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岳四大名楼之·泰山

建国大业

<p class="ql-block"> 2017年9月29日,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老伴退休被单位返聘6年,在这一天正式退休了,新的生活即将开始,为老伴准备鲜花和美食的同时,酝酿许久的旅游剧本已进入尾声,30多年前的“承诺”即将兑现,旅游大幕徐徐打开。</p> <p class="ql-block"> 我们旅游第一站济南,剑指泰山,老伴曾经问道,为什么在退休后旅游要首选泰山,当时回答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血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而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臂膀,登上泰山之巅,俯瞰祖国大地,一览众山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于是,2017年10月13日,我们乘坐K346次车到达济南,在济南游览两日,10月15日乘坐K75次车到达泰安,入住泰山脚下名居宾馆。</p> <p class="ql-block"> 泰山,古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春秋时期改称泰山;泰山坐落在山东省泰安市境内,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大地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总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约1545米;泰山与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并称为“五岳”,素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p> <p class="ql-block"> 泰山相伴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历史,集国家兴盛、民族存亡的象征于一身,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东方文化的缩影,它承载着丰厚的地理、历史、文化内涵,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起至清代,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p> <p class="ql-block"> 1982年,泰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02年,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文化名山”之首,2005年,泰山成为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泰山因地质构造独特,成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3月,泰山被文旅部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年12月,泰山获得中国首座“书法名山”美誉。</p> <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16日清晨,秋高气爽,所住宾馆距离泰山正门很近,我们步行前往,泰安市不大,街道十分干净,早晨车辆、行人稀少;泰山景区正门广场,开阔大气,与泰山名望很匹配,拾阶而上,两侧各有六根雕龙石柱,雕刻精致,中间部分雕刻祥云图案,留给游客一种威严庄重的感觉,仿佛祈祷“天地合一”,登上石阶,在天外村乘坐景区摆渡车到达中天门。</p> <p class="ql-block"> 中天门有索道可直通南天门,因为我们1994年初次登泰山,就是坐索道上的南天门,下山时走的“十八盘”,所以,这次选择从中天门徒步攀登,老伴开始有点恐惧,在“人生能有几次攀登”的激励下,同意徒步尝试,这一尝试让我们用了足足80分钟时间,经过多次休息,南天门终于在前方向我们招手,虽然疲惫不堪,但还是挖掘出了自己的潜能,当我们站在南天门那一刻,遥望脚下,从心底涌出:“不登十八盘非好汉”。</p> <p class="ql-block"> 云步桥位于泰山抬升的第三个断裂带之上,北侧形成4米多高瀑布的悬崖是典型的山体断裂层面,这座桥因为桥畔常有云气弥漫,人行走桥上,宛若行走在天际,因此得名“云步桥”,云步桥原为木桥,后在民国年间改建为石桥,桥的栏杆上雕刻龙、凤、狮子、麒麟等,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些雕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 桥北有大片陡峭的石崖,题刻遍布,飞瀑直下,景色绝佳,是游人驻足小憩的天然所在;泰山石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涵盖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泰山石刻的主要内容包括‌封禅祭祀、‌御制诗文、修建记事、‌经刻、‌造像记、‌名人遗事、‌墓志铭、诗文、题景咏物、楹联等,泰山石刻的保存状况经历了多次变迁,原本立于泰山山顶的刻石,因多次迁移和保护不善,历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仅存有少量残石。</p> <p class="ql-block"> 五大夫松位于云步桥北侧的五松亭旁,相传,秦王嬴政统一天下之后,自号为始皇帝,他听儒生们说,古代帝王必须亲自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才算是有德行的君王,于是带领着文武大臣和儒生们来到泰山,在泰山脚下商议封禅典礼如何举行,儒生说,所谓“封禅”,就是在泰山顶上祭天,在泰山脚下祭地,前者叫封,后者叫禅,而且帝王上泰山顶上祭天不要坐车,以免辗坏山上的一草一木,才表示对泰山山神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一听登泰山封禅条件如此苛刻,十分生气,他心想:“天下已平定,泰山山神其奈我何也”,于是,秦始皇一行人浩浩荡荡上了泰山,祭了天,还在山顶上立起一块大石碑,不久天色突变,乌云滚滚,有大臣说这是泰山山神发怒,马上就会有乌云黑雨,山洪暴发,秦始皇心中有鬼,自认得罪了泰山山神,拔腿就往山下跑,刚刚跑到五松亭这个地方,只听得一声惊雷,瓢泼大雨就劈头盖脑倾泻而下,秦始皇一行眼看要被冲下山去,危急时候,忽然发现路边有一棵大松树,这位不可一世的大皇帝,赶忙双膝跪在树前,口中念念有词,哀求树神保佑,雨不久就停了,秦始皇以为树神在护驾,于是加封那棵救他的松树为“五大夫松”。</p> <p class="ql-block"> 过了五大夫松石坊,在十八盘起始处,有一座两柱单门式石坊,额题楷书“升仙坊”,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石阶陡直,上临岱顶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飘然升仙的意境,故名“升仙坊”;游人行走至此,总会浮想联翩,回望山下,有身腾云霄之感,举首仰望,南天门近在眼前,奋力攀登,岱顶在望;我们在这里休息片刻,积蓄能量,开始挑战十八盘的“魔力”,同时在攀登过程中感受到泰山的雄伟,心灵得到冲击。