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游览革命圣地-延安,电线杆上都是闪闪的红星。</p> <p class="ql-block">行驶到南泥湾,车拍了南泥湾西大门稻香门,稻香门采用的是水稻自然成熟的状态,饱满的颗粒自然下垂,这种感觉预示着庄稼的丰收。</p><p class="ql-block">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0师359旅负责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和在陕北进行生产建设。南泥湾就是在120师359旅的建设下,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收费站,“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八个大字,高高挂起。</p> <p class="ql-block">包茂高速,延安南出口,蓝色大拱门高高耸起。</p> <p class="ql-block">到了南泥湾扶贫展馆,在这里休息一下,顺便转转。</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个商店,南泥湾建设得很不错,成为陕北的好江南。</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延安市,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红色大本营。</p><p class="ql-block">从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进驻陕西延安,从此这座位于黄土高原的陕北古城,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挥中心和大后方,堪称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中共中央驻扎在延安的十年里,凤凰山、杨家岭、枣园和王家坪,都曾经是中央机构和领导人的驻地。</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是延安最重要的游览区之一。宝塔,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北门内有阶梯,可沿梯直攀塔顶,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延安全貌。</p><p class="ql-block">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宝塔山是延安的见证者,是延安的标志和象征,这里有说不尽的故事,诉不完的情怀。</p><p class="ql-block">我们只是车远观宝塔山,车远拍宝塔。</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是延安第一名胜,拥有巍峨的山石和丰富的文物,包括历史文物古迹和革命文物。山上红色诗句为陈毅手迹“万众瞩目清凉山”。</p><p class="ql-block">清凉山得名于佛教教义,有万佛洞、摩崖题刻、范公祠等景观。南宋名将韩世忠,本绥德人士,年十八应延安府兵籍,晚年自号清凉居士。</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脚入口处,有三开间青灰色石料雕砌而成楼式,正面有叔同题写的万佛寺牌额,清凉山上有宛若云霞历代摩崖题刻,延安月儿井与映月亭。还有范公祠,祠为三开大殿,门匾上书“宋朝人物第一”,柱联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曾于宋仁宗康定年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驻守延州,抗击西夏,同时还有天下奇观庞公祠。清凉碑林等景观。清凉山还有桃花洞、天龙峪仙、环翠洞、赵昌成仙、赵连府桥读孝母、仙人石飞落清凉山等传说、以及延寿宫、插金崖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又是新中国的新闻广播出版事业的发祥地,这里曾是中共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中央出版发行部、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所在地。李木庵曾题诗:“清凉山上晚风凉,清凉山下水波阳,夜半文星齐放彩,光芒万丈耀天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延安革命纪念馆,车从这里路过,偶然拍上的。</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隧道</p> <p class="ql-block">隧道里面的灯光好漂亮!</p> <p class="ql-block">延安杨家岭隧道外,一处“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的石刻标语格外醒目。延安精神始终滋养这座火红色的城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为国家5A级景区。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杨家岭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p> <p class="ql-block">导游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毛泽东种过的菜地”。在大生产时期,毛泽东在他住的窑洞下边,开垦了这片菜地,先后种上了辣椒、西红柿、土豆、南瓜等蔬菜,浇水、施肥、除草、亲自采摘,交给食堂,有客人来访,请他们食用。</p> <p class="ql-block">导游给我们在菜地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是中共中央机关的集中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先后在此居住。一时间,千名干部云集几十家单位进驻。杨家岭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辉煌。</p><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中央大礼堂,是专为召开党的七大而建,是我党首次在自己修建的礼堂里,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中央大礼堂的正厅,也叫主厅。按照七大会场的原貌所陈列,大会主席台的正中央,悬挂的是毛泽东同志与朱德同志的侧面头像,两边各插有三面党旗。主席台前的桌子和椅子,是当时五大书记的座位。上方的横幅标语“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是七大的政治口号。每一个V字形木架上方,都有一个横幅标语,上面全部书写的是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这是延安整风精神的集中体现,也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敢于坚持真理,以及为了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p><p class="ql-block">在礼堂的背墙上,有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同心同德”,是毛泽东专门为召开党的七大,亲笔题写的中心主题词。</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楼,建成于1941年,是延安最早的一座三层的小洋楼。其状如飞机,亦称“飞机楼”。