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伏尔加庄园和中央大街,充满浓郁的俄罗斯风情。长春的伪满皇宫,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那段历史;没想到长春还有个规模很大的世界雕塑园,是个陶冶艺术情操的宝藏。<br><br>伏尔加庄园坐落在哈尔滨近郊阿什河畔,占地60多万平方米,于2012年6月1日正式营业。它是以哈尔滨历史为依托,俄罗斯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区,还是中俄文化交流基地、俄罗斯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莫斯科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庄园建在大片的园林和滩涂湿地上,古老的的阿什河蜿蜒流经庄园,造就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br><br>伏尔加庄园陆续复建了许多哈尔滨的俄罗斯老建筑,承载着老哈尔滨人的记忆;一些在俄罗斯境内早已消失的经典建筑,也在伏尔加庄园再现风姿,让难忘历史在此凝固。庄园迄今建设了30多座经典的俄式建筑,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俄式建筑群,将俄罗斯文化与哈尔滨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完美交融。<br> 伏尔加宾馆,建筑原型是由俄罗斯著名设计师弗·普·采德列尔在1896年设计的全俄展览会展厅,位于高尔基的故乡下诺夫哥罗德市。该建筑一经问世就成为建筑界的惊叹号,屡次获奖,出尽风头,遗憾的是1925年被毁。2009年庄园根据尼古拉.彼得洛维奇.克拉金教授提供的图片,按原风格复建了这座美丽的建筑,现为宾馆。 宾馆大厅里的浮雕作品,优雅精致,充满诗情画意。 玛莎商品店,参照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市的黄麻纺织厂展厅设计建造,主要销售纯正的俄罗斯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她宛如装扮浓艳的俄罗斯女性,大方而张扬地屹立在阿什河畔。 伏特加展览馆,原型是坐落于巴甫洛夫斯克市河岸的毕普要塞塔楼遗址,建于1798年,毁于卫国战争,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古堡。庄园于2009年复建,是以伏特加酒文化为主题的酒堡。<br> 圣尼古拉教堂,哥特式建筑,全木质结构,堪称木制教堂中的精品。原圣尼古拉教堂曾是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庄园为了逼真复建这座教堂,从俄罗斯国家功勋建筑师柯拉金处购买了当年的设计图纸,并邀请建筑师本人来哈尔滨指导复制工程。它是庄园第一个破土动工的建筑,也是庄园的一大核心建筑。<br><br> 内部陈设全部按照原比例制作,烛台和圣灯专门从俄罗斯的教堂采购,圣像是请俄罗斯专业圣像画家绘制。内部还有许多老照片,能勾起老哈尔滨人的回忆,让年轻人了解历史。<br> 庄园各处遍布俄罗斯写实风格的石雕,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是教堂门前两行雕塑的代表作品。<br> 普希金展览馆,借鉴了莫斯科红场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以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名字命名,门前伫立着普希金的雕像和其他雕塑。展览馆内部陈列着根雕、石雕等艺术品,这里不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开展中俄民间文化艺术交流。自开馆以来,成功举办了《高莽中俄名人肖像画展》、《哈尔滨人眼中的俄罗斯摄影展》、《哈尔滨百年俄侨音乐文化展》、《“彰显辉煌”俄罗斯徽章艺术收藏展》等文化艺术展览活动。 古典建筑风格的大理石拱门,简洁优美,在绿树和花草映衬中,成为高贵园林的重要装饰元素。 察里津诺堡,原型是叶卡捷琳娜女皇私人庄园的建筑,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有意思的是,察里津诺庄园建成后女皇不满意被拆除重建,直到女皇去世也未完工,前些年才由俄罗斯政府建设完成,比伏尔加庄园还要晚。察里津诺堡夏季是高尔夫球场,冬季是独具特色的城堡滑雪场。察里津诺堡、阿穆尔堡和彼得洛夫艺术宫,形成了一个城堡建筑艺术群,宛如童话世界。 阿穆尔堡,原址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建于15世纪,但在战火中变成废墟。在伏尔加庄园内,它被复建并命名为阿穆尔堡(或王子堡),陪伴着不远处的察里津诺城堡。<br> 走近海神湾,就见一艘巨大的红色三桅古帆船“海神号”停泊岸边,雄姿勃发。这艘古帆船的创意来自伏尔加庄园创建者儿时的梦想,几十年后,他终于在海神湾实现。古帆船旁就是雄伟壮丽的彼得洛夫艺术宫,它以新圣女修道院为模板,吸收了俄罗斯多个古典建筑元素。 