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诗坛交谊</p><p class="ql-block">一一忆新中</p><p class="ql-block"> 郭建民</p><p class="ql-block">新中走了,噩讯传来,我猛吃一惊,待静下来后,在第一时写了一首悼诗:</p><p class="ql-block">铜川电瓷炉火熔,</p><p class="ql-block">红箭头上抒诗情。</p><p class="ql-block">川口办刋播春雨,</p><p class="ql-block">长安艺苑留步踪。</p><p class="ql-block">心系故土栽翠柳,</p><p class="ql-block">尽瘁园丁建勋功。</p><p class="ql-block">笔挽春风魂永在,</p><p class="ql-block">音容笑貌在心中!</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28日晨</p><p class="ql-block">新中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一个有学历和文凭的人,他的老师多是指那些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的授课教师。我的老师,则是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获得帮助指导的作家、诗人、专家、学者。这些人中,刘新中便是其中的一个。</p><p class="ql-block">认识新中,缘于一次诗歌音乐会。1981年元月,铜川市中心文化馆、铜川市工人文化宫、铜川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一场“迎春诗歌音乐会。”我的一首诗《中央文件到咱村》被选上了。耀县文化馆周顺江老师通知参加诗会并作好亲自朗诵的准备,会议时间定在元月21日上午。那天下着大雪,但耀县发往铜川的班车照常行驶,我和寺沟张郝村的张明儒老人,县文化馆的周顺江老师冒着风雪乘车去市工人文化宫参加诗会。那场话动,刘新中也来了,他创作的诗《我爱每一个百姓》,由市中心文化馆齐亚平朗诵。活动结束时,刘新中和我握了握手,打了个招呼,互相介绍了一下,算是初次见面相识。那时,我是郭家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他是电瓷厂工人,我们都是业余作者。</p><p class="ql-block">1982年,在我订阅的《诗刋》中偶然读到了刘新中的一首诗《红箭头(外一首)》,了不得呀,铜川电瓷厂刘新中的诗上《诗刋》了,此时,我就高看新中了,对他也凭添了几多钦敬之情。这首诗的发表,在铜川文坛轰动一时,刘新中的诗名大震,名气更大了。</p><p class="ql-block">刘新中调到市群众艺术馆后,担任《铜川文艺》编辑,那时,我经常带着自己的诗稿乘车去铜川川口《铜川文艺》编辑部请刘新中老师指导。也许因为我是一位农民作者的缘故,我的创作进入了他的视野,受到格外的青睐和关注。之后,我的作品不仅在《铜川文艺》频频发表,还经常参加由他举办的“金秋诗会”,文学讲座等许多文学活动。铜川市召开第一次文代会,我光荣出席并被选为市文联委员,铜川市作家协会成立,我被选为理事,铜川诗词学会成立,我当选为副会长,铜川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我被选为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召开代表大会,我被选为代表出席省文代会,还有玉华笔会、延安采风等多项活动,都少不了我这个农民诗人,所有这些,当然有组织的关照,但刘新中的提名推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受刘新中的鼓励和铜川浓厚的文学氛围薰陶,我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几年工夫,便有一本厚厚的书稿。1988年,我把书稿交给《铜川文艺》编辑部后,新中老师看后,决定纳入“铜川文艺丛书”出版,并将书名定为《乡村诗草》,1988年12月,我的第一部诗集出版。另人意想不到的是,诗集《乡村诗草》问世后,在省市乃至全国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著名作家、省作协党组书记李若冰给我来信说:“在当前中国诗坛对农民诗歌有些冷落之时,你从田野里发出喷香的泥土之歌,是难能可贵的,仿佛是一个冲击波,给诗的花苑里增添了鲜鲜丽丽的空气,你苦苦笔耕,坚持农民诗歌之路,不仅使周围的乡亲们所喜欢,也得到了文艺界的赞赏!”山西著名文艺评论家董陶钧来信说:“就农民诗人而言,王老九写出了农民第一次大翻身,即土地所有制变革后的喜悦,郭建民则在一定程度上写出了农民第二次大翻身,即土地经营体制变革后的喜悦。”著名诗人张志民、刘章,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教授祝宽等来信,都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福春来信索书收藏。我的名字也随即而收入《中国文学家辞典》(四川文艺出版社),在编辑撰写的辞条中评价认为“郭建民的诗,直接来自西北高原的乡村生活,泥土气息浓厚,语言通俗,形象生动,在学习旧体诗词和民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受到读者和文艺界的好评,被誉为继王老九之后又一位很有成就的农民诗人。”</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陕西农民诗歌再度复兴,创作活动如火如荼,临潼成立了王老九诗社,户县成立了画乡诗社,汉中成立了农二哥诗社,礼泉成立了民风诗社,耀县成立了华原诗社。