一层的北翼为中央图书馆,南翼为中灶饭厅,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此召开;二层是任弼时、李富春、王首道等的办公室和会议室;三层是政治局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三楼是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会议室,政治局常委经常会在三楼召开重要会议,制定通过了许多的方针政策,历时11个月的六届七中全会,曾经在这里召开,通过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性文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宣部在此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有近百名文艺工作者参加。毛泽东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解决了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同群众相结合等一系列根本问题。</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朱德旧居,为一排4孔接石口土窑洞,于1940年5月-1941年3月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朱德由太行抗日前线,返回延安后住在这里,协助毛泽东领导抗战,着重抓了边区的经济建设。他视察工厂,踏勘荒沟,提出了经济发展规划,写了《论发展边区的经济建设》等文章,指挥了359旅开赴南泥湾执行“屯田政策”,使其成为“发展经济的前锋”。</p> <p class="ql-block">朱德是老寒腿,卧室是个炕,灶台连着炕,烧火做饭,炕也烧热了。</p> <p class="ql-block">墙壁上挂着几幅照片,上面一幅为朱德与贺龙、徐向前在延安机场视察部队训练;下面一幅为朱德在抗日前线。</p><p class="ql-block">1941年3月,由此移住王家坪。</p> <p class="ql-block">这座院子就是毛泽东1938年11月-1943年10月,在此居住和工作的地方。院内有3孔坐西向东的窑房,中间是办公室、左边是卧室、右边是工作人员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办公室,窗戶前为毛泽东使用过的办公桌,在简陋的办公桌上,毛泽东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文章。墙上挂着毛泽东在题写“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办公室的墙上还挂着两幅照片:一张为1940年5月30日,陈嘉庚来延安访问时的照片;另一张为1945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机场迎接黄炎培一行。</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卧室很简陋,不是很宽敞的双人木床、书架、两把白布座椅、桌子,房间里有一个柜子,柜子旁有一个门,打开就是防空洞,与朱德的旧居相通。</p> <p class="ql-block">卧室墙上也挂着照片,一幅为毛泽东穿着大块补丁的衣服,给120师干部讲话;另一幅是毛泽东与江青在杨家岭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毛泽东旧居的院子里,有一个小石桌。1948年8月6日,毛泽东在这里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同她就国际国内形势作了重要谈话。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和解放日报社社长余光生任翻译。毛泽东在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他说:“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个谈话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中共中央机关遂由城内的凤凰山麓迁驻这里。</p><p class="ql-block">刘少奇旧居在杨家岭毛泽东旧居右前方,是十四孔石窑洞中间的两孔,分别是办公室和卧室。1942年底,刘少奇由华中回到延安后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该旧居是杨家岭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14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1943年3月,中央机构调整后,刘少奇任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付主席,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兼中央研究局局长,并分工负责华中工作。</p> <p class="ql-block">他在七大会议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统一全党的力量去争取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将几次报告整理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毛泽东看后认为很好,批示印发各地,作为延安整风中的必读文件。新中国成立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由23个出版社用5种文字出版,发行达213万册。 </p><p class="ql-block">1943年10月,由此迁居枣园。</p> <p class="ql-block">枣园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处。枣园原是一个破落地主申有安的庄园,后来他将园子和园内的窑洞卖给驻防延安的国民党师长高双城。土地革命时期归人民所有。1939年,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p> <p class="ql-block">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枣园石刻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遗址(枣园旧址),1961年3月4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园内果木成林,遍布梨树、桃树、杏树等各种果树,其中枣树的数量最多,这里因此得名枣园。</p><p class="ql-block">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p> <p class="ql-block">路边有着书状牌,上面叙述着老一辈革命家感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幸福渠,1940年4月29日,由边区建设厅工程师丁仲文设计,群众集资与政府资助修筑的裴庄渠建成并正式放水。渠长6公里,可灌溉枣园周围五个村庄1400亩地。水渠修成后,使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给群众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因此,群众称它为幸福渠。</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管理局旧址,现在成为“中央管理局在延安陈列展”。</p> <p class="ql-block">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资料等,真实再现了那个时期的历史场景,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充满激情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五大书记的铜像,1945年6月19日召开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选举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五位中央书记处书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央军委枣园作战室旧址,1943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毛泽东迁往枣园办公后,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一局派出精干参谋在枣园开设作战值班室,负责人为王政柱。