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蔡建荣</p><p class="ql-block">在这个被浪漫与传说轻抚的七夕佳节,温岭市科普作家协会的部分会员及其家属,共计三十余人的温馨队伍,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考察与走亲之旅,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黄岩区。我亦有幸携爱妻同行,共赴这场知识与情感交织的盛宴。</p><p class="ql-block">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拂过城市的轮廓,我们已整装待发。7点30分,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租用的大巴车缓缓启动,载着满车的欢声笑语,向着黄岩进发。车内,大家或分享着对七夕佳节的期待,或讨论着即将探索的科普之旅,气氛温馨而热烈。</p> <p class="ql-block">首站,我们抵达了黄岩区的头陀镇,一个以红糖闻名遐迩的古镇。还未踏入镇内,空气中已隐约飘散着丝丝甘甜,仿佛是大自然最质朴的欢迎礼。黄岩科普作家协会的余老师与陈老师早已等候多时,他们的热情如同这古镇的红糖一般,温暖而甜蜜。</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头陀的老街上,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木结构的老建筑错落有致,斑驳的墙面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块青石板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我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车马慢、书信远的年代,感受着那份久违的宁静与古朴。清风徐来老师与我,因共同的灯谜爱好而结缘,此刻更是并肩而行,畅谈古今,灯谜成了我们之间最默契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头陀镇的元同溪,如一条碧绿的绸带,宽阔地横贯古镇,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溪上,一座古廊桥与现代水泥桥面交相辉映,既保留了古韵的雅致,又不失现代的便捷。漫步于廊桥之下,阳光被巧妙地遮挡在外,只留下一缕缕凉爽的微风,轻轻拂过脸庞,带走了夏日的炎热,也吹散了心中的烦恼。大家纷纷驻足,或拍照留念,或静坐小憩,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惬意与宁静。本人闲适之余,赋七绝一首:</p><p class="ql-block">《题头陀元同溪廊桥》</p><p class="ql-block">溪廊桥下水溶溶,两岸人家柳影中。</p><p class="ql-block">最是微风凉意好,数声啼鸟过前峰。</p> <p class="ql-block">在那悠长秋日早上,阳光透过元同溪廊桥的斑驳光影,洒下一片凉爽的宁静。余老师领着我们一行人,踏着轻盈的步伐,从廊桥的清风中走出,转而步入了一座古朴雅致的木楼之中。木楼内,每一寸空间都散发着岁月沉淀的韵味,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在耳边轻轻回响。</p> <p class="ql-block">稍作休憩后,我们的旅程迎来了今日的重头戏——探访宁溪糟烧酒厂。这不仅仅是一场味蕾的旅行,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入酒厂,首先迎接我们的是接客厅内那温暖的人情味。服务人员的笑容如同夏日的微风,轻轻拂去旅途的疲惫。免费品尝的小酒杯中盛满的宁溪糟烧,色泽晶莹剔透,宛如山间清泉,未饮先醉。轻抿一口,醇厚的酒香瞬间在口腔中绽放,带着几分农家番薯烧的质朴与温馨,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仿佛回到了那个简单而纯粹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与妻子的目光被两侧陈列柜中各式各样的糟烧酒瓶所吸引。每一款酒瓶都独具匠心,或古朴典雅,或现代时尚,它们不仅仅是装载美酒的容器,更是艺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当我们的目光停留在那一瓶瓶喜庆的婚宴专用酒上时,心中不禁有了憧憬,我连忙叫过服务员,询问之下,得知婚宴酒竟可定制,这一消息无疑为我们的探索之旅增添了几分惊喜。从瓶身设计到酒品选择,再到价格咨询,每一个环节我们都问到,而服务员也详尽地介绍,我们心中默默规划着那份专属于儿子的婚礼记忆,希望未来能也来这里定制婚宴酒,为他的大日子增添一抹不可复制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深入酒厂腹地,探访了储藏酒坛的地下洞体。这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秘境,潮湿而阴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酒香,仿佛每一滴酒液都在这里静静地呼吸,等待着时间的洗礼。技术人员耐心地讲解着白酒储藏的奥秘,让我们了解到,这里不仅是酒的栖息地,更是时间与智慧的结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看到那里密密麻麻排列整齐的按吨计算的酒罐时,不由好奇的问,原来一吨一罐的白酒是8万元价格,半吨的价格一半,里面的许多罐子被标注了名字,原来是被家长为孩子定制了,就储存在这里,直到孩子们将来需要时再拿取,前5年不收储藏费,以后每年收一千元的储藏费,但一吨的酒这几年每年升值5千元。每一个酒罐上的红标签,都承载着家长对孩子未来的美好祝愿与期许。在这里,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储藏地下洞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公司二楼的酒文化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杜康这位酒的祖师爷的铜像。