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集包括遊览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仿唐乾陵地宫、乾陵博物馆的一些影像照片。</p> <h3>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六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h3><h3>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h3><h3>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乾陵主墓平面佈置草图</h3> <h3>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共有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石阶全长575.8米,宽11米,由3200块陕西富平县特产的墨玉石砌成526级台阶和18座平台。</h3> <h3>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h3> <h3>乾陵司马道(神道),从南往北远景即梁山。</h3> <h3>华表 又称石望柱或石柱,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的标志或装饰性建筑。或称谤木,昭示帝王善于纳谏。乾陵石柱,现存1对,由基座、柱身、柱头三部分构成。通高约7.8米,底径1.12米,重约40吨。基座方形,其上雕覆莲瓣;柱身呈八棱柱形,饰蔓草瑞兽纹;柱头为仰莲座承托一八棱柱形托盘,盘上置球形柱头。</h3> <h3> 鸵鸟,原产非洲及西亚,,汉代作为珍禽由波斯朝贡而来。自乾陵开始,诸帝陵列置石鸵鸟是古代中国与非洲、西亚人民友好的见证。乾陵石鸵鸟,现存1对,各雕于一长方形石屏之上为镂空立体高浮雕。鸵鸟高1.73-1.76米,体宽1.32- -1.38米, 厚0.40--0.42米。</h3> <h3>仗马及控马人 仗马为帝王仪仗所用之马,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乾陵仗马及控马人,共列置5对,马高1.95米,宽0.94米,长2.60米;控马人残高1. 54米,宽0.62米。</h3> <h3>僻邪石雕翼馬</h3> <h3>拄剑石人像 又称翁仲或直阁将军。秦始皇曾遣阮翁仲镇守临洮,以御匈奴,后铸其铜像置咸阳宫门外。后世称铜人、石人像曰翁仲,多指陵墓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乾陵共列置10对,圆雕,石像拄剑恭立表情威严肃穆,立于司马道两侧。石像高3.75- 4.16米胸宽1.05- 1.24米,侧厚0.64-0.90米。</h3> <h3>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是武则天亲撰、其子唐中宗李显书丹,是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北距西阙8.65米。述圣纪碑记述高宗文治武功,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树碑,墓内也不放墓志铭,乾陵突破了这一惯例,因此述圣纪碑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h3><h3>述圣纪碑为方形,高7.53米,每边宽1.86米,重约89.6吨。碑顶为庑殿式建筑,檐角刻有4个护法力士。檐雕斗拱中间为五节碑身,由五块完整的青石榫卯相接而成。下为碑座,亦用榫卯相接。碑座刻有獬豸和海石榴纹。全碑由顶、身、座七部分构成,碑首象征太阳,碑座象征月亮,中间五节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日、月、金、木、水、火、土”这七个部分所组成,所以,述圣纪碑又有“七节碑”之称。七节取“七曜”之意,故立七节碑也就是寓意高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一样普照天下,光照千秋[9]。述圣纪碑全文镌刻在碑的正阳面,碑身五节除第一块和四块无字外,其余三块的正面及东西两侧均刻有字。碑文为骈体,共计46行,5600余字,皆楷书。由于千年风雨侵蚀,加之人为破坏,现仅存文字1600余字。据资料记载碑文刻好后,每个字的凹槽处都填有金屑,远远望去金光闪闪,故又称“金子碑”。初建有碑亭,碑亭建筑基址呈方形,南北18.80米,东西18.85米,现碑亭早已不存。</h3> <h3> 无字碑 因唐代初立时未刻一字,故称无字碑或称没字碑,乾陵无字碑通高8.03米,总重约98.8吨。圆首方硤,碑身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高6.54米,宽2.10米,厚1.49米。 长方形座长3.37米、宽2.61米, 高1.49米。 碑首镌刻八条螭龙相互缠绕,碑身两侧与碑座四侧线雕云龙纹和瑞兽纹饰。宋金以后始有游人题诗刻文。</h3><h3> 远景为阙楼遗址 阙楼,设置于宫殿、陵墓前,一般在墩台上修建亭楼,故称阙楼为礼仪性建筑,分为门阙和角阙等级最高者为三出阙。乾陵陵园内城四门外各设置三出阙楼1对。此外,内城四角、外城门外以及陪葬墓前两侧亦建有阙楼。</h3> <h3>六十一蕃臣石像 又称王宾像,为高武时期臣服于唐朝的周边部族和国家首领形象。是唐王朝和周边部族、国家人民友好的见证。初立时,石像背部皆镌刻国名、族别、官职、封爵及姓名现多漫漶乾陵蕃臣石像原置64尊,现存61尊,青石质,圆雕。现存石像头部残缺,残高1.50~1.77米,肩宽0.54~0.65米。</h3> <h3>此为南朱雀门阙楼遗址处(可見石狮一对)往南远晀,沿司馬道两侧远处即乳头山。</h3> <h3>石狮 狮子原产非洲、西亚,汉代作为异兽由西域进贡而来。是古代中国和非洲、西亚人民友好的见证。帝陵前置石狮始于乾陵。乾陵陵园内城四门外均列置石蹲狮各1对,蹲居于两层方形石座之上,前肢挺立,其神圣威严之态,炫耀了唐主朝的强盛。乾陵内城南门石狮,青石质,圆雕,高3.02米,长2.32米, 胸宽1.40米。</h3> <h3>"唐高宗乾陵"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抚毕沅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h3> <h3>此为1963年郭沫若题写的乾陵墓碑。