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月7日上午7:30,参加“省培计划(2024)”荆楚名师名家工程(襄阳市名校长)培训的40名校长集中乘车前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开展名校访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专家授课环节,参训学员在中关村第四小学会议室集中聆听了中关村第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晓琦以“造就强师,学校如何发挥丰场优势--从学校治理和发展的视角”为主题的精彩报告。李晓琦详细阐述了学校治理的政策支撑和发展历程,全面介绍了中关村第四小学在造就强师、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校家社协同育人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引导学员凝聚发展共识。她指出,学校管理是校家社共同参与、协商共治、协同共创、多元主体、共同发展。中关村四小依托学校实际,整合校家社协同育人资源,创新推行高质量育人体系的四个齿轮(课程设计与实施、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支持教师、大社区)、127组队模式等,科学设计教师专业发展解决方案,立足高杠杆价值行动,建立内外部连接,运用OKR工作法强化管理,及时发现教师的需求与掣肘,积极构建可实施的校本研修体系、高质量育人体系,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作为校长要为自己定制校长能力模型,从感知与判断、整合与转化、建构与表达、沉浸与连接四个维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互动交流环节,襄阳四中校长刘明国等与会学员就学校治理相关工作与李晓琦校长进行了热烈互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漳县肖堰初级中学校长赵荣华在结课时表示,李校长的报告主要体现了三个“亮”:一是人“靓”。李校长的不仅只是人长得“靓”,更在于她内在的修养和气质,也彰显于她管理的“中关四小”的办学品质和品位。二是点“良”。李校长引经据典系统地阐述了学校治理制度的变迁,并结合“中关四小”四类案例,系统讲解了多途径造就“良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良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三是眼“亮”。管理最难的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尤其是对教师的管理更难。李校长的很多观点和做法,让我们瞬间眼睛明亮,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拓宽了我们的思维,为我们后期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场参观环节,参训学员参观了中关村第四小学教室、功能室建设,与李晓琦校长深入交流学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在中关村四小教学楼前集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月7日下午1:50,参训学员不顾天气炎热,兴致勃勃的奔赴中国教育报刊社进行跨界对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现场参观环节,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主任、中国教育报刊社教育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报智库版主编张以谨引导学员们参观了社史馆、智融平台和中国教育报总编室,详细介绍了中国教育智融云平台的开发建设、使用情况,并以《建设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教育智库--中国教育报刊社智库业务理念与实践探索》为题,介绍了中国教育报刊社教育智库业务发展及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专家授课环节,参训学员在中国教育报刊社二楼会议室集中观看中国教育报刊社专题片《筚路蓝缕 勇毅逐梦前行》,张以谨主任从学校工作中“在做但不会做、做了不会说、知行不融洽”三个现象入手,以《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化建构与专业化表达》为主题对参训学员进行跨界专家授课。他指出要从三种视角看待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即:底线与高标、结构与要点、体系与关系,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要实现一种融洽,五育并举,融合贯通,校长要会做会说,知行合一。会说,才能实现树话语权,凝聚共识,引领行动,成果表达,品牌塑造。他从媒体人角度通过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武汉郭茨口小学等学校精典案例分析,详细讲解了“工作效果”如何成为“专业成果”、解决方案的文本形式与制作要求、OKR工作法、建立“内脑+外脑”的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助力区域教育和学校培养领军人才和核心团队、学校数字化转型(校园物联、业务互联、决策智联)等内容。他强调,校长要积极创生与未来相匹配的教育组织和团队文化,干事创业,推行岗位责任制+项目制,建立“研发+执行”“内脑+外脑”的协同机制,把握解决方案导向,即实践经验化、经验成果化、成果产品化。校长要对职业与人生的可能性保持想象力,落实5个行动、提升6种能力,紧盯5个一,助力更好的职业实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对话交流环节,枣阳市师苑高级中学副校长郭东阳、保康县熊绎中学党总支书记唐明星等学员分别从工作效果与专业成果、理论支撑与经验导向、AI工具运用与学校管理体系构建的有效衔接等方面与张以谨主任深入交流互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活动总结阶段,襄阳市红光小学校长郭虎作了结课讲话,并代表全体学员邀请张以谨主任到襄阳各学校指导工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张才生在总结时指出,学习力决定未来,每一个职业角色在各自位置上都要不断思考践行解决问题的方案,每所学校在数字化时代都要重启,校长要重新思考学校的意义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陈兴明在对本次跨界对话活动点评时强调,各位校长要跳出教育办教育,数字代时代,学校走向何方需要每一名校长认真深入思考。校长要点燃专业发展的激情,苦干+实干+巧干,体系化建构+专业化表达,从而实现学校重启、重塑、重生,助推自己成长为具有襄阳情怀的襄派教育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结束后,相关领导与参训学员在中国教育报刊社办公楼前合影留念。与会学员纷纷表示,名校访学让我们感受到了学术的魅力,跨界对话让我们打破了思维的壁垒,今天的活动宛如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让我们在探索中收获,在交流中成长,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精彩之旅,让我们不断开拓视野,用所学所思所悟书写自己的辉煌篇章,为襄阳打造教育强市做出应有贡献。</p> <p class="ql-block">制作:刘明国、刘从华、陈永辉、赵荣华、乔宝良、方强、郭虎、王琼、罗静、朱红</p><p class="ql-block">审核:陈兴明、张才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