进入博物馆,真的让人大开眼界,这里收藏了从石器时代到近代的各种各样酒具。公司的老总符汉君亲自为我们解说。</p> <p class="ql-block">这些藏品几乎都是符总近二三十年来亲自搜罗收藏的,所以他对每一件藏品都了若指掌,他的介绍娓娓动人,这是倾注了一位藏家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做成的事业。作为藏家需要的眼力、财力、精力、心力,他都具备。这也是我见识过的第一位如此有文化底蕴的老板。</p> <p class="ql-block">这些酒具从新时期时代的泥碗,到后来的有花纹的陶器,汉代的青铜器,明清时期的陶瓷酒具,民国时期的吉祥花纹的酒器,近代文革时期印有语录的特色酒碗酒杯等等,从材质上说,有金银铜铁,有玉石、玛瑙,有牛角、琉璃,有嵌金的海螺的等等,还有一件藏品是三寸金莲,符总详细跟我们说起古代文人在青楼喝花酒的典故来。</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件青铜的温酒器皿,名叫鐎的,是汉代作品,符总说那是王侯以上级别的人才有资格铸造的用品,普通老百姓不但铸造不起,私自铸造还会杀头的。这酒具有一个长长的柄,现在只留铜柄,符总说上面还有木柄的,壶嘴有一个小盖,类似我们现代的有壶嘴的茶壶,倒的时候壶嘴被冲开,倒酒完毕,壶嘴盖盖回去。要知道这可是汉代的作品,在青铜器上还有活动的机关,可见古人的智慧。符总说这件作品上拍卖会的话,可以拍出三四百万元。这可是我一生上班的工薪总额啊。</p> <p class="ql-block">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物件被赋予了超越其本身材质与用途的意义,它们静静地躺在某个角落,等待着有心人的聆听与解读。符总,这位对藏品有着独到见解与深厚情感的收藏家,便是一位能够挖掘并讲述这些故事的人。在他的私人博物馆里,每一件藏品都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缩影,尤其是那些造型各异、创意无限的酒瓶,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仿佛每一滴酒香背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步入一个充满奇趣与雅致的空间,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形态万千的酒瓶,它们如同微缩的艺术品,讲述着一个个跨越时空的传奇。包公铁面无私的形象被巧妙融入瓶身,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清官的刚正不阿;红楼梦中人物栩栩如生,仿佛能听见大观园内的欢声笑语与悲欢离合;而水浒英雄们的英姿,则在一瓶瓶酒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滴都蕴含着忠义与豪迈。</p> <p class="ql-block">但在这众多藏品之中,最引我注目的莫过于那件名为“贵妃出浴”的酒瓶。它以一种近乎大胆而又不失雅致的方式,将唐代美人杨贵妃的倾城之姿定格在了这一刻。洁白无瑕的瓶体上,杨贵妃以半坐半卧之姿,背靠深褐色的酒瓶底座,肌肤细腻,神情悠然,仿佛刚从温泉中走出,带着一丝不经意的慵懒与妩媚。她的酥胸微露,下身仅以一抹细长的布带轻轻遮掩,这样的设计,既展现了艺术家对美的极致追求,也巧妙地平衡了艺术表现与观者情感的边界,让人在惊叹之余,又不免心生涟漪,脸颊微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贵妃出浴”不仅仅是一件酒瓶,它是唐代繁荣文化的象征,是对古代女性之美的颂歌,也是艺术家创意与匠心的结晶。它让我们在品味美酒的同时,也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情万种与人物的风华绝代。</p> <p class="ql-block">每一件藏品,都是一个故事的开始,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文化的传承。在符总的引领下,我们得以窥见这些藏品背后深邃而丰富的世界,感受那份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而“贵妃出浴”酒瓶,无疑是这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它以独特的方式,照亮了我们对美、对艺术、对历史的无限遐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符总关于酒类的藏品有很多,还有各种酿酒的工具,有用于过滤的,有用于运输的,每一件工具,他都详细跟我们介绍用法,真的大开眼界了。那些竹制的器具,一根根细密的竹编如同艺术品,显示了竹编匠人的高超技艺。那些木桶的作品,完全密封的容器,周围紧箍的铁条,找不到任何的焊点,仿佛一个完整的铁环,如何箍在木桶的外边?我想不出其所以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那静谧的一隅,电灯光线轻轻洒落在一个古朴而精致的玻璃柜子上,仿佛为里面珍藏的故事披上了一层温暖的纱幔。这个玻璃柜子,是符总公司里一个不起眼却又充满岁月痕迹的角落,它静静地讲述着一段关于时代、记忆与变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柜子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张张泛黄而略显脆弱的酒票,它们不仅仅是纸张的集合,更是上个世纪物质严重匮乏时期独特的社会现象的缩影,如同历史长河中遗落的珍珠,闪烁着过往的光芒。在那个年代,物资供应紧张,从柴米油盐到烟酒糖茶,无一不实行着严格的计划供应制度,酒票,便是这一特殊时期人们生活中的一张“通行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张酒票背后,都承载着一段难忘的记忆。它们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印制精美,图案细腻,仿佛能嗅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有的则简单朴素,只有几个数字和一个“酒”字,却承载着家庭聚会的温馨与节日的喜悦。