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 class="ql-block">角度不仅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也影响了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正如苏轼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视角带来不同的感受,这也提醒我们换位思考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世间万物形态各异,人亦如此。每个人的经历、立场、认知各不相同,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有所不同。正如《哈姆雷特》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形象,这种差异正源于角度的不同。</p><p class="ql-block">《庄子》有言:“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若非我身,何能知我悲喜?许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生活的表象,而忽视了深层的真相。偏见与武断往往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p><p class="ql-block">盲人摸象的故事广为人知:摸到象脚者认为大象如树干,摸到象鼻者则觉得大象像水管,摸到象牙者认为大象如玉般润泽。他们的结论虽各有不同,却都是基于真实的大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角度带来不同的认知。</p><p class="ql-block">《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写道:“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唯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p><p class="ql-block">立场不同,角度亦不同,换位思考方能真正理解他人。正如所言:“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唯有换个角度看问题,才能更全面客观地理解他人的立场与感受。我们常常被自己的立场局限,而忽视了他人的感受与经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待世界,我们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换位思考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身修养的提升。</p><p class="ql-block">本期主题为《角度》,欢迎大家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话题,时间为2024年8月11日至2024年8月18日。</p><p class="ql-block">投稿写作要求:</p><p class="ql-block">请亲笔写新作。投稿请@周主持人。</p><p class="ql-block">字数最好在2000字以内, 可酌情例外。</p><p class="ql-block">请不要前后缀地址、时间之类。</p><p class="ql-block">避免敏感词汇。</p><p class="ql-block">古诗词,请先行自检格式、韵律、平仄,合格后再提交;</p><p class="ql-block">现代诗、散文、小说等,须文笔流畅,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请反复修改后再提交。</p><p class="ql-block">题目格式示范:</p><p class="ql-block">古诗词类</p><p class="ql-block">【词牌名】题目</p><p class="ql-block">作者名字</p><p class="ql-block">现代诗、散文、小说等投稿格式:</p><p class="ql-block">题目</p><p class="ql-block">作者名字</p> 目录 <p class="ql-block">1. 相对论与视角的奥秘 /宋竞明</p><p class="ql-block">2. 我眼中的西楚霸王 /龚如仲(Ralph)</p><p class="ql-block">3. 谈共情 /颜如玉</p><p class="ql-block">4. 鲜花盛开的路上 / 小涟漪</p><p class="ql-block">5. 医场收礼不可倡 /江毅</p><p class="ql-block">6. 去了一趟加国展览中心 / Sally</p><p class="ql-block">7. 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 /薛昭建</p><p class="ql-block">8. 尘世可恋,来生可盼 /谷中的百合花</p><p class="ql-block">8. “角度 ”乱 谈 /萬沐</p><p class="ql-block">10. 烟气中的喜欢及尺子与角度 /曹晓梅</p><p class="ql-block">11. 高度决定视角,视角决定风景 / 蔺建国</p><p class="ql-block">12. 塞婆叨叨风 / Jenny舒瑜</p><p class="ql-block">13. 视野与角度 / 原野</p><p class="ql-block">14. 漫谈角度 /童仕唐</p><p class="ql-block">15. 摄影师的角度 / 杨鸿 </p><p class="ql-block">16. 天地鼓掌哗哗哗 / 庞进</p><p class="ql-block">17. 夏日聚会的场外之音 /春晓</p><p class="ql-block">18.