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之[建峰篇2]

风雨兼程

<p class="ql-block"> 讲述身边的趣闻轶事</p><p class="ql-block"> 逗漏自己的糗事笑料</p><p class="ql-block"> 忆往事讲故事说政事聊糗事</p><p class="ql-block"> 老季说事</p> <p class="ql-block">  胡剑峰先生,十六岁来呉桥县外贸,从养兔子的毛头小子作起,先后担任仓库保管员,车间主任,绣花厂厂长,外贸局副局长等职务,几十年的工作生崖,呕心沥血,几乎全部献给了吳桥外贸事业。见证了呉桥外贸兴旺衰败全程,参与了建厂与破产始终。</p><p class="ql-block"> 他是一部长篇言情小说中的主人公,每一章节,都向读者描述着扣人心弦而传奇地故事细节;</p><p class="ql-block"> 他是 一部电视连续剧中的男一号,每一续集,均给观众演示着不为人知而曲折地戏剧场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一辈子没干正的</p><p class="ql-block"> 我和在县城的几个知心朋友聚会,每到情浓意兴时,朋友爱和我说:“老胡牛吗?你这辈子没干过正的”,刚听到这话心里也反感,但细细的品味一下,感到朋友说的真切。</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九九六年,由外贸补花厂长,被县委领导提拔为外贸副局长的。二零零二年机构改革,县开放办、招商局和外贸局合并,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我被任命为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二零零四年商业局又合并,成立商务局,我是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二零零六年,我被组织提拔为正科,调开发区管委会任副主任。二零一三年我到龄退居二线。十七年纳入组织管理,成为党的干部,没有干过一天正职。</p><p class="ql-block"> 我干了一辈子副职,搭班子服务了八任一把手,有四位比我年龄大,有四位比我年龄小,但是,我和这些一把手的关系,都很好,虽然我们都退休了,这些领导除一位逝世外,其余的领导我们都经常聚会。</p><p class="ql-block"> 我当副职一辈子,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副职全力支持配合一把手最重要。副职在班子里要安照分工,干好自己的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干事不越权,担事不惹事。我在外贸破产改革动乱时期,分管信访稳定工作,我做到事前请示,事后回报,自己表态错误了,请一把手出面更改,这样配合,我们必较平稳的解决了当年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后来调开发区后,因一把手是县领导,我把一些日常工作都负责起来,机关人员记工作日志,接听企业电话实行首接负责制,实践证明这些措施,给开发区带来新面貌,至今有的企业老板见面还提起这些事。</p><p class="ql-block"> 我在心里对职务的高低,没有太多的祈求,我认为只要肯干事,不论什么职务都可以有所作为,做为一个副职能为一把手分担责任,能为集体创造荣益就可以了,自己能充分发挥能力,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就心满意足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退休了,朋友开玩笑说,老了老了尽干正的了,因为我爱当红白事总裁,我是当正总裁,但我认为总裁也是为主家服务的,心里想着为别人,自己才活的潇洒。</p> <p class="ql-block"> 猪 圈 窝</p><p class="ql-block">前几天,在超市买了点猪肉馅,做包子吃,总觉得猪肉没有了过去的猪肉味。大集上,我从南头到北头,从西头到东头,转了一个遍,都是饲养场的大猪,都是肉联厂的冷冻猪肉,想买农家养的猪肉,根本没有。</p><p class="ql-block">回来后,我早起去操场锻炼,和朋友说起买猪肉的事,朋友说你不是神经病就是白日做梦,现在想买自家养的猪肉,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p><p class="ql-block">我小的时候,我们村家家户户都自己养猪,每家都有自己的猪圈窝。老屋分家,每个儿子除了盖房子的宅基地,还要每个儿子家有块修猪圈窝的地基。