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亨利·卢梭《自画像》</h3> <h3> 在近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亨利·卢梭(1844-1910)是一位“业余画家”,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完成的。他一生都没有接受过美术专业训练,但却坚定地保留了自己对绘画的全部天赋与热情,坚韧而有尊严地生活在他艺术梦想的追求之中。这一与其他艺术大师的不同之处,更使后人对这位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心生敬意。</h3> <h3> 亨利·卢梭(题图,自画像)生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后印象派已近尾声,现代主义各流派尚未诞生之际。巴黎的艺术潮流,出现了一股反学院主义,追求前卫性的趋向。个性的创造得到容许,非欧洲文明受到关注,异国情趣、原始主义、民俗学等他性文明显露价值。亨利·卢梭是一位属于法国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他通常被认为是稚拙派的代表和开创者。稚拙派艺术,有时也被称为原始艺术和朴素主义,指的是一种表现手法,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孩童或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的创作,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拒绝,旨在寻求新的表达方式。稚拙派的普遍特点是,直接明亮的色彩,平面化和细节的丰富表现,以及对透视和比例原则的忽视。卢梭绘画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不合常理的夸张情状,以其纯真、原始、执着和怪诞的风格著称于世。它所表现的朴素状、原始性和蓬勃的生命力,受到了艺术大师毕加索、马蒂斯、塞尚等给予的溢美评价和积极推崇。虽然卢梭特立独行的艺术追求,始终在同侪中难以得到普遍的理解和认可,似乎远离艺术发展主流,但他曲折的艺术探索及其成就,直接影响了现代艺术诸多流派的形成。他作品中体现的天真、稚拙、宁静与生命的单纯,时至今日,依然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为络绎不绝的人们欣赏和景仰。</h3> <h3> 亨利·卢梭1844年5月21日出生在法国北部的拉维尔小镇,父亲是当地一位小商人,家境窘迫。高中时期的卢梭,尽管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但他的美术和音乐两科的成绩却非常优秀,还获得过一些奖项,然而父母根本看不上这些。父亲的生意举步维艰,而卢梭的大学考试也未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卢梭只得放弃学业,开始尝试各种工作,养家度日。在律师事务所学徒时,因试图做一个小伪证,惹了官司。因此他从1863年开始在军队中服役了四年。这段军旅时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很多奇异见闻和战争经历在他心里扎了根。从部队退役以后,父亲已经去世,卢梭便带着母亲去巴黎谋生。他找到了一份较为稳定的职员工作。1868年他与房东15岁的女儿坠入爱河,后结婚生子。他们生养了六个孩子,却只有一个幸存下来。1871年,他被任命为巴黎的一个税务职员,对进入巴黎的货物进行征税。卢梭生性木纳,不善言辞,却异常执着。他的巴黎之行和在此定居,为世界美术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艺术巨匠的诞生打开了大门。</h3> <h3>《自画像与风景》</h3> <h3> 19世纪的巴黎是欧洲的艺术殿堂,卢浮宫则是世界上每一位热爱艺术的人心驰神往的圣殿,当时巴黎聚集着许多梦想成为艺术大师的年轻人。为养家糊口到巴黎寻找工作的卢梭,此时还没有闲情逸致去卢浮宫临摹名作,但是在这个弥漫着艺术气息的大都市中,卢梭也在不由自主地接受着洗礼和冲击。卢梭在税务局的工作并不繁重,他只需等待商户们上门缴纳葡萄酒和谷物等货物税金即可。