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远山淡影》:回忆,我发现,可能是不可靠的东西;常常被你回忆时的环境所大大地扭曲,毫无疑问,我现在在这里的某些回忆就是这样。(英国 石黑一雄 张晓宣译 小说 上海译文出版社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提起英国文坛“移民三杰”(奈保尔、鲁西迪、石黑一雄)难免想到一个词“争议”。鲁西迪天生闯祸精,因为一部《撒旦诗篇》亵渎伊斯兰教义而激怒了整个穆斯林社会,其宗教领袖甚至下达追杀令,派出暗杀团队势必要噶了他。尽管后来有西方社会出面偓佺,但仍未幸免,在美国纽约一次演讲时遇刺,身中10多刀,被为此瞎了一只眼。同时《撒旦诗篇》的各国翻译者与出版者中已有多人遇刺身亡。奈保尔和鲁西迪一样属于印度裔,但他也和鲁西迪一样因无根的,无文化归属的个人特质,使其成为“无国界”作家的代表人物饱受印度文化界的批评。与那两位相比,石黑一雄无论名气还是成就都稍逊一筹。并且他东方人特有的谦虚谨慎的性格多少分散了批评界对他性格行为的攻击。但同时他的那种温吞水似的文风还是被西方文学主流看作是槽点,伴随他文学创作至今。这种声音即便在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也未停止。当然,石黑也未因为被批评而改变,依然写他那种软软绵绵的无骨小说。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尽管他从小接受的都是西方教育,耳闻目染的也是西方的文化侵染。然而,他的小说却存在着明显日本文化基因。耽美、阴郁、婉转、慢板。《远山淡影》便是非常有识别度的日化文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书中写了战后日本长崎,一对饱受磨难的母女渴望安定与新生,却始终走不出战乱的阴影与心魔的故事。女主人佐知子在战乱中成为寡妇,她和女儿万里子都试图摆脱战争给心中留下的阴影。于是,佐知子改嫁了一个美国人带着女儿离开日本想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岂不知,这种战后综合症并没有因为离开日本而消失,万里子(到了美国改名景子)最终患上自闭症,自缢而死。而佐知子也和后来与美国丈夫生的女儿基妮关系紧张,两人始终存在着一条跨越不过的鸿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这本小说里,笔者非常喜欢的人物是万里子。在她心中驻着爱,但却不愿表露出来。她沉默任性古怪的性格是母亲长期的专制压迫式教育造成的。但母亲把她心爱的小猫们丢到河中淹死的时候,她也关闭了和外界的任何交流。书中另外的一对父子---绪方先生和二郎也是一种包着客套的冷漠疏远的关系。这种缺乏亲密的礼貌也一样损害着天性。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这本小说在写作技巧上用而另一种非常高明的手法。书中最初以佐知子母女的邻居悦子“我”的第一视角来陈述故事,但读到后边觉得有些怪异,后来恍然,作者是耍了一个花招,他是借悦子之口代佐知子以第一人称来讲自己的故事。这种写法是有些新意的。也正因为作者的这种新写法,给这本书加分不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我们的精神,往往是为了支持一个比我们更软弱的人而勉强提起来的。(法国 巴尔扎克 傅雷译 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中比较有名的一部。它通过写一个在各方面看来都平凡的花粉商,因为抱着可笑的野心,在兴旺发达的高峰上急转直下,一变而为倾家荡产的穷光蛋;但是“绝顶诚实”的德性和补赎罪过的努力,使他的苦难染上一些殉道的光彩。黄金时代原是他倒楣的起点,而最后胜利来到的时候,他的生命也到了终局。这么一来,本来不容易引起读者兴趣的皮罗多,终究在《人间喜剧》的舞台上成为久经考验,至今还未过时的重要角色之一。作品不单是带有历史意义的商业小说,而且还是一幅极有风趣的布尔乔亚风俗画。书中似乎讲了一个做人经商要讲诚信的故事,其实他更深的一层成功是写出了人性的丑恶与善良。在“人间喜剧”中,好人是没有好报的,无论是父爱如山的高老头还是老实善良的许模克,以及这本书中的老花粉商皮罗多最终都没有善终。“人间喜剧”就是一部“人间悲剧”,好人没好报,恶人活千年的戏码让人感觉无奈唏嘘,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无比真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赛查.皮罗多是个非常典型的小商人形象。