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音子

中国有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分别为:泰山(1987)、黄山(1990)、峨眉山-乐山大佛(1996)、武夷山(1999)。我们2013.5去了黄山,2018.8去了峨眉山-乐山大佛,2022.8去了武夷山,还差泰山没去过,因此老杜提议今年暑假爬泰山,这样就圆满了。 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圣地,帝王将相封禅祈福的神山,有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主峰玉皇顶海拔约1545米。作为中国的五岳之首,以其雄伟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泰山的主要登山路线有四条:<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红门路线:是泰山上人文和自然景观最集中的经典登山线路,也是泰山的精华所在,全程9.5公里,盘道7863级台阶,山脚至山顶之间几乎没有平路。历朝皇帝封禅皆为此处登山,本线路也被称为泰山御道。从岱庙开始,经过岱宗坊、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等,最终到达玉皇顶。这条路线适合喜欢历史文化和古迹的游客,但需要较强的体力。<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天外村路线:是最为方便、省时、省力的登山线路。登山线路分为两段:前段为天外村至半山腰的中天门的盘山公路,路程为14.35公里,景区交通车时间约为30分钟左右,沿途有很多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可随车欣赏沿途美景;后段为中天门至山顶,可以选择步行登山(约2.5小时)或者乘坐索道(约15分钟)。适合体力较弱或希望节省体力的游客。<br data-filtered="filtered">  3、天烛峰路线:这是最原始古朴的登山路线,沿途可以欣赏到仙鹤湾、望天门、大小天烛峰等自然风光。适合喜欢探险和自助游的游客,但需要较好的体力和一定的户外经验。<br data-filtered="filtered">  4、桃花峪路线:这是最浪漫的登山路线,春天时桃花盛开,景色优美。从桃花峪游客中心乘车至桃花源,然后可以乘坐索道直达山顶。适合喜欢自然风光和希望避免人群的游客。<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出于对自身实力的不自信,本次登山选择了最轻松的天外村路线。计划是坐索道上山,步行下山。无奈天不遂人愿,赶上索道停运,只好步行上山步行下山。几千级台阶一步步走来,走得双腿直哆嗦,两膝不由自主地几欲跪下。这并非单纯的筋骨劳累,更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泰山海拔并不算高,但它的地位却有万仞之高。路线为:天外村——中天门——十八盘——南天门——天街——孔子庙——五岳独尊——登临泰山极顶玉皇顶——碧霞祠——下山。<div>  泰山天外村入口票是115元,天外村至中天门车票35元(单程)。门票3日内有效,刷身份证检票入园。<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泰山天外村广场上立着12根龙柱,分左右2列布置,每列各6根。石柱高7.2米、直径0.9米,每一根龙柱的柱体上都有着不同风格的雕刻图案。12根石龙柱分别代表12位皇帝登临泰山进行封禅祭祀,他们分别是:黄帝、大舜、周成王、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康熙、乾隆。 中天门是泰山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此处为登顶半程,上下必经之地。中天门建于清朝,为两柱单门式石坊。泰山古时多虎,古人在坊北建庙祀黑虎神,现庙内塑财神赵公元帅执鞭跨虎。 由中天门往上至岱顶的这最后一段路程,是整个泰山景区精华中的精华。磅礴宏伟的气势、雄奇美丽的景色、历史久远的遗迹,都会带给游客难以形容的心灵震撼。<div>  中天门到云步桥这一段平坦舒适,俗称“快活三里”。这里有能斩云化雨的斩云剑,有旧传能治百病的玉液泉。路两旁还有令人目不暇接的历代石刻。<br></div> 玉液泉,因岩石裂隙水在此崖下流出而成,水质纯净,清洌甘甜,似玉液琼浆而得名。清唐仲冕《岱览》卷十一《岱阳上》载:旁有玉液泉,石穴迸水可掬。民国初年,泰山名医高宗岳在《泰山药物志》中,把玉液泉泉水列为泰山十二大名药之一,并在书中记道:快活三里之旁有泉,名玉液泉,流入黄西河。其性寒而沉,味甘而润,体重质坚,犹玉中之津液耳。烹沸泡茶,或饮白水,饮凉益美,惟宜壮人。其功能清心明目,止烦润肠,利二便,轻身延年。 迎天坊为二柱单门坊,全石头构筑,最初是在明嘉靖年间建造的,早已坍塌,如今的牌坊是1994年按照原样重建的。 斩云剑,是泰山奇石景观。这里位于谷口,云雨变幻无穷,此石突兀而立,如剑斩云播雨,故而得名。 云步桥是跨中溪而建的一座单孔拱形石桥。这里林木茂盛山谷深幽。桥畔常因谷深林茂,为云雾笼罩,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宛在天际,因此杨承训题名“云步桥”。云步桥于1936年被洪水冲毁,1937年杨承训得中国旅行社资助重建,改为石桥,由工程司胡升鸿领工建造。 飞来石,似乎就像天外来客,陡立赫然。它在御帐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危如累卵,摇摇欲倾,上刻“飞来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相传,宋真宗带领千人万马来泰山封禅,行至云步桥上,只见重重山叠翠,白云压首,瀑布飞泻,山青水碧,使人心醉。