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广州出发前往中山,上近期最火热的【深中通道】打卡…</p> <p class="ql-block"> 广州人民路高架桥上…</p> <p class="ql-block"> 远处中间是「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广州圆大厦」白鹅潭经济圈最南端,是由意大利人约瑟夫设计的一座近似圆形建筑物。大楼将建成138米高、外圆直径146.6米、内圆直径47米的33层建筑。</p><p class="ql-block"> 大楼形状像‘水轮车’,且与珠江水里的倒影形成‘8’字,寓意塑料交易风生水起。2013年9月24日,广州“铜钱大楼”经过10万元征名,已正式命名为“广州圆大厦”。2013年12月16日,广州珠江边的土豪金“圆大厦”正式落成。</p> <p class="ql-block">「广州环投集团」外观很漂亮。主要从事清洁能源生产。</p> <p class="ql-block"> 随拍…</p> <p class="ql-block">【深中通道】位于珠江三角洲伶仃洋海域,是广东省境内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以及广州市的跨海通道,是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也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交通枢纽工程,连接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沟通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功能组团,使得珠江口东西两岸进入“半小时生活圈”;同时,作为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交通纽带。</p><p class="ql-block">【深中通道】线路东起于机场互通立交,西至翠亨东互通;通道线路主体工程全长约24.0千米,其中海中段长度约22.4千米;通道线路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主线设计速度为100千米/小时,项目总投资460亿元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 进入【深中通道】先上「中山大桥」~</p> <p class="ql-block">「万顷沙互通」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起于新垦互通,穿过南沙湿地和伶仃洋后通过「万顷沙互通」连接【深中通道】,是实现广州、中山和深圳三地交通转换的重要枢纽。</p> <p class="ql-block"> 网上借图一张看得清楚明白。</p> <p class="ql-block"> 奔驰在【深中通道】上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深中大桥」于2018年9月6日动工建设 ,于2023年4月28日完成合龙 ,于2024年6月7日定名为“深中大桥” ,于2024年6月30日投入运营 。全长2826米,跨径布置为“580米+1666米+580米”,边跨钢箱梁长500米,桥面距离海面91米, 相当于30层楼高。主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高,共有213个钢箱梁节段,主梁宽49.7米、高4米。大桥设有两个锚碇,长83米、宽83.85米、高51.5米。每个锚碇重近100万吨,底座相当于17个篮球场规模。大桥设有两根主缆连接东西两侧主塔和锚碇, 主缆每根索股长约3000米、重约85吨, 单根主缆重达1.7万吨 ,由199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由127条直径6毫米、强度2060兆帕的钢丝组成,成桥阶段每根主缆最大缆力超10万吨,相当于同时承受3艘中型航空母舰重量。</p> <p class="ql-block">准备进入「深中隧道」深中隧道东起东人工岛、西至西人工岛,横穿珠江口大铲水道、机场支航道和矾石水道 ,全长6845米 ;隧道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 ,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p> <p class="ql-block">「深中隧道」顶部设计的蓝天白云天幕,由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的灯具按不同角度排列组合而成,不仅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也兼具安全诱导、变色辅助的功能—可惜这个美丽的设计被关闭了,因开通以来有太多的车辆为拍照而造成堵塞,只能……</p> <p class="ql-block"> 七月十号曾在飞机上拍到的【深中通道】在海上如“长龙入海”,震撼人心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深中通道】的开通,顺也带旺了【中英街】。</p><p class="ql-block"> 我这过了三十几年第二次来到这里,一点印象都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区交界处,背靠梧桐山,南临大鹏湾,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成,原名“鹭鹚径”,长约250米,宽约3—4米,深圳香港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为界,与香港一街相处,需办理通行证才能进入“中英街”,故“中英街”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p> <p class="ql-block">【甘坑村】起源于明清时期,是第四次客家大迁徙的产物。据《新安县志》记载,明末新安县分3乡7都57图509村,甘坑属7都116村。 350多年前,甘坑村的始祖、广东梅州客家人谢文明、卓美发来到甘坑,因此地景色宜人,遂定居于此,在此繁衍生息,因此留下了众多的民居、古建,包括众多的炮楼、碉楼、骑楼、吊脚楼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匆匆过客…随拍…</p> <p class="ql-block"> 一日游愉快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