这些酒票,不仅仅是换取几瓶酒的凭证,更是那个时代人们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亲朋好友间传递温暖与祝福的桥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符总对这些酒票情有独钟,他视它们为历史的见证者,每一次轻轻抚摸,都像是在与过去对话。他说:“这些酒票,记录了我们国家从困难走向繁荣的历程,是那段岁月不可磨灭的印记。”在他的眼中,这些小小的纸片,不仅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精神的寄托,它们让后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前辈们为生活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流逝,酒票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们所承载的记忆与情感却永远镌刻在了人们的心中。符总通过收藏这些酒票,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希望人们能够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不忘来时的路,继续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告别宁溪酒厂时,买了一坛四瓶装的糟烧,320元,出厂价。作诗为凭:</p><p class="ql-block">《参观宁溪糟烧酒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文化传承千古事,糟烧酒具百年情。</p><p class="ql-block">今朝博物馆中走,满座高朋共品烹。</p> <p class="ql-block">在宁溪酒厂的醇香余韵中抽身而出,我们的脚步踏上了另一段历史的征途——前往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沙埠窑遗址。这里,不仅是大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瑰宝,更是中国瓷器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驱车穿梭于青山绿水间,不久便抵达了沙埠窑遗址,它静静地躺在青瓷村与廿四都村的怀抱中,仿佛一位沉睡的老人,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沙埠窑,一个晚唐至两宋时期辉煌的制瓷中心,以其丰富的古窑址群和精湛的青瓷技艺,成为了连接越窑与龙泉窑之间的重要桥梁。</p> <p class="ql-block">步入这片被历史尘封的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七处古窑址的壮阔景象:竹家岭、凤凰山、下山头……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尤其是当我们深入竹家岭窑址,那长达72.32米的窑炉遗迹,仿佛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引领我们回到了那个窑火通明的时代。窑炉的每一个细节,从窑前操作间的繁忙到火膛中熊熊燃烧的火焰,再到窑室内静待蜕变的瓷器,都生动再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汗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竹家岭窑址的废品堆积区,我们仿佛能够听见历史的回声。那些被岁月遗忘的瓷片和窑具,虽已残破不堪,却依然透露出当年沙埠青瓷的精致与华美。这些遗物,不仅数量庞大,种类也极为丰富,它们共同构建起了沙埠青瓷从北宋中期至南宋早期的完整年代序列,为我们揭开了沙埠窑产品结构的神秘面纱,也让我们对当时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沙埠窑遗址不仅仅是一个考古学的宝库,它更是研究中国古代瓷业技术交流与发展的重要窗口。在这里,越窑的细腻与龙泉窑的雄浑得以巧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沙埠青瓷风格。同时,它也见证了北宋中晚期各大名窑之间技术交流与碰撞的辉煌篇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沙埠窑遗址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不仅是对其历史价值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传承与保护这份文化遗产的庄严承诺。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我们更应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财富,让沙埠窑的青瓷之光继续照亮未来的路。作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七绝·访竹家岭窑址》</p><p class="ql-block">两宋期间盛物华,竹家窑迹尚堪夸。</p><p class="ql-block">如今却向山前望,只有当年旧瓦沙。</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来到老街饭店用餐,那农家特色的菜肴,味道挺不错的,吃着农家菜,喝着糟烧酒,美美当了一回食货,把减重的目标早已抛之脑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带着酒足饭饱后的闲适与惬意,踏入了一座静谧之地——水心草堂。这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转换,更是一场心灵的归宁,一次对知识的向往与文化的探寻。</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带着酒足饭饱后的闲适与惬意,踏入了一座静谧之地——水心草堂。