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王秉钧</span></p> 第八章 学子篇 引言 <p class="ql-block">学子,就是在校读书的学生。</p><p class="ql-block">学子的任务,</p><p class="ql-block">就是通过读书学习,</p><p class="ql-block">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p><p class="ql-block">学子,是家庭的希望,</p><p class="ql-block">学子,更是祖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作为在校读书的学生,</p><p class="ql-block">没有不认真读书的任何理由,</p><p class="ql-block">更没有厌学、弃学的任何借口。</p><p class="ql-block">学子的行动:</p><p class="ql-block">是学习、学习、再学习;</p><p class="ql-block">学子的精神:</p><p class="ql-block">是刻苦、刻苦、再刻苦。</p><p class="ql-block">不经九九寒侵骨,</p><p class="ql-block">哪有梅花扑鼻香?</p><p class="ql-block">熬过十年寒窗苦,</p><p class="ql-block">便是金榜题名时。</p><p class="ql-block">放下你的手机,</p><p class="ql-block">打起你的精神,</p><p class="ql-block">与懒散绝交,</p><p class="ql-block">与勤奋为友。</p><p class="ql-block">美好的前程,</p><p class="ql-block">永远属于那些勤奋学习的莘莘学子。</p> 一门双秀 <p class="ql-block">一门双秀,典出:《周书》之《苏亮传》:“苏亮,字景顺,武功人也……亮少通敏,博学,好属文,善章奏。初举秀才,至洛阳,遇河内常景。景深器之,退而谓人曰:‘秦中才学可以抗山东者,将此人乎。’”</p><p class="ql-block">又《苏湛传》:“亮弟湛,字景㑺。少有志行,与亮俱著名西土。年二十余,举秀才,除奉朝请,领侍御史,加员外散骑侍郎。”</p><p class="ql-block">后人根据苏亮、苏湛兄弟俩皆举秀才的典故,便以“一门双秀”加以称道。本文谨借此典,赞闫振伟家的两个儿子——闫涛伦和闫琪伦之优秀也。其实,闫涛伦和闫琪伦兄弟俩之优秀,其内涵,已远远超出了古人“双秀”的层面。请看——</p> 老大:闫涛伦 <p class="ql-block">闫涛伦当年考的是211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后来又在新疆大学读的研究生。现在国企中国移动公司(连云港)工作。</p><p class="ql-block">“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普遍心理。但是,单单有“望”,还是难以“成龙”的。必须找到“成龙”的正确路径。闫涛伦所走过的学习之路,似乎值得家长和学子们借鉴。</p><p class="ql-block">闫涛伦从小就是个爱学习的孩子。那时他的母亲在家里开了一个小超市,庄邻们经常到他家里购买生活用品。每天来往的人很多。在庄邻的印象里,闫涛伦小时候时常坐着一个小板凳趴在木头椅子上写作业。来买东西的人看到这情景,就会由衷地说一声“梦飞真乖!”梦飞是涛伦的乳名。听到人们的夸奖,涛伦母亲杨书英的心里自然很高兴。</p><p class="ql-block">说起杨书英,在管教孩子问题上,真是个好母亲,到底好在哪里呢?举个例子来说吧。闫涛伦在屋子里写作业,自然会有小朋友来引他出去耍。小朋友不敢进来大胆地叫他,常常会在门前弄出一些响声——或是吹口哨,或是出其不意地碰撞一下门板就跑开了。如此反复地搞,弄得在里面写作业的孩子心神不定,虽然人还在写作业,心儿早飞到外面去了。</p> <p class="ql-block">面对这种情况,对于一般家长来说,脾气好的会到门外劝说一下,叫他等一会再来,等孩子写好作业以后一起出去耍。脾气不好的,还会训斥人家孩子也说不定。闫涛伦的母亲杨书英不是这样。她会笑着走出去,远远地对着外面的孩子招招手,叫他过来,很和蔼地问他作业写了没有,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等等。然后把他带到屋子里,叫他帮助闫涛伦一起完成作业。她这样做,一下子就缓解了孩子们一心想出去耍的心里。有时,村里有的人家孩子,放学以后家里没有人,就会把孩子送到他家里来,请她帮照看一下。杨书英也很乐意帮这个忙,遇到孩子不懂的作业,她还会辅导。他觉得,既帮助了别人,又不耽误自己看店,两全齐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同时,还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无论对别人家的孩子,还是对自家的孩子都是很有好处的。</p> <p class="ql-block">他们家对孩子的管教一直很严。明确规定,周一到周四,每晚允许看半小时电视,周五、周六,允许看一小时电视。而且必须是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在父母的精心管教下,闫涛伦的学习状态一直很好,一到六年级学习成绩都是排在班级前几名。但在六年级时,也曾出现过一次小小的波动。开始,家长发现他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认为是主观上不认真的缘故。为这,闫涛伦被他父亲打了一顿。最后,小涛伦终于向家里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班里有一个“小混混”,个头很大,经常打架斗殴。他自己不学习,还不许别人学习。闫涛伦就是受害者之一。原因找到了,闫涛伦的爸爸闫振伟马上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并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才逐渐有所改变,但还是不够理想。</p><p class="ql-block">闫涛伦的父母一商量,决定给他换个环境,把他转到青口华杰学校去读书,华杰是个私立学校,离家60多里,全封闭管理,有校车接送,每两个星期回家一次。当然,借读费也是昂贵的:每学期2000多元,加上其它费用,三年要多花2万多元。