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利:我的大学

石桓利

<p class="ql-block">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写的是生活中社会大学经历。我由实验中学毕业后,在下乡插队及煤矿工厂的劳动生活中,读了我的社会大学。是恢复高考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的哈尔滨科技大学。</p> 一、我的社会大学 <p class="ql-block">1968年9月我在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在昌图县东嘎公社秦家大队九小队倪家洼子村作知青。后来招工到铁法煤矿大隆矿及调入沈阳黎明机械厂当工人——读了我劳动生活的社会大学。</p> <p class="ql-block">下乡插队贫下中农不但教会了我们传统的农活,而且他们作为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埋头苦干的“中国的脊梁”——所具有的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精神,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乘风云端下,始知人间苦”的国家三农基本国情民俗的了解认知,那一眼望不到垅头割豆子弯腰欲裂疼痛的意志磨炼,那坐卧吃喝在茓滿散发着屎尿气味冻屎坨的马车上的艰辛劳作……让我的人生经历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实体验。</p> <p class="ql-block">我后来招工进铁法矿务局大隆矿。以后回沈阳调入黎明机械厂在工艺处加工中心六车间学钳工。我的两位师傅是全厂闻名的劳模杨墥和//张明云。我按照杨师傅的指教,工余只要有时间就练习锉削等钳工基本功。当时工艺处领导张明云师傅,来车间时鼓励我苦练技术:“国家终究还是需要科学技术的”。师傅教诲至今记忆犹新。他们是“共和国长子”建造第一架飞机发动机的功臣。也是在60年代用聪明才智为辽沈地区“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先锋。还有车间里一些工程师老师,为我后来参加高考,给予热心的支持和帮助。</p> <p class="ql-block">“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农村插队及下煤矿进工厂,也确实是我不可或缺的社会大学人生体验,也是作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之社会属性的我,实现思想品格的完型塑造的必要过程。如果是“三门干部”是做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高考的消息。省教育厅也按此精神公布了报考条件和考试时间。通知明文规定报考范围为66、67届高初中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我是68届高中毕业,自然没有机会报考。苍天不负有心人。1978年春教育部发78年高考通知,允许68届高初中毕业生报名参加高考。黎明机械厂六车间的领导、师傅,都十分热情地支持我报考和复习备考。有位工程师老师曾经是他高考那年的物理学“状元”,辅导过我物理课知识。车间领导还特批我考试前在家集中复习一个月。我还参加了省图举办的高中数理化培训课,补充我高一停课未学过的立体几何等课程。高考我的成绩过了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我填入学志愿表时,报了重点大学一表的第一志愿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原哈军工)和第二志愿哈尔滨工业大学。一般大学的二表第一志愿填报的哈尔滨科技大学。我一表第一志愿哈船舶因“老三届”每班二名的限制未被录取。二次投档就被二表的哈尔滨科技大学截走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原校址,现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西校区。</span></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是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3月由黑龙江工学院更名建立的,隶属中国科学院为主和黑龙江省双重领导的大学。后来哈尔滨科技大学于1981年7月,改为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主管,1982年成为机械工业部属大学。1995年哈尔滨科技大学与另外两所学校合并为现在哈尔滨理工大学,隶属于国防科委与黑龙江省政府管理。</p><p class="ql-block">据说当年中国科学院主管的4个科技大学,哈科大是作为对外开放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对接所设。入学后听招生老师讲,哈科大虽然尚未列入重点大学的一表,但为照顾中国科学院主管哈科大的生源质量,各地招生办均将重点大学一投未录取考生档案,在二投前由哈科大优先选录。唯有黑龙江省将哈科大列入重点大学。龙江的很多可以录取清华北大的尖子生,重点大学第一志愿就报的是哈科大並被录取。</p><p class="ql-block">我作为从工厂考上的带薪大学生,被录取为哈科大电子系计算机专业781班。</p> 三、哈科大校长王大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大珩校长</span></p> <p class="ql-block">著名科学家王大珩是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成立的第一任校长。王校长时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及长春光学机械研究所所长等职,兼职哈科大校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注:王大珩校长参加了1977年8月4日,邓小平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span></p> <p class="ql-block">后来才知道,1977年8月初,邓小平召开了由专家教授参加的关于教育研讨会,並在会上拍板决定恢复高考。