它静静地坐落于螺洋街道水滨村后叶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仿佛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引领着后人探寻南宋文化的深邃与辉煌。“水心草堂”之名,源自南宋时期永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叶适。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其独到的学术见解和深邃的商德理念,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纪念这位先贤,弘扬其学术思想及高尚商德,“水心草堂”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座纪念馆,更是传承与发扬叶适精神的文化高地。草堂占地广阔,总面积达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则高达4200平方米,巧妙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韵味。其核心部分由和合书院与文化礼堂两大板块构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一个集学习、交流、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空间。和合书院,作为草堂的灵魂所在,分为上下两层,设计精妙,布局合理。步入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面壮观的360度书墙,书籍林立,仿佛知识的海洋,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书院内设有书画室,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一方挥洒才情的天地;研学文创区则鼓励创新思维,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碰撞出新的火花;而休憩活动区,则以温馨舒适的氛围,成为了读者小憩、交流的理想之地。阶梯式的活动空间更是灵活多变,能够容纳不同规模的文化活动和公益讲座,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浩瀚的书海,一条条宽广的木楼梯悠然浮现,它不仅是连接上下楼层的通道,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楼梯的一侧,是坚固的木质阶梯,引领着人们一步步向上攀登,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知识的阶梯上;而另一侧,则是排列整齐的蒲团,它们柔软而宁静,邀请着疲惫的旅人停下脚步,或打坐冥想,或轻倚其上,享受片刻的宁静与自我对话。更有摄影爱好者,将这一角独特的风景定格成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眼前豁然开朗,红色书籍专柜映入眼帘,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革命的激情,让人不禁肃然起敬。而一旁的汉服租赁区,则又添了几分古韵今风,穿上汉服,仿佛穿越回千年之前,体验那份超脱世俗的雅致与韵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楼还有文化讲堂,虽然租用费用不菲,一场六小时内高达1999元,但这份价格背后,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尊重与珍视。讲堂内,时而有名师大家传道授业解惑,时而有思想碰撞的火花四溅,这里是思想交汇的殿堂,是灵感迸发的源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心草堂”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存在,它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平台。通过持续不断的活动开展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草堂已逐步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文化亮点。作为浙江省首家乡村5G无人书店,它引领了乡村阅读的新风尚;作为村级信阅服务点,它让阅读触手可及,惠及更多村民;而“台州市最美乡村书店”的荣誉,更是对其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的肯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选择在水心草堂的各个角落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游客,更是文化的参与者与传承者。酒足饭饱之余,水心草堂给了我们一个精神的栖息地,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化绿洲。有诗为凭:</p><p class="ql-block">《七绝·水心草堂感咏》</p><p class="ql-block">草径云深秋气长,水心书院墨花香。</p><p class="ql-block">主人自得闲中趣,尘世何须求道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在诗中我把书院主人描写成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之人,这只是文学的夸张之言。芸芸众生,无不为名为利,奔走驰驱,几人能跳得出红尘俗界?