猪圈窝成了人住的房子外,每户必须的建筑物。</p><p class="ql-block">猪圈窝,是一个三米直径的圆,挖两米半深的坑,圆周用砖垒成,在圆圈的北边上,盖一个小屋是猪窝,猪窝底部通圈坑,圈坑和猪窝要修一个梯形的马道,成一个三角形,一层砖抽进一点,建成后使猪能沿着马道上下,小屋要有一人高,一面垒成实墙,一面在墙角垒个小门,能容下猪进出,小门的斜上方留个窗口,方便人探进头去喂猪。</p><p class="ql-block">猪圈窝里放一个猪食槽,喂猪时,在窗口把饲料倒进猪食槽,让猪能自由活动的吃食。小屋内要定时清扫,约束猪养成不在小屋拉尿的习惯,给猪创造一个干干净净的休息地方,这样可以防止猪得传染病,避免猪死亡,给家庭造成损失。</p><p class="ql-block">猪圈坑内,要扔些草和野菜,让猪喜欢到坑内活动,夏天,圈坑要保证有水,让猪能下去凉快解暑。</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每户养猪是家庭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养猪可以积肥,圈粪也可以到生产队挣工分。家里喂猪,可以把家里的菜叶剩食给猪吃,把家里打扫卫生的垃圾,扔到猪圈里积肥,家里干净了,猪有的吃了圈里积肥了,一个全赢的过日子方式。</p><p class="ql-block">我家的猪圈,就在我家的西侧,我家喂猪,每年都是到腊月卖掉,自己从没舍得宰猪过年吃肉。我每到夏天就推小土车,到村外的地头道边,用铁掀起草皮子,倒圈里,再挑水泼圈,让猪踩踏积肥。到秋后种小麦时,各家都把圈粪扔出来,让生产队评级后,按级别给出每车粪的工值。谁家的圈粪黑臭,谁家的圈粪级别就高。</p><p class="ql-block">我为了多挣工分,每年都力争多泼水,多铲草皮,让圈粪尽量的黑臭,以图多挣点工分。扔圈粪是个最累的活,站在圈坑里,蚊子咬臭粪熏,汗流浃背腰酸背痛,那个苦累想起来就心里发颤。</p><p class="ql-block">如今,猪圈在农村再也看不到了,养猪都是大户棚场饲养,圈粪这类的有机肥没有了,代替的是各种复合肥的上市。猪是吃添加剂配比饲料长成的,粮食是用复合肥种植的,所以,猪肉再也没有了过去的香味,粮食再也没有过去的营养成分,这就是现实。</p><p class="ql-block">我们就别做梦追求了,吃自家养的猪肉,吃有机肥种植的粮食,那只是不现实的梦想,把曾经的农家生活当成美好的回味,把猪圈窝当做我们童年生活的回忆吧。</p><p class="ql-block"> (作者:胡建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代 续 】:</p><p class="ql-block"> 话说家庭利用猪圈窝养猪,借题说说仔猪来源。 </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散养肥猪,一般一家只能养一头,仔猪来源于集市购买,无意中出现了繁殖仔猪专业户。</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那天是沟店铺和一河之隔的大曹三八集市日。中午两点多钟,一个骑着大铁驴自行车的中年农民,赶集回来路过我村十字街口,从车子筐内,爬出一头小猪仔,只梱着后腿,掉在地上!我赶紧大声提醒他:小猪掉了!那人狠狠的瞪了我一眼,喝斥道:就你看见了!头也没回,竞直骑车往南而去!</p><p class="ql-block"> 后来得知,集市上六七斤的小猪仔儿5角钱一头,是的,我没说错,就是5角钱一头!只所以掉了不捡,是因为小猪太便宜,并且要专门喂煮熟的黄豆,喂不起!越喂越赔钱!!</p><p class="ql-block"> (风雨兼程)</p><p class="ql-block"> 2024.08.12.</p> <p class="ql-block"> 责任田</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我的老家在吴桥是推行责任制种田,实际行动最早的村庄之一。因为我们村和前郭村是地邻,前郭是管书记搞责任制的试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生产队,是朱庄第一生产队,在村的最西头。农田主要在村西、村南、村东、村老西北,我们村和徐庄两个村就是隔一个湾,所以,村北没地。推行责任制种田,生产队根据实际,把农田分为四类,让大家抓阄,分四类地逐户分地种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类地,是村西的农田,这片土地,地下水是甜水,过去村里的吃水井,就在村西头,整个村的人都得到村西头挑水。