王大珩校长也参会了。所以我们能有机会上大学的77级、78级学生,也有王校长的因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钤印校长王大珩章的毕业和学位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是盖王大珩校长印章,但我们哈科大学生确很少能见到兼职校长。记得四年大学生活,只见王大珩校长一次。那是他在校礼堂给全校师生作报告。我印象最深的是,作为“战略科学家”的王大珩校长强调,要加强基础理论课教学,让学生打下深厚的根基,毕业后有能力跟踪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大潮,去发展提高自己。王校长特别指示我们系,应减停以国产130计算机为例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加强理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p><p class="ql-block">王校长的指示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毕业时连最低档微机功能都不及的130计算机,就已经被淘汰成了历史博物馆的遗迹。而由“摩尔定律”驱动计算机日新月异不断更新换代,以及互联网、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科技迅猛发展大潮中,我们这些学生能挺立潮头,为中国的计算机应用发展尽己之力——也得益于作为战略科学家王大珩校长。他所具备“科学家本色、爱国者底色”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哈科大学子。虽然作为高级科学家的天资不是每位学子所具有,但其拳拳报国之心、矢志爱国的底色,也会影响众多学子人生之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863”计划倡议者(自左:陈芳允 王大珩 杨嘉墀 王淦昌)</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毕业后,王大珩校长1986年3月作为主要倡导者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即后来据此获批<span style="font-size:18px;">863计划),为中国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並在实践中培养年轻科技人才,为今天科学技术发展不失机宜地打下了超前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17693号星命名为“王大珩星”。这颗</span>永远遨游环宇、光耀苍穹、<span style="font-size:18px;">承载着王大珩科学精神与战略思想的天体,在冥冥之中的量子纠缠之共振共呜,也作用在“奋起拼命的中国脊鿄”的众多学子心中。他是哈科大学子心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span></p> 四、山外有山的天之骄子 <p class="ql-block">辽宁省实验中学就汇集了众多高智商“学霸”。但入学哈科大计算机781班,才感觉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班有能同时与三人下默棋记忆超群者,有黑龙江省高考状元的尖子生,毕业后有参与计算机及各学科领域甚至国防中段反导研究工作,也有后来任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校长以及经营规模数亿元的民营企业家等佼佼者。</p><p class="ql-block">记得在化工釜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领域的科技人才刘群同学,在一次校庆聚会后感叹:“若我们班同学若能组织一个操作系统开发团队,是有条件和比尔盖茨同时起步的。”当时感觉语出惊人。但今天看到横空出世的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可感超越创新中华民族文明之火,在绵绵不绝地燃烧五千年至今。</p> <p class="ql-block">初建的哈尔滨科技大学没有开办计算机学科的师资力量。学校聘请全国最早开创计算机学科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讲师为我们授课。记得有姜再维主任授《系统结构》课。还有张田文老师讲《电子线路》,于长官老师讲《自动控制》、程退安老师讲《计算机发展史》。我们哈科大计算机781班学子,也算得到哈工大陈光熙教授在国内最早开创计算机学科的恩译。也有学校出国进修归来讲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周老师、许老师,将他们在国外了解的计算机最新知识传授给我们。连同我订阅的期刊《计算机世界》,窥视着国际国内先进科学技术涌动浪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右起:梁同寿、辅导员老师杨哲、石桓利。</span></p> <p class="ql-block">杨哲老师是1978年毕业留校任我们班的辅导员老师及党支部书记。他岁数比我们老三届学生还小,但他亦师亦友,如同亲兄弟姐妹般关心着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毕业后我们班同学组织天津滨海、北京蟹岛、哈科大校庆等多次聚会,杨老师每次都和同学相聚,就酒高歌、彻夜不眠。可惜杨哲老师英年早逝先我们而去了。</p><p class="ql-block">大哥梁同寿入学前在师范学校当老师。大学数学的微积分等课程,都有娴熟造诣,作为班学习委员能够辅导同学作习题。后来调到上海科技大学去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哈科大计算机781班的高文同学。</span></p> <p class="ql-block">我班最值得骄傲的是高文同学。</p><p class="ql-block">高文是1956年生于辽宁大连。文革下乡插队落户在一个海岛上。1979年考入哈科大计算机79级。入学仅一年,不但取得计算机79级年终考试第一名,而且答我们计算机78级年终考试卷,也能获得我们班第四名的好成绩。由此跳级到了我们计算机781班。