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有缘者总是不期而遇。机缘巧合之下,有幸来到美丽的江城芜湖,参加由中宣部文明培育局,中国社会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青少年与学校社会工作委员会,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为期5天的“安徽省2024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校长培训班”的项目活动。</p> <p class="ql-block"> 开班仪式简短而隆重,合影留念温馨而有序,专家报告精彩有高度,活动组织用心有温度。培训第一天,最真实的体会是参与感强。全体参训学员被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半天的活动热身及主持。</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四组组长是个行动力非常强的领头人,快速地建起四组微信群并接下第一场活动,提前半小时到场,组织小组成员互动,跟着音乐练习拍八窝,为下午场的专家报告暖场热身。</p> <p class="ql-block"> 听从组长的安排,担任下午场活动的现场主持,和组内老师一起商议,梳理流程,组织语言,调适情绪,积极参与。</p> <p class="ql-block"> 用心参与的过程也带来了些许的思考,正如姚本先教授所言,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正在经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他们内心最大的渴望就是被看见,共情,接纳,我想我们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也要在参与感上面下功夫,为每一个个体创造参与的机会,帮助个体建立良性的关系链接,让所有的未成年人在学校及社会生活中都有事可做,并能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能够获得来自师长的正向评价及积极引导,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紧盯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特别赞同师大附中谢莉主任的观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预防大于干预。圆梦工程,当从“心”出发!</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培训依然从小组热身活动开始,轻松活泼的氛围下,上午上师大的李丹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专题报告《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境遇与应对》,下午则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施钢教授带来的专题报告《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常见的误区困境与有效应对的策略》,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第二天的培训感受,那必须是:感动!甚至是全体学员共同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 感动的原因在于施钢教授现场播放的一段视频,视频中施钢教授做客“火星演讲秀”,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咨询案例,案例中的姑娘在施教授的帮助下,客服了困扰近二十年的心魔,露出人世间最美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看完视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再来反观施教授课初提出的“三段式三字诀”,作为教授着,需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而作为学习者,则要把握“思”、“悟”、“得”三字要义,那么今天一天的学习,我是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呢?答案是肯定的!两天里的四场报告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名并非心理健康专业的小学教师,我又能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哪些事情呢?从微观出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需要,让每个孩子当自己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用爱心,细心,用心助力成长,滋养生命!或许我不够专业,但心之所至,万千花朵必然向阳而开!</p> <p class="ql-block"> 培训第三天,活动安排为小组研讨及团辅活动,如果给今天的活动拟一个主题词,我能想到的词汇是——表达。</p> <p class="ql-block"> 上午,我所在的第四小组和第三小组一起20人围成一个圆桌,在安师大王礼军教授的带领下展开研讨活动,时间安排三个小时,从8:30到11:30,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中午12:00的时候,还剩下五六位老师没来得及发言,因为前面发言的老师们有太多的话想要表达,他们有的讲述了自己学校一个个令老师头疼,校长犯难的个案,有的分享了作为班主任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之中,有的坦言因自己孩子在青春期叛逆而与心理健康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还有的分享学校作为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所开展的系列活动……言之有物,声情并茂!</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一至四小组共43人在安师大郑筱妍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团辅活动,其中有两个环节也让我看到了表达的能量,一个环节是小组共同完成一幅能表达小组意图的图画,并请全体组员带着图画一起上台,请小组成员之一用语言阐述图画所表达的含义,另一个环节是全体小组成员分享自己最近生活中的压力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压力的。无论是台上的表达还是小组内的倾诉,我们的老师都非常积极,人人参与。</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小组集集体智慧创作了这幅《千里圆梦》,先画了云南香格里拉的白塔,因为组内有两位老师来自云南香格里拉,而白塔正是当地人们怀揣美好愿望去朝圣的起点,接着画了芜湖的临江塔,寓意我们此次培训相聚在美丽的千湖之城——芜湖,再画一条长江连接两塔,江面九叶扁舟,寓意长江将我们链接,我们小组内9人不远千里相聚,只为圆梦工程,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我们的口号便是:千里圆梦,静待花开,万里征程,有我参与!