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博物馆

天浪星99

<p class="ql-block">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金沙遗址路2号,占地面积456亩,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2006年6月,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文物陈列馆开馆。2007年4月16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是一座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而兴建的遗址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是前12世纪至前7世纪(距今约3200~29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p> <p class="ql-block">2001年2月8日下午,在成都市区西北金沙村,一个尘封了3000多年的地下宝库被悄然打开。大型建筑基址、祭祀活动场所、居址、墓地等重要遗迹不断被发现,上万件金器、玉器、青铜器、陶器、漆木器、石器、骨角器、象牙等珍贵文物破土而出,考古学家将这里命名为"金沙遗址"。从遗址的规模和出土遗物的等级分析,金沙遗址极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在成都平原兴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距今约3200-2600年)的又一个都邑所在。</p> <p class="ql-block">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位于博物馆东部,摸底河南岸。馆内是金沙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也是金沙遗址最早发现文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和西安兵马俑1号坑类似,但这个可以走木栈道下去,离土层更近一点。</p> <p class="ql-block">象牙堆积</p><p class="ql-block">基本情况:平面呈长方形,发现时部分遭破坏,坑内器物分层摆放,上层堆积象牙,最长者近1.6米,从断面现察,象牙多达8层,放置极有规律。下层放置大量玉器、钢腰和金器等,一号坑是金沙遗址祭祀区目前为止发现的形状最规整、埋藏文物最集中的祭祀遗存。因保护象牙的需要,现已采取回填措施。时代: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850年)</p><p class="ql-block">一号坑</p> <p class="ql-block">文物出土地</p> <p class="ql-block">遗迹馆是金沙遗址大型祭祀活动场所的发掘地,是中国商周时期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祭祀遗迹、遗物最丰富的祭祀遗存。馆内以发掘现场的原生态保护展示为主,集中展示金沙遗址出土的艺术珍品,情景再现金沙时期的生态环境、生活场景和宗教祭祀,现场了解2001年以来考古发掘工作的慎密繁复过程和珍贵文物的出土原址。</p> <p class="ql-block">#2号遗迹</p><p class="ql-block"> 堆积情况:平面形状大致呈长条状,面积300平方米。出土文物计有象牙1根、野猪獠牙上干枚,鹿角上干根、美石100余件、玉器43件、铜器14件以及一些陶器,从出土器物分析,埋藏品应属有意挑选,特别是数量巨大的野猪獠牙和鹿角,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处宗教祭祀遗迹。时代:春秋早期(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p><p class="ql-block">展出位置:原地保护</p> <p class="ql-block">出遗址馆</p> <p class="ql-block">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位于摸底河北岸,是一座呈斜坡状的方形全钢架建筑,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主题陈列《走进金沙》由“远古家园”、“王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解读金沙”等5个展厅组成,以重要遗迹、遗物为主要内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古蜀金沙文化。</p> <p class="ql-block">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两大主体建筑为遗迹馆和陈列馆,外形都采用了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的冉冉升起。遗迹馆为近圆形,陈列馆为方形,一圆一方象征着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两座建筑分布在摸底河的南北两岸,与园林区融为一体。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也成为了成都市的地标性建筑。陈列馆屋顶的设计融入了金沙和考古的元素,圆形标志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的图案,围绕着太阳神鸟图案的正方形则象征着考古中使用的探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远古家园</p><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远古家园设置于陈列馆二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再现3000年前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采用高8.7米、长57米,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大型想象复原半景画。包含有金沙晨曦复原景观、大型遗迹套箱展示、定向查询系统、击拍式查询系统。</p> <p class="ql-block">红椿</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王都剪影</p><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王都剪影设置于二层东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为展示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社会生活。展馆使用不规则的“碎片拼接”形式,把考古发掘成果、场景复原和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包括金沙先民生产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等。