</p><p class="ql-block">我们班学的第一外语是日语。我们学了三年的日语课结业考试时,他跳级到我们班毫无基础仅学一年日语,居然获得好成绩通过了。我曾十分惊异地询问过高文是怎么学的呢?他微笑着说:我的学习方法您可能学不来。后来才更品味到,能作为科学家院士的智商之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注:后排左一是高文同学。时任班级生活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1982年我们毕业后,他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硕士研究生。后来听说他三年硕士研究生课程两年就学完了,提前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光熙教授为导师、李仲荣教授、胡铭曾教授为副博导的计算机科学博士研究生。后导师陈光熙推荐他到日本东京大学学习攻读博士学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左起:高文哈工大博士研究导师陈光熙、副导师胡铭曾、副导师李仲荣。</span></p> <p class="ql-block">听同时在日本进修的刘群同学说,高文一边读书一边给日企打工编程,他以超强智力一天时间完成其他程序员需要几天时间编制的程序,获得日企的高度重视。毕业时高薪聘用高文留日。</p><p class="ql-block">高文后来还是回国了。</p><p class="ql-block">我曾有一次路过北京见高文时,他讲了回国的这段经历:东京大学毕业时日本企业要聘用他。他把妻儿都接到日本了。但他回哈工大作博士毕业答辩时,去看望患癌症晚期已卧病榻的李仲荣导师,导师托嘱他回国接计算机应用博士研究生点的班。高文安慰滿怀期望的老师,点头应允了。他刚回到日本,就有同学惊奇地问他“你要回国了?”高文说“你怎么知道的?”他说“哈工大校报已经报道了。”就这样高文携妻挚子回国了。</p><p class="ql-block">当年国外与国内在科研条件以及收入住房生活待過等方面相比,可谓天壤之别。但高文义无反顾地回来了。</p><p class="ql-block">王大珩校长“科学家本色、爱国者底色”、陈光熙导师“想把事情做好,必须要先把人做好”的“光熙精神”、以及李仲荣副博导名字命名的“仲荣论坛”传承——这些前辈们红色文化基因的熏陶影响,高文也在循着他们的足迹,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他后来对采访记者说:选择回国的路走对了。</p> <p class="ql-block">高文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及日本东京大学电子工程双博士学位。高文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等要职。高文为国家培养百多名搏士生等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科学的高端科研人才。高文多次获国家科技奖等众多奖项。2018年10月,高文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上,就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了讲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高文继王大珩校长之后,也成为领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科学家。多年来,高文和团队只有一个信念——争取做全世界最好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外界说什么,反正我们就做我们自己的事。”(<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iN4nY849GxdSQNtohqG1Q"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高文院士:从“乡村教师”到人工智能掌舵者的40年科研路》</a>小德 赛先生 2018年09月17日)</p><p class="ql-block">高文在王大珩、陈光熙、刘仲荣等科学家前辈们的“爱国者底色”红色光谱的相干纠缠、共振共鸣形成的爱国科学家群体一起,为祖国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重要贡献。青年马克思在《青年选择之路》写道:“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王大珩老校长是伟大的,那些为国拼力奋斗的“中国的脊梁”都是伟大的。</p> 五、小鱼穿在大串上的拼搏 <p class="ql-block">我在辽宁省实验中学学习,就属于智力平平。入学哈科大计算机781班,真可谓小鱼串在天之娇子的大串上了。</p><p class="ql-block">我78年入学已经30周岁,比我们班年龄最小仅15岁的邝仲岁数长一倍。尤其是中学外语学的俄语,上大学一外学日语、二外学英语。脑神经科学研究有实验证明:一般智力学外语,一旦年龄过了19岁花再多时间也只能会说“沈阳english”了。智力平平年过30岁的我,读的单词过后就忘,学习两门毫无基础的外语之难可以想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毕业后参加软件开发项目。</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毕业设计的课题小组,承担用TRS-80微机实现《哈科大教工工资系统》软件开发课题,就是姜再维主任设计指导的——而那台TRS-80微机都是姜主任参加国际会议厂家赠送给他的。这台微机没有汉字系统,全校员工的工资条仅能打印汉语拼音;机装Basic语言,数字仅有8位字长,连工资的小数点后面的角分,都得编程序用二字节组合表达;该机没有硬盘仅有两个70KB的软驱,全校员工近千人工资数据,70KB软盘存储不下,只能数据盘按部门分软盘存储。这些在计算机算力、存储容量、通讯速度分别提高了约100万倍的今天,看来都不是问题的问题,在当时计算机应用“0突破”的课题研究确实是难点。