土地土质好,是亩产最高的地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类地,是村南的农田,这片土地有点碱,地下水是半口水,能浇地但不能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类地,是村西北的一片土地。这块地离我们村四里外,跃过徐庄,在北小王村的南面,这块地沙性比较大,离家远种植不方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类地,是村东龙王河西侧,地势低洼盐碱。这片土地水涝了收蛤蟆,旱了满地盐嘠巴,不旱不涝茅草苇子着蚂蚱。种上庄稼出了苗干旱,如果不浇地下水,下雨还能活一部份,如果浇地下水,小苗就会全部齁死,水是又苦又咸又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我们家五口人,爷爷长年有病卧床,奶奶是小脚女人,我在外贸干临时工,弟弟上学,主要劳动力只有我母亲。为了种好责任田,那些年,我白天在单位上班,下班就骑自行车回家干活。浇地的活我都是回去夜里值班,让互助小组的别人白天值班。回想起种责任田的岁月,无数苦辣酸甜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种责任田,我们小组搭伙买了一头牛,各家轮流喂养。小组搭伙买了一台,“九江”牌十二马柴油机,买了一辆小拉车和水泵,犁、耙、楼、云锄等农具也都备齐,责任田开始了一个新农村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过去了,农村由开始的责任田种植,到今天的种田大户承包种植,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每家每户的小块种植已经落后了。责任田,作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亲身经历,老了来次美好的回忆吧。</p> <p class="ql-block"> 忆起圣诞节</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5日)</p><p class="ql-block">手机日历上显示,今天是圣诞节。提起对圣诞节的认知,还是三十多年的事了,但是从那年开始,我对圣诞节有了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p><p class="ql-block">那是1992年的秋交会后,补花厂接到了北京抽纱公司的一个很大的订单,是北京公司外销员周永志谈的客户,美国一家客商订了一个圣诞节台布,合同金额一百多万,这在当时是厂里接的单个合同最大金额的订单,交货必须在十月底,如果不能按要求交货,就得承担违约造成的索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就听北京公司业务员介绍,西方国家过圣诞节,就象中国人过春节一样隆重。全国性放假,商家利用圣诞节大力促销,圣诞节商品,是商家利润最高最热销的商品,但是季节性很强,过了圣诞节马上就撤架,卖不了的商品就废掉了,因为每年的圣诞节时兴的商品不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公司和这家美国客商是第一次合作,公司为了打开美国市场,对这个合同非常重视,我们接了这个合同后,北京马上派住厂业务员落实。在原材料布线凤尾纱的供应上,第一时间全部安排到位,为顺利生产垫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年我刚担任补花厂正厂长,接了这个合同后,我分生产流程,分别安排有关人员签订责任状,务必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补花台布,最大工作量是农村老百姓千家万户去手工做。接任务是三秋大忙季节,农村人都忙地里的活,很难正常时间在家绣台布,但这个合同的外工生产日期,就是农村最忙的时候,困难是整个合同最大的环节。因为在没有当厂长前,当过三年台布收发站站长,各公社外贸站,各主要个体台布管理者,我对这些都熟悉,所以,我在掌握全面生产进度的协调指挥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外工生产方面,每天我坐上厂里的双排车,穿梭在各个外贸站之间,拨花、纤活、绺梗索边,各个工序都协调不同的站加工,发挥各个加工站的特长,最快最好完成外工生产,努力缩短外工工期,给后道工序留出充足的时间。一个月的外工生产期,我几乎每天都亲自下乡,二十个公社外贸站,十多个体加工户,我每个都去了十多次,有时在公社住地饭店吃饭,有时就在加工户家里简单吃一口。没黑没白,有时越是晚上老百姓才在家有空。