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米阳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相对论与视角的奥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宋竞明</p><p class="ql-block">在我们日常的世界中,时间和空间似乎是固定不变的。即时空是不随观察角度而变化的。我们走过的每一段路程,经历的每一时每一刻,仿佛都是恒定的、不受动摇的。但在20世纪初,现代物理学之父、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这一看似坚固的常识,揭示了一个更加复杂而深邃的宇宙—一个时间与空间相互交织、不断变化的世界。</p><p class="ql-block">相对论的核心在于它对视角的重新定义。根据狭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依赖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换句话说,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并不固定,而是会随着观察者的速度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并非微不足道,而是在极端条件下显得尤为明显。例如,当一艘飞船接近光速时,飞船上的时间会相对于地球上的时间显著减慢。对于飞船上的乘客来说,可能只过了几分钟,而在地球上,已经过去了几年,甚至几十年。这种现象就是著名的“钟慢效应”。也正对应了神话故事中“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的说法。</p><p class="ql-block">历史记载中,关于此说法最早出现在西晋时期的“王质遇仙”的故事中,它是这样描绘的,一位樵夫,名为王质在砍柴的路上遇到了两位正在下棋的“仙人”,而被吸引的看完一局,回到家中发现已经过了数百年,早已经物是人非。</p><p class="ql-block">但在这个故事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天上与地上时间的换算,后来,古人通过星辰布局得出了“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说法。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天体的运动造成的,因为古人对时间的划分还比较模糊,一开始还遵循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规律,之后根据太阳位于中天的位置将一天分为了12等分,即我们常说的12时辰,并把同一颗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恒星日。</p><p class="ql-block">受地球自转影响,同一恒星包括太阳到达地球中天时,位置会有所不同,经过推算,发现一个太阳日要比一个恒星日要多运行3分56秒,大约4分钟的时间。一天4分钟的差距,那么一个月差不多2小时,是古人们的1个时辰。因此古人就认为,天上恒星的1个时辰,相当于地上的一个月,那么天上的一天,正好就是地上的一年,这样看来古人还是挺聪明的。刚刚过了“七夕”节,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牛郎与织女每年在鹊桥上相会一次的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现在看来并没有秦观咏叹的那么悲催了,因为对天上的织女来说,她和牛郎就是天天在见面,岂不在朝朝暮暮?如果是,便胜却人间无数了!看来从前的古诗人还真是有点“杞人忧天”了,“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当代的我们人类还是“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吧。</p><p class="ql-block">这种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让人类意识到,宇宙的本质并非是一个单一、固定的框架,而是取决于我们所处的视角。每一个观察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与空间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中,事物的发生顺序、时间的快慢以及距离的远近,都是相对的。</p><p class="ql-block">在更广泛的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进一步探讨了重力对时空的影响。根据这一理论,质量会扭曲时空,使得光线弯曲,时间流速改变。这意味着,越靠近大质量天体,时间流逝得越慢,空间也会随之扭曲。这种视角的变化再次强调了相对论的核心理念:我们对宇宙的感知,始终受到我们所处位置和状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相对论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学理论,它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角度”这一概念的新方式。相对论告诉我们,在这个宇宙中,没有绝对的视角,每一个观察者都是独特的,而这些独特的视角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多维理解。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但这些结论并非彼此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p><p class="ql-block">相对论带来的不仅是科学上的革命,更是哲学上的深思。它提醒我们,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多样。无论是物理学中的时间与空间,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道德标准,角度的多样性使得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不再是单一和线性的,而是丰富而多维的。