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近几十年的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因其性价比高、皮实耐用、适应性强,联合国所使用的运输机主要是前苏联、独联体的军用、民用运输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安-12、安-22、安-24、安-26等前苏联运输机,在冷战时期支撑苏联参加过入侵捷克、安富汗战争、叙利亚战争、安哥拉战争等多场战争;也在很多其他国家参与过无数次的战争,是典型的经过实战考验的军用运输机,是军迷心目中的明星战机。</p> <p class="ql-block"> 这次来个苏式装备专题,重点介绍一下我所接触过的苏式安系列运输机。</p> <p class="ql-block"> 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长途、重型装备、大规模人员运输主要靠伊尔-76、安-124等。日常的中短程人员运输、给养保障和轻型装备运输等,主要采用固定翼飞机的安-24、安-26、安-12和直升机米-8。</p> 安-24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44座中、短程双发涡轮螺桨战术运输机,1960年4月首次试飞,1963年9月进入航线使用,1979年停产,共生产约1,359架,其中出口约400架。 安-24机最大起飞重量21.8吨,最大载重5.5吨,最高航速460公里/小时,航程达1850公里。机组人员为3-5人,载客量52人。 安-24既是前苏联时代最经典的支线民航客机,也是最优秀的中短程军用战术运输机,主要是运送人员和便携装备为主。 <p class="ql-block"> (博恩迪机场 安-26)</p> 安-26则是由安-24根据苏军的需求,通过升级发动机(由2550当量马力,提高到2820当量马力)、加装后置滚装地板、略微放大尺寸(机长增加30cm),增加了1吨的载重量,可以通过后置滚装舱门驶入轻型指挥车、步战车等,成为一款比较成熟的战术运输机。 安-12是比安-24、安-26大一号的四发涡桨军用运输机,1956年首飞,共生产1200余架,载重量为20吨级,对标于美国的C-130中程运输机。我国的运八的原型机就是安-12,而我国的运九又是自运八深改而来,所以说我国的运八、运九都源于安-12也是没有问题的。 <p class="ql-block"> 安-124是前苏联于1987年开始批量生产的战略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恐怖的405吨,最大载重量达150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样看数据可能没有多少感觉,比较一下大家常见的波音737就知道安-124有多大了。波音737-300的最大起飞重量是62吨,安-124最大起飞重量是其6.5倍、最大载重则是波音737-300 16吨最大载重量的9.4倍。</p> <p class="ql-block"> 安-124的舱容特别大,可以装得下8辆BMD-4步兵战车。联合国一般在部署维和部队时,临时性租用俄罗斯的安-124运送维和部队的步兵战车、军用卡车、工程车、甚至直升机等大型、重型装备。</p> 我首支派往非洲的工兵分队的车辆就是先通过海运将几十辆工程车辆运到坦桑尼亚的达拉斯 萨拉姆港,再用安-124将这些车辆运到卢旺达的基加利机场,最后再开行到卢旺达与刚果金的边境城市布卡武完成部署。 安-24、安-26是我在刚果金维和任务区接触得最多的机型;安-12因为机型较老,刚果金维和任务区较少见;安-124仅在维和部队部署时参与运输重型装备,更为少见。这几种飞机都是联合国通过招标方式租用的,大部分为乌克兰提供,少量为俄罗斯提供。 这四款飞机打交道最多的安-26,但记忆最深刻的却是安-24,这主要是乘坐安-24时遭遇到一次很恐怖的飞行掉高。 <p class="ql-block"> (博恩迪机场 安-24)</p> 那是2002年“八一”前夕,我要回金沙萨参加我驻刚使馆举行的“八一”招待会。飞行的路线是从博恩迪乘安-24先飞到姆班达卡,然后在姆班达卡换乘波音727飞金沙萨。 那天午后从博恩迪机场起飞时,天气晴朗,赤道的大太阳火辣辣地烤着,但熟悉非洲热带雨林气候的人清楚,已经大半天的太阳炙烤与水汽蒸腾,意味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登机的时候,我扭头望了望跑道正前方远处那座超大、超高的云山,心想起飞的时候但愿飞机能够避开它。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座云山上。因为云山太大、且距离有点近,起飞时飞机虽然试图避开这座云山,但还是一头扎了进去。飞机立马就被水汽包裹,视距为零。 就在飞进云山的瞬间,飞机可能遇到了强烈的垂直切变气流,飞机突然剧烈掉高度,没有系保险带的我,一下子被抛到机舱顶部,又被重重摔回座椅,最后又从椅子上滑落到地板上。 21吨重的飞机就像被一只大手拿着的易拉罐,使劲摇晃了一下,人就像装在易拉罐里的一只昆虫,被甩来甩去。 还是应该感谢这架飞机的乌克兰机组,很快控制住飞机,并冲出了云山,强烈的阳光又充满了机舱。 