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11号,我们自驾车从平凉出发,直奔六盘山。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来到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p><p class="ql-block">六盘山不仅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军会师地之一。今年是红军长征90周年纪念,我们来到这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景区由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吟诗台和红军小道六部分分组成。要想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必须要购票乘坐景区里面的游览车。景区不收门票。</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大家乘坐景区的观光车前往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馆上面最顶部的天台。有一座很巨大的牌匾,正面是毛泽东的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侧面是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哈达铺在红军长征途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一个是毛泽东等人在哈达铺通过报纸等渠道获取了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信息,二是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哈达铺,在这里进行了整编、补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审时度势,作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为红军长征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红军通过六盘山时,毛泽东同志创作的著名诗词《清平乐 六盘山》提供了思想基础。红军长征一直被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最后的目的地并不明确,在哈达铺红军才做出了到陕北去的决策部署,让大家信心倍增。</p><p class="ql-block">在六盘山上,毛泽东挥笔写出了著名的《清平乐 六盘山》诗篇。</p><p class="ql-block">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p><p class="ql-block">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p><p class="ql-block">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p><p class="ql-block">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词中,毛泽东豪迈的喊出:“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也是毛泽东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情怀的集中体现。他手中的“长缨”象征着革命的武装力量,而“苍龙”则象征着国民党反动势力。毛泽东自信地发问:今天我们已经掌握了革命的武装力量,那么什么时候能够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势力呢?</p> <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5日至9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长征时经过六盘山地区,历时五天四夜。10月7日,毛泽东登上六盘山,展望革命前景,抒发革命情怀,吟出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豪迈词句,成为激励中华儿女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p> <p class="ql-block">1935年9月,中央红军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毛泽东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获悉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消息,决定前往陕北,并将中央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之后,陕甘支队经今宁夏西吉、原州、彭阳等县区,翻越六盘山,胜利落脚陕北。</p><p class="ql-block"><b>据美友贝博纳指出:</b>中央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是俄界会议决定的,不是在哈达铺。俄界会议是1935年9月12日在甘肃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p><p class="ql-block"><b>据我查资料:</b>中央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确实是在俄界会议之后决定的,而不是在哈达铺。关于俄界会议的召开地点,美友提供的信息是正确的,它是在甘肃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进行的。这次会议对红军的后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决定了北上左、右路军部队正式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的决策。</p><p class="ql-block">而哈达铺作为 红军长征期间的一个重要驻扎点,虽然在此地有改编的讨论和准备,但具体的改编行动——即中央红军改编为抗日先遣陕甘支队,实际上是在俄界会议后根据新的战略考虑和组织需要进行的。这一改编有利于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战斗环境和任务需求,体现了党中央对于形势的敏锐判断和灵活的战略调整能力。</p> <p class="ql-block">六盘山的风景,这里的海拔高度为2832米。我们站在天台的上面,风非常大,头上戴的遮阳帽都被吹走了。外面虽然是烈日下,但温度不高,估计在20°以下,感觉有点凉飕飕。</p> <p class="ql-block">红军用过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遵义会议结束后,中央领导人步出会场,握手相庆的情景。左起分别是:陈云、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毛泽东、朱德、邓小平。</p> <p class="ql-block">在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的率领下,进入今西吉县单家集、兴隆镇一带。鉴于红军在当地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有效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赢得了当地回族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为了表达红军与回族群众心心相连的深情厚谊,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在1935年8月15日赠送给兴隆镇南大寺一面锦旗,上书“回汉兄弟亲如一家”。这面锦旗不仅是对红军与当地回族群众团结合作的见证,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工作的成果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门“”七生五”过山炮是1935年4月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根据地桃子溪歼灭鄂军第58师174旅的战斗中缴获,也是红军带到陕北的唯一的一门山炮。</p> <p class="ql-block">修复中的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这次的红色之旅在宁夏的六盘山结束。8月9号我们一行13人从西安出发,自驾两辆商务车,第一站先到铜川市的照金革命旧址,下午赶到咸阳市旬邑县的马栏革命旧址参观学习。8月10日,我们从旬邑县的石门山森林公园出发,先到唐家大院参观,随后就赶到彬州市的大佛寺参观。随后就驾车一路西行来到甘肃省平凉市下榻。</p><p class="ql-block">8月11日,我们从平凉出发,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的六盘山镇,到六盘山红军长征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这也是我们这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参观学习结束后大家就乘车返回西安。</p><p class="ql-block">经过三天紧张的奔波,这次红色之旅圆满成功,我们大家收获满满,这次红色之旅,参观革命旧址对我们它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还能够提升我们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激发我们的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