税务局位于市郊的塞纳河畔,卢梭在工作之余凝望着这迷人的景致,不禁产生了要把这些美景描绘下来的冲动。</h3> <h3> 此时的卢梭已经30多岁了,从未受过专业美术训练,一切从零起步,想要在绘画上立马就有优越的表现,是不现实的。但是卢梭虚心求学的态度和日益提升的热情,使他早期的以巴黎郊外景色为主的画作不停地诞生。如:《有桥的风景》(图1)、《工厂边的村落》(图2)、《巴黎郊区的景色》(图3)、《磨房》(局部,图4)、《森林中的约会》(图5)以及《阿尔及尔景观》(图6)等。他的绘画技术也在以一种缓慢的态势进步着。经过了几年不懈的努力,他的作品终于要出现在1886年巴黎独立沙龙的画展上了。当时的卢梭兴奋地用手推车载着自己的四幅作品,穿过巴黎的街巷送到展场,等待展览会开幕。</h3> <h3>《有桥的风景》</h3> <h3>《工厂边的村落》</h3> <h3>《巴黎郊外的景色》</h3> <h3>《磨房》(局部)</h3> <h3>《磨房》</h3> <h3>《森林中的约会》</h3> <h3>《阿尔及尔景观》</h3> <h3> 这幅《狂欢节之夜》(图7)是卢梭第一次公开展出的处女作。它描绘在凛冽而寂静的冬夜森林中,刚参加完聚会还穿着狂欢节服装的一对情侣,踏着一地浪漫月光,手牵手亲密地回家。背景是被细碎枝桠布满的灰蓝的天幕,衬托着发亮的群山和云层,一轮白月孤悬中天。画面具有异常寂静和虚幻的神秘感,充满了梦境般的魅力,焕发出一种诗意和灵光。但此画并未引起普遍的好评,评论家对人物穿着奇特服装而何故位于深邃幽远的一片大森林中感到困惑,同时也对人物缺乏透视性,明亮生硬地贴于深色背景之上而不满和指责。</h3> <h3>《狂欢节之夜》(小型张边纸)</h3> <h3>《狂欢节之夜》</h3> <h3> 但是,不论是公众的肆意嘲笑,还是批评家的恶意讥讽,都丝毫没有影响卢梭继续绘画的热情。这位利用星期日等业余时间作画的探索者,艺术信念足够坚定,仍然执着地前行。他每年都有好几幅新创作的画作,送到不需要审核的独立沙龙展出。他的创作热衷于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他似乎总是生活在梦幻之中。这种爱幻想的天真性格,使他的画作具有原始童话般的独特魅力。</h3> <h3> 如:《我本人·肖像·风景》(图8-10)是一幅既写实又夸张的自画像,尺幅巨大,引人瞩目。画中的卢梭头戴黑色贝雷帽,身着画家制服,手持调色板,站在巴黎一码头边,显得身形非常高大。他身后是一座铸铁桥,河边停泊着一艘挂满万国旗的船只。旁边经过的路人,高度不及他的脚踝,甚至连远处的埃菲尔铁塔也相形见绌。画作色彩的艳丽,以及比例的失调,也是其一贯的显著特色。</h3> <h3>《我本人·肖像·风景》</h3> <h3>《46岁时的自画像》(又名)</h3> <h3> 又如:《战争:混乱的骑行》(图11),画中的小女孩,穿着纯洁无暇的白色连衣裙,手持长剑和火把,骑着黑马从亡者的尸体上跨过。周围的植被都枯死了,啄食死尸的乌鸦,寒光闪闪的利剑,冒着浓烟的火把,横七竖八的尸体。本该是血腥压抑的场景,但远处的地平线却沐浴在明亮闪烁的光线中,与颓败的前景形成强烈对比,从而颠覆了公众的认知。</h3> <h3>《战争:混乱的骑行》</h3> <h3> 再如:《玩橄榄球的人》(图12、13)描绘了一个与外部隔绝的场域,画面色彩以橙黄的秋色和晴朗的天空为主。对比明快和谐,静谧的丛林环绕球场,四个球员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中欢愉地游戏。人物服装如同囚衣,身体形态无所顾忌地夸张着,祥和戏谑之情充盈画面。画作没有特意追求写实的三维造型,也放弃了纯粹平面化的涂抹。真挚纯朴的情感,透过轻松随意的笔触和造型传达给了观赏者。</h3> <h3>《玩橄榄球的人》</h3> <h3>《足球运动员》(又名)</h3> <h3> 还有如:《收费站》(图14)整幅画作色彩明亮绚丽,这种具有田园风光的收费站,可能是作者梦中的景象。收费站对入城货物征收税费,应当设在进入市内的交通要道的路口中央,而不是在郊外静谧之处。画中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和嘈杂的人流,只有两个像模型一样的收费员在那里清闲地守门。因此,画中可能隐藏着某种奇妙的寓言故事。作者故意忽略透视法则,将远处和近处的两个收费员画得大小相同。收费站另一头的烟囱,为画作添加了现代气息。收费站绿树环抱,满目苍翠。这可能是作者梦中期待的闲适的工作环境。将自己工作20年以上的职场想象成如此模样,足见其心态的乐观,人们大概也可以从中窥见卢梭的所梦所想,从而得到温暖和慰藉。