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即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这种有着吃苦耐劳精神,善于投机经营,却对自己阶级怀有自卑心理,一心想这进入政治圈抬高身价的人是普遍的,但与现在社会不同,这种人已经升级变异,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混个社会地位那么简单,一些成功的商界大鳄甚至已经依靠资本实际操控了国家这台机器的运转。黑白通吃必然使皮罗多这样有良知的商人变为稀有物种。</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于絮尔.弥罗埃》:无论时间地域,人性似乎是始终不变的,但可惜的是,也许上帝真的并不存在,于是善良的人呀只有磨难却没有庇护的。( 法国 巴尔扎克 傅雷译 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于絮尔·弥罗埃》写一富有的名医,告老还乡,领了一个女孩于絮尔作为老年的安慰。他的几房亲戚,贪婪成性,为了争夺遗产,窥伺刺探,不择手段,几乎把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作了牺牲品。作品还通过曲折离奇的情节,大大小小的冲突和矛盾,写出金钱支配社会、支配风俗、支配亲属关系,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性的伪善和真恶在书中给人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应该说,这本小说的功底还在,就是模板用得多了,有点老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这本书不算出色,全程都无代入感,大概是巴式小说的套路读过产生审美疲劳的缘故。草草读过,留在印象中的只是微澜后的死寂。巴尔扎克的小说可以暂放一下,换换阅读的方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4,《夜梦故事集》(上下) :( 斯蒂芬.金 罗彧等译 小说集 上海文化出版社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史蒂芬金在完成僵尸小说系列之后,把写不出新意的小说变种为带走科幻性质的外来生物入侵地球的故事。在其创作之处,读着还是很吃这一套的,到写多和读多了这种类型题材的小说,依然会审美疲劳,接着就要求作者再突破,金做过尝试,结果不尽人意,这也导致了他近些年鲜有佳作的原因。《生在家里》应该是他的早期作品,书中故事有僵尸和外来生物两种吓人物体的存在,小说的整体氛围还是营造的挺好,作者努力做到让读着心理不适的效果,一些情节也的确如彼。只要故事不乏味,读着是有兴趣读下去的。《雨季》同样是僵尸系列的变种。一个小镇,每隔七年就会下一场蟾蜍雨,就是说天上掉癞蛤蟆。这听起来有些诡异,老金一本正经地把那个场景写得异常让人恶心,男女主在打怪中的细节刻画也有的是要恶心你。应该说老金做到了,那段文字让笔者想到了读“恐怖伊恩”早期小说中的感受。文字的魅力比映像更生动。</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5,《<人间词话>七讲》:读中国古典诗歌是需要有古典的修养做基础的,你的古典修养越丰富,你从中体会到的意思就越多。( 叶嘉莹 古典诗词赏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人间词话>七讲》 是根据加拿大华裔古典诗词研究学者叶嘉莹的讲学录音整理成册的一本《人间词话》研究赏析集子。因为其书脱稿于演讲录音的文字整理,因此语言逻辑有欠缜密,出现语法问题,而有些地方则讲得过于繁复和琐碎。当然这也是此类型书籍通有的弊病,虽然算不上硬伤,还是影响阅读体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叶嘉莹论《人间词话》第一讲便把诗、文、词做个立判高下的鉴定。她说,诗言志,文载道,词呢?不过是燕曲中的歌词耳,写世俗男女的情爱和小资情调,饭浆走卒者都能写,雕虫小技。可见嘉莹先生是瞧不起词令这小东西的,她又说,后来士大夫高级官僚也填词,但骨子里是轻看这种小把戏,并举陆放翁和苏东坡的例,认为晚年陆游反思,“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词),晚而悔之。”苏轼编自己的集子也是把文章和诗作为重点,词只是作为附录捎带进去。她举这些例子想要说的还是一个观点,即词不如诗文高级上档次。其实不然,我倒是赞成静安先生把作家分为大于小。大词家有大境界,大眼光,大胸怀,大气魄,反之眼界不高自然难处好作品。另外,嘉莹先生过于绝对主观。诗必言志,文必载道吗?不尽然吧。举个很浅显的例子,《诗经》第一篇就是《关雎》,一首写男女情爱的诗。文章也是,文坛大手笔里,许多也是写情的圣手。