</h3> <h3>上山路</h3> <h3>乾陵主陵所在的梁山北峰峰顶,由此往南眺望可見乾陵的壮覌。</h3> <h3>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的长子,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子。懿德太子在公元701年去世,时年19岁。他于公元706年被迁葬乾陵陵园,陪葬乾陵。</h3><h3> 懿德太子墓的发掘工作从1971年开始,墓道长100.8米,有7个天井,8个便房。墓室曾经被盗,但仍然出土了2000多件珍贵文物,比如陶俑、唐三彩等等,出土的著名壁画有“阙楼仪仗图”、“驯豹图”等,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些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研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料。</h3> <h3>懿德太子墓博物舘</h3> <h3>前往懿德太子墓</h3> <h3>墓道进口</h3> <h3>两边墙上壁画</h3> <h3>墓道</h3> <h3>墓道内天井</h3> <h3>墓道内的壁画</h3> <h3>墓道顶部外覌</h3> <h3>懿德太子墓岀土文物陈列室</h3> <h3>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名贤,字仁,是唐高宗与女皇武则天的次子。曾封潞王、沛王、雍王,食邑万户。上元二年(675)六月册封为皇太子。曾注范晔《后汉书》。调露二年(680)以“忤逆”罪被武则天废为庶人,贬于巴州(今四川巴中县)安置。文明元年二月终于巴州公馆,并葬于巴州城南化成山麓,时年31岁。中宗神龙二年(706)七月,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睿宗景云二年(711)追谥为“章怀太子”,并将其妻清河房氏与之合葬。墓为覆斗形封土堆,1971年7月至1972年2月发掘。地下部分由斜坡墓道、过洞、四个天井、六个便房、甬道、前墓室和后墓室等组成,全长71米,宽3.3米,深7米。虽曾被盗,仍出土墓志两合及大型唐三彩、彩绘陶器、铜镜等珍贵文物600余件;大型壁画50多组,著名的有“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观鸟捕蝉图”等,大都保存完好,为研究唐代社会政治、军事、外交及文化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h3> <h3>墓道</h3> <h3>乾陵博物馆 包括永泰公主墓、仿唐乾陵地宫及乾陵出土精品展室。</h3> <h3>永泰公主墓,在乾县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名仙蕙,死于唐大足元年(701年),时年仅17岁。后与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h3><h3>关于永泰公主之死,《资治通鉴·则天顺圣皇后》中说"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迫自杀。</h3><h3>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发掘,是属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砖砌 的,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全长87.5米。墓道是一条 宽约2米的斜坡,进入过洞直至狭窄的雨道,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 放着彩绘陶俑、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有宫廷仪仗队,以及天体图、宫女图等。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椁,石壁上线刻着15幅画面的仕女 人物画。在这些人物中,有的上着披贴、下穿长裙;有的身着男装;有的身穿长褂,腰束锦带,带上缀有荷包;有的脚穿如意鞋;有的身着短袄长裙,或捧壶,或托盘,或弄花,或拱手,或对话等等,所有这一切均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情景。此外,石椁两扇门的顶部,还刻着一对鸳鸯,张开羽翼,相向飞舞,象征着墓内主人夫妻恩爱。 此墓曾被盗过,墓道中有一处留有盗贼进入的痕迹。出了墓道,可从墓的两旁道路直上墓顶,在墓顶上可看到临近的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墓等。墓前还有陈列室,存放出土的随葬品。</h3> <h3>永泰公主墓简介永泰公主原名李仙蕙,字旅辉,是唐中宗李显的第7个女儿,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女,公元701年去世,时年17岁,公元706年被迁至乾陵陵园,作为陪葬。永泰公主墓的发掘工作从1960年8月开始到1962年4月结束。墓道全长87.5米,深16.7米 ,宽3.9米。墓室有6个天井,8个便房,每两个便房对称,呈4组,便房中有各种大量的陪葬品,比如陶俑、唐三彩等。永泰公主墓被盗过,但仍然出土了1353件种类繁多的珍贵文物,他们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研究留下了弥足宝贵的资料。</h3> <h3>永泰公主墓进口</h3> <h3>墓道</h3> <h3>墓道内壁画。</h3> <h3>仿唐乾陵地宫</h3> <h3>召见使者 武则天称帝后,大力发展和各国的友好往来。唐朝(大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各国纷纷遣使与唐修好,此场景展现的是吐火罗国(阿富汗)使者向武则天进献鸵鸟的场景。</h3> <h3>运筹帷幄 公元684年唐高宗驾崩后,扬州发生了徐敬业之乱武则天沉着冷静、调兵遣将,短期内使平息了叛乱此场景展现的是武则天在平叛期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文韬武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