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17日清晨,我们在南澳前江湾南海阁大洒店醒来,跨出酒店,来到海边闲游。</p> <p class="ql-block"> 这里海水清澈,十里平沙,风轻浪柔,波光晶莹,潮声如乐,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隽永的山海画卷,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酒店享用早餐后,就前往汕头,游览汕头“小公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汕头文化街区一带成为长假最热闹的地方。小公园精彩纷呈的文化与艺术盛宴为鮀城增色,给游客们带来一次全新的潮汕民俗文化享受。</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乘车出发前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游览韩文宗祠。</p> <p class="ql-block"> 潮州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最初建在金山,后来迁到州南七里,韩祠现存有历代官员文人所留下的37块石刻。</p> <p class="ql-block">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谪潮州。韩愈在潮州期间祭鳄释婢,兴学劝农,历代潮人都很怀念他的功绩,韩祠内有一块碑刻:"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菜。"便是对他极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祠堂前广场有一座古书形的石雕,上面刻写了韩文公在《进学解》中的两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勤奋是事业精进的前提,深思是行为成功的保证。</p> <p class="ql-block"> 韩祠正门,上面写着"韩文公祠"四字,是1984年胡耀邦总书记视察潮州所留下的手迹。韩祠依山而建,层次分明,前落是韩祠的主体,后落是侍郎阁,现在我们拾级而上,石阶一共有51级,是纪念韩愈51岁时到潮州。韩祠前原有韩愈手植橡木,民间传说:橡木开花的多少,可以预示当年科举考试录取率的高低。韩祠橡木后来成为潮州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韩祠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才迁到这里,算起来也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其中,"三启南山",是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所书,出自苏东坡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之句"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另一层意思是指他一生中曾三次来到广东。</p> <p class="ql-block"> 韩文公一生倡导儒家思想,并以儒家"道统"继承者自居,他提倡"仁政",反对暴虐,"抵排异端,攘斥佛老"。他到潮州之后极力兴办久废了的乡校,还把自己的俸银捐出来支持教育,并起用当地贤士赵德主持教育工作,让读书风气长久发扬下去。</p> <p class="ql-block"> 这边的一副楹联,上联是: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下联是:到潮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嬴洲。上联说他来潮州的缘由及到潮之后使读书的风气遍及海滨。下联说他到潮州只做了八个月的官,但驱除鳄鱼,功德无量,历代都没有忘记他。</p> <p class="ql-block"> 正殿左侧有碑刻:"功不在禹下",出自韩文公自己的文章,本来是韩愈称赞孟子的话,但后人反过来用这句话来赞美他。他来潮州之后除办学校,驱除鳄鱼、释放奴隶之外,还积极发展农桑,修筑水渠,就象古代大禹一样。更深一层的含意是:意识形态中的异端邪说也有如洪水猛兽一类的灾害,而治理洪水,不管是自然界的还是思想界的,关键在于疏导而不能一味地堵塞。</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韩公宗祠,我们移步来到韩江边,赞赏韩江广济桥。</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闽粤交通要津。广济桥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著名古桥。</p> <p class="ql-block"> 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至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夕广济桥已是残破不堪。1958年对全桥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广济桥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 修复工程在21座古桥墩上面重建了形态各异、古色古香的12座楼阁和18座亭屋,中间的十八梭船浮桥也得到恢复。1988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桥墩上建有形式各异的廿四对亭台楼阁,还有2只铁牛分东西镇水,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此桥历经400多年风雨后,桥上的楼台已不复存在,2只铁牛亦只剩下1只。1958年改中段浮桥为钢梁桥,全面加固维修。1989年下游一公里处新建了韩江大桥,为保护修复这一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提供了重要前提。</p> <p class="ql-block"> 潮州城内有全国著名的牌坊街,而一起与潮州城闻名的广济桥上也有很多牌坊,是牌坊街之外又一处文化景点的地方。此处也是潮州城老八景(潮州八景)之一的"湘桥春涨"的所在地方,美不胜收,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而去年开通的厦深高铁更是为古城带来了更大的人流量,包括珠三角游客、福建游客、长三角游客,细细品味独具特色的潮州文化。</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的传说: 潮州广济桥的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p><p class="ql-block">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自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给一个孕妇识破,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一句话泄破了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那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p> <p class="ql-block"> 广济和尚造西南一段桥,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亲自去桑浦山开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群乌羊,一路赶来。但当最后一群乌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便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到你田里去吧!"地主把羊一齐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变成一座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相传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因此,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怎么办?天又快亮了。八仙中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 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这样,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最东端,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处,濒临南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广东“东大门”。潮州古城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是历代州府之治所,是全球“潮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潮州文化积淀深厚,古城风貌保存完整。建于1000多年前的潮州古城,是潮州文化遗产的核心承载地,是目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保存最完整、文物最丰富、形态最活跃的府城。至今仍保留着“外曲内方,四横三纵”的历史空间格局。潮州古城里,古寺庙、古府第、古民居、古牌坊等古迹众多,文物荟萃。城内“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等老街巷中,汇集了各类形制的祠堂府第和多个时期的传统建筑,享有“京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美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