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之七 施洞:一座魅力四射的苗族古镇

渔舟唱晚

<p class="ql-block">施洞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清水江畔,其名字来源于苗语中的“石洞”(河对岸有一个石灰岩洞穴),是一座具有独特水乡风情、悠久历史文化和迷人风俗习惯的苗族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施洞充满苗族风情的街道和建筑</p> <p class="ql-block">清水江以往是湘黔地区水路运输的重要通道,施洞镇早在清代就已经是一个百舸争流、客商云集的集市和物资集散地。这里留下了两湖会馆、张伯修公馆、苏元春公馆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位于施洞镇清水江畔的两湖会馆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寓居该地的湘、鄂籍人士捐建,作为湘、鄂籍商贾人士在异乡的聚集地。会馆布局严谨、结构精巧、装饰精美,目前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施洞是苗族人口高度聚居的地区,全镇总人口2万余人,镇区人口8000多人,其中苗族占比95%以上。</p> <p class="ql-block">施洞苗族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以及苗族刺绣、银饰、歌舞等多个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尤以独木龙舟节和苗族刺绣最为名闻遐迩。</p> <p class="ql-block">独木龙舟节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举办,规模盛大,由“出龙、祭龙、起水、披锦挂鸭、龙舟竞渡”等环节组成,核心为清水江上的龙舟竞渡。它最初主要是一种祭祀活动,祈求龙神保佑,希望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现在更多地被赋予了时代特征,已逐渐演变为民族节庆活动。</p> <p class="ql-block">施洞苗族刺绣以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图案设计闻名。刺绣图案多取材于自然和日常生活,如龙、凤、人、牛、马、鸟、鱼等动物图纹,构图生动,富于想象。苗族没有文字,因此苗族的传说、历史等内容都被绣在衣服上,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刘秀发是施洞镇一位著名的苗绣传承人,从小就跟随外婆学习苗绣,擅长“破线绣”。她将彩色丝线破分成四股至八股不等,然后使用平绣的针法进行刺绣。这种技术使得绣品更加精致细腻。</p> <p class="ql-block">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歌舞包括古歌、酒歌、飞歌等多种形式,以及木鼓舞和芦笙舞等舞蹈。</p> 苗女们演唱高昂的苗族飞歌 苗民们跳起欢快的木鼓舞 <p class="ql-block">施洞还保留着赶集的传统,附近苗民每逢市日从各地赶来进行土特产和小商品交易。集市通常遵循“隔五赶六”的规律,即下一次赶集与上一次赶集之间间隔5天。</p> <p class="ql-block">施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背景、多姿多彩的节日活动以及精湛的传统技艺构成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光芒,吸引着各地人们纷至沓来欣赏观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