</h3> <h3>《收费站》</h3> <h3> 这一时期,卢梭创作的画作还有很多,如《独立100周年》(图15)、《岩石上的男孩》(图16)、《节日快乐》(图17)、《丛林漫步》(图18)、《乡村婚礼》(图19)、《一个女人的肖像》(图20)、《卢森堡花园》(图21)、《朱湼艾神父的马车》(图22),以及以静物为题材的带有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如《白色花瓶中的一束花》(图23)、《诗人之花》(图24)等等。他以微妙写实的明暗过度精细刻画,使画面呈现出静美安稳,而又保留着天真稚拙的感受。</h3> <h3>《独立100周年》</h3> <h3>《岩石上的男孩》</h3> <h3>《节日快乐》</h3> <h3>《丛林漫步》</h3> <h3>《乡村婚礼》</h3> <h3>《一个女人的肖像》</h3> <h3>《卢森堡花园》</h3> <h3>《朱涅艾神父的马车》</h3> <h3>《白花瓶中的一束花》</h3> <h3>《诗人之花》</h3> <h3> 1893年发生了两件影响卢梭绘画事业的事情,一是爱妻因病辞世,这使卢梭心情非常不好,他唯有更多的沉迷在绘画中,才可以忘却痛苦;二是巴黎举办了万国博览会,会上展出的风景画和墨西哥风情画,给卢梭以极大的震撼,这对他日后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卢梭感到绘画已经成了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他再也不能忍耐在税务局按部就班的工作了。他决然地辞掉了工作,准备当一名专职画家。这一年,他49岁。但经济的窘迫,又使他还要靠做家庭教师来解决温饱问题,有时甚至还要用租来的小提琴去街头卖艺来贴补开支。但卢梭并没有动摇自己对艺术的追求。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丰硕的成果逐步呈现,他终于创作出了引起巴黎艺术界巨大反响的作品。</h3> <h3> 卢梭1897年创作的《沉睡的吉普赛女郎》(图25)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画作描绘夜晚静谧,荒漠沙丘,月光普照,一位席地入睡的吉普赛女郎和一头雄狮,在空旷冷峻的沙漠相遇,显得格外奇幻、惊悚而神秘。作者的说法是,吉普赛女郎弹奏曼陀铃浪迹天涯,因为累坏了,就把水瓮和琴放在一边,和衣睡去。女郎华丽的彩裙打破了长河荒漠之夜的清寒,身后瞪着金色眼睛的狮子仿若神明,静默地守护着这疲惫的流浪歌手。而她睡得安稳深沉,无法感知自身的险境和旁人的惊骇。远山依然没有透视结构,光影也不合常理,却莫名地震撼人心。观赏者仿佛被吸入画中,与流浪歌手和狮子共享荒漠上的月光,回想自己童年久远的梦境,实现与绘画杰作超越现实的共鸣。</h3> <h3>《沉睡的吉普赛女郎》邮票小型张</h3> <h3>《沉睡的吉普赛女郎女》画作</h3> <h3> 在梦幻之都的浮华中,卢梭作品的稚拙率真略显突兀,他执着于自我的表现风格,认定那单纯自由、随心所欲的形式就是自己的追求。如:《启发诗人灵感的缪斯女神》(图26)、《比塞特比弗尔河岸的春天景色》(图27)、《圣克劳德公园大道》(图28)、《牵提线木偶的孩子》(图29)、《眺望塞夫尔桥》(图30)、《睡莲与火烈鸟》(图31)等等。</h3> <h3>《启发诗人灵感的缪斯女神》</h3> <h3>《比塞特比弗尔河岸的春天景色》</h3> <h3>《圣克劳德公园大道》</h3> <h3>《牵提线木偶的孩子》</h3> <h3>《眺望塞尔夫桥》</h3> <h3>《睡莲与火烈鸟》</h3> <h3> 卢梭还有一幅作品获得了大师级画家马蒂斯、塞尚等人的溢美评价,也给巴黎画坛带来了意外的震撼和惊喜。这就是他的又一著名代表作《诱蛇女》(图32、33)。在这幅作品中,如同剪纸般的热带植物神秘而又清晰,一轮圆月下丰腴的女子横笛唇边,众蛇在她身上和四周闻声起舞。巨大的花卉大得超越了现实,湖边的小鸟宛如孩童的玩偶,弯曲飞舞的众蛇仿佛迷醉在女子笛声的无限魅力中。诱蛇女模糊的面目好像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不真实的场景,而图中各种绿色的运用也渲染了难以名状的诡异境况。这种主题隐喻的不可捉摸,这种现实中不可再现的氛围,这种感情的朦胧和暧昧,构成了画作前卫另类的魅力。作者对透视法则运用的独到,对现实与梦境的反衬,对景物描绘的夸张与荒诞,都是其他画家难以企及的。