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阴历、阳历、公历的区别

静观自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谓历法,就是根据天象制定的计算时间方法。我们如今经常接触到的相关概念有:阳历、阴历、公历、农历。历法,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却也经常混淆的概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还弄不清楚阳历、阴历、公历、农历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以至于简单地认为,阳历=公历,阴历=农历,其实这是错误的。还有一种错误的认知,以为阴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而阳历是西方舶来品。但是,实际上也绝非如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阳历、阴历、公历、农历是四种不同的历法系统,它们之间有一些基本的区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阳历】即太阳历,是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制定的历法,观察的是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计365.2422天(一个回归年),分摊给12个月,每个月平均是30.437天。阳历的主要特征是反映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因此能够准确反映四季的变化。为了弥补与实际回归年的微小差距,采用闰年制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阴历】即太阴历,是根据月球运行规律制定的历法,观察的是月相的周期变化,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个月,计29.53天,乘以12个月,一年大概是354.36天。它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阴历的特点是每个月的长度以月亮的朔望周期来定,全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因此阴历的一年长度为354或355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历】又称基督纪年,如今世界通行的纪年法,其基本特征就是将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即公元元年。1912年清朝灭亡,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里的“1912”和“1949”都是公历概念,意思是耶稣诞生的第1912年和第1949年。公历通过每四年置一个闰年(每百年不闰,每四百年再闰)来调整与阳历之间的微小时间差,使得公历与阳历之间的误差非常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农历】又称阴阳合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上融合了阳历的二十四节气。农历通过“置闰法”调整回归年,以协调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农历不仅考虑了月相变化,还考虑了太阳公转,同时加入了24节气,这使得农历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非常有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农历是聪明的中国古人,为了取长补短而发明的。其特点是月份跟着阴历走,年份跟着阳历走,如此一来,便既可以根据月相变化设置月份(月亮变化比太阳变化更易于观察),又不至于四季混乱,非常完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就是说,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并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阴阳合历(阴历为主,阳历为辅)。但是,阴历一年是354.36天(29.53×12),阳历一年是365.24天,阴阳合历必须协调农历年与回归年间的这一的矛盾,于是设置了闰月,每2~3年置1闰,具体闰周是19年置7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农历实际上是比纯阳历(包括公历)、纯阴历更先进的一种历法,只是民国之后,为了与世界接轨,我国才引进了公历,目前是农历与公历并行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综上所述,这四种历法各有特点和应用场景:阳历反映地球绕太阳的运动;阴历主要基于月亮的月相周期;公历作为国际通用的历法,采用公元纪年,广泛应用于全球;农历结合了阴历和阳历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农业生产和传统节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字源自网络资料整理,荷花、月季图片拍摄于莲花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