宋真宗看到有这样一个绝胜佳处,便下令停轿,设帐铺床,在此休息。真宗坐在床上,上有松涛阵阵,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后依万古青山,好不逍遥自在。正巧,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游从此经过,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这个无能的昏君,名为到泰山封禅,实则是游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诚,赶快轰他下山。”于是山神作法,将身边一块巨石朝真宗滚来。真宗这时正赏乐观景,忽听有声如雷贯耳,回头一看,见一块大石压顶而来,吓得文武大臣都逃命去了,只有封禅使王钦若吓得浑身打颤,钻到床下,王钦若在床下,看到巨石突然停在树下不动了,顿时来了劲,忙喊:“万岁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来接驾的。”真宗闻言,果见大石耸立,像在对自己施礼,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经地说“奴才,一块碎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我乃真龙天子,是元君派来接迎的,我怎能会横遭此祸?”话虽这样说,此时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赶快起驾上山了。王钦若为了讨好真宗,便将此飞来石取名为“接驾石”。 五大夫松,来源于秦始皇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典故。因为,泰山山神有个规定,即帝王上泰山顶上祭天不要坐车,非坐车不可,也要用蒲草裹起车轮子,以免辗坏山上的一草一木,这样表示对泰山的敬重。当年秦始皇得知有如此条件,便不许儒生们参加祭典,自己带着亲信大臣们上了山。沿涂不好行车的地方,就砍树伐草,开山凿石。他心想:“我倒要看看泰山的神其奈我何?”秦始皇一行浩浩荡荡上了泰山,祭了天,还在山顶上立起一块大石碑。不久,天色突变,乌云滚滚,眼看就要下大雨。有人说泰山山神发怒的时候,就有乌云黑雨,山洪暴发,人畜都要冲走。秦始皇以为得罪了山神,拔腿就往山下跑,手下一批人也紧跟而逃。这伙人刚刚跑到五松亭这个地方,只听得一声惊雷,瓢泼大雨就劈头盖脑地下来了。秦始皇养尊处优惯了,休说山洪,这场大雨就淋得站立不住,眼看要被冲下山去。正在危急时候,忽然发现路边有一棵大松树。这位不可一世的皇帝,赶忙双膝跪在树前,两手死死抱住树干,口中念念有词,哀求树神保佑。雨下得快收得也快,不久就停了。秦始皇还真以为树神在护驾,于是就加封那棵救他的松树为“五大夫松”。<div>  明万历九年(1581年),于慎行在《登泰山记》中云:“松有五,雷雨坏其三”,所余两株又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被洪水冲走。清雍正八年(1730年),负责整修泰山的丁皂保补植了5棵,后毁2株,1983年又枯死一株,今实存2株。它龙干虬枝,蟠蜿屈展,抚松望岱,定会让人感慨万分。<br></div> 泰山迎客松,也称望人松,是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地理性标志,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名录,它已有500多年的树龄。它位于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它的一枝长长的树干斜向下伸展着,好似殷殷热情的泰山在企盼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许多年轻的情侣,更是将她作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在树下留影留念,因为她传说着一个凝聚亿万炎黄子孙赤子之心的爱情故事。 对松山,是泰山中轴线上的一个景点。因为登上山峰你会发现,这里的松树傲然挺立,顽强潇洒,云出其间,松海茫茫,为泰山一大奇观。 <p class="ql-block">  过了对松山,极富魅力而又极具挑战性的十八盘和南天门,在游客的视线中愈加清晰了。</p><p class="ql-block">  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下迄开山,上达南天门,全长800米,垂直高度400余米,石阶1600余级,势如天梯,为泰山标志性景观。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名字的由来,据说是这样的:皇帝在登泰山的时候,山高陡峭,轿夫汗流浃背,一路歇息,到了顶上,皇帝也觉得非常累,大概是突然觉得要以人为本,于是就问侍者:轿夫休息了几次?然后侍者就随口回答说到十八次,然后就得了十八盘这个名字。</p> 天气太热了,到旁边溪水中凉快一下。 龙门,是“慢十八盘”和“不紧不慢十八盘”中间的一个牌坊。龙门以下的石阶较为平缓,俗称“慢十八盘”;从龙门至下一个景点升仙坊,石阶开始变得坡势渐陡,俗称为“不紧不慢十八”;从升仙坊到南天门山势为最陡的一段,也是登泰山最具挑战性的一段山路,被称为“紧十八盘”。 升仙坊,位于泰山紧十八盘的起始处,为两柱单门式石坊,额题楷书“升仙坊”。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其实,升仙坊以上的石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十八盘”。