</h3> <h3>《诱蛇女》</h3> <h3>《诱蛇者》(又名)</h3> <h3> 在卢梭众多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那一大批展示异国情调的热带丛林画作了。虽然卢梭从未离开过法国,但他通过时常逛巴黎的公园和动植物园获取灵感,从而创作了这些画作。1891年,他在独立沙龙展出了《热带风暴中的老虎》(又名《惊讶!》图34),这是他的第一幅丛林画。画中老虎凶猛生动,正在祠机出击,并未画出的猎物,给观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层层颜色叠加的丛林,色差微妙,呈现繁盛的野生之景。而剧烈飘摇的植物的枝叶,则体现了风暴的狂野和猛烈。远处阴沉的天空电闪雷鸣,滂沱大雨则用斜向的银色细线形象绘成。</h3> <h3>《热带风暴中的老虎》(又名《惊㤉!》)</h3> <h3> 从此画开始,他的丛林画作不断诞生,如《在异国森林中行走的女人》(图35)、《狮子细节复制品》(图36)、《奇异的陆地景观》(图37)、《饥饿的狮子》(图38)、《美洲豹攻击黑人》(图39)、《热带丛林里老虎攻击水牛》(图40)、《赤道丛林》(图41)、《被美洲虎攻击的马》(图42)《有猴子的热带丛林》(图43)等等。这些画作通常表现的是异国风情的丛林:繁茂而夸张的枝叶,奇异而鲜艳的花朵,描绘精细;而隐匿其间的野兽,凶猛而又显呆萌;画中反复出现的这些景物,透露出一种似梦非梦的神秘情调,画中的世界虚幻而瑰丽,有着原始童话般的天真和迷人的魅力。</h3> <h3>《在异国森林中行走的女人》</h3> <h3>《狮子细节复制品》</h3> <h3>《奇异的陆地景观》</h3> <h3>《饥饿的狮子》</h3> <h3>《美洲豹攻击黑人》</h3> <h3>《热带森林里老虎攻击水牛》</h3> <h3>《赤道丛林》</h3> <h3>《被美洲虎攻击的马》</h3> <h3>《有猴子的热带丛林》</h3> <h3> 生活中的卢梭就像他的画作,天真单纯。1898年7月的一天,54岁的卢梭突发奇想,竟然给市长写了一封信,希望对方能以1800到2000法郎的价格,买下他的画作《沉睡的吉普赛女郎》(图25)。当然,此事没有成功。1909年,一个损友利用卢梭容易轻信的个性,在银行用假名开户,欺骗如梭去帮他取出户头里的赃款。事情败露后,卢梭被当做同伙,成了被告。他的律师决定用“卢梭的天真”为他辩护,提供的证明文件是:卢梭平时的绘画草稿和他的热带丛林系列画。法庭上,卢梭充满稚趣和想象的画作,让陪审团成员忍俊不禁,一致认为,能画出这么天真纯净、梦幻奇妙画作的人,绝不会是诈骗犯。因而判决卢梭无罪。</h3> <h3> 卢梭最后的杰作《梦》(图44),是他逝世那一年的作品,达到了他创作的巅峰,也是他初恋情人奇幻梦境的写照。画中热带丛林的一角,波兰少女亚德菲嘉裸体横卧在华丽的沙发上,被莲花棕榈所簇拥。繁茂的草叶掩映着飞禽走兽,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植物,仿佛都被画面正中黑人少女的笛声所吸引,聚集在一起,安静地聆听这大自然的乐章。画作色调丰富精美,莲花和丛林间的果实,无论色彩和造型,都极富装饰性和韵律感,仿佛让画中的音乐有了视觉化的阐释。画中事物如同蜡制一般厚重,令人想到古埃及的艺术品。画作营造的唯美神秘,充盈着画面的每一角落。所有的细节都精心描绘,绝对清晰,触手可及。而夸张的透视被无限放大,使荒诞的梦境通过瑰丽诡谲的画面准确呈现在观者面前。</h3> <h3>《梦》邮票小型张</h3> <h3>《梦》画作</h3> <h3> 自学成才、晚年才小有名气的卢梭,终于得到了艺术界主要是前卫艺术家们的认可。毕加索不仅收藏卢梭的作品(图45),还在工作室特意为他举报办了沙龙画展,并在自家豪宅举办了一场名为“卢梭之夜”的盛大晚宴。当白发苍苍的卢梭最后一个到达时,一群年轻的艺术家给他送上了长时间的掌声。诗人阿波利奈尔当场赋诗致敬,始料不及的卢梭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这一场夜宴很快传遍画坛,无异于宣告卢梭数十年对绘画的热爱和坚持,终于成就了伟大。<br> 1910年9月2日,亨利·卢梭死于腿部坏疽引发的血栓,享年66岁。<br><br> (全文完)</h3> <h3>毕加索展示他收藏的卢梭画作(照片)</h3> <h3>卢梭画作邮票小全张(马尔代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