</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宇宙中,相对论教会了我们一个宝贵的哲理:尊重每一个独特的视角,因为它们共同编织出了我们所认知的世界。</p><p class="ql-block">【七律】 天上人间话时空</p><p class="ql-block">天上人间时不同,百年能得几回通。</p><p class="ql-block">青春未尽心犹壮,白发难衰岁勿空。</p><p class="ql-block">万古乾坤征梦里,千般花草驻魂中。</p><p class="ql-block">爱因斯坦论相对,宇宙深宏角度穹。</p><p class="ql-block">附:《角度》这个题目非常具有开放性,能够从很多不同的视觉角度来进行探索。例如科学角度、哲学角度、艺术角度、医学角度等等诸方面。昨天做了一个梦,梦中遇到了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那天去安大略湖边的浅滩上,正欣赏着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远远却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不是老梁吗?我激动地高声呼喊着她: “老梁老梁”,她似乎听到了我的声音,朝着我的方向看了一眼,但却是一脸惘然如隔人世的样子。难道她认不出我了?等我走到她眼前,她依旧面无表情,我失望地看着她,问道:“老梁啊,你不认得我啦?我们是从前在武汉华科大时就认识的。”,这时她忽然诧异地说:“你的声音好熟悉,可我真的看不见你的脸庞。对不起,我患有‘选择性失明症’,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正是“回首乡关,望断孤云惘然”,“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这个梦中故事让我寻思着是否可从医学角度结合本周主题《角度》再来浅谈一下’"选择性失明症"等有关问题,如果碰到厌烦的人就选择“失明”这个角度,视而不见;而碰到喜欢的人就选择“复明”,望穿秋水不还家,潸潸泪似麻。看看这种角度的切换是否可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 我眼中的西楚霸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龚如仲(Ralph)</p><p class="ql-block">无论是对待一个人或是一个团体,站在不同的角度,便会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比如,在评论天平天国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上,革命者或是草莽者称太平天国起义为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大事,洪秀全等一众起义军首领为大英雄。但是,在当时清王朝及镇压农民起义最为卖力的湘军主帅曾国藩的眼里,太平天国起义军就是一帮子大逆不道的叛匪和草寇,必须把他们碎尸万段方才解气。</p><p class="ql-block">同样的道理,不同的人在评价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时,也是各自不同的。有些人一提到项羽,他们会竖起拇指,大声赞曰:“楚霸王力敌万人,气吞如虎,威震海内。”“即便是垓下一战败于刘邦,最后自刎于乌江,未能问鼎天下,但仍然是大英雄也。”更有意思的是,宋诗词大家李清照以一首脍炙人口的五绝定格了她心目中的项羽,其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么问题是:一,项羽为什么会失败?二,项羽到底是不是人杰?</p><p class="ql-block">从我的视角来看,我认同“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理,所以项羽的失败和他到底是不是让人称道的英雄这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有些历史人物,如抗元的文天祥,抗清的史可法,他们虽败犹荣,是后世代代敬仰和传颂的英雄。然而以我之愚见,项羽充其量不过是个力能扛鼎、战场上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勇猛奇人,他不配英雄或人杰之称号。</p><p class="ql-block">您可能要问我了:“大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楚霸王战功显赫、名扬天下,怎么就不是英雄豪杰了?”您先别急,本文只是我独家之言,至于本文观点到底对与不对,那就见仁见智了。</p><p class="ql-block">我以为,凡大英雄者,必须具备大智慧、大格局、大仁爱这三个起码条件。纵观项羽短短三十一年波澜壮阔的人生,他是绝对是无敌猛士,传世名将,但绝非失败之英雄。</p><p class="ql-block">首先,项羽缺乏政治家的大智慧,更不通晓帝王之术。</p><p class="ql-block">比如,攻破秦国首都咸阳后,他想到的不是乘军威正盛、人心归己的大好形势去扫荡江湖上其它的起义部队,借以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而是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尤其是分封刘邦为汉中王,这在无意间为自己留下了“楚汉相争”的大祸患。更有甚者,已经意识到刘邦是自己的死对头,是最有可能与自己在逐鹿中原上作最终决战的劲敌,然而项羽不听其亚父、大谋士范增的“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的建议,反而放虎归山。就这样,项羽丢掉了消灭政敌的最后良机,为自己将来送命于刘邦埋下了祸根。令人叹惜者,项羽不善于利用人才,放着韩信、陈平这等顶级帅才、能臣而不用,逼得贤才在楚地无法施展才华,他们最终选择了投靠汉王刘邦,反过来帮汉王攻打楚王。