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位于大公镇贲巷村的贲家巷,给我的第一印象存留在记忆中,已经渐进古稀之年。乡间的一条四百来米长,两三米宽的东西向砖铺街道,街道两边的街坊店铺青砖黛瓦,鳞次栉比,抢眼一看,像是城角落的一条小巷。</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爷爷赶于坝庙会,我们跟在后面凑热闹。于坝庙会在过草庙,后通常在贲家巷西头,海安百货公司也来这里搭棚摆摊,买东西的,卖东西的,常常人流如潮,挤得水泄不通。不料小妹妹和我们跑散了,爷爷惊出一身汗,从巷西头找到巷东头,又从巷东头找到巷西头,贲家巷邻里间靠得紧,谈不上有可行人的巷头巷脑,找走失的孩子就没那么复杂了。我和爷爷把贲家巷找了几遍,直到后来听见在老鼠孔桥那边小孩的哭声,是妹妹在哭,爷爷才如释重负。爷爷高兴,买了一只烧饼我们兄妹分着吃,这是我们第一次吃烧饼,也许天热口干,本以为美味的烧饼,却是那样的难以吞咽。不过,乡下伢儿总算像街上人似的吃上了早点。</p><p class="ql-block"> 贲家巷是很古老的。</p><p class="ql-block"> 海安市濒临黄海,依地形地貌分三大块:西南高沙土地区,河东地区,里下河地区。大公镇以通榆公路(或老串场河)为界,以西具里下河地区特征,以东成陆较晚,属河东地区。贲家巷位于河东地区西端,10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p><p class="ql-block"> 明成祖朱棣即位(公元1421年)年间,苏州门外一好事者来到海安东北乡开垦滩涂,圈地屯田,变盐碱地为粮仓。好事关不住,苏州南门城外的青年才俊周稻元闻讯而至,围绕好事者圈地外围也开垦出大量良田。</p><p class="ql-block"> 好事者本姓贲,有女美丽聪颖,周稻元对上了眼,郎才女貌,周稻元不久就当上了贲氏的上门女婿,他们婚后育有四子,接着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披星戴月,满头大汗地干,昔日荒凉的盐碱地成了人丁兴旺,水清地绿的宜居地。</p><p class="ql-block"> 贲氏来自江南,禀赋聪明的生产经营头脑,不拘泥于小农经济的单一模式,忙时耕种,闲时从事手工业加工,就地取材,就地发展,渐渐地工贸雏形绰约,商贩抱团聚居。贲家巷开始只有几户人家,接着四面八方来了不少手工业生产者,小商品生意人来此安营扎寨,有的坐北朝南,有的坐南朝北,南北各成一排,中间是东西向的砖铺街道,贲氏全资修建。到此应该明白,贲家巷之所以叫贲家巷的由来。周稻元入赘贲家,一家子也算同心协力,只是子随母姓那有些许有薄面子的阴影时隐时现。终于有一天胆从中生,把“贲家巷姓贲还是姓周”的争议搬上官司前台。庭上陈情,周家说到贲家巷不应姓贲……时,县官老爷惊堂木一拍:你已承认叫贲家巷,还有什么说的。遂定案,休庭!尔后,“贲家巷”之名至今再无争议。</p><p class="ql-block"> “贲家巷,贲家巷,九坝十三巷,官帽动船装”。这是传说中贲家巷高光时期的民谣。民谣有板有眼,流行百里,传唱至今。</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九坝有迹可循:老坝、小坝、银娣坝、张家坝、官坝、于坝、鞠家坝、蒋家坝、周家坝均有存在,座座高堤宽坝,历史上确保海水不倒灌,交通不受阻,连年风调雨顺,有的还是物流集散地,交易方便快捷。</p><p class="ql-block"> 十三巷指的是天济巷、学堂巷、堂子巷、裕昌巷、兴昌巷、酱园巷、发荣巷、南坊巷、正兴巷、东坊巷、唐儿巷、火堂巷、朱家巷,它们都有案可稽,如此偏居一隅的乡村,曾经竟街市林立,甚为稀罕。官帽动船装,说的是贲家巷官运亨通,官吏众多,单是官员的帽子顶戴要用大船来装。朱家巷曾经居住过多位朝廷大员,其中的一位武状元还是清乾隆帝的拜把子兄弟,贲氏第七代传人贲重生以进士立世……</p><p class="ql-block"> 近现代的贲家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春风吹拂。江南好几个大商人先后在这里开设店铺:布匹店有张则鹏的正大祥、于家的于震兴等,最大的要数王秉宜的王裕昌。前几家都是前店后作,而王裕昌有八进房屋,近百间,后院有养驴、养马场,还建有后花园。酱园店有肖太和,周天爵、周宏旺。肖家磨的麻油,真的那个“一滴香”,做汤拌凉菜,少许一滴,满屋芬芳;周家的黄豆板酱,咸里有甜,鲜里有香,地方特色,美味上乘。</p><p class="ql-block"> 豆腐店有葛佳如,吴家店。银匠店有卢锦贵、葛二、刘叔祥,金银来料加工,有求必应,顾客往往焦急而来,高兴而归。鲜肉店有于木森、张家臣、丁如山,于木森斫肉一年四季不系围裙,夏天穿白绸褂子,冬天穿士林长袍大褂,交易时,斧子轻举轻落,肉案不迸不溅,斤两毫厘不爽。人品如此高洁,技法如此娴熟,人称“肉秀才”非他莫属。</p><p class="ql-block"> 鱼行海鲜、河鲜品类齐全,夏天不见苍蝇飞,冬天不见冰冻冻。