</p> <p class="ql-block">古蜀人的家</p> <p class="ql-block">灰坑及出土的大口陶瓮。挖坑放入坑里,瓮就平了,还可以降低储物温度。</p> <p class="ql-block">木建筑构件</p> <p class="ql-block">灶坑</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天地不绝</p><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天地不绝设置于一层东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内容主题,通过中展示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文物再现古蜀国宗教祭祀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金沙玉料大多来自成都平原西北部地区,另有部分可能取自附近河滩。玉料呈色丰富多彩,玉工多依此特点因料施工。</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玉垒山,出壁玉,游水所出。</span>--《续汉书.郡国志》注引《华阳国志》</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龙溪乡马灯的变质岩中产绿玉和白玉。</span>《汶川县志》</p><p class="ql-block"> 岷山,江水出焉……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p><p class="ql-block"> --【山海经.中山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鸟屋顶及地砖</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厅:千载遗珍</p><p class="ql-block">第四展厅设置于一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展示以“太阳神鸟”金饰为主的30余件金沙遗址出土的精华之最的文物。整个展厅的展陈设计都是围绕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展开的。</p> <p class="ql-block">铜人像高14.6cm、插件高5cm、通高19.6cm</p><p class="ql-block">此件器物出土于金沙遗址祭祀区。</p><p class="ql-block">铜立人身着长袍,腰佩短杖,头戴太阳形冠,双臂呈环抱状姿势,神情威严肃穆,应属巫师作法形象。其造型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颇为相似。</p> <p class="ql-block">与这批石人相伴而出的还有10只石虎,均为伏卧状,身体呈灰黑色。整体看上去,威猛而狞厉,自然而拙朴。</p> <p class="ql-block">这件身长近30cm的石虎是其中的“门面担当”。额头两侧阴刻的胡须,其后阴刻的两个“目”字形眼和三角形卷云耳,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这件石虎威猛而狞厉,‌自然而拙朴,‌在静态之中蕴藏着动感,‌生机勃勃,‌充满力量。‌它是商周时期不可多得的石刻圆雕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玉璋</p> <p class="ql-block">占卜用的龟壳</p> <p class="ql-block">商周时期,人们将玉璧献给天地山川、祖先神灵,祈求国家稳固、风调雨顺。目前金沙遗址出土玉璧近200件,是长江上游地区出土玉璧最多的地方。古蜀人经过选料、切割、钻孔、刻纹、打磨和抛光等多种工序,才能最终制成一件玉璧。</p> <p class="ql-block">石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绿松石珠</span></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绿松石珠一般是作为串饰使用。此器为目前金沙遗址出土绿松石珠中形体最大、制作最精美的一件。</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3.52、宽1.96、高4.82厘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span></p><p class="ql-block">玉镯</p><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出土玉锡数量较多,选料精细、圆周极其规整,应是一种佩戴在手腕上的装饰品.</p><p class="ql-block">直径6.91、孔径6.01、厚0.8厘米、</p><p class="ql-block">直径6.01、孔径5.51、厚0.55厘米</p><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沙是全世界范围内、所有商周时期遗址中,出土玉器最为丰富的遗址。在这里出土的2000多件玉器中,唯有一件雕刻有神秘图案的玉牌,采用了独特的“减地阳刻”工艺,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又别具用心。</p> <p class="ql-block">除了以蝉比德,古人更加向往蝉蜕过程中“死而复生”的轮回。从商周至秦汉,用玉雕刻而成的蝉,既是配饰珍玩,也是丧葬礼仪中常用的礼器,或系挂、或手握、或含于口中。古人以为它能为生者避邪,使死者复活。</p> <p class="ql-block">商周有领玉璧,直径24.25厘米,孔径6.46厘米,高1.94厘米,壁厚0.52厘米,透闪石软玉。向上的阳面呈紫蓝色,其上布满大量黑色、白色沁斑;向下的阴面则呈浅白色,其上分布褐色条状沁斑及大量黑色点状沁斑。由于受埋藏环境及土壤影响,出土时器表出现阴阳两面不同的色泽效果。</p> <p class="ql-block">这是金沙遗址博物馆最为著名的文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该金饰外径12.5厘米,‌厚度仅0.02厘米,‌含金量高达94.2%。‌其图案由内外两层镂空构成,‌内层为12条顺时针旋转的太阳光芒,‌外层为四只首尾相连、‌逆时针飞行的鸟,‌象征着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柏灌氏王朝国徽图腾:太阳神鸟—鹳鸡即鸿鹄,大天鹅属!其形瘦长,飞翔极高,飞八百里,极善征高。</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p><p class="ql-block">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同时期形体较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金面具,可能是附着在青铜或木质人头像上使用。金面具的出土反映了古蜀文明发达的巫术、宗教文化,同时也展现了古蜀先民对黄金制品的崇拜。</p><p class="ql-block"> 长20.5.宽10.4.高10.7.厚0.04厘米,重46克。