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甘肃旅行的朋友必选敦煌鸣沙山与月牙泉,这里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p> <p class="ql-block">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城南5公里处,占地面积为76.82平方公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区主要景点有鸣沙山、月牙泉。鸣沙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因沙动成响而得名。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形似一弯新月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走进景区,在临近沙漠的边缘有一宽阔的广场,广场上伫立着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坊门,似乎在向我们展开欢迎的臂膀。游客一般可在广场附近乘观光电瓶车直达鸣沙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汉代时被称为神沙山、沙角山。最早在东汉辛氏《三秦记》中有“河西有沙角山,峰崿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乾糒……人欲登峰,必步下入穴,即有鼓角之声,震动人足”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东临三危山,南傍黑石峰山,西为戈壁和库姆塔格沙漠。由于携带沙质较多的西风和北风在这里受到山体的阻拦,使风中的沙粒沉降下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鸣沙山。在风力作用下,鸣沙山“经宿风吹,辙复如旧”,总是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和不变的形态。千百年来鸣沙山依旧巍然屹立,鸣沙之声仍然不绝于耳。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敦煌古称沙州即得名于此。</p> <p class="ql-block">来鸣沙山都要感受一下登沙山的艰难。在自然状态下,登沙山一般都是上行一步下滑半步,脚陷沙中挪步吃力。好在现在景区设置了两个伏地木梯,沿梯上行会让人节省很多力气。两个梯中左边的木梯有些陡,但风景好,是鸟瞰月牙泉的绝佳方位。</p> <p class="ql-block">登上沙山,可俯瞰景区全貌,月牙泉也在一片绿植和古建的簇拥之中呈现在人们面前。来这里要看完整无缺的月牙泉,只有登上沙山才能找到沙中揽月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的成因有多种解释,经地质专家实地勘察研究,认为月牙泉是第四纪以来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机理是月牙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影响下的一种自然产物。月牙泉处于敦煌地区党河洪积扇和西水沟洪积扇两个扇间洼地的中心地带,通过党河补给的地下水径流为其提供水源。因地下水位抬升,低洼的地形条件和较高区域,地下水位溢出地表,是月牙泉形成的关键因素。湖水不断得到地下潜流的补给弥补了蒸发的损失,尽管星转斗移,风啸沙鸣,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宛若明镜。沙水共生,山泉相依,成就了“沙漠第一泉”这一世界奇观。</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更为月牙泉增添了无限生机。</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成为游览圣地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史载,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汉渥洼池”。“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那时月牙泉称为沙井,后唐代时又称药泉,清代始称月牙泉。因“月泉晓澈”而闻名天下,被誉为“敦煌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月牙泉的月弯里,矗立着一处仿唐建筑群,有楼阁、廊道和亭台,这就是月牙泉庙宇群。</p> <p class="ql-block">据说唐时月牙泉水域宽阔,水面有船舸,泉边有雷音寺。那时泉南岸的建筑群古朴雅肃、错落有致。主体是鸣月阁,从东向西还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如“第一泉”、“别有天地”、“半规泉”、“势接昆仑”、“掌握乾坤”等,书法雅俊,堪称上品。当时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林木蓊郁,泉光与山色相映,古刹神庙,绕以常年香火。历代骚客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不过原有建筑随着时间推移,都淹没在风沙之中。</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鸣月阁是1993年在原雷音寺的旧址上复建的一组仿汉唐风格的建筑。建筑群结构呈“山”字形,称为“鸣月阁”,整座建筑,雄伟壮观,古色古香。厅台楼阁,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别具特色。分为“月泉阁”、“茗香斋”、“月到风来”、“山得水趣”等。“月泉阁”有联云:“聚粒沙而成山无欺自安;汇滴水以为泉有容乃大”,横批为:“山泉辉映”。</p> <p class="ql-block">走近可见核心建筑“月泉阁”是一座外观为八角形的四层仿唐木塔。木塔四周都悬挂着匾额。</p> <p class="ql-block">登上月泉阁的二层,可俯瞰整个建筑群的景色。也可见悬挂在二层门上方“第一泉”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月牙泉建筑群既是风景旅游建筑又是生态环境建筑,整体工程建成后,建筑物南墙与南山山体落沙脚保持的一定距离,形成了利于聚风的通道,起到了人为增大气流上升的作用,促进了下滑沙体向山顶运行。</p> <p class="ql-block">在月牙泉附近有一对夫妻柳,是同根系长出的两株相互依偎的旱柳,被称为“夫妻柳”。它们在鸣沙山月牙泉陪伴下共度无数寒暑岁月,成为游人驻足留恋的大漠一景。</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还为游客提供了骆驼沙漠行项目,有近千头骆驼为游客服务。站在大漠之中,远望那骑行骆驼的队伍,绵延首尾不相见,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门口处还设置了一处民俗博物馆,始建于1988年,采用古堡式建筑结构。馆内汇集了敦煌民间建筑、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布局沿袭了敦煌民间传统宅院的风格,陈设有反映敦煌近代民间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等内容的大量展品,是集中展示近代敦煌民俗文化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走出景区,有感于大自然奇妙的造化和历史深厚的遗存。特寻清·苏履吉诗一首,以表释怀:</p><p class="ql-block">敦煌城南山鸣沙,中有大泉古渥洼。后人好古浑不识,但从形似名月牙。或为语言偶相类,听随世俗讹传讹。我稽志乘分两处,古碑何地重摩挲?参戎马公偏好道,茸修古庙山之阿。约日驱车同访胜,一泓清漪月钩斜。堆沙四面风卷起,人来坐坠寂无哗。忽闻沙里殷殷响,声似渔阳鼓掺过。人道神灵不可测,英物未许人搜罗。汉武当年产天马,万晨沙场战马多。何如今日成陈迹,沙不扬尘水不波。渥洼渥洼是与否,我还作我鸣沙山下月牙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