开始,从未离开过家的小涛伦不想去。但家长的态度很坚决,这不是你想去不想去的问题,想去也得去,不想去也得去。这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点评】关键时刻,当机立断。家长的决策不失为明智之举。为了孩子的未来,花费再多也是值得的。从某种角度来讲,对孩子的管教,也要来点强制性,千万不要惯孩子,把孩子宠坏了。</span></p> <p class="ql-block">到了新的学校以后,学习氛围明显不一样,孩子的情绪也大大改变。到初一期末的时候,已进入班级前15名。在开家长会时,班主任说,以这样的成绩想考赣中还是有难度的,但这孩子还有潜力,只要好好努力,考赣中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后来,闫涛伦的成绩逐渐上升,由班级前15名,上升到前10……到初三时,已经在前5名的位置上稳定下来了。最后中考时,稳稳地考进了赣榆高级中学。</p><p class="ql-block">能进入赣中的都是全县的尖子生,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竞争的环境里,闫涛伦的学习动力增强了。他的成绩排名一直是靠前的。经过三年苦读,考进了211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后来,又以优异成绩考研进了新疆大学。在新疆大学还担任了硕士班班长、优秀学生干部。无论是在读大学期间还是在读研究生期间,都是“奖学金”的必得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点评】环境很重要。那种“谁是读书的料,谁不是读书的料”的观点是片面的。实践证明,当初,家长的决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那个决策,就不一定会有闫涛伦的今天。就如同古代孟母“三迁”一样,如果没有孟母的“三迁”,中国的文化史上也就不会有亚圣孟轲这个人物了。当年跟随毛主席打天下的人,能坚持下来的,很多成了元帅、将军。而有的人因疾病、受伤、失联等原因,脱离革命队伍这个大环境,流落乡村,最后,成了普普通通的农民。这也充分证明了环境的重要性。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和通向成功的路径。对于闫涛伦来说,“转学”这一果断决策,无疑是闫涛伦人生的重大“转折”。没有“转学”,也许就没有随之而来的“转折”;没有“转折”,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人生辉煌。这就是闫涛伦的故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span></p> 老二:闫琪伦 <p class="ql-block">闫琪伦和他哥哥相比,情况有所不同。如果说他哥哥需要严格的外部条件的约束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自觉性较强的孩子,只需家长给予适当的监督引导就行了。</p><p class="ql-block">大家都知道,电视和手机对于自控力比较弱的孩子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一点上,他们家规定,是多少年一贯制,即只要孩子没离开家这个环境之前,都是这样:周一到周四,每晚允许看半小时电视,周五、周六,允许看一小时电视。手机更是严格控制的,只有在星期五晚上看半小时。看电视时,都是孩子自己开自己关,尽管他们在关的时候有点恋恋不舍,一边看一边关,还是按时关掉,马上转入到学习中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点评】这就叫自律。人,从小就要培养这种自律的习惯,长大了有好处。</span></p> <p class="ql-block">在家长的教育引导下,闫琪伦自小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自律的种子。大人的手机放在边上,除规定的看手机时间外,他从来不摸,更不会偷偷地去摸。作业做完了,就上床休息,时间早的话就坐在床上看一会书,他有爱看书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闫琪伦的学习很自觉,成绩也很稳定。他最感兴趣是奥数,从小学二年级就迷上了它。他自己从书店里买来小学奥数,每年一本,作业完成之后就做奥数。有的奥数题,比他高两个年级的同学也做不会做,他却能出人意料地做出来。小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一、二,年级排名四、五。到初中的时候,“第一名”已经成为常态。有一次考试,数学试卷比较难,班里同学大都在60多分,他却考了97分。还有一次考试,有一道数学题,全班的同学都做错了,只有他一个人做对了。这一情况,连改卷老师都没有看出来,竟把做错的改成对的,把他惟一做对的改成是错的。他私下里找到老师,说明自己做对的理由。老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改卷时粗心大意改错了。从此,“小数学家”的称号便在同学中传开了。后来,班主任老师把自家的孩子调与闫琪伦同桌,其用意不言自明。还有在调班时,班主任强调,别的学生都可以调走,唯独闫琪伦不能调走。他说,闫琪伦是他们班的“班魂”。</p><p class="ql-block">知情人都知道,闫琪伦的好成绩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是他通过刻苦学习换来的。初中时,同宿舍的孩子,有的自己买了一个小台灯,用于9点钟熄灯以后,趴在被窝里学习。他便叫他哥哥也给他买了一个。</p> <p class="ql-block">闫琪伦虽然学习认真,成绩优秀,也曾出现过“骄傲自满”苗头。在读初一的时候,他看到有的同学有手机,自己也想有一个。有一天,他试探着对他爸爸说,如果我年终考试,成绩第一名,您给我买个手机。他爸爸听了只当没听见,一声没吭。结果闫琪伦真的考了第一名。后来,他便正式跟爸爸提出了这个要求。他爸爸很严肃地对他说:“你告诉我,你要手机干什么?你知道你为什么能考第一名吗,就是因为你没有手机,假如你有手机,就不会有今天这个第一名。如果我现在给你买个手机,就是害了你,你将来不但不会成为第一名,相反,很可能会成为倒数第一名。”他越说越动气,“这才初一,考了第一名,就觉得了不起了,叫我给你买手机,将来你要是考上了高中、大学,你不要我给你买‘飞机’吗?我省吃俭用,供你上学,这倒过来跟我要条件了!你以为你读书是为我读的呀!这还了得!你是不是不想读了,不想读就下来,我给你买几只羊,你跟爷爷后面放羊去!看你还要不要手机?”