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

自由人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1日向大同古城出发</p> <p class="ql-block">真没想到大同古城还这么大,真是值得一看,这是古街一景</p>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p><p class="ql-block">大同城筑邑历史悠久,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北魏、唐、辽、金旧城基础上对其进行增筑,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础,在原城墙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城墙四周修筑了54座望楼,96座窝铺。四面城墙建有580对垛子,代表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城设四门,东面-和阳门、南面-永泰门、西面-清远门、北面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誉。</p><p class="ql-block">2008年,大同市全面实施了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大同古城墙得以再度修复。巍峨壮美的古城墙,碧波荡漾的护城河,美丽惬意的带状公园,与古城内古韵悠长、风格迥异的寺庙教堂、阁楼牌坊、四合院落交相辉映,大同古城“北魏帝都、明清重镇”辉煌再现。</p>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华严寺</p><p class="ql-block">华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下寺坡街459号,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华严寺建筑依东西轴线布局,总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整体分为上下两寺。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除两座主殿为辽金时期建筑外,其余皆为清朝时期重建。华严寺集中了辽金建筑、小木作天宫楼阁、彩塑、壁画等各类文物,均居同类作品中的上乘,在中国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华严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上华严寺创建于辽道宗清宁八年(‌1063年)‌,‌天祚帝保大年间(‌1121~1125年)‌毁于战火,‌现存建筑系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而重建,‌为中国仅存的金代寺院。‌</p><p class="ql-block">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主要殿堂,‌砖石结构,‌布局严谨。‌大雄宝殿的建筑最为壮观,‌比例、‌造型均富典型的辽金建筑风格,‌为中国现存两座规模最大的辽金佛殿之一。‌殿内须弥坛上供奉五方佛,‌左右堂壁绘有清代壁画,‌画前罗列四大天王及天部尊像十尊。‌殿中并保存大同西北角城楼‘干楼’的模型一座,‌系清代名雕刻家李彦贵的精心杰作。‌殿前有辽代石佛坐像与道宗太康二年(‌1076年)‌所立的陀罗尼石幢。‌</p><p class="ql-block">上华严寺的建筑朝向一反汉族寺庙坐北朝南的传统建置,‌改为坐西朝东,‌这种建筑朝向一直沿习至今。‌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入侵大同,‌华严寺毁于战火,‌“唯斋堂、‌厨库、‌宝塔、‌经藏、‌泊守司徒大师影堂存焉”。‌至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通悟法师等重建大殿、‌观音阁、‌山门、‌钟楼等殿堂。‌元朝武宗至大年间(‌1308一1311年)‌,‌慧明法师主持重修,‌大殿、‌方丈、‌厨房、‌堂寮都修缮一新,‌并新建浴室、‌药房及房屋数百间。‌明中叶以后,‌华严寺分为上、‌下二寺。‌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砖石结构,‌布局严谨;‌下华严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木结构,‌建筑风格活泼、‌古朴。‌清初顺治五年(‌1648年)‌,‌华严寺又遭战火,‌除大雄宝殿和薄迦教藏殿幸存外,‌其余建筑严重损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多次拨款维修华严寺。‌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上、‌下华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大雄宝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单体古建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下寺坡街459号。该建筑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是辽金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大雄宝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面积达1559平方米,坐落在4米余高的台基上,展现了辽金建筑的独特风格。大殿的屋顶上有一对高达4.5米的琉璃鸱吻,其中北端的是金代原物,南端的是明代补制,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不仅以其宏伟的建筑规模著称,还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而备受瞩目。殿内保存有33尊佛像,其中五尊为明代雕塑作品,其余为辽金时期的泥塑和木雕,展示了佛教艺术的深厚底蕴。殿内四壁满绘清代壁画,内容丰富,色彩艳丽,保存完好,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艺术的重要资料。此外,大殿的内部构造也极具特色,采用减柱法,减少了12根内柱,扩大了前部空间面积,便于礼佛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古城内的华严寺大雄宝殿屋顶上右边的鸱吻(chī wěng)为金原物,而左边是清代补制的,所以看上去两个不一样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这是左边的是清代补制的</p> <p class="ql-block">大同华严寺的三个镇寺之宝</p><p class="ql-block">华严寺始建于辽金时期,距今1000多年的历史,也是去大同必去景点之一。华严寺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中“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p><p class="ql-block">参观华严寺必看的三个镇寺之宝是,第一,在大雄宝殿屋顶的鸱吻。这对鸱吻高达4.5米,由8块琉璃构件组成。是中国最大的鸱吻。仔细看这两个鸱吻颜色不一样,是因为北吻是金代原物,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南吻是明代补建的,所以颜色比较鲜艳。</p><p class="ql-block">华严寺壁画</p><p class="ql-block">第二,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高43米,塔下有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元代高僧慧明法师的舍利及千尊佛像。