</p> <p class="ql-block"> 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道中最险要的一段,位于泰山南麓的山腰之上,其特点是石阶数量多且陡峭,攀登时需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十八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393级称为慢十八盘,中间767级称为不紧不慢十八盘,后473级称为紧十八盘,这种划分反映了攀登过程中的不同难度,尽管整个十八盘的垂直高度达到400余米,但三个阶段的总长度不足一公里,显示了攀登的紧凑和挑战性,十八盘的台阶设计陡峭,最陡处垂直坡度75度,正因如此,当游客成功挑战这段艰难的攀登之路时,就会亲眼目睹泰山最壮丽的景象,亲眼目睹挑战者的毅力。</p> <p class="ql-block"> 南天门,旧称三天门、天门关,位于泰山十八盘尽头,海拔1460米,是登山盘道顶端,座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山口上,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元中统五年(1264年),由布山道士张志纯创建,明清多次重修,建国后又翻修两次,南天门保持了清代的风格;南天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额题“南天门”三个金色大字,门两侧有一幅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p> <p class="ql-block"> 在道教神话中,南天门是人界和神界的入口处,很多神话故事中都提到南天门,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就常在此出入;进入南天门往西走是佛家的地盘,往北走是不周山,就是天柱所在,当年共工怒触不周山,把天弄塌了,才引出女娲补天那段故事,往东走是仙岛,就是传说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蓬莱仙岛,是散仙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泰山天街是指南天门向东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长500米,向北的一段路,长100米,称为北天街;岱顶天街,商铺林立,亦市亦街,形成特有的风俗,天街形成何时,无证可考,但是较大规模的朝山始于西汉,为香客服务的天街大约也应于之同步,到了明朝中期,随着香客的增多,天街也开始繁荣起来,但多与山民开设店铺为主,房屋是山石垒墙,茅草盖顶,屋内狭小昏暗,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p> <p class="ql-block"> 自从天街有了客店,客店的多少和规模就成了泰山兴衰的晴雨表,历史上,客店最多的时候达到百余家;天街的招幌十分有趣,它不同于一般店铺的文字招幌,也不是常见的实物招幌,而是一种独特的标记,有笸箩,金牛,鹦鹉,鞭子,金钱,棒槌,响旦,笊篱等;天街有10家老店铺,当地人称为“天街十大家”,这十家老店有双生老店,笸箩老店,金牛老店,笊篱老店等。</p> <p class="ql-block"> 从天街到玉皇顶要登百余级石阶,虽然和十八盘相比是“大巫见小巫”,我们刚刚徒步攀登过十八盘,见此真的还是有点望而生畏;玉皇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是泰山的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殿而得名,玉皇殿始建年代久远,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重修,相传最初秦始皇曾到此祭天;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誉,站在玉皇顶东可望“旭日东升”,西可观“黄河金带”。</p> <p class="ql-block"> 碧霞祠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初建于北宋年间,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为泰山最大的古建筑群,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由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组成,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布局严谨,在道教宫观中极有代表性;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中国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为泰山山神之女。</p> <p class="ql-block"> 日观峰是泰山观赏日出的最佳地点,位于玉皇顶东南,因观日出而闻名,每天清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日观峰的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形似仙阁,为观赏日出提供了极佳的视角,此外,日观峰上还有拱北石,又名观海石,石长6.5米,北西8度,与地面夹角30度,登临其上可以尽赏旭日东升的壮观场面;但要想在泰山之巅观日出,需要极大的福气,不是谁人都可享受,有时等待几天或十几天也未必看到。</p> <p class="ql-block"> 泰山被誉为“‌五岳独尊”,是中国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石刻位于泰山极顶,玉皇庙东南,海拔1545米,是泰山的标志之一,也被设计进人民币的背景图案,在“五岳独尊”石刻周围有多处摩崖石刻,其中不乏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记和诗文,登泰山的游客都会在这里拍照留念,是著名的打卡地,游客在这里亲身体验泰山所带来的震撼和感动。‌</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我们选择从南天门坐索道下山,从空中欣赏泰山的美丽风光;泰山索道系统由三条主要索道组成,分别是‌中天门索道、‌桃花源索道和‌后石坞索道,这些索道以岱顶为中心,构成了连接中天门景区、后石坞景区和桃花峪景区的泰山空中交通网;我们到达中天门后,开始步行下山,这是当年皇帝登泰山的必经之路,我们是逆向下行。