</p><p class="ql-block">枣园作战室积极搜集日军和国民党情报,分析军事斗争形势,研究战局发展态势,编辑作战指令,全力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了解全国战况、制定战略部署提供依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国民党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动撤离延安,枣园作战室也完成其历史使命,工作人员遵照军委决定,分别随中央前委、工委、后委等转战陕北,执行新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这个里面就是当时的一个分析室,上面都是当年一些文物的陈设,墙上有“八路军全面反攻作战形势图”及“围歼追击图”等。</p> <p class="ql-block">作战室内的展室展出的“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展览。</p> <p class="ql-block">这间是中共中央行政办公室旧址。中央办公厅行政处成立于1943年3月,处长邓洁。1945年9月,中央决定设立行政委员会,行政委员会委员有邓洁、曾三、李质忠、许子祯、唐彬、赖祖烈。主任先后为邓洁、曾三。下设枣园办公室,主任师哲,行政处处长邓洁,秘书处处长曾三。主要负责中央书记行政事务,完成书记处书记委托事宜。</p> <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国民党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行政处跟随党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1948年3月,前往华北。</p> <p class="ql-block">走进中共中央行政办公室,正面墙挂有“陕甘宁边区地图”,右面的玻璃罩有一台电影放映机,对面墙上是幕布。</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枣园办公室主任师哲办公室兼卧室。</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也称“职工俱乐部”,是1941年建成。春节时,中央领导同志,经常在这里接见来拜年的群众秧歌队。大生产运动中在此举行过纺线比赛。</p> <p class="ql-block">书记处礼堂是一座砖木石结构的大平房。屋内分为内外两厅,外厅不大,一左一右摆放着两张破旧的圆桌,这里是在枣园办公的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的餐厅,也是毛泽东经常招待客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礼堂的内厅布置得庄重朴素,墙上“为群众服务”条幅,是毛泽东为中央机关干部的题词,提醒大家不忘宗旨,处处为民。在1943年10月到1947年3月期间,中共中央的很多重要决策,都是在这里作出的。</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时,我军受降和配合苏军作战的七道命令也是在这里签发的。1945年8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此彻夜开会,研究通过了毛泽东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的决定。</p> <p class="ql-block">1937年1月,中央机要科随党中央进驻延安,邓颖超、陈琮英、刘英和李金德等先后担任过科长。1942年4月4日,中央成立机要管理委员会,康生、叶剑英、王首道和李质忠任委员,同时组建机要局,康生兼任局长、李质忠任付局长,机要局下辖中央机要科、军委机要科和情报机要科,情报科后来合并到中央机要科。1944年10月,中央机要局改为中央机要处,主要负责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与各抗日战场、地下党之间的秘密通信联络,机密、及时、准确地传递中央和军委的指令和作战部署。同样的原因,1947年3月转战陕北,1948年4月进驻河北平山西柏坡。</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小河机要局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依山分布着五座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等同志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这座幽静的院落,处在二连山的半山腰上,是毛泽东1943年10月至1945年12月,曾经居住的地方。右侧第一孔窑洞是会客厅,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卧室,其余两孔窑洞是工作人员住室。</p><p class="ql-block">窑洞前方生长着一棵丁香树,是周恩来于1945年从重庆迁来、特地栽植在毛泽东院内,树龄近80年。</p> <p class="ql-block">旁边有一个防空洞,可以直通后山。</p> <p class="ql-block">院子的东南角,还有一座八角形的小凉亭。凉亭里有一张石桌和四个石凳。毛泽东常常坐在这里读书看报。</p> <p class="ql-block">居住在枣园的两年里,毛泽东亲自领导了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和中共七大的召开。并且写下了《学习和时局》、《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一系列重要文章。</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用以工作和写作的书桌上,有一根铁条,其来历却不一般。它是大生产运动中,延安练出来的第一炉铁的样品,当时,延安经济落后、物资匮乏,这根铁条来之不易,延安的人民满怀喜悦之情,将它送到枣园,给毛泽东报喜,毛泽东被延安人民的热情,深深地感动。于是一直把这根铁条放在书桌上。</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看文件。</p> <p class="ql-block">在毛泽东曾经居住的窑洞里,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当年朴素的陈设,巨大的书柜和随处可见的书本,表明这位领袖,即使是在最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也不忘读书思考,以史为鉴。</p> <p class="ql-block">卧室也很简陋,床头有个书柜,墙上挂有毛泽东和家人在一起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旧居会客室,在这里,毛泽东接见了中央派往前方工作的同志,教导他们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群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像种子一样,在人民这块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p> <p class="ql-block">1945年,赫尔利来延安,毛泽东在机场迎接(左起:黄华、赫尔利、毛泽东、张志忠)。</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和张闻天旧居位于毛泽东旧居西侧,为一排四孔窑洞。1944年12月至1947年3月,周恩来居住于西边两孔窑洞;1944年10月至1945年10月,张闻天居住于东边的两孔窑洞。</p> <p class="ql-block">1944年12月,周恩来由杨家岭迁到这里。左起第一孔窑洞是办公室,第二孔是寝室。</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在延安期间,为商谈废除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等问题,曾九次奔波于延安和国统区之间。