</p><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p><p class="ql-block">第三是位于薄伽教藏殿里具有“东方维纳斯”之称的“合掌露齿菩萨像”。大家看到这些佛像可能觉得这些厚厚的灰尘为什么没人擦干净,其实那不是灰尘,而是时间的久远和千百年来香火的熏染,佛像的表面形成了一层严重的氧化物,是擦不掉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古城美食街</p> <p class="ql-block">杏花村酒(53度酒)130元一斤</p> <p class="ql-block">山西大坛子醋</p>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四牌楼</p> <p class="ql-block">四牌楼简介</p>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的‌四牌楼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它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中心,由四个相连的牌坊组成,每个牌坊分别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四牌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由大将军‌徐达受命修筑,旨在壮军威、颂功德。这座建筑不仅展示了精湛的木结构工艺,而且每个牌坊都有四根通天柱,顶上覆有黄色琉璃,正门的枋额上书写着“和阳街”、“清远街”、“武定街”、“永泰街”的字样,这些字样均为黄底黑字,由清代大同书法家‌王德馨所书。四牌楼的高度约为三丈,宽度约为五丈余,每个牌坊都有三个门,即正中的正门和两边的旁门。</p><p class="ql-block">四牌楼不仅是大同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的象征。它见证了大同古城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成为了游客必游的景点之一。四牌楼的复建工程于2012年开始,并于2014年完成,重建后的四牌楼恢复了往日的雄姿,成为了大同古城的中心点,也是交通的回旋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代王府</p> <p class="ql-block">大同代王府是‌明代规模较大的一座藩王府邸,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明朝代王‌朱桂的府邸。代王府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拥有大小宫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余间。代王府的建筑布局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是代藩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则是代王和代王妃居住的正宫。代王府不仅是明代最大的王府建筑群,更是明朝边疆传奇的见证者,历经了明王朝由建国而至失国的历史过程,先后有11位代王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p><p class="ql-block">代王府的建筑风格雄伟壮观,坐北朝南,整个建筑沿三条轴线铺开,廊庭联接,屋宇错落,前堂后寝,两厢配房,殿宇深邃,回廊曲折。代王府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与南京故宫相似,因此也被誉为“小故宫”。2011年,大同市启动了代王府的恢复重建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代王府的中轴线建筑群已基本恢复完成。</p> <p class="ql-block">大同九龙壁</p><p class="ql-block">大同九龙壁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九龙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内东街南侧,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单面五彩琉璃照壁。这座九龙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九龙壁的壁体由底部须弥座、中部壁身和上部壁顶三部分组成,壁顶为单檐五脊,正脊为高浮雕的多层花瓣、花朵以及行龙等脊兽俱全,两侧是雕刻的龙吻。九龙壁的九条巨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以中间正黄色的龙为中心,形成颜色上的两两对称。九龙壁不仅是古代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皇权的一种展示。 ‌</p> <p class="ql-block">看看,在大同古城吃饭排长队</p> <p class="ql-block">这个排的更长(我们排了一个116号说要2个多小时才能排上,所以我们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最后没办法还是吃这个山西刀削面,看看大师傅的削面,</p> <p class="ql-block">面在师傅手里飞快</p> <p class="ql-block">再看看卖糕点的队也是排的老长</p> <p class="ql-block">大同纯阳宫</p><p class="ql-block">又称‌吕祖观,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鼓楼西街8号,是大同市现存的唯一一座道教全真教宫观。这座宫观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其建筑布局和文物保护工作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大同纯阳宫的创建年代已无确切金石文字可考,据说为金末元初西京道宫长‌刘道宁创建。刘道宁,号真常子,是金元时浑源人,恒山道士,丘处机弟子,全真道后七子之一。宫观在历史上屡次修建和重修,最近一次是在1999年开始历时5年逐步修复。大同纯阳宫共建有殿堂70余间,坐北朝南,东西长18.52米,南北宽23.9米,占地面积443平方米。中轴线上仅存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房及东西垛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带前廊四椽胯硬山顶。寺观保存一般,现存建筑经整修后,基础稳定,梁架结构保持原样。</p><p class="ql-block">1981年2月24日,大同纯阳宫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宫内的‌清代功德碑和其他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展示。</p><p class="ql-block">大同纯阳宫不仅是研究道教历史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重要窗口。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p><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欣赏到古代建筑的独特美感。 ‌</p> <p class="ql-block">在大同纯阳宫里看到的这些知识,是我以前不怎么知道的,放在这里以后慢慢看看…</p> <p class="ql-block">纯阳宫每年庙会节日</p> <p class="ql-block">古城一街景</p> <p class="ql-block">巨幅画中农耕画面</p> <p class="ql-block">出征画面</p>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游玩虽然结束了,但今后对他的关注和更深的了解还未结束,本次游玩对大同古城有了新的认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