所以,文学载体没有优劣好坏,只有写家有高低之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嘉莹先生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吊书袋,她在讲《花间词》中南唐词人冯延巳,就一个“巳”就引出天干地支一大套与主旨无关的话。卖弄学问是多半老文人该不过的毛病,嘉莹先生也未能免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叶嘉莹和周汝昌是同门,师承的是顾随,顾先生也是中国古典韵文研究颇有成就的一代大家,但在他生活的那个大家巨匠的年代,似乎没有多少存在感。叶嘉莹力推她这位恩师,近些年才重版了他的学术著作,圈了不少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和由此衍生出来的研究赏析著作,都是比较有门槛,并有固定关注全体的小众读物。如果不是特别喜欢,大可不必耗时耗精力去读它。这也是对笔者本人的一个提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6,《好笑的爱》:美在他的眼前搁置了某种视觉的屏障,一种光芒四射的屏障,像一道帷幕把她3隐藏了起来。( 捷克 米兰德拉 余中先译 小说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 )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好笑的爱》是米兰.昆德拉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中篇小说集(他晚年的许多长篇篇幅也并不长)。这书的价值和意义大了去了。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就是米兰.昆德拉确定文学创作方向和标定写作主题风格的一本书。同时,它又是大师最好读,又是最有趣,(昆德拉晚年的小说思辨多余陈述,变得严肃有余而生动不足。说教的意味重了,提升了阅读者门槛,但同时也全退了许多普通的阅读者。)最有他文学生涯慨括力的一本书。有研究者说,《好笑的爱》就是米兰•昆德拉整个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和所有小说的索引。小说就写了笑和爱这两个主题。同时这也是米兰.昆德拉小说永恒的主题。荒诞、性、政治压迫和人性的压抑以及悲剧和忧郁。能够把政治的严肃与生活的荒诞结合的如此紧密且卯榫天衣无缝的也就米兰.昆德拉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好笑的爱》中入选了米兰昆德拉的七篇中篇。《谁都笑不出来》写了一个卑微的草根学者扎图来斯基请求专家为他的研究写一篇报告(也就是推介文章),但是,专家认为他的学术论文很拙劣,不愿意给他行这个方便,于是就各种推诿和逃避,而恰好那位扎图来斯基先生又是个很执着的人,不仅到学校(专家在一所学校教绘画史)堵,还跑到专家的私人寓所骚扰。这天恰好专家本人不在,接见他的是专家的情妇,而恰好那天专家的情妇有没穿衣服,外边只披了一件雨衣。于是专家灵机一动,便让情妇为他背锅,说情妇举报那天那位扎图来斯基见色起意调戏了自己的女人。于是,事情向诡异的方向发展了。扎图来斯基虽然有点儿懦弱,可有一个强悍的老婆,那位悍妇认为由于专家情妇的诬陷,,使丈夫身心收到了伤害,因此一定要找出那个女人,让她承担后果。于是围绕着揪出陷害丈夫的女人成了悍妇要做的重中之重。而专家也陷入周旋于悍妇和情妇的麻烦当中。最终,专家因为这出荒唐事影响到了学校的声誉,他被解除了合同,情妇也看透了他玩世不恭的做派,离他而去。虽然专家坚持了原则没有写那篇违心的阅读报告,但却是这件事的损害者。这篇小说很有意思,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文字的驾驭能力可称典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第二篇《永恒欲望的金苹果》更像一篇渣男撩妹的指南手册。小说中的两个有闲男人使用各种“成功的标定”把妹子撩到手,其目的并非是纯粹的欲望,他们这样做更真实的动机就是精神的匮乏和为了无聊解闷。这篇旅程小说后来成就了《慢》。书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有关为何丑女和美女结伴的分析文字,书中写道:“丑女人往往希望借助她漂亮女友的外表的光彩,而那个漂亮的朋友,则希望在丑陋的对照下放射出更加艳丽的光彩”。他深刻地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所谓”友谊“,有的只是相互的利用价值。在“过分轻信的陷阱”中,作者说:“人们一旦把一件事情太当真了,那么,信任就会把这件事推向慌延的地步。一种政策的捍卫者,永远不会把这一政策的诡辩看得太认真,他们看中的的,只是掩盖在这些诡辩之后的实际目标。