</p> <p class="ql-block">在那悠长而明媚的夏日午后,阳光如同细碎的金箔,慷慨地洒满了古老的书院,给这座承载着千年智慧与文脉的殿堂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随着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我们一行人缓缓步出书院那厚重的木门,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从书页间的静谧世界踏入了自然的怀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眼前,鉴洋湖宛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翡翠,静静地铺展在天地间,波光粼粼,映照着蓝天白云与四周葱郁的景致,美得让人心醉。湖面上,几只水鸟悠然自得地游弋,偶尔振翅高飞,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为这宁静的画面添上了几分生动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在余老师与陈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兴奋地登上了一艘电动的木船。这木船,仿佛是从古画中驶出的一叶扁舟,承载着我们对未知风景的向往与探索的渴望。随着电机的启动,我们的小木船便缓缓驶离了岸边,向着鉴洋湖深处进发。</p> <p class="ql-block">尽管天上红日高悬,烈日炎炎,但船里却别有一番洞天。许是得益于湖面上轻柔拂过的微风,又或是木船本身良好的遮阳设计,船内竟凉风习习,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清凉世界。这风,带着湖水的清新与草木的芬芳,轻轻拂过脸颊,带走了身上的燥热与疲惫,只留下心灵的宁静与舒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或坐或立,欣赏着四周的景致。湖面上的光影随着船的移动而不断变化,时而明亮如镜,映照出天空的辽阔;时而斑驳陆离,与水中的倒影交织成一幅幅梦幻般的画面。远处,山峦起伏,层林尽染,宛如一幅精美的水墨画,静静地铺展在眼前,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喧嚣。</p> <p class="ql-block">在这段短暂的航行中,我们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鉴洋湖的宁静与美丽,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让我们在忙碌与浮躁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我们彼此交谈,分享着对这片美景的感受与理解,笑声与欢语在湖面上回荡,成为了这个夏日午后最动听的旋律。我也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舟渡鉴洋湖》</p><p class="ql-block">水光潋滟漾晴空,万顷波涛似镜中。</p><p class="ql-block">最爱鉴洋湖景好,满船载得夕阳红。</p> <p class="ql-block">船,缓缓靠岸。岸边,我们租用的大巴车已静静地在守候,就在这时,黄岩科普作家协会的知名摄影师陈老师,向我们提出建议——走一走鉴洋桥,这座承载着无数传说与故事的古桥。据说,在遥远的过去,当黄岩的石度人迎娶温岭的石夫人时,盛大的轿队经过此桥,石夫人不慎将手中的镜子滑落水中,从此,这面镜子化作了鉴洋湖的灵魂,守护着这片土地与人民。这样的故事,如同梦幻般交织在现实与想象之间,让人不禁心生向往。</p> <p class="ql-block">然而,面对一天的疲惫,大多数会员选择了留在舒适的大巴车内,享受着空调带来的丝丝凉意,不愿再迈出那一步去探索未知。但正是这份对未知的渴望与好奇,驱使着我们五人,在陈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鉴洋桥这段穿越时空的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上石桥的那一刻,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重量在脚下轻轻颤动。桥身由坚固的石头堆砌而成,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屹立不倒,见证了无数人来人往、悲欢离合。桥面铺就的石板,被时光打磨得光滑而温润,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桥的两旁,是那些历经沧桑的桥墩,它们或立或卧,形态各异,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共同杰作。那些雕刻着猴子、狮子的图案,虽已磨损得模糊不清,但仍能隐约窥见昔日的辉煌与精致,让人不禁遐想连篇,想象着它们曾如何生动地讲述着古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在鉴洋桥上,我们不仅是在感受一份历史的厚重,更是在体验一种文化的传承。那些关于爱情、关于守护的传说,如同鉴洋湖中的灵镜一般,映照出人性中最纯真、最美好的部分。而此刻的我们,仿佛也成为了这段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与这片土地、这座桥、这些传说,共同编织着属于未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桥上流连一番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鉴洋桥。但那份对文化的敬畏、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如同鉴洋湖中的灵镜一般,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田。</p> <p class="ql-block">当夕阳将最后的一抹余晖洒向人间时,我们已回到了温岭。此次黄岩之行,不仅是一场科普考察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七夕这个充满爱意的日子里,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谊。未来,无论身在何方,这段共同的记忆都将如同头陀那甘甜的红糖一般,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