说着,便装着一副找东西要打他的样子,吓得他一下子躲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了。从此,再也不敢提手机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点评】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孩子考试考好了,不少家长会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哪怕是不合理要求也会给予迁就。而这位父亲,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方法是独特的。可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严父”。他表情威严,说话掷地有声,但句句在理,不给孩子留下半点空间。真是恩威并举,立现奇效。</span></p> <p class="ql-block">中考时,赣榆高级中学提前一学期招收“创新班”。全赣榆区共有350名考生参加考试,而学校只收50名。通过考试,闫琪伦被“创新班”以高分录取,转入赣中完成初中最后阶段的学业,直接升入赣榆高级中学。进入高中以后,“年级学习标兵”成了他身上特有的“标签”。</p><p class="ql-block">还记得闫琪伦小学时就是个奥数迷吗?直到高中,他对奥数的痴迷程度一直没有减退。2023年,荣获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第40届物理竞赛二等奖;同年,又荣获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二等奖。</p><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套用这句话,是否也可以说:“严父出贤子”呢?</p><p class="ql-block">他们家的家教确实是很严的。这不仅反映在对孩子的学习管理上,也包括对孩子的人品教育、生活习惯养成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上等等。有一次,闫琪伦的爸爸发现有一支笔不是自家的,他马上问闫琪伦,这笔是哪里来的,闫琪伦说是同学给他的。他对孩子说:“我们家的超市就卖笔,什么笔没有?你不能随便要人家的东西。明天就把这支笔还给人家。说明我们家里有,用不着,对人家的好意要说声感谢的话。”第二天,闫琪伦就照着爸爸的话去做了。还有,在住校期间,每次开学和中途返校,一切所需的课本和生活用品等,全部让孩子自己准备,家长只负责监督和检查。</p><p class="ql-block">有耕耘就有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闫琪伦的十年寒窗,终于换来了“状元及第”的喜报。2024年7月,闫琪伦以658分的高考成绩被武汉大学录取。“武大”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所创办;如今,是985、211双一流名校,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名列前九。喜讯传来,母校为之庆贺,家庭为之欣喜,家族亦为之荣耀!为此,连云港市赣榆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点评】闫琪伦是个好苗子。但是好苗子需要人去培养。值得称道的是,闫琪伦这棵好苗子遇到了善于培养他的家长和老师。应该感谢他们像园丁对待幼苗一样,不断地进行浇水、施肥、锄草……才使得这棵好苗子得以不断地茁壮成长,以致日后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附:《闫氏家族纪事》写作提纲</b></p><p class="ql-block">走进闫康邑——写在前面的话</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溯源篇</p><p class="ql-block">一、阎氏起源</p><p class="ql-block">二、赣榆阎氏</p><p class="ql-block">三、阎康邑阎氏</p><p class="ql-block">四、“三让堂”的由来</p><p class="ql-block">五、阎氏家训</p><p class="ql-block">六、赣榆闫氏字辈</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家园篇</p><p class="ql-block">一、河畔人家</p><p class="ql-block">二、水库情深</p><p class="ql-block">三、美好家园</p><p class="ql-block">四、山乡风情</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亲情篇</p><p class="ql-block">一、养育之恩</p><p class="ql-block">二、孝亲之道</p><p class="ql-block">三、兄弟之情</p><p class="ql-block">四、夫妻之爱</p><p class="ql-block">五、姑嫂之谊</p><p class="ql-block">六、婆媳之亲</p><p class="ql-block">七、祖孙之乐</p><p class="ql-block">第四章 事业篇</p><p class="ql-block">第五章 军旅篇</p><p class="ql-block">第六章 好人篇</p><p class="ql-block">第七章 邻里篇</p><p class="ql-block">第八章 学子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王秉钧艺术简介】</b></p><p class="ql-block">王秉钧,上海启鸿艺术网签约书法家,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研究员,宿迁市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纪实文学《解放上海的故事》(合作)、《村支书日记》,报告文学集《商海弄潮人》,散文集《大美伴我行》等。散文《为父亲送行》荣获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中国当代散文奖”,并入编《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