我躺在地板上,头顶、脖子和腰部剧烈疼痛,我试图挣扎着坐起来,但乌克兰空姐柳芭示意我不要坐起来。她按照处置规范,跪在我身旁,从头部开始检查是否有外伤、内伤,最后搀扶着我起来试着走了几步,确定没有大的问题后,扶我坐到座位上。 <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我从空中摔在座位上的时候,压裂了腰椎第三个椎盘,因此,此后一连疼了两三个月。因医疗条件有限,在刚果金期间并没有去拍片检查。</p><p class="ql-block"> 好了伤疤忘了疼,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渐渐地淡忘了此事。</p> 回国后,在长跑、长时间开车时,发现受伤部位会疼、麻,让我想起了这次受伤。去医院拍了片子,才发现第三个腰椎盘有两道陈旧性开裂,开裂处增生的骨痂占位、压迫神经极其周边组织,导致疼痛。 这次飞行让我对乘飞机,特别是乘螺旋桨飞机,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比这个更大的阴影是,2003年11月29日,即我离开联刚团半年多的时间,在博恩迪机场发生了一起安-26坠毁事故。 这架坠毁的安-26飞机,是刚果金军方从乌克兰一家公司租用的,机组人员也是乌克兰的。因我担任过博恩迪机场的主管,经常与这架飞机的机组人员打交道,相互之间比较熟悉。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可他们与他们的飞机,永远留在了博恩迪。 <p class="ql-block"> (当时关于这起空难的报道)</p> 中国人对安-24、安-26、安-12非常熟悉,一是直接进口过,二是仿制过。我们的运七、甚至运七的深改型新舟-60的原型机就是安-24;而我们的运八是仿自安-12;运九则是深改于运八。运七、运八、运九构成了我军中短程运输机和特种作战飞机的核心力量。 1966年,中国从苏联引进安-24运输机,在安-24基础上仿制生产的型号称为运-7型运输机, 后来中国西安飞机工业在运-7的基础上深度现代化研制了MA60(新舟60)飞机。运-7飞机是中国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营的国产运输机,填补了中短程运输机方面的空白,结束了中国民航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 长期以来运七中国,更像是一款过渡机型。作为客运机,很快就迅速普及的波音、空客喷气客机替代;作为军机,较短的航程和5吨左右的载重量也难以发挥大的作用。因此,运七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p class="ql-block"> 不过,近年来 ,中国人不断对运七进行深度魔改,以填补航空市场上的产品空白,运七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p> 由运-7深改而成的新舟-60/70支线廉价客机,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青睐,一共向国内外用户交付了一百多架。 由运-7深改而成的特种军机--舰载预警机JZY-01,也已经打磨成功,将成为对标美国的E-2(鹰眼)航母舰载预警机。这让运-7又有了一次高光时刻。 很多中国军迷认为安-24与安-26的关系,同我国仿制的运七、运八的对应关系是一样的。其实这是不对的。运七仿自安-24,而运八仿自安-12、并非安-26。 运八的原型机是安-12,属于20吨级的中程运输机,要比运七大很多,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主力中程运输机。在国际上,安-12是对标C-130的4发涡浆发动机中程战术运输机。 <p class="ql-block"> (运九起飞)</p> <p class="ql-block"> 但运八,甚至包括其原型机安-12在设计上都有很多缺陷和局限性,于是我国对标C-130的最先进改进型C-130J进行了现代化深度改进,造出了运九。现在,深改后的运九性能甚至超过了C-130J,已经取代运八成为我军的主力中程运输机。</p> <p class="ql-block"> 更为令人自豪的是,为适应特种作战任务,我国在运八、运九上进行了各种“魔改”,生产出了成系列的预警、电子侦察、海上警戒机、反潜巡逻机、电子对抗、心理战机等十几款高新机型,让我军拥有了成体系的现代化作战能力。</p> <p class="ql-block"> 安-24、安-26、安-12、安-124都是国际上享有盛名运输机型,都在国际航空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军用运输机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而长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能够在联合国刚果金维和任务区与这么多的著名的机型有过密切的联系,这个经历还是十分难得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