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六零后的八月],NO1忘不了的魔都八月情

多多益善

<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多多益善</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071745</p> <p class="ql-block">魔都的八月,应该是天热人也热,夏夜马路上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特别是南京路,你见那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奇装异服,南腔北调,情意绵绵,通晓达旦。我虽不是上海人,但与魔都与南京路有着天生的缘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在南京路上一家公司上班,我和母亲常去上海,特别是七,八月份暑假期间,叫天有热,人有情,我有空。我们住山东中路靠近汉口路的一弄堂里。记得弄堂里有一门洞,里边有一天井,四关厢房子,父亲临时租住了一间。弄堂口有一老虎灶。老虎灶的爷叔说他也是南通人,而且告诉我们,上海开老虎灶的基本都是南通人,上海人精明,但生意还挺好。因为上海人拿几只竹壳热水瓶去老虎灶打几瓶水,既便宜又方便,是生活之必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忘不了的一段八月情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那时我已经在家乡的一所中学里当教师。</p><p class="ql-block">事情还得从我上大学说起,我在上篇文章《我的六零后》里说过,1966年5月,因文革的开始,我还有一项学习任务没有完成,那就是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其实当时我接到的任务是编写一本科普读物。</p><p class="ql-block">当年,江苏师院化学系付主任张式之教授有一上海某出版社约稿,要他编写一册化学科普读物,书名叫《溶液与电离》,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和另一位同学,叫我负责《溶液》部分,另一同学负责《电离》部分,我们分了工,开始了编写提纲的拟定,我还写好了第一章节的初稿,得到了张教授的肯定,但因文革开始而终止。</p><p class="ql-block">1978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喚醒了埋在我心中多年的梦,一份夙愿,一个嘱托,一份责任。</p><p class="ql-block">1980年暑假,我找出资料,重新修改腾清,可惜这时教授已经作古,我也不知投给谁?试着投去了上海人民出版社。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忽然收到上海教育出版社来信,转告我资料已转他们,並约我去出版社面谈。</p><p class="ql-block">1982年暑假,我去了上海教育出版,见了编辑,编辑诚恳地向我提出了修改的意见,並为我开出了去上海图书馆借阅资料的介绍信,从此我就有了与上海图书馆共度8月的经历。</p><p class="ql-block">当年,上海图书馆在南京西路人民广场边上,在那烈日炎炎的夏天8月,每天早晨我都从上海山东中路汉口路附近我父亲的住处出发,带着馒头和水,步行至人民广场,走进了上海图书馆。我也不知道资料在哪里,溶液的题目很大,什么样的资料,什么样的书籍适合我。慢慢摸索吧,因为这是我从没有做过的工作。但一个南通人,能投入到魔都的图书馆,投入到魔都的出版社,我感到无比兴奋,这是魔都的情怀,我一定要认真完成。</p> <p class="ql-block">1982年1983年的两个暑假,我不再关心弄堂里开老虎灶的爷叔,一门心思在魔都人民广场图书馆里度过了暑热。去老虎灶打上一瓶水,在山东中路老爸借住的房间内喝着水,完成了书稿资料的整理和编写。完稿后经出版社审阅,同时我又提供了南通当地农村资源的插图资料,我的处女作以《溶液的奥秘》为书名于1984年5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被该出版社列入课外读物《中学生文库丛书》。编辑告诉我,该丛书后来参加了当年在北京香港等地的书展。当然我也获得了微薄的书稿费。以后我也收到过编辑部转来读者来信,也进行过修改再印,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书的出版对我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加强了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探讨,但魔都的出版社,魔都的图书馆,包括山东中路的民居和老虎灶,都是魔都的八月情怀,是我一辈子的记忆和恩典。</p><p class="ql-block">每逄八月,我常去魔都南京路,仅管上海图书馆已经搬迁,山东中路的老虎灶也不复存在,我常会走去老地方徘徊。无法释怀的思念!</p><p class="ql-block">月至园满,我仰望星空,感谢魔都,感恩老天!我愿喝满老酒,让缠绕的思念,醉在这回忆里,躺倒在魔都的八月情怀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