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表现的应该是奴隶、战俘或犯人这样的下层人物。在举行祭祀仪式时,它们和其他祭品一起被集中掩埋,献祭给神灵。</p> <p class="ql-block">‌十节青玉琮:‌这是一件‌良渚文化的玉器珍品,‌也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重要展品。‌玉琮为长方柱体,‌外方内圆,‌器上大下小,‌中间贯穿一孔。‌全器分为十节,‌每节雕刻有简化人面纹。‌这件玉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是研究古代玉器工艺和文化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玉钺</p><p class="ql-block">该器两面对称雕琢纹饰:上部以兽面纹为主,下部为卷云纹。主体纹饰以双勾阴线刻划,兽面纹四周又采用减地方法,从而形成浅浮雕的效果。此钺玉料来自本地,形制与其他玉钺有所区别,兽面纹则又明显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长22.4、宽11.4、原0.21-1.71厘米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商周铜人面形器,长15.2厘米,宽15.1厘米,厚0.2厘米,青铜质,整器形如呈上大下小的人脸,片状,上部中央内收呈桃形。宽额,圆脸庞,圆下巴。墨绘勾勒圆眼和阔嘴,并施以朱砂。</p> <p class="ql-block">商周卷云纹金喇叭形器,直径9.98厘米,高3厘米,厚0.08厘米,金质,整体呈喇叭状,上小下大,器身较高,上下两面为圆形,小平顶,中空,周壁向下逐渐外侈。腹壁上等距离分布着三朵卷云纹,纹饰线条流畅,较具美感。表面抛光处理,比较光亮,内壁未经处理,较为粗糙。</p> <p class="ql-block">金冠带:‌这是一件罕见的珍宝,‌于2001年在金沙遗址出土。‌金冠带为等宽圆圈形,‌宽度仅为2.68厘米,‌厚度仅0.02厘米。‌其表面刻有四组相同的图案,‌每组图案均由人头、‌箭簇、‌飞鸟、‌游鱼组成,‌线条流畅、‌生动清晰。‌这件金冠带象征着古蜀国王至高无上的王权和威仪。‌‌</p> <p class="ql-block">商周青铜人形器</p><p class="ql-block">长10.3cm,宽4.5cm,现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这件青铜文物整体外形与宇航服极为相似,充满了科技感。它的外形作伏卧状,躯体细长,双臂垂直,颈部有一个直径较大的圆孔,像极了宇航服头盔上的玻璃罩,并且在其臀部有一上下连接的线条,好似挂在宇航服外面的比基尼。此器造型怪异,专家们至今尚未搞清楚它的真实用途。</p> <p class="ql-block">商周铜人头,长2.6厘米,宽3厘米,高4.4厘米,铜质,形体较小.人头圆顶,头顶中部有一长条形空洞,两侧亦各有一近圆形空洞.长眉,橄榄形眼,直鼻,阔嘴紧闭,耳垂穿孔,颈部细长,中空。</p> <p class="ql-block">5月28日,“锦绣西域 万里同风——新疆丝路文化特展”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幕。</p><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共同举办,集中呈现了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涵盖先秦至宋元时期的134件(套)精美展品,包括精美的丝绸毛纺织品、珍贵的多民族语言文字的简牍文书,以及壁画、金币、珠宝、彩陶、青铜器等国家宝藏。</p> <p class="ql-block">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对兽铜环吸引参观者。</p> <p class="ql-block">一件彩绘木雕驼夫俑和一件彩绘泥塑骑马武士俑,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两人都头戴高高的尖顶帽,驼夫身着水绿色的褂子,一角衣领向外翻开,露出橘红色饰有图案的衣里,武士则身着一袭柔和悦目的乳黄色袍服——两人简直可以凑一个“多巴胺配色”组合了。</p><p class="ql-block">这两件彩俑都出土自阿斯塔那古墓群,本次展览的许多珍贵展品,也都来自这个著名的“吐鲁番地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丝路梵音”单元复刻了克孜尔石窟17号窟的原貌,附以代表性佛教故事的临摹图样,生动呈现丝路佛教文化的融合交流。</p> <p class="ql-block">一件唐代彩绘伏羲女娲麻布画,于1966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画面中的伏羲和女娲均为彩绘人首蛇身,蛇尾相交。</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伏羲和女娲是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和创世神。四川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也有诸多伏羲女娲形象。</p><p class="ql-block">而在新疆阿斯塔那墓地群,共出土了73幅较为完整的伏羲女娲绢麻画。其中,一些图将伏羲女娲描绘为汉人的形象,另外一些图将伏羲女娲描绘为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汉胡两种风格同时出现,说明新疆地区各族先民在祖先认同上与中原地区达到了深刻统一。</p> <p class="ql-block">展览中,不少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人俑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这些人俑或骑马或站立,妙趣横生。还有成套的“唐代女工”——彩绘劳动妇女俑群(复制品),非常罕见且清楚地呈现了从舂粮到烙饼的全部过程,是研究新疆古代社会生活、雕塑艺术及饮食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泥塑男供养人头像</p> <p class="ql-block">第五展厅:解读金沙</p><p class="ql-block">第五展厅设置于底层西厅,面积约830平方米,空间布局以中央沙盘为核心,围合出半封闭的主题空间。陈列主旨是梳理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秦以前的发展脉络。中央沙盘展示了古蜀文明的分布区域及其与周边文化的紧密联系。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十二桥文化——晚期蜀文化的文明历程通过图片展板和出土文物表现出金沙文化的历史背及文化发展的真实脉络。</p> <p class="ql-block">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园林区以“自然之美,草野之趣”为设计理念,绿化覆盖率高达80%,是博物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园林区中,树木和植被根据不同的特点划分为不同区域。</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