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又兴探古风

冬天的雪

<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10日,原《张茅教育印记》编辑组一行七人,在主编刘雷霆的带领下驱车前往张茅西崖村,齐聚陈宝禹校长家,第一次座谈商议《古镇张茅探古》一书的编写有关事宜。</p><p class="ql-block"> 大家一致认为,继续编写《古镇张茅探古》一书很有必要。下一步要成立机构,组建编委会和编辑组,理清思路,分工协作,分头行动。初步拟定将特邀曹生伟、董振明等人员加入,原《张茅教育印记》编辑组原班人马继续参与。由社科专家董振民担当大任,任主编。</p> <p class="ql-block">  这次座谈会是在陈校长的倡议下,以“弘扬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古迹”为目的的一场文化古迹探寻,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尽的历史责任。</p><p class="ql-block"> 为此,陈校长在三月初参加“姚崇故里纪念馆提升改造开展仪式”活动时,就把他多年来所搜集整理的大量资料一百多页(A4纸),暂定名《古镇张茅探古》初稿交给姚学谋老师,姚老师后来转交给三门峡市社科专家董振民。因陈校长年事已高,迫切的希望热心张茅文化的人再深入挖掘大量的文化古迹,进行探寻保护,接力传承。</p><p class="ql-block"> 几个月来,董振民不负众望,积极利用一切人脉资源和业余时间,寻访走访,实地考察,搜集了大量资料,原《张茅教育印记》编辑组一班人也多方搜集,提供资料,已为这本书奠定了良好基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陈校长不顾年迈,带我们在荒草丛中找到了至今已一百多年(民国七年)的某陆军陈连长德政碑。</p> <p class="ql-block">  这张是西崖村沈跃龙老宅,原张茅六一兵站医院旧址。</p> <p class="ql-block">  张振业老师带我们到八里店村原崤函古道北侧的古客栈遗址。</p> <p class="ql-block">  “张茅古镇”所以成古,因为它文物遗迹众多,分布在全乡各地。古代民居、官殿、作坊、村寨、城堡、峰燧各类建筑,也包括墓穴、采矿、沟渠、仓窖、矿坑及保存完好的住地或葬地等遗物,应属文化古迹。</p> <p class="ql-block">  陈校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挖掘历史文化刻不容缓。目前已收集文章136篇,初选图片上千张。以张茅乡22个村及姚崇故里、硖石、王家后,分头收集。预计收集文章200篇左右,图片500张左右,达到图文并茂效果。</p><p class="ql-block"> 书稿初定内容有古镇、古街、古道、古桥、古井、古庙、古村落、古院落、古碑刻、古人、古训、古典、古书、古图、古方、古谚、古礼、古物、古事、古树、古往今来等等,比较宽泛,容易收集。还包括有姓氏文化研究,如姓氏源流等。</p><p class="ql-block"> 整理文章方式以通过切身体会、体验,以探古、寻古、访古、问古、思古、考古等方式,以图片、文章等方式表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古镇张茅历史悠久,王家后、硖石等地曾隶属于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崤函古道北崤道上的张茅。继《古镇张茅》、《陕州张茅红旗飘飘》、《张茅教育印记》出版之后,以陈宝禹、刘雷霆为首的张茅人将继续发扬“张茅现象”,积极酝酿《古镇张茅探古》一书,对张茅古迹进行一次系统地“寻访探问”,“集藏原版文物资源,赓续中华文化根脉”。</p><p class="ql-block"> “莫言春色无人赏,野菜花开蝶自来”。在此,呼吁、期盼众多的热爱关心张茅文化的有识之士,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加入到这场行动中来,提供您记忆、经历的眼见耳闻的历史文化典故、古迹探寻等,让古镇张茅的文化之光亮起来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四年八月十一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