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联子的美篇

卢联子

<p class="ql-block"> <i>  《摘花椒》</i></p><p class="ql-block"><i> 又值立秋时节,与初秋相关的记忆碎片便一一涌现出来。</i></p><p class="ql-block"><b><i> 时光回溯至六七十年代,在我们的老家,花椒树随处可见。每年七月采摘花椒,是一项颇为棘手且耗时漫长的劳动。那时,花椒树归生产队管理,摘花椒按斤计工分。我清晰地记得,每逢摘花椒之际,天气便如现在这般,阴雨连绵,涨河发水。那时的河上桥梁极为简易,通常仅由几根木头搭建,上面铺些树枝,再垫点泥土就算完工。如此的桥,平日勉强可用,一旦涨水,便被冲得无影无踪。河对岸地多树多,过河因而成了难题。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先进的手段,便采用笨拙、土气却又好笑的方法——背河。过河时,男的背女的,年轻的背年长的。背人的时候,男子蹲下,妇女们爬到背上,两臂紧紧搂住男子的脖子,两腿紧扣在男子腰间。河水浑浊,不见底,只能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前行。遇到水深之处,有湿鞋的、湿衣的,甚至还有因体力不支一同滚入水中变成落汤鸡的,众人的大呼小叫惹得大家捧腹大笑。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有的往返数趟,送完自家亲人还要帮他人,直至将所有人送过河去,才带着满意的微笑离开。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一直持续到正式修建起坚固的桥梁才宣告结束。岁月悠悠,半个多世纪已逝,这烙印在心底的场景,总会随着季节的更替清晰地浮现。农村人的纯朴、善良、厚道的品质,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i></b></p><p class="ql-block"><b> 还记得有一回,母亲去摘花椒时把我们弟妹三个也叫上了。我们拎着篮子,拿着镰刀,扛着凳子,满怀信心地朝着王子沟(自然庄)进发。到达花椒树下,天气炎热,树枝上布满尖刺,还有随处可见的剌椒虫,令人望而生畏。我生来干活就不麻利,摘了没多久,胳膊就被剌椒虫扫了好几下,起了好多红疙瘩,一直蔓延至整个胳膊,又痒又疼,那种疼痛难以言表。手被刺扎得麻木生疼,抬着头举着胳膊,不一会儿便感到心慌、恶心,嘴唇发白,脸色蜡黄。母亲见我这般难受,说道:“快别摘了,赶紧去喝点儿水吧。”我转身便去找水壶,一看,糟糕,水壶忘带了,这可如何是好?去附近找水吧。我们三个也都渴了,便一同去寻找水源。下了一个坡,不算太远,找到了水。一股清泉从山缝中涌出,形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我们欣喜万分,用手捧起喝上一口,透心凉爽,沁人心脾,我们畅饮一番,顿时神清气爽,心慌气短的感觉荡然无存。后来,我们想着给母亲带点儿水回去,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长时间不喝水绝对会中暑的。用什么带水呢?身边没有任何盛水的器具,我们在周边寻觅着可用之物,一眼瞧见了瓜地里的瓜,灵机一动,办法有了!我们摘下瓜,找了一块锋利些的石头,把瓜把儿弄下来,用手将瓜瓤挖出,里面空间还不小,真好!我们兴奋极了,装满水给母亲送了上去,母亲见了,高兴地说:“你们的办法真不错!”看着母亲喝着清凉透心的水,心中的喜悦难以言喻。这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微小浪花,如今回想起来,依旧是那般晶莹璀璨,熠熠生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