因为那些政治慌言和那些诡辩的存在,并不是让人们来相信的;它们更多地是被人们用作心照不宣的借口;那些把它们太当真的天真人,迟早都会发现这里头矛盾多多,漏洞百出,都会开始反叛,最终可耻地成为叛徒和变节者。不,一种过分的信任永远也不会带来任何的好处;不仅对宗教体系和政治体系是如此,而且对我们为吸引小姑娘所采用的体系也是如此。”这段话,深刻的揭露了谎言、诡辩的真实面目。在最后“懊悔”中,作者说“一切本来就是一个无用的游戏,这又有什么要紧呢?我早就知道了这一点,这又有什么要紧呢?难道因为它无用的,我就将拒绝玩这一游戏吗?”是的,人生又何尝不是游戏,在这游戏中,我们领悟了这游戏才能带给我们的东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第三篇《搭车游戏》,也是笔者最喜欢的一篇。一对热恋德尔情侣在假期的旅途之间,为消解沉闷玩起来搭车游戏,女友扮作药要搭陌生男人车的女郎,,男的则扮作单身男司机千方百计为难女郎。为了搭车成功,女友把自己扮得风情万种,有语言和形体挑逗对方,企图达到搭车的目的。随着沉浸似的演出逐渐深入,两人都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在身体里的原始欲望使他们变成了一对放荡的男女。经过不可自拔的一番表演之后,两人重新回到现实的身份,发觉他们德尔感情已经发生微妙的改变。在男人的眼里,一向纯洁的女人就是一个下贱淫荡的女人。最终他们的感情陷入可不可逆转的危机当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第四篇《座谈会》有《告别圆舞曲》的影子,也可以说是《告别圆舞曲》的写作大纲。同样,《爱德华与上帝》是《玩笑》的延伸版,(刘心武的中篇小说《蓝夜叉》就是借鉴米兰昆德拉的写作模式,后来创作出了长篇小说《四牌楼》)由于篇幅有限,其他几篇也就不一一赘述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完成度非常高,写作水准超一流的小说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7,《时震》:美国黑人爵士钢琴家胖子沃勒,在他的演奏达到狂热巅峰的状态时,他经常情不自禁地喊出一句话---“趁我快活时,给我来一枪!”枪支这玩意使用起来像打火机一样容易,跟面包机一样廉价。它能够满足任何人谋杀地幻想,谋杀父亲、胖子沃勒、亚布拉罕.列侬,或者是谋杀马丁.路德金,甚至是一名推着婴儿车地妇女。它足以向世人证明一点,用科幻小说家基尔戈.特老特地话说,“生活就是一滩屎。” (美国 冯.内古特 刘永军译 小说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时震》是笔者读过的冯.内古特小说中最抽象的一本,观点不明,线索反复跳跃,过于炫技失去讲故事的清晰脉,总而言之就是没有连贯的情节,没有时间的顺序,没有逻辑的关联,也没有开头和结尾。 于是,笔者(相信大多的读着)在恍惚中读完这本书,并不明所以。冯内古特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貌似看上去没有中心,没有情节,没有开头和结尾,没有前后时间的顺序,甚至也没有逻辑规律,人物的行为没有明显的动机和目的。至少,读上去并不能感受到作者有想要说明的观点,也没有感觉任何叙事性、故事性的阅读愉悦感,没有满足普通意义上的期待。我承认我看完这本书就是这样的感受,与《五号屠场》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冯内古特在预设了“时震”效应后,整部书都架构在一个一个的场景上,就像舞台一幕一幕的剧一样,中间也穿插了大量的简短的故事啊甚至碎碎念什么的。书中的后记部分说冯内古特是后现代主义的大师人物,从这部书的阅读体验来说,想必这种风格也就是其中之一吧。再说回冯在《时震》中讲述的一幕幕没啥关联的故事、还有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什么的,依然还是给我一种轻微犬儒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时震,是冯.内古特自创的一个科幻概念。即在时间再次向2001年运行的过程中,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每个人都在一种“似曾经历过的错觉”主导下,完全一样地重复以前所做的一切。而在“时震”结束时,世界上又出现了一片“剪不断、理还乱”的混乱局面。很难说,八十四岁的作者封笔前整的这个“大活儿”是不是因为思维混乱脑子在混沌时而随性记录下来的。总之,这部小说是有心还是无意,写了一个烧脑难懂得东西。</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8,《一粒麦种》: 当我看到那些一年、两年、三年——很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又回来打扰一个女人的清静时,我就忍不住要对自己说:这实在是太奇怪了。