它上临岱顶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飘然升仙的意境,故名“升仙坊”。游人至此小憩,每每浮想联翩。回视山下,常有腾身云霄之感,举首仰望,南天门近在眼前,奋力攀登,岱顶在望。 南天门位于十八盘尽头,是登山盘道顶端,座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山口上。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创建于元至元元年(1264年),明清多次重修,建国后又翻修两次。建筑保持了清代的风格。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门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这个7岁的小朋友是跑着上去的,第一个到达南天门。 五人顺利登上南天门,无一人掉队,非常赞。 从南天门往东有一座石坊,这就是著名的“天街”,古称“升中坊”。明代人题额“升中”,意思是古代帝王祭天报告成功的地方。天街,位于泰山之顶,西起南天门,东止碧霞祠全长0.6公里。进了南天门再上两层台阶就是天街,天街自古以来就像悬在天上的一条街市,故而得名。布满了宾馆、饭店、商铺。 象鼻峰,因为它突出的石头像大象的鼻子而得名。 蓬元坊是泰山二十八坊之一,而且是登泰山古盘道的最后一道,第二十八道石牌坊,有着登临泰山即将到达的含意。蓬元坊于2000年重新修复完工,石坊上“蓬元"二字由当代画家范曾题写。 五岳真形图 这里风景独好 望吴圣迹坊。据介绍,它来源于孔子的一个典故。2500多年前,孔子和颜回,曾到此处,举目远眺,孔子忽然回过头跟颜回说:“我看到吴国阊门外,系着一匹白马,你看见吴国城门了吗?”颜回答:“看见了”。孔子又问:“门外有什么?”颜回答:“好像是半匹白绢”。孔子说:“差矣!”。后人为了纪念孔子,便在这里建了“望吴圣迹坊”。 孔子庙,位于岱顶天街中段的北面,背依山崖,坐北向南。正殿五间,左右配殿三间。山门三间,正门上书“孔子庙”三个大字。大门两侧镶嵌石刻对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下有石砌台阶百余步与天街相连。 去往玉皇顶,要经过这个石刻群,它给人一种文脉久远而深厚的的感觉。 玉皇顶,是五岳之首泰山的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殿而得名,主祀玉皇上帝。玉皇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始建年代久远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最初,黄帝曾到此祭天。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证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设坛祭天之处。 从岱顶玉皇顶东行不远,就会看到两通并列的石碑,一为“雄峙东天”,一为“孔子小天下处”。两碑后有隆起的小丘,那就是尼父台。据记载,历史上曾有人感于孟子“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在岱顶刻了“孔子小天下处”的摩崖,后损毁。明代山东御史颜继祖在尼父台上又立了这通很有名的石碑。原碑于1967年被毁,仅存碑座,2007年由泰山管委重立。 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豪迈。 在玉皇顶东侧的日观峰上,有一巨石向北斜上横出,名为“拱北石”,因其形犹如起身探海,故又名“探海石”。石长6.5米,是泰山标志之一,也是登岱观日出的好地方。 被誉为“风云前哨第一站”的泰山气象站,矗立于泰山极顶日观峰,海拔1534米,是中国第一个永久性高山气象站。 碧霞祠位于岱顶,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于宋代,整组建筑巍峨严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 碧霞祠初名昭真祠,金代改称昭真观,明代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年间改为今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是泰山主奉的女神,每年前往泰山朝拜碧霞元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旺盛,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之一。 登泰山的一大乐趣,就是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可以品味气象万千的书法石刻。泰山上的石刻有2000多幅,大多是历史上名人墨客留下的,很多石刻都有不凡的故事。泰山被誉为“中国历代天然书法博物馆”,泰山石刻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被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其形法各异,争奇斗艳。在形制上,有洋洋上千言的长篇制,也有盈尺小碣;既有精雕细刻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既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兼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古拙若痴者,也有龙飞凤舞者;既有大家之手,也有石匠之书。