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野史和话本给人们茶余饭后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宋史》对赵匡胤的死因避而不谈,甚至都不承认在赵匡胤死前兄弟二人曾共处一室。可在《湘山野录》中却记载了“烛影斧声”的传闻,而文莹的《续湘山野录》等书中,传闻就更加绘声绘色。脑补一下:赵匡胤和赵光义曾和一道士同游同饮。这道士"能引其喉于杳冥间作清征之声",且他偶尔唱出的这些话只有赵家兄弟能听见。道士说:"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兄弟二人不解,问道士何意,结果道士说自己只是说了句梦话而已。可这句"梦话",最终却成了"预言"。赵匡胤与这道士再遇,道士言:"别来喜安。"赵匡胤则问:"我久欲见汝决克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多在?"道士给的答案,并非是"万寿无疆",而是"但今年十月廿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十月廿日夜"。这天原本大晴,星斗明灿,因而赵匡胤大喜。可不久后又天色骤变,大雪和冰雹齐降。赵匡胤又大惊,急忙召弟弟赵光义入宫。"延入大寝,(兄弟二人)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摒之。"宫人们只能透过窗户上的烛影,见"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等到兄弟俩酒酣饭饱,宫殿外的雪已有数寸之深。宫人们见赵匡胤引柱斧戳雪,还转头冲赵光义大声道:"好做!好做!"神似醉酒。好一番折腾,赵匡胤"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而赵光义也留在禁内休息。将五鼓,也就是快到凌晨四点的时候,万籁俱寂,太祖已逝,而众人不知。外人看来,当初那无名道士一语成谶,众人被搞得措手不及。可这一众意外放在一起,又像是有人刻意为之。而继位的赵光义,便最像那"坐收渔翁之利"的人。</p><p class="ql-block"> "阴谋论"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千百年来,赵光义弑兄篡位便成了人们相信的"历史","斧声烛影"变成了最佳的解释,当然还有许多后来人根据史料增加了“必为阴谋”的诸多考证,真令人脑细胞消耗巨大,被郁郁寡欢了。而至于当年赵匡胤到底为何突然去世,其实仍旧没有足够的证据去下一个定论。</p><p class="ql-block"> 而雍正改诏篡位的故事在很多影视剧中更是大行其道。在康熙病重的时候,隆科多咬辫屏息,偷偷的把传位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了“于”字,就这样内容就从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想象力超级丰富,简直就是搞阴谋诡计的砖家。在雍正继位后,立刻就把在外掌管兵权的亲弟弟允禵调回京城软禁起来,终于夺嫡上位。幸而找到了康熙传位的诏书原版。才让这位网红皇帝的正统性得到了权威的定论!雍正即位是有法统性的,而且诏书也分为满文和中文繁体字两个版本,根本就不存在改昭说这一说。</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个民间的阴谋论。</p><p class="ql-block"> 近十数年来,宋红兵《货币战争》中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世世代代高深的“阴谋”又忽悠了一大批国人。据说很多人都因此而开始储存黄金和美元啥啥的了。以致于清华校长邱勇会见山寨“罗斯柴尔德家族继承人”奥利弗·罗斯柴尔德以尴尬收场,英国罗斯柴尔德集团回应查无此人,清华方面承认“甄别存疏忽”。</p><p class="ql-block"> 各种 “阴谋论”倒是开启了很多学者的研究之门,诸如喜欢阴谋论反映了弱者心态、权谋经济、酱缸文化、饭圈文化等等等等。心理学家彭凯平先生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做了个简洁而又深刻的总结:“只要真相的复杂性超出了一些人的理解能力,阴谋论就永远有市场”。这已然成为一个人性问题。</p><p class="ql-block"> 人类需要阴谋论,就像需要宗教和心灵鸡汤一样。</p><p class="ql-block"> 闲暇时光,品茗听雨,褒贬历史,聊作一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