表达的真是铿锵有力!</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的培训活动带给我的“思”是:为什么所有的老师都愿意并且会表达?个人的领“悟”是:因为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是有心之人,大家“看见”了孩子以及孩子正在经历的心理困惑,同时所有的老师们也想通过表达被“看见”,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老师们的付出与努力,他们在疗愈他人,也想自己被疗愈,这一天的活动也让我悟有所“得”,未来我们是否也可以给每个孩子充分的表达机会,让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学会“看见”他人,“看见”自己!因为觉察正是改变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培训第四天,听了两场专家报告,分别是南京审计大学蔡智勇博士带来的《“心”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南京师范大学王云强教授带来的《校家社协同 共育时代“心”人》以及由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王海涛带来的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的成果分享《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梳理一整天的学习,如果依旧用一个主题词来概括的话,我能想到的关键词是“合力”。</p> <p class="ql-block"> 蔡智勇教授在报告中解读,当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并不是传统的线性模型,因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体系模式,而这个体系的建立需要关注情绪健康、个体功能、社会功能等多个方面,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形成体系,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又要做好特殊群体的心理危机预防,需要各部门,多学科携手并进,形成“合力”。</p> <p class="ql-block"> 王云强教授的报告从“协同”的政策解读,“协同”的理论基础,“协同”的存在问题,“协同”的推进建议四个方面展开,强调了共育时代“心”人,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形成育人“合力”。随后王海涛的《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成果展示更是让我们看到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育人“合力”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思:无论是专家的报告解读还是获奖的成果展示都是从宏观的层面强调了协同的作用,那作为一名非专业的学科教师又如何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呢?悟:多与班主任,家长,各科老师,全体学生沟通,创建适合本班实际的育人模式。得:寻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p> <p class="ql-block"> 培训的最后一上午,被“暖”哭了,无论是安师大的丁园园教授带来的专题报告《压力与情绪管理》,还是温馨而令人感动的结业式,都让我们感受到此次培训我们所有的参训学员都是一个个被看见的生命,被深深的关爱着。所以最后一天的主题词,我想用“温暖”来诠释。</p> <p class="ql-block"> 丁教授从应对压力,协调人与事的关系;应对压力,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应对压力,处理自己的压力感受三个方面展开,让我们明白:有压力才是正常人生,压力也不可避免,需要避免的是压力恶性升级,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我们可以储存很多很多的美好,来抵御未来的挫折和痛苦,因为应对情绪压力,需要温暖美好的经验。在讲座中,丁老师还带领着全体学员做了冥想的练习,让我们学会从身体层面找到情绪的出口,学会疗愈自己。</p> <p class="ql-block"> 结业式环节,温柔美丽的杨老师先播放了全体学员五天的学习花絮,镜头捕捉到每一位学员,或认真倾听,或埋头记录,或踊跃发言,或热身参与……接着学员代表表达学习所得,惜别之情,班主任寄语殷切希望,未来可期,最后,全体学员上台领取结业证书,优秀学员领取奖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训班中,有四位老师来自省外云南,结业式上,杨老师还特别赠送了图书给他们,鼓励他们千里奔赴,只为圆梦工程。这样一个充满欢乐与感动的结业式,温暖着现场的每一位学员。</p> <p class="ql-block"> 各级各类的培训参加过很多次,这一次最开心,因为培训场有诸多的热身活动让我们放松身体,愉悦心情;这一次也最用心,因为我是一名数学教师,跨学科非专业,所以要努力,每天都会记录所学所思所悟,这一次也是最暖心,因为每一次微不足道的努力都会被看见并有所回馈,而这份被看见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体验,它将储存在我的记忆里,让我在挫折中有勇气去面对。由此领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在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是否也可以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体验到生命的美好,长大后,她们可能会忘记小学学了哪篇课文,哪个单词,哪种算法,但她被老师关爱,被同学认可的美好瞬间却会储存在记忆里,温暖一生……</p><p class="ql-block">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有缘者总是不期而遇,感谢圆梦工程,让我们相遇在守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道路上,千里圆梦,从“心”开始,万里征程,有我参与!</p> <p class="ql-block"> ——记安徽省2024年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校长培训班学习感悟 </p><p class="ql-block"> 图片:全体学员</p><p class="ql-block"> 文字:陈海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