在时间上,跨度也十分大,自秦至当代,历时两千多年,众多书画名家在泰山都留下了佳作,如古代的李斯、米芾、苏轼、欧阳询、范仲淹、欧阳修、蔡襄,现代的有毛泽东、郭沫若、刘海粟、舒同、沙孟海、赵朴初等等,当然还有不少帝王留下的石刻。2006年,泰山被评为中国书法第一山。 “中华精神”题刻,位于中天门东石壁上,行书,黎玉1983年题书。黎玉(1906-1986),原名李兴唐。山西崞县(今原平)人,1936年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45年任山东省政府主席、中共华东局副书记,1947年任华东军区副政委。 “虎”字石刻,位于中天门稍北盘道东侧石壁上,篆书。末署“吴大澂”。刻于光绪十二年,这位清末著名金石学家和文学家将“虎”字变形成有脚有尾,翘尾蹲坐,栩栩如生,格外传神,为泰山字刻之精华之一。相传根据孔子登泰山侧感叹“苛政猛于虎”而题写虎字。 云路先声,此石刻一语双关,有双重含义。一是形容每当盛夏来临,北有虹桥飞瀑,长谷松涛云深,当大雨即将来时,先听到黑云隆隆之声,随之松涛呼啸,雨云滚滚而来;同时又含仕途之意,言古人腾达前必先有声威,而后官运亨通。大字深刻,奇肆俊俏。另外也可以理解为这里是登顶途上相对平坦的一段,饱受登山之累的游客,都有歇一阵的要求,但这仅仅是最高境界的先声,无限风光还在险峰。以此鼓励人们,不要安于现状,一定要继续攀登,才能到达最高境界。 从善如登,出自《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是崩。”从:顺随。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游者可以从登山的艰辛中感悟出实现完美人格的不易,所以就要像攀登泰山一样,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人间天上,此题刻在斩云剑北,路东石壁上,题刻年代无法考证。 “人间天上”4 字成横列,楷书。当游客登山途中经过此地,略作休整时,山风扑面而来,云雾擦肩而过,就会感觉浑身通透,无比舒畅,让人疑惑自己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从朝阳洞往上走约50米可见溪东的御风崖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刻“万丈碑”,它高约30米,宽12米,字径大约1米,为乾隆皇帝所题。乾隆对泰山情有独钟,一生来此11次,题泰山诗170多首,留下了众多遗迹。据说当年乾隆在朝阳洞小憩,举首北望,山上白云缭绕,隐约见仙阁琼楼;十八盘似一条天梯垂向人间,两侧青山郁郁葱葱,谷底溪水湍湍缓缓,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于是乾隆不由叹道:壮哉泰山,绝好图画,可惜缺了一方印章。于是,他便写了一首《朝阳洞诗》,并命人刻在巨岩上,当作了他的“图画”的“印章”。 泰山南天门下左有飞龙岩,右有翔凤岭,两山对峙如龙,中开一窍若门,故曰龙门。此处有龙门坊,坊右侧山崖上榜书“龙门”二字,双字连为一体,为一笔写成,似双龙飞舞,气势磅礴。 “云峰”刻石为康熙帝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祭祀泰山时所题。该刻石下面的刻石为乾隆帝的两首御制诗。这一对祖孙皇帝的刻石聚集一处,是泰山刻石的一大奇观。 唐玄宗封禅泰山,亲笔撰书《纪泰山铭》,颂扬唐王朝各代皇帝功德和业绩,刻于泰山顶大观峰,碑身由自然石劈削而成,高13.3米,宽5.3米。字体为隶书,全文分4段,24行,每行51字,共996字。每字高14厘米,宽18厘米,新中国成立后在字口内贴以金箔,更加辉煌夺目,蔚为壮观。《纪泰山铭》石刻不仅是后人研究古代封禅史、唐史和雕刻艺术的宝贵资料,而且是后人研究唐代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 “五岳独尊”刻石是泰山的标志性刻石,堪称泰山的名片。该刻石的题写者为满清皇族爱新觉罗•玉构。玉构曾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泰安知府。第五套人民币5元面额纸币的背面图案即为泰山“五岳独尊”刻石画面。 泰山石刻中非常有意思的石刻(一)<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虫二”,是泰山刻石中为数不多的字谜之一,它是繁体字“風”和“月”的字芯,寓意为“风月无边”,所表现出的真正内涵,是说泰山风光的幽静秀美和雄浑深远,这样的书法构思可谓精深独特,别出心裁。民间传说,当年刘廷桂邀杭州友人登泰山至此,看到眼前景色蔚然深秀,一切景物都在云盘雾绕之中,灵机一动,当即挥毫写下了“虫二”二字。朋友问何意?他说,这里虽无无边风月之亭,但的确风月无边啊。原来,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杭州西湖曾为“无边风月”亭题写匾额,如果刘廷桂在这里再次重复这四个字就是犯上,刘廷桂因“避讳”,灵机一动,题下“虫二”。<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泰山石刻中非常有意思的石刻(二)<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因为字形像一只老鼠,也被游客戏称为“鼠碑”。学者王克煜教授说:此为草书“如意”,为二字连写。既是“如意”的本来含义,也取“如意”的象形,充分表达了走到这里看到如画的美景,那种陶醉放松的心情和超凡脱俗的境界尽在不言之中。<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请继续欣赏泰山书法石刻 <p class="ql-block">  泰山纪念品(水晶摆件、石敢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