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旅不苦——青甘环游掠影

不老的老者

<p class="ql-block">  今年暑假,大孙子以全优的成绩小学毕业,即将进入初中阶段学习。本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想法,我们老两口带着他于8月1日至10日参加了青、甘环游旅行团。先后游览了青海湖,茶卡、察尔汗、大柴旦盐湖,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张掖七彩丹霞和祁连大草原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十天的旅途,行程近7000公里。从海拔十几米到海拔近四千米,对体能确实是个考验;每天在大巴车上度过五、六个小时,也磨炼了大家的耐心;早起晚睡,有时食不果腹,很令人无奈……这也可称为“苦”旅吧。</p><p class="ql-block"> 然而,听了美丽知性的尚燕导游对汉朝张骞两度出使西域的讲解,颇有感触。张骞从繁华的大都市长安费时越年跋涉千里,来到飞沙走石的茫茫戈壁,却被匈奴人捕获,前后蛰伏十四年,逃回长安。 苦难不改青云之志,不忘初心。他不仅对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等进行了科学研究,“凿空”时空交通,开创了“丝绸之路”。还随汉将卫青、李广的汉师征战匈奴,为霍去病等汉军西定匈奴,立四郡(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建两关(玉门关、阳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功彪千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其“苦 ”也不苦。与我们出有车,食有味,睡有床的暂短旅游“苦” 日子比,那能算苦?应该是幸福!对孙辈来说是一堂饿其肌肤、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的生活历练课。</p><p class="ql-block"> 出日月山,从农耕文明就进入了游牧文化,再西进,千里戈壁映入眼帘,飞沙走石,气候变化无常,也阻挡不了人们生活的脚步。尤其是在茫茫沙漠中祖辈们历经千年创建的敦煌文明,更加耀眼,仿佛是镶嵌在祖国大西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试想,如果没有莫高窟第一代人的信仰坚守,没有各行各业精英分子的散财营造,可能就没有现在的敦煌文明。再比如,如果当时的成功人士,具备我们当下慈善家的情怀,散尽家财,救济贫困,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可能敦煌文明将湮灭于世。值得庆幸是,历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散钱财,营造石窟。表面是为自己成功贴金,实则无形中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所以说,一件事情的好坏对错、是非曲折不能轻易论断。这也算是旅途收获之一吧。</p><p class="ql-block"> 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体会了农耕文明的安居乐业,游牧文化的开拓创新,高原精神的信仰坚守,汇聚成中华文明精神内核,成为我们共同信仰的三原色,是非常重要的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 同时,通过“苦”旅中的衣食住行,也了解了今后小孩教育的着力点在哪儿。知识的积累很重要,人格塑造更重要。关键是我们作父母和长辈的要多做样子,润物细无声才是最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总之,“苦”旅不苦。苦是生活的洗涤剂,苦尽甘来,苦后才有甜。</p><p class="ql-block"> 闲遐之余将旅程中随拍照片选择归类,摘编网络资料稍加说明,以给自己过往生活历程有个交代。也不枉花费数以千计的真金白银。呵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一、青海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北魏以后,始称青海。蒙语称“库库诺尔”,意皆为蓝色或青色的湖。青海湖之名始于近代,1949年后才普遍称青海湖。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属于外流淡水湖,与黄河水系相通,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湖东部日月山强烈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目前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湖面积为4282平方公里,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4%。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二,盐湖风光</b></p><p class="ql-block"> 青海有大大小小的盐湖100多个。其中一个大一点儿的盐湖的盐就够全世界使用数十年、上百年。这不禁使人想起日本核污水排海时人们抢购食盐的场景。从众心理,人云亦云实在可叹!</p><p class="ql-block"> 在青海的盐湖中,最大也最出名的是茶卡盐湖、察尔汗盐湖和柯柯盐湖,它们都分布在柴达木盆地。青藏铁路也通过盐湖。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 (一)、茶卡盐湖</span></p><p class="ql-block"> 茶卡盐湖位于茶卡盆地中心,茶卡镇南面。茶卡是蒙古语,意为“盐海”。茶卡盐湖面积100多平方公里。茶卡盐晶,晶大质纯,盐味醇香。生产的食盐,销往全国许多省区。盐的形状多样,有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粉条盐、蘑菇盐等。只要揭开10多厘米厚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开采过的卤水,几年后又重新结晶成盐,真是取之不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二)、察尔汗盐湖”</span></p><p class="ql-block"> 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海拔2670米,南北宽40多公里,东西长140多公里,总面积5800多平方公里,距格尔木市约60多公里,北距大柴旦110多公里。它是青海最大的盐矿资源,盛产钾盐、食盐,还有镁、锂、硼、碘等多种矿产。已建有大型的钾盐厂。盐湖面上覆盖着一层薄的沙土,下面是盐。盐的形状奇特,有的像珍珠宝石花,也有的像宝塔、星斗,主要为白色,还有红、青、蓝、黑色的。人们把不同形状的盐叫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井盐、雪花盐、粉条盐、蘑菇盐等。