后来韩信评论项羽时说道:“项王之为人也,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p><p class="ql-block">其二,项羽缺乏大格局,可以说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p><p class="ql-block">大败秦军,攻克咸阳后,倘若项羽的格局是一统天下,建立秦朝后的“楚朝”,那么他就应该在秦都城咸阳安定人心、广纳贤才、建设新都,然后以咸阳为基地,与众文武共襄帝王大业,研究下一步如何一统江山。然而,如恋家之小儿,项羽反而更加怀念故土楚地彭城,决定放弃咸阳,挥师楚地。后来有人劝项羽说关中富饶,可以成王霸之业。但项羽只是迫切地想回到江东,于是不听。那人见劝说无效,不觉失望,于是讽刺地说道:“都说楚国人是戴帽子的猕猴,果然是这样”。项羽听到后大怒,竟然下令将那人投入锅中烹杀。 这样气量狭小、目光不远的人如何能成大业?他能算是有大格局的领袖吗?</p><p class="ql-block">最让我难以认同的是,项羽在垓下战败后,明明可以度过乌江退回楚地,养精蓄锐后以图东山再起,但固执的他竟然以“无法面对江东父老”为主因,拔剑自刎于乌江。多少年来,许多文人雅士大大赞扬项羽这种“宁死不屈”之精神,赞其为大丈夫、真英雄。但读者诸君是否想到过越王勾践?勾践被吴王打败后,国家灭亡,本人被俘,但他没有走上一条以死来谢越国百姓的“壮烈之路”,而是忍辱负重,麻痹吴王,最后取得吴王信任,放虎归山。到了越国后,越王卧薪尝胆,韬光养晦,最后一举击败吴王,图就霸业。与勾践相比,项羽格局当然是小了许多。当然,就个人魅力或人品而言,我不在此将项羽和勾践二人作为对比,我只是就事论事,谈谈成与败的道理而已。</p><p class="ql-block">其三,项羽生性残暴,杀人如麻,非仁德之君,其事实如下:</p><p class="ql-block">1)项羽自从跟随其叔父项梁打天下开始,就以凶残杀人为特色。明明是会稽郡守殷通出于信任特邀项梁、项羽叔侄二人到会稽共商如何加入陈胜吴广起义队伍之大事,项羽却出其不意地将殷通斩杀,并同时击杀殷通部下一百余人,收编了殷通的部队,最后以项家军的名义参加了起义大军,此为不仁之举。</p><p class="ql-block">2)巨鹿之战大破秦将章邯后,项羽竟然残忍地坑杀了缴械投降的20万秦军。</p><p class="ql-block">3)攻破襄城后,项羽下令坑杀全城百姓。</p><p class="ql-block">4)攻入咸阳,项羽杀秦王子婴,火烧王宫,大火延续了三个月方才熄灭。</p><p class="ql-block">5)战败齐国诸侯田荣后,项羽将齐国降卒全部坑杀。</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无德之人如何担待得起人杰二字。我的想法是:凡为君、为将者,除了胸有丘壑、勇武过人、善于用兵外,仁德二字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如刘备般的仁义中略带虚伪,但仁义的大旗是一定要打的,否则的话难以取得民心。至于一个人能否取得最后的成功,那就另当别论了。</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一句话,项羽是历史名将,是改变历史的巨人,但他绝不是失败的英雄或人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3. 谈共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颜如玉</p><p class="ql-block">所谓共情,就是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他的心情和想法。</p><p class="ql-block">年轻的时候,特别不会共情。凡事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大学时,我们班上一女生得知她心仪的高年级已毕业的男生结婚的消息,哭得昏天黑地,我却不太理解。心想明知人家有女朋友,这种事肯定会发生呀,应该有心里准备呀,怎么会这样悲痛欲绝呢?然后其他女生就说我太不懂事了。</p><p class="ql-block">我后来才理解了她,因为那个男生没结婚前,她一直怀有希望,哪怕希望不大,但存有一丝希望也是希望。结果得知人家结婚了,希望彻底破灭了,所以要大哭一场,跟曾经的感情彻底告别。</p><p class="ql-block">我家王三三是个不善言辞的内敛之人,他不开心的时候,不像我,总是嚷嚷着,我不开心不开心!他会一言不发,表情凝重。这个时候,我会小心翼翼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然后他就会说岀来。</p><p class="ql-block">我家儿子特别在乎我们对他的评价,很怕我们批评他。当他做错了事的时候,我刚要开口说他,他说,我做错了事,我肯定比你们更难受。我想,也对,他是当事人,他一定更懊恼。于是,我就忍住不批评他,改口安慰他。所以,以后当儿子自责时,我会安慰他说,妈妈在你这个年龄还不如你做得好,你已经很好了。当然,你还有改善空间,可以更好。</p><p class="ql-block">朋友有时候遇到糟心事,找我吐槽。我也明白她不是寻求建议,只是诉诉苦,释放心理压力。我用不着当心灵导师,给她开良方。她说什么,我安静听,然后偶尔附合她两句就行了。</p><p class="ql-block">公司的上司工作压力大,有时候对我说话不客气。我也明白,他不是针对我个人,他只是需要释放情绪,我不能跟他计较。</p><p class="ql-block">因此,学会共情,就是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知道别人的难处,别人的不易,凡事替别人想。不站在自我的角度考虑,就不会觉得事事委屈,好像全世界都欠自己。而是恰恰相反,有这么多人靠近自己,人缘还是不错的。说白了,共情其实就是爱人如己。什么时候做到了爱人如己,共情就很容易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4. 鲜花盛开的路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span>涟漪</p><p class="ql-block">人生如同一场旅途,我们常常被前方未知的风景所吸引,渴望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改变一个角度,改变一条线路。