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的文化生活尚处于较为单调、贫乏的状态。在那个时代,精神的滋养与娱乐的方式相对有限。而坐落在衡阳市中山北路上的“进步电影院”,曾是众多人心灵的寄托与向往之所。然而,一场无情的大火突然袭来,熊熊烈焰瞬间将其吞噬,把进步电影院化为了灰烬。这一灾难,对于许多我们同龄的少年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曾经在那里寄托的美好梦想也随之化为泡影。那燃烧的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少年们心中的希望与憧憬,成为了那个时代难以抹去的伤痛记忆。</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衡阳市中山路上的龙泉商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p><p class="ql-block"> 在清宣统元年衡阳城区舆图上,龙泉商场所在的位置是一条名为龙泉巷的小巷,当时此处建有菩提庵。民国时期,周边有江南会馆、银行和邮局。解放初期,龙泉巷里建有一个龙泉澡堂,1958年,古巷内成立饮食服务总公司,龙泉澡堂归公司管理,改名为安康澡堂,上世纪70年代,又更名为工人澡堂。</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90年代,衡阳龙泉集团在此开发房地产,先后建设了龙泉大厦和龙泉国际两个项目,并将中山北路“向群甜品店”和“工人澡堂”改造成集商贸、酒楼为一体的“龙泉商场”。经过不断创新经营管理,龙泉商场成为繁华的商业项目和时尚潮流的前沿阵地,并成为衡阳商业网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为城市特别是为巷内居民提供了时尚购物、美食娱乐等便捷服务的超值享受。</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衡阳解放路口靠中山北路一侧的“天津食堂”,那里卖的小笼蒸包味道纯正,面香肉甜。而每天让顾客排长队抢购的是“戗面馒头”。提起戗面馒头就不得不提到天津食堂的白案师傅老金,祖籍江西人,今年应该快八十岁了吧。他做的那个馒头味道特好,有韧性,耐嚼。</p> <p class="ql-block"> 在衡阳中山路上原来有两家大的中药铺,一家是久负盛名的“协盛西”,它坐落在当年的中山南路五号。另一家叫“敬一堂”,坐落在中山北路六十八号司前街口。</p><p class="ql-block"> 协盛西是一家很有来头的大药铺。原系河南怀庆府泌阳县刘村李氏家族合资经营。协盛西第一代掌门人原本在长沙开设协盛西药店,后迁至湘潭经营,店址设十二总正街老岸,即唐家码头对面,在衡阳也开了分店。初创时规模不大,但因恪守济世救人、货真价实的经营思想,业务拓展迅速。至光绪初年,本店人员增至 50 余人,业务遍及江南各埠。</p><p class="ql-block"> 鼎盛时期:其拳头产品虎骨酒、金橘露畅销全国,远销香港、东南亚。民国十八年(1929 年)以后,协盛西又在长沙、衡阳设立分店,在甘肃岷县、河南禹县、汉口、广州设立座庄,达于鼎盛。</p><p class="ql-block"> 结局:民国三十三年(1944 年),湘潭沦陷,协盛西停业。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经营,一直坚持到 1956 年公私合营,改名为国营韶山路药店。</p> <p class="ql-block"> 衡阳当年另一家大的药铺叫“敬一堂”,这是一家江西人开的大药铺,实际上是“协盛西”的一个分店。衡阳敬一堂现在还在中山北路司前街口有个比较大的门面。敬一堂药品零售连锁有限公司协盛西分店成立于 1989 年 8 月 29 日,后被注销,现在的药铺员工隶属于衡阳医药材公司。</p> <p class="ql-block"> 这家百年老字号中药铺--“敬一堂”,自始至今坚持经营理念为“敬一不二、童叟无欺”。</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一组老中药铺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中山北路这里的一个古老的小学--荷池路小学。</p> <p class="ql-block"> 我今天拍的这段短视频,记录了衡阳市政为迎接“湖南省第三届文旅发展大会”的召开,対中山路提质改造的现况。在视频拍摄者站的的这个位置,正是六十年前的衡阳市“大中华旅社”。对面是原来的衡阳市公安局。镜头中“船山大桥”西头旋梯的位置,正是我原来的家。这片居民拆迁后大都搬到石鼓区“建设新村”。</p><p class="ql-block"> 衡阳市的中山路始建于清末时期,当时称为正街,自回雁门(南城门)直达瞻岳门(北城门)。民国28年(1939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此路改名为中山路,并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中山路历来为衡阳城的中心街道,曾是当时衡阳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清末时,中山路被分成六段,府署、商铺林立,还有衡阳最早书局之一的宝华书局。古时的中山路非常繁华,宋代文天祥的《衡州上元记》(1274年)生动描绘了元宵节他在衡阳观灯,记下了“予从城南竟城东,夹道观者如堵”的盛况。明代徐霞客《楚游日记衡州篇》(1637年),也盛赞衡州城“城中阛阓(街市)与城东河市并盛”的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的中山路,沿街高楼林立、店铺鳞次栉比,依旧是全市著名的繁华商业街区,聚集有“逛街”“龙泉”“摩登堡”等大型综合商场。这里人来人往,人们可以购物、娱乐、品尝各种小吃,尤其到晚上,深受年轻人的青睐,是属于衡阳的不夜街。</p><p class="ql-block"> 如今,中山路南起雁峰广场,北至青草桥,以解放大道为分界线,全长1765米(也有资料显示全长2413米)。它承载着衡阳的历史和文化,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衡阳荷池路</p> <p class="ql-block">衡阳石鼓书院三怪之一: 敲不响的鼓。(指位于石鼓广场南侧的石鼓和“石鼓山门”后面的石鼓)</p> <p class="ql-block">衡阳石鼓书院三怪之二: 翻不动的书。(指位于石鼓广场正中央,上面刻有《石鼓书院赋》的石头书)</p> <p class="ql-block">衡阳石鼓书院三怪之三 : 认不得的字。(禹王碑上的蝌蚪文)</p> <p class="ql-block"> 衡阳石鼓书院禹王碑上的蝌蚪文,其内容的一种常见解读如下:</p><p class="ql-block"> 承帝曰:“嗟,翼辅佐卿,洲渚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知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伸疒火,郁塞昏徙,南渎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p><p class="ql-block"> 其大意是:虞舜帝派大禹去治理洪水,大禹殚精竭虑,全身心投入到治水工作中,将“洪魔”降服。老百姓终于能够安居乐业,开始过上安稳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