附近的一些雕塑,都技艺精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两件作品可能都来自希腊神话,女神形象完美表现了女性的柔美和纯洁,男神形象生动显示出男性的勇敢彪悍。<br> 彼得洛夫艺术宫内部不仅装饰富丽堂皇,更是充满艺术气息。金色大厅建筑面积1600平米,尽显俄式宫殿的大气磅礴。这里是雕塑艺术、绘画展示、创新教育、会议会展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br> 大厅二层两面矗立着精美的12星座女神金色雕像,手中盾牌的图形,诠释了对应星座。<br> 二层展出的油画,均是来自世界著名四大美院之一俄罗斯列宾美院的原创作品。<br> 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平原东北部,最初只是个小渔村,清末至20世纪初的短短几十年内,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大量外国侨民的涌入,迅速崛起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哈尔滨曾汇聚全球56个国家侨民,19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全球34家外资银行开设分支机构,使哈尔滨获得了“东方小巴黎”和“东方莫斯科”的美誉。一大批巴洛克式、拜占庭式、哥特式等欧式建筑陆续建成,又使哈尔滨获得“万国建筑博物城”的美誉。<br> 要了解哈尔滨的历史和现代风貌,就不能不去中央大街。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1997年改造为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全长1450米,逐渐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景点和重要的商业中心。<br>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中央大街附近,我们游览中央大街就是从它开始的。这座教堂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凡去哈尔滨者,无不在此打卡。我去哈尔滨三次,打卡也有三次。教堂始建于1907年,是典型的拜占庭式东正教教堂,由俄国建筑设计师科亚西科夫设计,如今用作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br> 中央大街建有欧式和仿欧式各种风格建筑71栋,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见证了哈尔滨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融。这里的街道布局规整,路面由花岗岩石块铺成,古朴而典雅。街道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br> 始于1901年的塔道斯是哈尔滨第一家西餐厅,主营高加索风味传统俄式菜品,创始人是亚美尼亚人塔道斯·戈里高利耶维奇·捷尔·阿科波夫。塔道斯西餐厅曾获得中国最具人气西餐品牌、中国国际西餐大赛金奖等荣誉,它不仅是一家餐厅,更是一个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这样一家老字号品牌,如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打广告。<br> 马迭尔就是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在这里我一眼就看到4个马迭尔的招牌和广告。马迭尔创立于1906年,创始人是法国犹太人约瑟·开斯普。中东铁路通车时,他在中央大街建立了当时远东地区最时尚、最高档的中国第一家涉外宾馆——马迭尔宾馆,同时马迭尔冰棍迅速成为中央大街的特色冷饮。如今的马迭尔,实现了多种经营并打破了地域限制,曾获得“中华名小吃”、“中国最具人气西餐品牌”等各种荣誉和奖项。<br> 秋林·里道斯,也是百年中华老字号。1900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商人伊·雅·秋林在哈尔滨香坊开办了秋林洋行,并附设灌肠作坊,生产各种灌肠等欧式肉制品。近年来,秋林里道斯进行了多次现代化转型和扩张,产品包括肉灌系列、熏酱系列、糖果系列、面包系列等。行走在中央大街上,满街都在卖秋林里道斯红肠,统一价格39.8元一斤。如果网购,请参照这个价格判断真假。<br> 中央大街弥漫着俄罗斯风格,这样的店铺不计其数,商品以各种俄罗斯食品为主。 也有玩具、礼品和工艺品等等,可谓琳琅满目。<br> 傍晚时分,我们走到中央大街尽头,在黄昏晚霞和广场灯光映衬中,哈尔滨的地标之一防洪胜利纪念塔显得分外瑰丽。纪念塔建立于1958年,旨在纪念1957年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哈尔滨人民表现出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精神。纪念塔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采用独特的罗马式建筑风格,高22.5米。