那些埋在地下的人就应该待在地下。昨天的事,那些已成过去的事,就应该留在昨天,留在过去。” ( 肯尼亚 恩古吉.提安多 朱庆译 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一粒麦种》是笔者读过的第二本,也是第二位非洲原住民作家的文学作品。克服因读《七杀简史》(牙买加 马龙.詹姆斯)留下的糟糕阅读体验的心理障碍是件很难的事,说服笔者拿起这本书的原因是一个很牢靠的友人的极力推荐,结果读过感觉还不错,它给笔者打开了了结神秘的黑非洲的一扇窗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说起非洲历史刻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苦难”;两个字。而造成非洲苦难的无疑是白非洲那些殖民者的残暴和贪婪。我们国家也曾经历这样的苦难和屈辱,因此不难与这些非洲人产生共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一粒麦种》有个副标题:肯尼亚历史上一段最黑暗岁月的缩影。正如标题所点出的那样,小说写了就是作者祖国的一段觉醒史和战斗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故事发生的时间只是肯尼亚独立庆典前的四天,。但通过不断的倒叙穿插,作者把自“茅茅运动”以来的十年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部有关获得自由后的肯尼亚在早期混乱年代的小说,刻画了当时人们对光明未来的热切期盼,以及混杂其中的对英国殖民者遗留下的腐败和暴力的恐惧。书中男主穆苟为人沉默寡言,曾在英国人集中营中领导过一场绝食罢工,制止过村里的保安殴打怀孕妇女,自始至终他都是家乡公认的英雄。然而在安静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黑暗秘密,他为了保全自己,曾背叛民族英雄基希卡,向英国人告密。此时他的家乡正在筹划一场肯尼亚独立日的庆祝大会,反抗军斗士R将军和寇义纳打算当众处决背叛基希卡的通敌者卡冉加,令其在大会上坦白自己的罪行。结果故事反转,民族英雄却成了民族罪人。故事充满荒诞和沉重感。应该说,作者恩古吉的写作能力是很在线的,翻开书中作者小传,发现他不仅是个小说家,更是一个寻求民族解放,争取民族独立的斗士。他坚持用本族语言基库裕语进行写作,他希望借此创建非洲文学自己的谱系和语法体系。后来许多本土作家追随他的脚步,用本组语言创作文学。“一粒麦种”运用的是《圣经》约翰福音里的一段话,”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种不落在地里就死了,仍然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籽粒来“。这句话换做我们国家一个伟人的话更容易理解,那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后,再安利一下,这是本好书,推荐阅读。</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9,《绅士肖像》:有人读书是为了学习,此可谓精神可嘉;有人读书是为了消遣,此可谓天真可爱。不过,没有几个人读书读成了习惯,原因大概是,读书读成习惯,既不天真可爱,也不精神可嘉吧。说起与人做伴,我属于既可悲又可怜的那种。( 英国 毛姆 陈以侃译 小说集 广西师范出版社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目前,中译本的毛姆短篇小说集在图书市场能见到的不下数十种,毕竟毛姆是畅销书作家,他的书又是不需要购买版权的公版书(2015年毛姆去世50年,版权保护期终结),所以大家一窝蜂都去做毛姆小说,出版社很清楚这是只赚不赔的买卖,羊毛不薅才是傻。。当然,译本多了就会出现译文水准难免良莠不齐,且选本因编者喜好不同有所侧重,而难以窥到全豹。2016年,广西师范出版社在国内首次出版发行了目前唯一的一套毛姆短篇小说全集。这套书全方位无死角的把毛姆短篇小说的全貌一次性呈现于读者,成为毛姆小说迷心中必选的短篇小说译本译本,这也是读者的福祉。众所周知,广西师范的书价格一向不菲,这套四本整装书标价小三百块钱,为收齐此套书,笔者也是选择比对多家二手图书网,选了价格最优,品相最接近全新的予以收进珍藏。拥有着套高品位的毛姆短篇小说全集是件幸福的事(还要禁不住吐槽一下,此套数的前三册用的是轻型纸,纸张容易变色,对收藏者来说很不友好,第四册改为了正常的胶版纸,想必日后再版也会照顾一下藏书者的感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广西师范版《毛姆短篇小说全集》分为《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人性的因素》、《英国特工阿申登》和《绅士肖像》共四册,历时五年才出齐。