厂里洗烫车间黑白班接着干,外工活拉上来,随时进车间洗烫,确保不能耽误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确保生产的顺利,我和中行领导请求,提前贷给我们款,让会计准备现金,每个外贸站完成多少,及时发加工费,老百姓看到有现钱,极大的调动了积极性,有的家庭母亲女儿都绣台布,有的女人绣花,男的给打下手,真是全家齐动员,全县共努力,确保了合同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面也要谢谢电力局的帮助,有一天于集外贸站来电话,说电管站通知停电几天,准备维修设备,但是东北片是做台布最多的村子,如果停电晚上不能干,将会影响很大,我马上找到电力局黄局长,和他说明了情况,黄局在了解维修设备情况后,决定晚维修一段时间,以支持外贸出口。当年补花厂和电力局对门,黄局也知道外贸产品的时间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全厂上下齐心共同努力,确保了合同按时完成,北京公司表扬了我们,关键是,我们用我们的努力赢得了美国客户的信任,从那年开始,每年圣诞节都有我们的订单,使补花厂走进了一段繁荣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看到了日历上的圣诞节,又回忆起了三十年前的往事。老了怀旧感增强,容易活在往昔的岁月里。往事如风去,快乐度暮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关 注</span></p><p class="ql-block"> 撰稿:建 峰</p><p class="ql-block"> 编辑:风雨兼程</p><p class="ql-block">【编者按】:</p><p class="ql-block"> 人在旅途,在不同时期的某个阶段,都有自己不同的关注焦点。而不同关注焦点,则反应出一个人对未来职业生涯,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到了年底,最关注的是公司还放人吗?七十年代,县外贸公司,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临时工,每年公司都新招一批人,同时也下放一部份人。春节放假前,通知你带行李回家听信的,不出意外就可能被下放了。自己一个小临时工,最怕被下放了,所以就小心干好工作,集中精力关注公司人事的通知。</span></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来,那时自己就是一个螺丝帽,单位就是螺丝杆,自己如果不努力,松劲掉筘,就可能脱离螺丝杆掉到地下。为了怕脱筘,自己就加倍努力,学业务干出成绩,压力变成动力一筘一筘往上拧,从一般职工变成业务骨干,从班组长敖成车间主任,从车间主任升为厂长,身份也从临时工到协议工,到后来转为合同制工人。关注成为一种动力,鼓励着自己前进。</p><p class="ql-block"> 后来当了厂长后,最关注创新设计和合同订单。工厂只有创出新花稿,在国际市场畅销了,才能有生产合同订单,有了生产任务,工人有活干,厂里才能有效益。那时的关注,使自己兢兢业业干好厂长的职责。</p><p class="ql-block"> 走向领导岗位,到开发区管委会主管安全生产,自己最关注的是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心吊胆光怕企业出现事故。记得当年有个化工企业车间着火,化学储罐面临危险,全市消防车都来扑救,幸亏扑救及时没有出现险情。但至今回想起来都后怕。工作的性质和责任,促使自己在管委会六年多时刻关注安全生产,回首起来,区内几十家企业能平安生产过来,感到衷心的安慰。</p><p class="ql-block"> 刚退休那短时间,和朋友聚会,谈论关注的是谁又高升了,谁又被纪委请进去了。国家和县里又出台什么新政策了。关注的焦点还是政坦上的人和事。因为自己跳出了围城,围城里的事还是吸引着自己。</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每天操场锻炼,和大家关注的是工资安时开了吗?超市的鸡蛋又涨钱了,新开的那个饭店价格便宜,菜的口味还不错。现在关注的都是身边的实际了,天花板之高没有关注的必要了,吃喝玩乐才是最重要的了。</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提炼成长的过程,不同时期就会有不同的关注焦点,从高大空到切实际,这都是人生的智慧升华。</p><p class="ql-block"> 关注的焦点,就是世界观改造转变的提现,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不被历史车轮淘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