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圆雕,塔身下部是群像浮雕,描绘哈尔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场面。<br> 长春伪满皇宫,1932年3月9日,在日本侵略者的扶持下,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同年4月3日迁居于此,这里便成为“满洲国执政府”。1934年3月1日,“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溥仪在勤民楼举行登基大典,由“执政”改为“皇帝”,“执政府”也随之改为“帝宫”,俗称“皇宫”。 在伪满皇宫众多的建筑中,同德殿和缉熙楼最值得介绍。同德殿建成于1938年,含地下共三层,建筑面积3707平方米。是日本人为溥仪及其家眷设计建造的集政务、娱乐、居住于一体的临时宫殿。建筑风格采用中国传统宫殿样式和日式古代建筑的许多构件,又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采用黄色琉璃瓦覆顶,瓦当和滴水分别有篆书"弌德""弌心"字样,寓意"日满一德一心"。<br> 大门上的金属装饰构件,复杂精致,但不属中国传统风格。<br> 门厅墙上镶嵌的金龙雕饰,显然是要突出溥仪的特殊身份。<br> 廣間(日文),即大厅。溥仪曾在此接受日伪高官的朝賀,举办家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溥仪为支持日伪的“金属献纳运动”,率先將厅内四盏金属吊灯捐献,以支持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 叩拜阁,亦称参拜室,是溥仪处理政务、召见日伪官吏、会见来宾、接受朝贺的场所,但未正式启用。遇重大节日时,溥仪多在此接受家眷"皇族"子弟及亲近人员的三跪九叩之礼。<br> 便見室,非正式接见场所。溥仪曾在此定期会见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听取伪满国务总理及以下各部大臣奏陈政务。同德殿其他房间溥仪多未启用,其中他的卧室极少用,主要是怀疑日本人安装了窃听器。溥仪常去的是台球室,他爱打台球,借此消磨时光。<br> 这座缉熙楼,在溥仪生命中扮演了生活起居、政治象征、心理寄托、情感纽带和历史见证等多重角色,溥仪在这里度过了长达13年傀儡生涯。<br> 缉熙楼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曾是吉黑盐务稽核处的办公楼。1932年,为执行日本关东军将长春设为伪满洲国首都的决定,缉熙楼被改建为溥仪及其后妃的寝宫。缉熙楼共三层,其中二层西侧为溥仪的生活区,包括卧室、书房、佛堂、理发室等。东侧则为末代皇后婉容的生活区,有书房、卧室和吸烟室等。<br> 溥仪书斋,溥仪读书习字的场所。伪满中后期,溥仪懒得到勤民楼办公,裁可法令、会见关东军司令官、聆听帝室御用挂吉安直的内部指导等政治活动多在此进行。<br> 卫生间,在溥仪生活中相当第二书斋。他每天起床后都要在坐便上阅读當天报刊,或查看由司房送来的帝室经费收支流水帳。伪满后期,有時还坐在便池上裁可奏折。<br> 溥仪卧室,溥仪习惯迟眠晏起,睡觉从不蓋被子,凭毛巾被渡過春夏秋冬。<br> 佛堂,信奉神佛是清朝历代皇帝的传統,为此,溥仪特在寝宫内設置佛堂,吃齋念经,算卦,占卜,按時祭祀,祈佛祖保佑。<br> <p class="ql-block">婉容吸烟室。婉容新婚之夜就独守空房,从未能与溥仪同床。长期生活空虚、寂寞,致使与溥仪的侍从私通,从此被打入冷宫,与鸦片為伴,终因不堪亲友冷遇和精神重压,逐漸患上精神分裂症。婉容的悲惨命运与清王朝的兴衰紧密相连,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悲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婉容自幼生活优裕,接受良好教育。16岁时因容貌端庄秀美,多才多艺,在贵族中闻名遐迩,被选入宫,成为末代皇后。她入宫后仅享受短暂荣华富贵,很快就陷入孤独、凄凉处境。婉容在伪满洲国期间曾多次尝试逃离日本人控制,但均未能成功,使她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绝望。她在延吉监狱中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去世时仅40岁。</p> 长春世界雕塑园,国家5A级景区,是行前做功课意外发现的一个艺术宝藏。这是一个融汇自然山水和当代雕塑艺术、展示世界雕塑艺术流派的主题公园,是长春世界雕塑大会、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的举办地,曾荣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中仅有的“雕塑园成就奖”。截至2020年6月,长春世界雕塑园共举行了5届世界雕塑大会和20届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雕塑园占地面积92公顷,含水域面积11.8公顷;园内荟萃了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404位雕塑家的454件(组)雕塑艺术作品。<br><br>雕塑园为“一园五馆”格局,可惜时间有限,园区太大,我们只能走马观花地看室外雕塑作品。