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零二四年八月五日,开启带娃宁武,五寨,忻州五日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出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开启带娃度假模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首次航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糖豆即兴诗一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芦芽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芦芽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东寨镇,是山西母亲河--汾河的发源地,它海拔2800多米,是仅次于五台山的山西第二高山。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等荣誉,被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也是世界罕见的生态基因库。因形似“芦芽”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芦芽山是中国唯一的毗卢佛道场,太子殿即为佛顶。位于吕梁山北端、晋西北腹地,是汾河、桑干河、阳武河、岚漪河、朱家川五条河流的源头区。景区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约有82万亩原始次森林、66万亩草原、500多种动植物资源、100多个景点,是一处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十大景观于一体的北方原始高原型山水形态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山西芦芽山马仑草原位于宁武县城西南60公里处涔山乡境内通往芦芽山途中的山巅,是典型的高山草甸。海拔2718米,总面积6000多亩,系华北地区最大的高山草甸之一。马仑草原自古就有广阔的牧坡,而且水草丰盛,发展畜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这儿饲牧牛马,到唐代达到鼎盛时期,故有“楼烦牧政甲天下”的美誉。直到今天,这儿依然是碧草青青,牛羊如云。每年春耕结束,便有五寨、神地、宁武、静乐、岢岚等县的农民,赶着成千上万只牛驴骡马来此放牧,其间无人照看,直到八九月时节才由主人牵回。游人至此,仿佛感觉进入内蒙古大草原,苍茫宽广,神清气爽,颇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韵味。马仑草原是山西省省级旅游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山西芦芽山马伦草原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高山峻岭,森林覆盖,年平均气温6.2度,最热月为7月,平均20.1度。七八月份的芦芽山马伦草原凉爽宜人,风景秀丽,是夏季避暑旅游胜地。当你身临其境地站在马仑草原上的时候,一定会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壮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寨荷叶坪草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寨县荷叶坪旅游区,位于宁武、五寨、岢岚三县的交界,截至2021年12月,面积3万多亩,属管涔山脉,高处海拔2784米,是华北较大的亚高山草甸,与五台山并称“清凉胜地”,素有“高原翡翠”之美称,2020年12月被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山西省十大最美草原”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其状如一柄阔大的荷叶而得名。荷叶坪由北将台、南将台和连接两台的谷地组成。主要景点有骆驼石峰、荷叶长老、文殊雄狮等。唐代诗人杜审言描写这里早春之景是“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近4万亩的面积像一片无边无际的荷叶铺展于峰顶之上,海拔形成的小气候让人欣赏到了荷叶坪的绚丽多彩,晴空万里中突然飘来的清纱随风飘荡,被雾锁的坪顶烟波浩淼,旷古高远,如临仙境。在蓝天白云下骑着马儿信步漫游,到荷叶坪深处去充分感受亚高草甸的美丽景致。荷叶坪属管涔山脉,顶部有一个长方形宽阔平坦的地块,因形似荷叶,遍地铺绿,故名荷叶坪,是一个绝好的天然牧场。这里牛马成群,据说一年中最多的时候这里的牛马有1万多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宁武万年冰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万年冰洞在山西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畦乡境内,处旅游专线旁,海拔2300米。经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专家们称,该冰洞位列全国一万多个洞穴中仅有的九个冰洞之首。洞内制冷机制最强、冰储量最多,现开发近百米。已开发部分分三层,有冰帘、冰钟、冰花、冰人、冰菩萨等,不一而足。洞内壁上皆冰,堪称一个冰的世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宁武万年冰洞在宁武县涔山乡麻地沟村东,海拔2300米的山上有一处世界奇观——万年冰洞。它的奇特在于以本地洞外的气候条件论,根本构不成结冰的环境,而洞内一年四季冰柱不化,愈往深处冰愈厚。特别是夏天,洞外碧草如茵,鲜花盛开,而洞内寒气逼人,冰笋玉立。而且系全国最大的冰洞,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的永久冻土层以外发现的罕见的大冰洞。开发后的万年冰洞距地面有100多米(这里指人可达到的相对深度,下面还有多深,还未探测开发)。这100多米,分成上下五层,通过钻冰洞、下冰梯、过冰栈,可到各层参观。每层有平台,可容数十人。