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这句诗出自葡萄牙文学家卡蒙斯,位于亚欧大陆最西端的罗卡角,被视为“世界的尽头”,是航海家们启航探索新大陆的地方,象征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昨天,我戴着沉重的手铐脚镣离开了母亲和那个心心念念的家,去了很远很远,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的欧亚大陆的最西端;今天,我带着沉重的负罪感,止步大海,回头再走向起点。妈妈,您最后对“永慧”的呼唤,没有等到我,只在昏迷中给了我今生最痛的十二天的陪伴,便悄悄地挥着衣袖,作别了西天的云彩,去了另一个世界,留给我无限的思念和无尽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自去年端午,妈妈一“阳”便卧床不起,至今年2月27日11:23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之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与妈妈仿佛是站在电线的两端,我一旦触及就被击倒,不敢想,不能想,也不愿想!痛定思痛有多痛,只有过来人才能感同身受。“妈妈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是颠覆不破的真理。且随着时间推移,形象越加清晰、高大。因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母亲的爱与恨、慈和严、苦与乐、哭和笑,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珍贵和美好,如一杯甘苦清茶,清香怡人,滋味儿浑厚,回甘无穷。</p><p class="ql-block"> 妈妈,也许我们母女的缘分很深很深,很快,女儿又要回到你的身边,送你最后一程了。半年里,尤其将要走进你的这段时光里,一人独处时,几乎每天都会想到你,你的声音,你的微笑,你的话语,你的一笑一颦,亦步亦趋。在女儿的心里,多少次的问自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吗?为何您在的时候不会这样,也没有这般清晰,更不会活灵活现,而如今每天在心里都会默默地和您对话,感受着点点滴滴,哪怕看一本书,做一件事,听一首歌,甚至在路上远远看见一位老人或走或坐的样子。莫名的都会联想到您,且愈加强烈。</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没回国之前,我是以忙碌来麻醉自己,不去想,而现在才是我的本心、本能,父母、娘亲、血脉,人间第一情啊。因为得到而不觉,因为失去而锥心。世界上最最爱你疼你,视你如生命的父母,为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爹娘,永远永远的离开了你的时候,你才知道,那个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什么都愿意说,什么都愿意做或不做的人,再也不会出现了,那个魂牵梦绕的家将渐行渐远,慢慢成为一块化石,一种记忆。</p><p class="ql-block">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是多么的荣幸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一生,文人风骨,牛马身躯(黄埔军校16期),母亲贤惠尚美,相夫教子,持家好手。都说“幸福的童年医治一生,不幸的童年一生医治”,对此,我奉为真理。</p><p class="ql-block"> 妈妈 除了工作,少有废话。回到家总是脚踩风火轮似的,东西南北中地旋转,手脚一刻不停,必要时,一言九鼎,绝无戏言。文革中,爸爸关进牛棚,妈妈脸上口中,从来没有惊恐怨怂,您可能知道,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一个家庭就是一座山。呈现在一周放学归来的孩子面前,唯有一个简单温馨、洁净如洗的家,让我们心安、温暖有力量;高中毕业,走向连队、田野,回到家,总是热腾腾的可口饭菜和问长问短;备战高考,妈妈永远是最细致的叮咛和最强劲的鼓励(那是我最大的动力);校园生活,开学第一天清晨,吃的最香的一定是和同学一起分享的妈妈亲手为女儿炒的肉丁儿辣椒酸豆角,至今还是我口中最美的菜肴;部队新婚归来,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的就是尽本分、持好家,家和万事兴的道理,苦心可鉴;生儿育女后,我与夫君天各一方,妈妈的家便是我们母女的爱巢,妈妈让我只管工作,无问西东;孔雀东南飞,父亲瘫痪在床,撕心裂肺奔前程,娘知女儿心,孩儿冷暖挂心头,酸甜苦辣一人担。女儿幸福爹娘欢,女儿心安娘最安;岭南奋斗十九载,母亲八二再出征,唯挂女儿冷与热,月光清辉叙衷肠;最后余生十四载,摇摇坠坠度时光。只怕累儿女,凡事勤躬耕,学医养生严自律,电视新闻天下事,自尊自爱威严在,红楼贾母甲天下。</p><p class="ql-block"> 人云:父母在,我们和死亡还有一道屏障,父母去,我们直接面对死亡。妈妈,你的离去非但没有让我恐惧死亡,却随着时间推移愈加淡定,更懂得如何像您一样,怎样活着!您的为人、为妻、为媳,为母、为祖、为友的品质、意志、格局、气魄,您的宏大与精致,您的坚强与温柔,您的坚定与放弃,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厚书!二零一九年余政委文校长夫妻七十多岁,长途跋涉由上海(六十年代上海知青)来新疆,百忙之中还来探望您老,为的就是再见一面老朋友。文校长曾告诉我,“你妈妈是我所见的女性中,少有的一个”“为什么?”“她很少说话,不停做事,但说话和做事总和别人有所不同”“又为什么?”“大概还是思想吧!”那时的我,似乎还不能完全理解,随着时间,尤其失去才知珍贵的顿悟,我在一点点回忆,一点点咀嚼,一点点品味中,厚书读薄,薄书读厚,岁月无痕,记忆永恒,回环往复,津津有味,甘之如饴,所得皆欢愉。</p><p class="ql-block">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父母的生与死,在每个儿女心中大概都应该是后者吧!尤其新疆兵团第一代,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放下枪杆,脱下军装,筚路蓝缕,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在孤烟直的荒芜大漠,建起一座新城,泽被光照三世。我的女儿是兵团第三代(九岁离疆)24岁大学毕业工作第三年,某日看电视节目《铸剑为犁》后,痛哭流涕,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便给我发了长长的信息,说到……妈妈,我仔细想了很久,我真正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在新疆形成的,爷爷奶奶及你们那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并深远地影响着我……,读着女儿一字千金的话语,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视线。九岁就离开那块热土,何时播下这精神的种子?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家学家风,润物无声!生与死,平凡与伟大,物质与精神,生生不息的是什么?薪火相传的是什么?亘古不灭的又是什么?图穷匕首见!</p><p class="ql-block"> 妈妈,女儿带着您馈赠我一生的财富回来了,您一定能听到我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您一定像从前那样,微笑着依偎在门前,期待着游子的归来。“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你在里面,我却在外面”,娘啊,文学的写照今天活活成了我的现实,女儿带着乡愁、痛心和思念回来了,回来送您“回家”,去见我亲爱的爸爸,愿你们在天堂没有病痛,只有幸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坚信:在爸爸妈妈神灵护佑下,我们会牢记爸爸“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导,老有所为,儿孙们会精诚团结,认认真真经营好事业和家庭,以此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愿您们在九泉之下,永远安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