室外作品按罗丹广场、春天广场、和平广场、米开朗基罗广场等分布,因司机将我们送到了后门,我们是从后往前参观。为方便后来者,在此从前往后介绍一些代表性作品。<br> 思想者,奥古斯特·罗丹(法国),雕塑园的镇园之宝。原作只有70多厘米高,后来法国人将其放大三倍,制成模子限量浇铸,公认原模浇铸的作品为真品。目前全世界仅有几十件原模浇铸作品,长春这件是中国唯一。《思想者》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但丁的《神曲》,特别是其中对地狱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类苦难的深刻反思。作品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沉浸在极度痛苦中的姿态,深刻地传达了人类在面对苦难和困境时的思考和挣扎。<br> 加莱义民,奥古斯特·罗丹(法国),作品表现了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个历史事件。英国军队围困了法国加莱市,作为加莱城免遭洗劫的交换条件,英王爱德华三世要求加莱市选出六名最有声望的市民,光头赤足,身着麻衣,头套绳索,带着城门钥匙,步行到英军军营接受死刑。以欧施塔什·圣彼埃尔为首的六位有声望市民挺身而出,自愿赴难。虽然由于英国皇后的劝说免除了六人死刑,但这一英勇事迹却使法国人民永难忘怀。为了纪念这六位义民,罗丹接受加莱市委托创作了这件作品。<br> 青铜时代,奥古斯特·罗丹(法国)。作品中的青年男性人体呈现出一种“最初觉醒”和“摆脱蒙昧”的状态,他微微仰头、双目闭合、右手扶头、左手握拳的姿态,仿佛正在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作品不仅体现了人体的自然美和生命力,也象征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过程,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内涵。<br> 春风,张德峰(中国)。春风吹拂三位少女,不仅若隐若现展露出美好的身体曲线,更表现出青春的激情和活力。<br> 放飞,乔纳森·曼克芮里(法属波利尼西亚)。在各种艺术流派中,我更喜欢写实主义作品。但是这种抽象化手法与装饰艺术的结合,也让我感觉赏心悦目。<br> 春天的田野中,阿里克桑德·格拉什维利(格鲁吉亚)。充满美感的写实作品,使人联想到少女思春而富有诗意。<br> 水瓶时代替代金鱼时代,亚历山大·维诺克拉托夫(俄罗斯)。这件作品可能传达了人类从旧有生活方式向更高层次转变的渴望和追求,希望迎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br> 骑熊的女孩,马留斯·格鲁沙斯(立陶宛)。作品可能寓意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这种和谐不仅是生存环境的和谐,更是心灵层面的相互理解和尊重。<br> 迎春之鸽,黎明(中国)。作者可能试图通过美好女性形象与鸽子的结合,传达出和平与希望的愿景。<br> 友谊·和平·春天,雕塑园主题雕塑,叶毓山等(中国)。长春市政府落款铭文为:“高举和平的旗帜,劲奏友谊的强音,喜迎美好的春天!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的人们,为共同的繁荣和幸福,走到一起!”<br> 周围的附属雕塑之一,表现载歌载舞的各洲人们。<br> 沐浴阳光,西塞罗·阿维拉(巴西)。作者可能希望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共存,更是心灵上的相互理解和尊重。<br> 孕育母性,塔西·普恩休(不丹)。作品并未直接表现孕育,可能是通过祈祷的神圣场景,隐含女性孕育生命的无私和奉献精神。 春天,马蒂亚·范·德·劳(荷兰)。雕塑园有一些令人看不懂的作品,这件作品中人物似在仰天呼吸春天的甜蜜空气,应可表达春天主题。作品下大功夫凿出的纹理,也增加了作品的质感。只是为什么要长出一对羊角呢?难道是春天使他变得如同一只羊,贪婪地啃食嫩草?<br> 春泉,约瑟斯·巴蒂斯塔·莫洛雷斯(美国)。一些发达国家的作品往往更抽象,这件作品尤其叫人莫名其妙,用这么大一块花岗岩,只是凿出一些平行的竖线条,而且还不够完整和规则,令人几乎怀疑作者是要敷衍塞责。 <br> <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华为P40 Pro</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全文完,谢谢持续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okkya1" target="_blank">白山黑水东北行:1、沈阳</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qwoe92" target="_blank">白山黑水东北行:2、丹东,长白山</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uaencp" target="_blank">白山黑水东北行:3、延边,镜泊湖,横道河子</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