1987年,陕西省举办了首届丰怀怀农民诗歌大奖赛,陕西农民诗歌活动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在这种新形势的推动下,为了繁荣铜川地区的农民诗歌创作活动,刘新中、刘平安和我商议,决定发起举办“铜川市首届农民诗会。”1988年10月22日,铜川市农民诗会在耀县下高埝乡文化站举行,来自全市各县区的100多位农民诗歌作者参加了诗会,有23位作者的37件作品入选朗诵。我的诗作《山村颂》荣获本次诗会一等奖。活动过后,由新中负责,我和刘平安合编出版了活动成果专辑《山乡情》。市委副书记常浩智为本书题词:“农家诗诞生于泥土,山乡情寄托于明天。1989年3月。”副市长黄钟题词:“贺《山乡情》诗集,农家重新风曲,乡村盛绽文明花。1989年4月。”铜川农民诗歌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陕西农民诗歌的主流阵地。</p><p class="ql-block">进入90年代和2000年代后,我的几本诗集《田野的歌》《乡恋》《乡情》《耀州风情》《热土》《心泉》《郭建民诗文选》先后出版发行,主要得益于刘新中老师的帮助和支持。</p><p class="ql-block">在新中老师的关照下,我的散文创作水平也不断提高。1997年秋季,新中主持编辑铜川“这方山水系列丛书”,他还特意邀我参与编辑工作,这既是对我的信任,又是给了我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阅稿审稿的过程中,他发现多篇写耀县咸汤面的文稿,多是些资料性的介绍,而且大同小异,他让我另写一篇,并说,咸汤面以“咸”出头,写时要把个人的情感融入汤面之中,读后让人体味到的不仅是咸汤面的滋味,而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多味相融的浓情。在他的提示和启发下,我的思绪翻涌,回忆起少儿时吃咸汤面的故事,文革时咸汤面的萧条和凄凉,改革开放后咸汤面再度兴隆的景象,于是,我把我与咸汤面的情结历史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毫不费力,一气呵成,完成了刘老师布置的作业。《咸汤面》收入《这方山水一一可爱铜川散文集》,还在《耀县报》《铜川日报》发表,并被收入多家散文选本,深受读者好评。</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和新中相识相交已有三十多个年头,他从铜川调到省艺术馆后,我们依然保持着密切联系,铜川举办的陕西省第三届农民诗歌大奖赛颁奖大会,迎春诗会,程亚平诗歌朗诵会,程亚平诗歌作品研讨会,陕西农民诗歌朗诵会,陕西农民诗歌高端学术研讨会等,他都应邀出席。每遇省上举办的重要诗歌活动,他都及时告知参加或撰稿,我的诗作《山河祭英魂》荣获陕西省民间诗歌大赛二等奖;《父亲的呼唤》获陕西省廉政文化建设二等奖;《山魂》获陕西省农民工诗歌朗诵会二等奖。特别是2012年,由省文化厅主办的“陕西省农民工诗歌朗诵会”,在他的提议下,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加盟参与,同省艺术馆、省群众文化学会一起承办了这一高规格的省级文化活动。2012年10月22日晚,陕西省农民工诗歌朗诵会及颁奖晚会在西安人民剧院隆重举行,当我亲眼看到屏幕上闪现出“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几个金光灿灿的大字时,当我迈着轻盈矫健的步伐登上领奖台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最幸福的一刻,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幕,我们为农民诗歌登上神圣的殿堂而自豪骄傲!</p><p class="ql-block">2013年4月,郭建民文艺创作50周年座谈会在铜川新区正阳国际酒店召开,刘新中老师应邀出席,会上,他除了专题发言外,还吟诗赋贺。</p><p class="ql-block">《为郭建民文艺创作五十年而歌》(四首选一)</p><p class="ql-block">原知泥土埋黄金,</p><p class="ql-block">稻麦荞黍每日新。</p><p class="ql-block">树茂绘描风喜悦,</p><p class="ql-block">天蓝刻划鸟耕耘。</p><p class="ql-block">庄稼一料香十里,</p><p class="ql-block">痕迹半世誉三秦。</p><p class="ql-block">原上落星原下亮,</p><p class="ql-block">诗人本色是农民。</p><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23日晚,由省文化厅主办,省艺术馆、省群众文化学会、省农民诗歌学会承办的“第二届陕西省农民工诗歌朗诵会一一铜川呈献”,在新区阳光广场火热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民诗人齐聚铜川,参加了这一盛会。铜川的农民诗歌品牌打响了,走向了全省,成为继临潼、户县之后的又一个农民诗歌重镇,我也被文艺界誉为继王老九、李强华之后陕西农民诗歌第三代领军式的人物。</p><p class="ql-block">这里,对刘新中老师的农民诗歌情怀和付出道一声由衷的感谢!</p><p class="ql-block">新中走了,他把做人的好名声留在了世间,他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文学,他把对文学的贡献留给了历史。</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