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网友沙贝桥先生在《美篇》发了一个介绍和欣赏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帖子,图文俱佳,甚是精当,他的优质图文唤醒了我的记忆,于是想起十几年前参观首届中华巴洛克文化街区活动的经历。可惜原图早已丢失,只好将2011年发在网上的图文下载,略微整理重发,以是应和好朋友吧。</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的巴洛克建筑跨了几个街区,虽然位于大城市内,但当时的哈市尚属开埠草创,规格未就,将巴洛克风格建筑群视为当年的城中之镇,到也恰如其份;且其历史己有百年,聊以“古镇”为名,似也说的过去。所以我抖胆发在“古镇旅行爱好者”栏下,敬请版主涵凉。</p> <p class="ql-block"> 巴洛克一语源出于葡萄牙语ba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为各种外形不规则的珍珠,引申为“不合常规”。最初,“巴洛克〞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也就是离经叛道的事物,是个贬义词。1888年H.韦尔夫林发表《文艺复兴运动与巴洛克》一书,对巴洛克风格作了系统论述,从此确定了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概念。</p> <p class="ql-block"> 巴洛克建筑,乃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据说当年在俄罗斯盛行一时,叶卡杰琳娜宫以及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东宫、夏宫以及斯莫尔尼宫,都是著名的巴洛克建筑。</p> <p class="ql-block"> 要说中国的巴洛克式建筑,就当首推哈尔滨市了。有介绍说,哈尔滨的巴洛克式建筑,可以大规模的群落称,其以今哈尔滨市道外区的靖宇大街为主轴线,沿街及两侧,自今南头道街至20道街,鳞次栉比的坐落着大量的巴洛克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些建筑,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距今一百年了。随着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外来文化的传入,出现了一批接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的新建筑——“中华巴洛克”建筑。它是一种“前店后宅”的四合院式的民居商市建筑,平面布局和功能是民族传统的,而立面造型则是“巴洛克”式的。立面上的装饰又以蝙蝠、石榴、盘长、金蟾、牡丹等具有中国风格的吉祥图案为装饰,建设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巴洛克”建筑流派的风格融汇于民族传统之中,创造了极有价值又独具特色的中西合壁建筑——“中华巴洛克”。</p> <p class="ql-block"> 中华巴洛克建筑在哈尔滨、武汉、北京等许多城市都有遗存,但目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则非哈尔滨莫属。</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那些敢于在中国建设巴洛克式建筑的人,一定是些希望学习借鉴外来先进文明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们是一群很时尚的人,是很有个性和敢于表现自我的人。</p><p class="ql-block"> 俯仰之间,已过百年,每个时代都有所谓的时尚,也都有时尚之士,时尚和自由并不是今天人们的专利。然而,只有代表先进文化和积极向上的时尚和时尚人士才能给后人留下值得铭记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中华巴洛克”是个专有名词,它是由日本建筑学者西泽泰彦首先提出来的。此后,中华巴洛克名声雀起,其实,作为这一历史及遗存,当地的建筑专家、历史学家、民俗专家早就有所研究,也曾多次倡议予以保护。如今,哈尔滨市政府已将该区域作为保护区,开始了分阶段的保护建设,但不少市民和专家学者另有意见,认为政府做的不够,一些开发商利用保护之名破坏了大片建筑,每言及此,痛心疾首!我不了解情况,非敢妄加议论,但保护一个城市的历史和遗迹,是每一个中国人和每一个城市管理者应当努力去做好的天职。愿哈尔滨市的中国巴洛克式建筑群落和这座美丽的城市一样永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