盐湖上风和日丽时,有时可以看到“海市蜃楼”。在盐湖上,还修筑了以盐铺的盐桥公路,铁路也穿湖而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三)、翡翠湖</span></p><p class="ql-block"> 青海翡翠湖,全称‌大柴旦翡翠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区大柴旦镇境内,是一个独特的盐湖风貌,属于硫酸镁亚型盐湖,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这个盐湖由矿区资源开发后的卤化物(水)和矿物质(结晶物)组成,因含有‌钾、镁、锂等金属元素和卤化物,盐床呈现出淡青、翠绿或深蓝交替的颜色,与湖里的盐花辉映,调色成碧绿焕彩的翡翠田园,因此得名翡翠湖。大柴旦翡翠湖原本是‌大柴旦化工厂盐湖采矿队的采矿区,经过多年的盐湖开采而形成的采坑。这个盐湖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展示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盐湖的颜色多变,内层呈碧蓝色,外层呈奶蓝色,透过水面能清晰看到湖底的盐层,这种色彩的变化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也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的钟爱之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三、敦煌石窟</b></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130窟 ‌敦煌莫高窟第130窟,‌也被称为“南大像”,‌是莫高窟中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莫高窟第130窟开凿于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前后费时约二、‌三十年。‌因其位于莫高窟南部,‌且窟内塑有一尊高26米的弥勒佛像,‌故被称为“南大像”。窟内塑像为倚坐弥勒佛像,‌高26米,‌是莫高窟仅次于第96窟“北大像”(‌高33米)‌的第二大佛像。‌塑像雄伟,‌双腿下垂,‌两脚着地,‌左手扶膝,‌右手施无畏印,‌头部微俯,‌双眼微合下视,‌略含笑意,‌神情庄重慈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敦煌莫高窟第148窟 它是一座‌涅槃窟,位于窟区的南端,建于盛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由陇西望族‌李大宾所建,后经晚唐、西夏、清代重修。窟内是体量庞大的涅槃佛塑像和涅槃经变画。涅槃是佛教的核心概念,指佛教修行的最高成果,表示在心中熄灭了世间贪欲、嗔恨、愚痴的火焰,证悟涅槃意味着对无明和渴爱的舍离、解脱、无执着状态。涅槃佛塑像位于洞窟中央,头南脚北,面向东方,右胁枕手,累足横卧,身长14.40米,是莫高窟的第二大涅槃像。涅槃像身后塑有多身菩萨、比丘、‌天人等,已经过后代的重修。</span></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文物及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四、鸣沙山·月牙泉</b></p><p class="ql-block">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城南5千米处,占地面积为76.82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界定为12.79平方千米,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因沙动成响而得名。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形似一弯新月而得名。1994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获“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荣誉称号;2015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鸣沙山·月牙泉万人星空音乐会</b></p><p class="ql-block"> 5日晚8点多,我们购票进入万人星空音乐会现场,观众达两万多人。9点演出开始。现场气氛热烈,观众情绪高涨。青少年轻狂,老年者聊发少年狂,也自我放飞了一把,霎是惬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五、张掖七彩丹霞</b></p><p class="ql-block">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经典。82015年被全国多家知名网站评选为全球25个梦幻旅行地。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景观区主要包括冰沟丹霞风景区和七彩丹霞风景区两大景观区,两景区间隔约12公里。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分布面积约536平方公里,其中七彩丹霞景区面积约200余平方公里,冰沟丹霞景区面积约300余平方公里。冰沟丹霞景区主要分布在张掖市肃南县康乐乡、白银乡地段;七彩丹霞景区主要分布在临泽县倪家营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六、祁连山大草原</b></p><p class="ql-block"> 祁连山大草原位于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处,是高山草甸草原和森林草原的过渡带,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这片广袤的草原不仅是天然的大牧场,还是中国最美丽的草原之一,被誉为“天境祁连”,它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120余公里,总面积约2653000余公顷。</p> <p class="ql-block">穿藏服的美女</p> <p class="ql-block">藏族小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大地之子</b></p><p class="ql-block"> 位于中国甘肃酒泉瓜州县戈壁滩上的大型雕塑“大地之子”,由‌美院雕塑系主任‌董树斌教授创作,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运用3D数字技术雕刻而成。这座雕塑象征着我们共同的母亲——地球,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婴儿睡姿的造型,趴在戈壁滩上,以天为被,象征着孩子睡在母亲的怀抱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