我们小组在姜主任指导下动脑筋克服困难完成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软件开发实践,也为我毕业后参加“催化裂化装冒计算机监控优化系统”的软件开发中,能克服计算机没备落后的诸多困难,取得开启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入门钥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左起萧柯、梁同寿、秦磊、石桓利。</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二位“老三届”,大哥梁同寿是学习委员;我是二哥。三哥秦磊是系学生会主席,四哥是班长即能与多人下默棋超人记忆力的萧柯。</p><p class="ql-block">后来听杨哲老师说过,象有我们下乡进厂过的老三届影响的77级、78级学生,追求知识的意愿最浓、学习最刻苦。以后再没有见过这样的学生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毕业30年后回到母校。又坐在当年的阶梯教室回味秉烛夜读的情景。(右一桓利)</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上学时,“最靓丽的风景线”就是自习课抢占阶梯教室座位、挑灯夜读的场面。宿舍都几乎是空的,同学们都在阶梯教室苦读到深夜。晚9点教室熄灯时,仍还有人秉烛读书。我们班还有的同学在他人都入睡时,仍在洗漱间灯光下默读背单词。清晨在教学楼楼梯拐角处的“外语角”,有背诵外语课文或会话的同学身影。如同那时流行的一句话:把四人帮破坏之下损失的时间追回来!珍惜学习时光、用知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氛围十分浓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班有10名高中毕业生都是1960年出生属鼠的,加上我1948年出生的老“老鼠”——就是11只老鼠了。</span></p> <p class="ql-block">我在班里开始担任生活委员(后来高文跳级入我们班接替学习压力大的我),给弟弟妹妹们发放助学金,和班委一起组织同学们节假日和学校的各种活动。</p><p class="ql-block">元旦我们组织班级联欢晚会,或组织各宿舍同学包饺子,联系食堂夜里煮饺子。让远离家乡的各地同学年节有一大家庭的温暧感觉。</p><p class="ql-block">夏天周末或节假日,按哈市人习俗也去松花江太阳岛野游。我们带着购买的食物、啤酒以及手风琴等乐器,还有那时风行的磁带录音机,装在江边租用小船上划过江去。在太阳岛的树林草地上,铺上一块餐布,摆上食物。同学们围坐或弹唱,或餐饮。在录音机播放《太阳岛上》的乐曲声中,向大自然放飞心胸。那时的太阳岛不像今日已开发成AAAAA级景区,只有一片片森林草地。有被《在太阳岛上》动人心弦的旋律感染,慕名而来的南方人,过江站在这片土地上懞憧地问当地人:“太阳岛在哪儿?”但那时的同学们,心里都流淌着如歌词所唱“明天会更好”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那时各班也有团支部组织周末舞会的。我们几位班里的老大,帮助团支部干部布置好教室,因岁数大都没参加。后来听说没跳成。一位同学在给去美留学同学的信中报怨说:“交谊舞之风已吹遍了校园。唯有我班几个顽固的老封建挡着,春风不渡计七八。”</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同学在学校操场上也是很活跃的。都喜欢打排球。班级除有两个男、女排球队外,我牵头把无缘上场的小同学又组成男女混合的三队,岁数最小的邝仲“瘾”最大,一下课就抱球跑向球场。记得毕业考试期间,白雪皑皑清冷无人的校园里,我们同学在雪地里追遂踢球跑得浑身是汗。单双杠上也有我班同学翻飞的身影。</p><p class="ql-block">校运动会上也是连年获奖。</p> <p class="ql-block">我和高文等几位同学,毕业前在哈科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的大学生活,为我的人生经历打下了科学知识和理想信念的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参考资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vJhtzthKjJ8d5G1boO6Ig" target="_blank">灯塔传承 | 王大珩:提出“863计划”的战略科学家</a> 北京科协 2022年03月02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3Rv--7ChT7xgMXkhSP6ZLA" target="_blank">哈工大的计算机创办和陈光熙先生</a> 徐祖哲 计算机六十年 2018年10月09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fv96WrXpUjd4B2r32pN5w" target="_blank">高文: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高质量发展解析(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解修订稿)</a> ADFeed 2024年06月08日</p> <p class="ql-block">(文字/桓利,指导/陈力、范玲,校对/高晶、铁生、余峰,图片/桓利收存及网上搜索)</p>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石桓利(现用名石恒利),1948年10月生于本溪市桓仁县。</p><p class="ql-block">1960年由本溪市本钢一小转学辽宁省实验小学。</p><p class="ql-block">1963年考入辽宁省实验中学初一二班。</p><p class="ql-block">1965年考入实验中学高一四班。</p><p class="ql-block">1968年9月19日插队昌图县东嘎公社秦家九队。</p><p class="ql-block">1971年招工铁法大隆矿採煤二队。</p><p class="ql-block">1974年沈阳黎明机械厂工人。</p><p class="ql-block">1978年10月考入哈尔滨科技大学。</p><p class="ql-block">1982年在大学入党转正。毕业分配在黑龙江省科委计算中心。</p><p class="ql-block">2003年招聘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至退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