抗日战争胜利后,和王若飞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经43天的艰苦斗争,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1月,由于国民党召开伪国大,一手关闭了谈判的大门,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南京撤回延安。</p> <p class="ql-block">这是卧室,同时也是邓颖超当年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延安的合影。</p><p class="ql-block">照片下的玻璃展柜里展放着一件大衣,这件从莫斯科带回来的皮大衣,周恩来把它既当大衣穿,又当雨衣用,晚上还当被子盖,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三用大衣”。1949年进京后,送给邓颖超穿到1956年。1964年8月5日,这件跟随周恩来24年的大衣,赠送给延安革命纪念馆,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卧室还保留着周恩来在大生产运动中使用的纺车,在纺线比赛中曾与任弼时并列冠军。</p> <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3日,移住王家坪。18日,同毛泽东一起撤离延安、转战陕北。</p> <p class="ql-block">朱德和王稼祥旧居位于毛泽东旧居东侧,为一排五孔窑洞。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朱德居住于东边3连间窑洞;1944年春至1945年春,王稼祥居住于西边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把最好的窑洞让给了朱德。朱德搬进枣园时已经60岁了,在几位中央书记中年纪最大,为了表示对朱德的尊敬和照顾,毛泽东不仅让朱德搬进了枣园里唯一一座三孔相连的窑洞,还将当时延安唯一的一张沙发,也送给了朱德。如今,我们仍然能在朱德旧居的会客室里,看见这个沙发。它见证的正是毛泽东与朱德之间深厚的战友情。</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朱德由王家坪迁到这里,这是朱德的办公室。在抗日斗争的国内解放战争转变的历史关头,他肩负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的重任,协助毛泽东处理军机大事,签发了《命令冈村宁次投降》等指示、命令。1947年元旦,发表《一九四七年十大任务》的广播词。</p> <p class="ql-block">在院子里,有一块石刻棋盘,朱德经常与人对弈。</p><p class="ql-block">朱德年届六旬不觉老,被人们誉为“青年领袖”。</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2日,由此撤离延安,枣林沟会议后,任中央工委副书记,前往华北地区。</p> <p class="ql-block">任弼时旧居位于山坡下方西侧,为一排三孔窑洞,左起第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第二孔是寝室,第三孔是办公室。1944年春至1947年3月任弼时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当年在延安,任弼时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之一。长征期间,任红二方面军政委。</p> <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随朱德一起奔赴华北抗日前线。</p> <p class="ql-block">1937年春,任弼时与夫人陈琮英、二女儿任远征和刘英在陕北合影。</p> <p class="ql-block">1938年3月,被派往莫斯科,领导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在苏联,任弼时向共产国际报告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使共产国际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认识,承认了毛泽东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任弼时出色的工作对于反对王明路线,实现全党以毛泽东为首的团结统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1940年任弼时由苏联回到延安,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并兼任中央秘书长。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分管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的工作。</p><p class="ql-block">卧室同样也摆着大生产时期用过的纺车,在纺线比赛中,与周恩来并列冠军。</p> <p class="ql-block">1946年,任弼时和夫人陈琮英在延安。</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2日,任弼时由这里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担任中央直属纵队司令。</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和彭德怀旧居位于山坡下方东侧,为一排四孔窑洞。1943年1月至1947年3月刘少奇居住于西边的两孔窑洞;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彭德怀居住于东边的两孔窑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3年1月,刘少奇于杨家岭迁到这里。门前的歪脖子丁香树,是周恩来从重庆带回延安送给刘少奇的,如今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参加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为主席团成员。在“七大”,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了系统的阐述。</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他主持中央工作、根据时局变化,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1946年11月11日,刘少奇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保卫陕甘宁边区与延安的干部动员大会,并发表讲话,这是刘少奇前往大会会场。</p> <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2日,撤离延安。枣林沟会议后,任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前往华北地区。</p> <p class="ql-block">当地群众流传着这样的话“枣园上空有七颗明亮的星,那是真正的北斗星。”</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枣园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的红色土地上,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历史的厚重和红色精神的深远意义,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p><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驱车约6个小时返回西安。</p> <p class="ql-block">仍然入住第一天的宾馆。拜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