洞最宽处直径有20多米,最窄处十几米。储冰有多少吨,暂时还无法测算。但见洞内的地面、洞项、洞壁上全是冰。由冰形成的冰柱、冰帘、冰瀑、冰笋、冰花、冰钟、冰佛、冰床、冰挂、冰兽、冰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堪称一个冰的世界。步入冰洞,借着明亮的灯光,可见洞壁上的冰瀑、冰佛、冰钟,地面上有冰笋、冰床、冰兽,洞顶悬冰挂、冰锥,那大大小小的景致或玲珑剔透,或晶莹夺目,或姿态婀娜,无不令人惊叹。在冰层最上面,开发了循环路,可使游人上下互不影响。走进洞内,脚下踏着冰栈道,踩着冰梯,钻着冰洞,扶着冰栏杆,感觉别有洞天在眼前。一些参观过冰洞的人无不感慨地说:“万年冰洞和南方的溶洞差不多,不过溶洞的景致是石头的,这儿的景致是冰,更有韵味。”在洞外有宽敞的接待大厅,供游人休息、购物。据中国科学院等地的权威专家考证认定,该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万年冰洞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异于地点炽热、温泉等常见的正常自然现象,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像有一个巨大的天然制冷系统,越到深处冰层越厚。因何制冷,冰层为何万古不化?这还是一个谜。专家暂时称之为地温负异常现象。更令人称奇的是,万年冰洞所在的山之阳却是燃烧千年、异常炽热的千年火山,水火不容,更何况冰与火!然而冰与火隔岭相处,冰洞与火山只隔一山而存,如此截然相反之现象实属举世罕见,堪称“中华一绝,世界奇观”。一年四季,洞中永远保持在零度左右,洞里洞外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宁武悬空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晋西北管涔山深处,浓密葱茏的林海之中,有三个古老神奇的悬空村:王化沟村、五花山村、曹家梁村,均属宁武县涔山乡,三村相距很近分别建在悬崖绝壁间,远望好似空中楼阁,天上人家,村里房屋都建在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街道是立木支撑、圆木铺架的“栈道”。在这个古老的村子里,处处可见石砌的小径、古朴的民居,村民们悠然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村子古老、静谧,却远近闻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村内房屋因崖就势,从崖底抬头仰望,极似空中楼阁,天上人间,而要进村,则须沿着一条陡峭的山路缓缓而行,大多数的房屋都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建筑材料多以石头和木材为主,人走在栈道上如同置身半空。这里的生活方式仍然比较传统,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大牲畜,村里的生活必需品都是靠骡马运送的。莜面、豆面和土豆是村民们的主要食物。村中的山泉长流不断,是全村日常生活的水源。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山中人家大都建有小阁楼,阁楼背靠绝壁,面临深渊,游人至此,凭窗览遍万顷苍翠,依门望尽百里云海。而且由于房子盖在平地,街道都是用木柱支架在百丈绝壁上,上面再平铺木板而成路面。游人走在这种极似古栈道的街上,所感觉到的悬空惊险,堪与杂技演员走钢丝相比。站在悬空街上鸟瞰,足下是百丈悬崖。涧底有潺潺流水,其声淙淙然,有如天籁。对面乃山之阴,松林茂密,蔽日遮天,森森然,竟是杜甫诗中“阴阳割昏晓”的如实写照。留恋观赏之际,已是傍晚时分。此处松树极多,枝干虬蟠错落,形状各异。夕阳斜挂,归鸟盘桓。对于久居尘嚣闹市的人,身临此境,可以清心,可以净思,乃至荡气回肠,恍惚有羽化登仙之感。这里不仅景色绝美,而且民风古朴。改革开放以来,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去了。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与之交谈,其憨、厚、淳、真,均与现代城市人迥异。他们不愿离开这“悬空”的村庄,说住这里已经习惯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糖豆给姥爷过生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汾河,又称汾水,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宁武管涔山麓,自北向南,纵贯山西,于禹门口下游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附近汇入黄河,全长700多公里,属于黄河流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汾河源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汾河源头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汾河全长716公里,流经山西19个县市,流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养育了40%的三晋人民,同时也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五千年三晋文明,是山西人心目中慈爱而博大的母亲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汾河716公里的河川中流淌着的是一部生生不息的三晋五千年文明史,汾河源头就便是这灿烂文明的源头活水了。汾源早在《诗经》、《淮南子》、《山海经》这些古老典籍中就有了对它的记载,而北魏郦道元的伟大地理学著作《水经注》更是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汾水之源“杂树交阴,云垂烟接……水流潭涨,波襄转泛”的美丽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忻州古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北合索温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