,带ASH雷达的战斗型。</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NF.5,夜间战斗机,带AI.MK.101雷达。</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AS.5 ,反潜攻击型,带美制声纳浮标。</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AS.6 ,反潜攻击型,带美制声纳浮标,总数量133架。</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TT.5 ,靶标拖曳型。</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TT.6, 靶标拖曳型。</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AS.7 ,反潜攻击型,1951年10月出现,后舱有两名设备操作员。</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T.7ASW,教练型。</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U.8,无人驾驶靶机。</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U.9,无人驾驶靶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的基本参数如下(以萤火虫F.1战斗机为例)</p><p class="ql-block">  乘员2名(飞行员及侦察/领航员),机长11.46米,翼展13.57米,机高4.14米,机翼面积30.5平方米。空重4,432干克,起飞重量6,373干克.动力为罗尔斯-罗伊斯“格里芬” II.B液冷发动机一台,最大功率1,730马力。最大速:509千米/小时,航程2,090干米,实用升限8,530米,爬升率8.84米/秒。固定武装:20毫米机炮4门、火箭弹 8枚或454千克炸弹2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掠海飞行的后期萤火虫</p> <p class="ql-block">英格曼襟翼已经下偏,有利于甲板短距起降及低空大机动飞行</p> 现代人模拟萤火虫穿越战火的表演飞行<div><br></div> 一个安装在机翼翼稍处的照相机拍下了萤火虫的机身侧面<div><br></div> 一看就是一架最早期的萤火虫<div><br></div> <p class="ql-block">萤火虫机翼上对称安装的4门机关炮、和翼下携带的空对地火箭弹</p> <p class="ql-block">正在为萤火虫悬挂火箭弹,它们用于打击敌方舰船或坦克军车</p> <p class="ql-block">放下襟翼和着舰钩准备着舰的萤火虫后期</p> <p class="ql-block">早期萤火虫的水泡型前座座舱盖和后座平直的鸟笼座舱盖。两者的视界明显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萤火虫前座驾驶员的座椅,看来座舱并不宽敞</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我在购买大鹏飞机模型的同时,购买到了这种战斗机的1/48模型套材,非常喜爱。所以在完成大鹏飞机模型之后,立即投入对萤火虫的制作,并于2022年8月完工。</p><p class="ql-block">  这是萤火虫后期的改型AS.7 (反潜攻击型),所以机翼上带有海上搜索雷达的鼓包,这个也是吸引我的地方。当然,怪异外观中带着机械美的感觉,更是我猴急投入开工的动力,没有其他理由。</p><p class="ql-block">  我总觉得,单纯爱好模型,不是一个好发烧友。只有爱好航空技术并长期投入航空史研究者,才能把一架飞机模型做得津津有味,且做出模型真正的韵味来!我研究航空60年,是飞机模型和飞机史的双重发烧友,这样可能容易出效果,也容易获得最大程度的愉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我的制作过程照片。</p> 萤火虫AS.7模型开盒看零件,洋洋六大版<div><br></div> 两半的机身,和用小锯子下料的树脂件排气管组件<div><br></div> 孙女好奇地察看组合度好不好<div><br></div> 主起落架舱也是用树脂件提供的,好像完全无必要<div><br></div> 先素组前部的驾驶舱<div><br></div> 同上<div><br></div> 还有后座两个座椅及无线电设备<div><br></div> 机身内部前后两个座舱的内构都粘好<div><br></div> 飞行员前座的未上色状态,细节好像已经不错<div><br><div><br></div></div> 为驾驶舱自行添加若干管线细节<div><br></div> 驾驶舱里我参考实物老照片自行添加的一些细节<div><br></div> 素组螺旋桨<div><br></div> 素组机尾腹下着舰钩的格纳槽<div><br></div> 素组主起落架<div>并自行添加电线</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驾驶室已经粘上机身之左爿</p> 在机翼前缘下,安装反潜小雷达的吊舱(因为我做得是反潜型,已经不是空战型)<div><br></div> <p class="ql-block">将前驾驶舱的玻璃座舱盖小心一割为二,改成可打开状。(因为套材提供了两套玻璃件,所以扣除锯条厚度以后,依然可以保证各个零件的准确尺寸)</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前后座舱盖去毛、遮盖、然后油漆以后备用(请对比盒子封面绘画)</p> 补充一些机翼上的铆钉孔<div><br></div> 补充一些机身上的铆钉孔(另外请看,排气管已经装上机头两侧) 前部驾驶舱的右墙开关群,和后座舱双人面对面的布局<div><br></div> <p class="ql-block">先为各机舱内部、起落架舱、舱门以及起落架立柱喷上专门的“英国飞机内部色”</p> <p class="ql-block">起落架舱以及起落架立柱在喷好“英国飞机内部色”以后,开始做旧啦</p> <p class="ql-block">为前座驾驶员座椅添加安全带,小心着色</p> <p class="ql-block">旧化前后座舱,为小开关个别点涂杂色</p> 后舱的无线电设备和两个反潜战斗员的椅子已经旧化<div><br></div> <p class="ql-block">从前往后看上色旧化以后的驾驶员座椅周边效果(这个驾驶舱的全部空间大小其实和一个大枣尺寸差不多)</p> 同时看一下驾驶舱的右舷壁板开关设备<div><br></div> 同上内容<div><br></div> <p class="ql-block">孙女此刻在看左右机身是不是可以合拢了</p> <p class="ql-block">左右机身合拢,并开始打磨</p> <p class="ql-block">机身打磨到一半,开始保护性遮盖前后座舱</p> 机身腹部的打磨 <div><br></div> <p class="ql-block">机翼与机身的配合面存在明显缝隙,要多次反复补补土,然后打磨至圆滑</p> <p class="ql-block">在起落架舱周边补一点螺钉铆钉痕迹</p> 全机喷好伪装色,并贴好标志水贴纸<div><br></div> <p class="ql-block">喷漆要尽量喷出层次感</p> 完成品的右前侧视标准像<div><br></div> 完成品的俯视标准像<div><br></div> 在腹部英国特有的“鸭蛋青”涂色基础上又进一步渍洗旧化了一番,是不是有点沧桑感了<div><br></div> <p class="ql-block">登机允许践踏区用了水贴,,见前后不同的玻璃件。前座的玻璃件被我一割为二,做成了可以打开或关闭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完成品的侧面照片</p> 完成品的腹面<div><br></div> <p class="ql-block">穿着心爱的航空T恤把玩自己的劳动成果!当时的我73岁……</p> 本文稿完成于2024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