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京市档案馆地上建筑10层,地下2层,包含6个展厅、2个具有8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学术报告厅、1300平方米的档案利用区和6万平方米的库房,汇集收集保管、查阅利用、展览陈列、史料研究、服务公众等诸多功能于一身。</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积累,北京市档案馆已建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截至2004年底,馆藏档案资料159万卷册,476个全宗,排架长度近12公里,包括明清至建国后各时期档案,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宗教等各领域。除纸质档案外,还有部分音像、数字、照片档案等。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作为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北京市档案馆所藏的档案不仅对研究北京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有很大的史料价值。馆藏中反映清政府收复台湾的《剿抚澎台机宜》和反映京张铁路竣工全貌的《京张路工摄影》两件珍贵档案,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p> <p class="ql-block"> 这幅壁画很大高是十八米多宽是十一米多,壁画正中间,是老北京的中轴线,还有其它老北京重要的一些历史建筑,包括现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地处华北地区,中心位于东经116°20'、北纬39°56',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总面积1.64万平方千米。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海倾斜的平原。诚如范镇之《幽州赋》所云:"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p><p class="ql-block">北京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经历了漫长的文明历程,体现着独特而厚重的中华风格、首都气派。保存"北京城市记忆"是北京市档案馆的重要职能。《档案见证北京》以北京历史为主线,依托档案史料,展现了北京从营城之初,经过封建王朝,走向民主共和以及同筑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过程,旨在通过展示古都沧桑,探寻历史文脉,传承哲匠精神,矢志逐梦前行。</p> <p class="ql-block">先哲营城</p><p class="ql-block"> 早在70多万年以前,早期人类就生活在北京房山周口店一带,开始书写北京的历史。西周初年,周王朝在今北京地区分封了燕与蓟,北京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由此开始。公元938年,北京成为辽代的陪都,称为"南京",又叫"燕京"。公元1153年,金代的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将其更名为"中都",并仿汉制扩建中都城,由此开创了北京作为正式国都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城址的东北侧兴建了元大都。元大都是遵循《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理想帝王之都的法则来进行谋划和营造的。明代在城市的营建上仍然保持了方形城的礼制特点,后为安置人民、防御外敌遂加筑外城,全城呈"凸"字形轮廓。清代基本沿用了明代的内外城和皇城的规划布局,并在西山营建了三山五园。进入民国,北京进行了多方面的城市建设与改造。</p> <p class="ql-block">侯仁之先生撰写的<北京建城记>手稿。</p> <p class="ql-block">金中都水关遗址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1670年<首善全图></p> <p class="ql-block">1909年<最新北京精细全图>和1916年<京都市内外城地图>。</p> <p class="ql-block">方砖厂75号蛮子门</p><p class="ql-block"> 方砖厂胡同位于南锣鼓巷街区。现门牌75号为1965年以前的老门牌23号。1936年5月德丰堂将此宅售予给王姓。据传,王姓祖上曾服务于宫廷银库,人称"银王家"。上世纪四十年代,著名学者张星烺及家人曾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张星烺(1889-1951),字亮尘。江苏省泗阳人,为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之子。1899年,张星烺考入南洋公学留学甲班。后考取北洋大学。1906年被选派赴美哈佛大学化学专业学习。三年后又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生理化学。于1912年8月回国。1919年,张星娘被北京大学聘为化学系教授,同时与父亲一起兼任该校国史编纂处特别纂辑员,并被派往日本调查民国史料。1926年,应聘为厦门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翌年,应辅仁大学聘请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p><p class="ql-block">张星娘曾先后翻译两种版本的《马可波罗游记》。1926年,完成了《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的初稿。1930年,《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正式出版。张星娘还著有《欧化东渐史》《马可波罗》和译著《历史的地理基础》等。</p><p class="ql-block">1946年至1950年,张星粮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1951年7月13日与世长辞,终年63岁</p> <p class="ql-block"> 北京是中国文物建筑最多的城市之一,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这里有瑰丽雄伟的皇家建筑、气韵悠长的古都风貌,穿插其中的历史遗存、文物古迹繁多,汇集了建筑、商贾、梨园、会馆、民俗等各类文化。成片的历史文化街区,历经了风雨沧桑,寄托了无数人的情愫与梦想,成为代表北京历史文化的金名片。</p><p class="ql-block">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凝聚着北京这座城市文化历史发展的精髓。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故宫、景山、地安门、什刹海、钟鼓楼等区域,体现着古都传统风貌特色。</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进入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改变。新生的人民政府联合各方力量打击反动势力,荡涤旧社会的一切污泥浊水,广泛开展各项工作,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古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在这个阶段,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和发展巩固,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以及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使北京从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生产城市。</p> <p class="ql-block">创意说明</p><p class="ql-block"> 以"北京之歌"命名亮相。彩车上将以天坛、长城、故宫大门、鸟巢、现代建筑为主体形象,展现古老与现代的北京和首都人民正共同谱 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奋进之歌。</p> <p class="ql-block"> 在一百多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构筑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彰显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奋斗历程中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追求。</p><p class="ql-block">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北京市档案馆推出此展览,通过400余份档案、照片、实物等史料,以建党精神、抗战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劳模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10个部分呈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北京篇章,重温百年奋斗征程,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掉厉奋发、勇毅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档案为我们带来了历史记录、文化传承、知识积累、凭证作用、参考价值以及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档案-人类的记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