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名刹禅源寺——天目山避暑杂记之二

老笋头(谢绝赠花)

<h3> 深山有古刹,尘世洗铅华。<br> 明末清初大文人李渔说过:“僧占名山,云绕双林藏古殿;客栖胜地,风飘万叶响空廊。”<br> 天目山为浙西名山胜地,我们在胜地作客,瞻仰名刹当然也是重要的节目。<br> 禅源寺位于西天目山南麓昭明、旭日两峰之下,掩映在青山绿林之中,我们沿着遮天蔽日的林荫石板小道走到寺院,一路上景色幽雅,空气清新。<br></h3> 禅源泉历史悠久,但成规模的建造是清代1425年的仁宗年代,之后一直受皇家青睐而声誉鹊起。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兴道场,复为丛林;雍正十一年(1733年),世宗皇帝御书“禅源寺”悬于天王殿;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至此,赐御笔木刻《心经》一卷;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至此,赐石刻《无量寿经》两卷。到嘉庆、咸丰、光绪年间,又多次拨款或复建或新建多个殿堂,大大增添了寺院的皇家气息。<div><br></div><div> 禅源寺的佛法传系为临济宗,临济宗属于南禅五大宗派(另外四宗为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中重要的一支,在中外影响很大,尤其是远播东瀛,日本佛教临济宗视其为祖庭,曾多次有日僧来这里参拜。<br></div><div><br></div><div> 尽管如此,在侵华战争中,日军并没有放过这里。抗日战争时期,西天目曾为浙西抗日救亡连动中心。1938年浙江省在这里举办国民抗日自卫队干训班,1939年浙西行署迁入禅源寺。寺院也曾为浙江省一中所在地,浙江大学内迁时也一度暂驻于此……日军对此恨之入骨,1941年4月15日,在汉奸放火烧山指引目标下,日寇七架飞机在禅源寺上空轮番投弹三十多枚,狂炸浙西行署驻地,整座寺院毁之一炬。<br></div> 现在的禅源寺,是本世纪初重建并举行开光盛典。<br> 重建的禅源寺,按伽蓝七殿规制,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加上新建的九重八角琉璃塔,参天而立,气宇昂轩。<br> <h5>清凉净手池,清泉洗铅华。</h5> 禅源寺的另一个特色是韦驮殿。韦驮菩萨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法和修行佛法的众生。在佛教寺院中,韦驮通常被供奉在天王殿后面,身披甲胄,手持金刚降魔杵,面向大雄宝殿,以体现其保护和守护的功能。而在禅源寺,在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却有一个专门的韦驮殿。在韦驮殿供奉的韦驮,不是站立的,而是坐着的四面造像。这种布局,除了重庆慈云寺也有单独的韦驮殿外,在全国寺院中极少见到。问了居士,回答说原来这里是韦驮的应迹道场。 <h5>采访认真读经的居士。</h5> 1939年3月周恩来曾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曾在禅源寺旁作过抗日演讲。 临济宗杨岐派名诗僧守端曾有诗云:<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崖泉长绕草堂鸣,</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到中宵分外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运势自然能断续,</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谁夸品弄玉琴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梅雨经旬不暂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晴来万里豁然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轩何事添余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依旧分明列翠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虽然守端法师此诗说的是法华山,但在天目山禅源寺依然能品出同样的意韵。<br> <h1>[注:为尊重佛教,笔者在寺院自律没有在殿内拍摄诸菩萨佛像]</h1> <h5></h5><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