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晚有点失眠,竟然是因为高考,本来我的高考距今已有30多年了。昨天是陕西高考放榜的日子。</p><p class="ql-block">高考对于国家层面来说,是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对于个人来说,是改变命运前途的重要环节。将来从事哪方面的职业,高考似乎就是一道分水岭,本质上说,就是人生的一次抉择。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学生只要能考上大学大专中专,那就基本保障能端上铁饭碗的:毕业后去劳动人事局报到,持一份分配文件,就能在体制内谋到一份吃皇粮的工作。大专院校毕业生不包分配正式施行是从1996年开始,在1998年后开始大规模施行,到2000年全面停止了包分配制度。教育部要求从2000年起停止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启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标志着大专院校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制度的结束。</p><p class="ql-block">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原国家教委1989年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规划》。所谓的标准化考试,是指根据统一、规范的标准,对考试的各个环节包括测试目的、命题、施测、评分、计分、分数解释等都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从而严格控制了误差的考试。1990年的《人民日报》对当年开始广泛推行的标准化考试进行了报道,称“这是我国自隋唐以来,考试方法和阅卷手段的一个重大改革”。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当时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主任杨学为,据其介绍,实行标准化考试的科目,试卷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选择题,答案写在另一张卡片上,另一部分是“主观题”,答案写在试卷上。选择题的答题卡由计算机扫描阅卷计分,主观题由阅卷人评分,两者相加,即是该科考试的成绩。当年的标准化考试,选择题所占分数,9科平均约50%。高考试题历经四十多年,题量巨大,压轴题远远超过了教材习题的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基础知识要扎实,同时反应要快,毕竟考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考生和家长如果对高考没有太高的要求,大都能上了大学的。但是如果要冲击名校,那须得花一大把力气的,一方面,考生是不是那块料(是否具有一定的天赋),另一方面还有看本人的努力程度。上学是个过程,就业才是王道。特别是家长,希望孩子将来有个稳定的工作,少走弯路,十分担心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任何的闪失。关于好的工种,我曾听过艾跃进和叶檀的观点,艾教授观点大意是“所谓的好工作,不就是有机会捞点油水的工种?”叶檀女士认为,理工科学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国家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比较好就业一些;文史科学生学习更多的是人文社科艺术类的知识,在有了较好的经济基础,也是可以学习的,但仅从就业养家糊口的角度出发,文史艺术类的不如理工科的就业前景的。</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年龄已过“知天命”且在体制内混了多年的人来说,假如让我重新上学,我学文科,那就踏踏实实考公务员,端个铁饭碗也好;若从技术角度考虑就业,中医药专业是不错的选择。学理工科的话,学习一些动植物养殖技术,退一步说,即使进不了体制内工作,自主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种植中药材,也可以种植瓜果蔬菜,饲养家畜家禽收益,不愁填不饱肚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