小说的译者是青年翻译家陈以侃,有关这位译者的个人资料网上极少,只知道他是生于浙江嘉兴的八零后理科男。半路该行进入上海译文出版社从事英文翻译。2015年,辞去了出版社的工作,成为一名专业译者和书评人,旋即就接了毛姆短篇全集这个大伙儿。像此君这样年轻且优秀的职业译者,目前可说凤毛麟角,看好其前程不可限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毛姆的短篇小说在毛姆的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评论家伯吉斯曾评价毛姆;他写下了英语文学中最好的短篇故事。而早在1951年,毛姆本人就出版了四卷本短篇小说全集,共收录91个故事,他并亲自确定篇目和顺序,为每一卷撰写序言。1963年企鹅出版社在此基础上推出新版,自此被认作标准定本,多次重版,这也是中译本《毛姆短篇小说全集》的底本。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如何把一定数量的小说安排归纳成书,起初也困扰着作者本人。后来毛姆决定按照一组长故事搭配一组短故事,间或照顾将同一地点的故事放在一起的原则,最终敲定了分册的归档。《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收入的小说是他早期的作品,风格偏于轻松幽默;《人性的因素》多用第一人称单数创作;《英国特工阿申登》顾名思义是根据作者本人做英国特工时期的个人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小说;他最后把旅居马来西亚时期的所见所闻创作的小说放到了《绅士肖像》中。所以,这一套书也可看做是毛姆的记录个人生路程的小说专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绅士肖像》延续了毛姆小说一贯善用的设定一个讲述人的写作手法,把故事通过讲述人之口讲下来。本书收入了30篇中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地是马来西亚,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或是本地土著,或是官派白人地方官和旅居到此的白人。笔者最喜欢其中的《风筝》、《尼克.麦克亚当.》、《信》、《梅宝》、《冬季游轮》及等等。换而言之,这些小说笔者都喜欢,只是喜欢的程度不一样而已。至于这些小说的详概笔者计划读完《人性的因素》后特作一期毛姆短篇小说十大TOP,尽请关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0,《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明 张岱 随笔小品文集 中华书局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张岱,明末清初史学家、文学家,名号颇多,只记得其中一个号陶庵。此公工小品文,兼杂学,著有《西湖梦寻》、《夜航船》、《陶庵梦忆》等。笔者所读一版是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书一种,为两本合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张岱生于明,卒于清,做过两朝臣民,活了一个拧巴。在明时,他借曲阜孔家的口骂“凤阳朱家,暴发人家,小家气”,清坐北京成祚后,他有托《自为墓志铭》称“亡国”悲明要学伯夷叔齐。他的创作以游记小品文闻于世,其文凝练轻快,短而精,犹轻舟小筏行于青山绿水间,画面感极足。可谓明清性灵小品文的典范。《陶庵梦忆》使其精品中的精品,细读口齿留香。《西湖梦寻》更像是明清高配版的景点推介文,粗读感觉平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五星推荐:《好笑的爱》 《绅士肖像》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远山淡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值得一读:《一粒麦种》 《时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打发时间:《夜梦故事集》 《赛查.皮罗多盛衰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不推荐:《于絮尔.弥罗埃》 《《人间词话》七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