中药店、西药点品类周全,悬壶济世,身体力行。……</p><p class="ql-block"> 贲家巷的剃头匠有好几位,最厉害的是罗宝怀,人称"怀爹",怀爹给人剃了一辈子的头,记得最清楚的是给粟裕理发,粟裕个子不高,但自有威严。加上有警卫同来,罗宝怀很有些紧张,粟裕让他不要害怕。粟裕将军理好发,又到街西周氏澡堂洗了澡,当时,澡堂巷子头还站了警卫员。</p><p class="ql-block"> 陈二爹是开茶水炉的,整天绷着脸,严肃得像个乡长。各家各户冲举(打开水),老虎灶前排满了——人不用排队的,茶瓶排就行了。水罐一打开,陈二爹一手持水斗,一手握勺,那谱摆得威风,谁要插队,或看用手指家的茶瓶,他仿佛没看见。按照心中的顺序,很坚定地把漏斗插入瓶口。但大家都服气,觉得陈二爹是贲家巷比较主持公道的人。要是谁真的有急事,陈二爹也会伸长手臂够着先冲,大家也不觉得他谋私。医院的朱院长慈祥可亲,是小镇上的开明绅士,有人见他每年伏天(大暑天)在家关院门,脱掉衣服,伏在大凳子上晒太阳,现在的说法“晒背”。朱院长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很认真地培养。当时没有电灯,罩儿灯是很奢侈的,但朱院长不让三个女儿合用,每人配一盏,互不干扰学习。结果三个女儿均上了大学,各自找一个大学生夫婿,于是就有了“三盏罩儿灯,六个大学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街西的周宏江,仪表堂堂,幽默豪爽,在贲家巷独家经营着爆米花,他擀的饺子皮薄能照人。周宏江口才好,现编顺口溜出口成章。当时有一首广为顽童传诵的打骂癞痢的顺口溜:“一个癞子到,彭三爹(贲家巷另一个剃石匠)哈哈笑,稀疏几口毛,照样拿钞票。两个癞子到,姚书记吓一跳,这么大一块盐碱地,啥时改造得了。三个癞子到,供电所吓一跳,这么大个灯泡,该要多少电来烧。四个癞子到,陈二爹(老虎灶主)吓一跳,这么大的冒饼(发了霉的饼),该要多少开水泡……”</p><p class="ql-block">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始终是一种动态平衡,贲家巷也多沧桑。从1929年,贲家巷隶属东台县富安区,定名为“凤岗镇”。1934年凤岗镇和噇口镇合并。1941年,新四军东进开辟解放区,贲家巷建立起海安东乡的第一个党支部,隶属联抗紫石县。1944年,噇口镇与孟庄乡合并取名为大公镇。1949年1月,海安全境解放,贲家巷走向太平盛世。</p><p class="ql-block"> “创业艰难百战多”。贲家巷不会忘记后来在济南军区工作的陈斐,在安徽省公安厅工作的孙宋山,在江苏省任纪委书记的刑白,联抗司令员黄逸峰,大将粟裕,他们都曾在贲家巷一带带领人民打江山,他们留在贲家巷的深深足迹,人们将永远铭记。</p><p class="ql-block"> 贲巷小学是大公中心小学的前身,由社会贤达捐资建成。从贲家巷小学走出去一批批志存高远,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材:</p><p class="ql-block"> 大校军衔的孟增明、杜杰、周军,上校军衔的贲昆山在革命战争中出生入死,屡建战功;</p><p class="ql-block"> 发绣艺人周克龙独门绝技,滚针绣、旋针绣、乱针绣龙飞凤舞,其作品成为省市领导礼宾外交的上乘赠品;刻纸世家贲友明,贲道宽父子俩多才多艺试比高,贲友明作品在中央媒体频频亮相,贲道宽二十多岁就加入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作品被专家学者,权威人士视为珍品;书法名家陈宁,得尉天池真传,多产作品,常常通过中国书法家协会诸多大师真情推介。</p><p class="ql-block"> 周宏宇、周盛槐、周道……,他们这些层出不穷的大业凡人,各自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奉献自我,快乐自己!</p><p class="ql-block"> 贲家巷过去式,淳朴实在;贲家巷的未来式,诗和远方。1958年,贲家巷成为大公人民公社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中心。 1967年,立公河开挖把贲家巷拦腰裁截,加之1975年贲北公路开通,贲家巷向南开发新区势在必行。所谓的新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唯有用气势磅礴来形容方为恰当,“北部新城,和美大公”那种蓬勃力量没有人不被折服。尽管老贲家巷的原生态已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老物件在日益风化解体……,可庆幸的是,那里的民居小洋房、大别墅如雨后春笋,风情万种。也许有人要说,这是老贲家巷的造化,也是老贲家巷的新生,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