</p> <p class="ql-block"> 壶天阁位于泰山中路回马岭下,是一座城楼式建筑,始建于明代,原名升仙阁, 乾隆十二年(1747年),该建筑进行了拓建并改名为壶天阁,取名寓意来自道家所说的仙境“壶天”,建筑跨盘道而建,门洞上方镶嵌着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的“壶天阁”石匾额,清嘉庆年间,崔映辰题写了一副对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另一副对联则是“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这些对联体现了壶天阁所处的自然美景和道教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壶天阁周围环境优美,西有九峰山,东有十峰岭,北临山峦,四周绿树环绕,脚下仅有一线天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恰似壶中窥天,体现了道家所说的仙境意象,壶天阁内还有一棵大树延伸出来,增添了自然之美,这里是登泰山的必经之地,也是道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重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 斗母宫,古称龙泉观、斗姥宫,别称妙香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泰山上现存唯一的佛教寺院建筑,斗母宫坐北朝南,分为前、中、后三院,南北长65米,东西宽16.5米,占地面积1073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斗母宫体现了中国建筑技艺的精湛,极具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反映了较高的园艺水准,碑文、题记也对中国古代文学以及篆刻艺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万仙楼,又名望仙楼,是跨道门楼式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原供祀王母,后来祀奉碧霞元君,传说为泰山群仙聚会、议事讲经的地方,万仙楼下层是石砌拱形门洞,高3.4米,宽2.9米,石额南刻“万仙楼”,北刻 “谢恩处”,整个下层东西宽17.4米,进深13.65米,高4.4米。</p> <p class="ql-block">  万仙楼上层建在下层顶台偏北处,面阔3间13米,进深6.3米,通高11米,三柱七檩五架梁,重梁起架,黄琉璃瓦九脊歇山顶,前为重檐双步廊式;万仙楼是万历皇帝为纪念其母李太后眼疾痊愈,感念泰山圣母有功而敕建的,青山绿水之间,矗立着这座门楼式建筑,庄严雄伟,皇家风范,楼上悬挂“景会群真”的匾额,真为道家仙境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 红门是泰山的重要入口之一,历代皇帝登泰山封禅均要从此经过,故称为“御道”,这里是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相融合的一处古迹,东临‌中溪,西靠‌大藏岭,因岭南崖有红石如门而得名,创建时间无法考证,现在的建筑是明清时期遗存;红门宫呈半封闭凹形空间,与宫前三重白色石坊及碑碣构成一组高低错落、色彩鲜明、形若天梯的古建筑群,宫前建有“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天阶”三重石坊,林荫夹道,古意盎然,石级绵延,展现了泰山“红门晓日”的胜景。</p> <p class="ql-block"> 迎天牌坊,也被称为天迎坊,是一座二柱单门全石头构筑的牌坊,初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牌坊由于年久失修,早已坍塌,1994年,为了重现这一遗迹,按照原样进行了重建;迎天牌坊不仅是泰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标志性建筑的一种体现,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的表彰。</p> <p class="ql-block"> 岱宗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泰山的山门,岱宗坊为四柱三门式石坊,占地面积235平方米,作为一个单体建筑,其建筑艺术是比较高的,圆形的脊兽和微微翘起的檐角,增加了坊的流动与飘逸,面四柱前后不设石鼓石狮相拥,均辅以石柱,增加了石坊的稳重感;坊前有雍正九年(1731年)《重修泰山上谕碑》和《重修泰山记碑》,两碑东西相峙,是登泰山必经的第一石坊。</p> <p class="ql-block"> 岱庙,又称‌东岳庙,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距今已有2300多年,它是中国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也是泰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堪称泰山历史文化的缩影;岱庙的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南北长406米,东西宽23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96000平方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且拥有高大的‌城墙和宏伟的‌城门,整体布局严谨,中轴对称,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哲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岱庙还是一座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内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包括‌历代帝王碑刻、‌汉画像石等,特别是岱庙内保存的184块历代碑刻和48块汉画像石,使其成为继西安、曲阜之后的全国第三座碑林,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这座铁塔是我国现今仅存的六处铁塔之一,很遗憾,我们去时,岱庙正在进行全面整修,所有庙宇内部均谢绝游客参观,只能在外面游览拍照。</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两次登泰山,虽然都攀登到泰山之巅玉皇顶,但登山路线截然不同,第一次乘车到达中天门,换成索道到达南天门,从十八盘下山到中天门,乘车返回;第二次乘车到达中天门,沿十八盘攀登至南天门,乘索道下山至中天门,徒步下山至岱庙;我们用了两次登山才走完泰山全部徒步攀登之路,亲身体验到十八盘上、下的不同;待到有生之年再次登泰山时,一定要走当年历代皇帝走过的路线,真正当一把当“皇帝”的感觉,这些是题外话;当我们再次完成登泰山心愿时,那首唐代诗圣杜甫著名的《望岳》在心中涌动,“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p class="ql-block">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作者。</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13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