只是由着GPS,由着惯性,毫无惊喜的度过一天。</p><p class="ql-block">曾经,我的通勤路线,让我每天在车水马龙中穿梭,急匆匆地赶往工作地点。那条路线虽然快捷,但也充满了拥堵和喧嚣。</p><p class="ql-block">偶然的一天,我发现了一条更为安静的小路,车辆稀少,景色怡人。于是,我心生向往,开始每日走这条小路,享受沿途的美景。</p><p class="ql-block">最初的几天,我为这条新路线所陶醉。清晨的阳光洒在树梢上,可以看到飞机超低飞行。鸟儿在枝头歌唱,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我欣赏着这片宁静的自然风光,内心感到无比平静和满足。我以为自己找到了通勤的最佳路线,虽然只是几分钟,却可以享受通勤的乐趣。在多伦多应该不多见吧。</p><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这条路并非完美无缺。看完风景的路上,大货车逐渐增多,它们的出现打破了我原本的宁静。有时,我不得不减速甚至停车,等待这些庞然大物通过;有时,我感到一丝不安,担心自己会被忽视在这些巨大的车辆面前。</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又重启GPS,它把我引导到另一条更好走的小路。</p><p class="ql-block">职场很多年之后,终于实现开车15分钟,两天在家办公的美好日子。</p><p class="ql-block">还有路上风景可以看,不走高速。</p><p class="ql-block">曾经路过这,是疫情期间,车辆拥挤。大家排队打疫苗。多少年过去了!</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我学会了变通,从另个角度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与其关注那些大货车带来的不便,我选择更加积极地看待这段旅程。我学会了避开高峰时段,选择更加适合的时间段出行,以减少与大车相遇的机会。我还在驾驶时更加小心谨慎,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通过这些调整,我发现,那些曾经让我困扰的小问题不再那么重要,而我也可以更加轻松地享受沿途的美景。</p><p class="ql-block">最终,我选择了更完美的路线。它带给我的平静和愉悦是不可替代的。我学会了在挑战中,寻找机会,在不完美中发现美好。我不再为那些小小的不便而烦恼,而是专注于享受旅程中的每一个瞬间。正如我车里的老歌唱道的:“就算有太多的辛苦,也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生活就是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视角。这条路,走过你,心里有鲜花盛开一样的美好。这是我精心选择的,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更多精彩内容请打开🔗欣赏</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yvv6j9?first_share_to=group_singlemessage&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36071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鲜花盛开的路上/小涟漪</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5. 医场收礼不可倡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江毅</p><p class="ql-block">我族是礼义之邦。但从另一角度看,送礼,如果目的方式场合不合适,就不再是礼仪美德,甚至可能是有害社会和个人的陋习。比如医场、上下级、人事部门、商业场等等场合的一些送礼。</p><p class="ql-block"> [汉字诗话]【礼】医场收礼不可倡</p><p class="ql-block">不知何时生出的病,</p><p class="ql-block">有医护索厚礼先行。</p><p class="ql-block">手术刀炫幻无影,</p><p class="ql-block">贪心模糊了准星。</p><p class="ql-block">正常服务变竞价剥削,</p><p class="ql-block">患众陪属无助的疼。</p><p class="ql-block">礼品,</p><p class="ql-block">本人间暖心轻云。</p><p class="ql-block">却在错误场合,</p><p class="ql-block">泛滥腐败歪风。</p><p class="ql-block">*礼,示字旁一个乚。示字旁表示展示;乚此处表示行敞臂迎进礼。字义:礼仪,礼品,规范。</p><p class="ql-block">*送礼,如果目的方式场合不合适,就不再是礼仪美德,甚至可能是有害社会和个人的陋习。</p><p class="ql-block">我前不久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术前和医生(华人)只见过一面。根本没有送礼的事。可她手术做得非常好。非常感慨。我坦白,出国前做过一次手术。那次术前给主治医生送了礼的。据说现在还有不少给重要医护送厚礼的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6. 去了一趟加国展览中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Sally</p><p class="ql-block">在那个飘雪的日子里登陆多伦多,就像掉入了雪窝,一出机场就看见白雪皑皑、大雪纷飞,365天近200天不是下雪就是在化雪。</p><p class="ql-block">认识它16、7年了,模样变化不大,高峰时段高速公路拥挤堵塞、普通公路坑坑洼洼,建筑拖拖拉拉,修建工程乌龟一样。比起国内大都市飞速发展,多伦多就像一个大农村。特别是近几年退休后陪孩子长住,感觉越来越不好。刚来时还可以夜不闭户,环境宁静祥和。但自从小土豆掌权以后,接收大量“各样五花八门的人才”移民,现在治安越来越差。撬门入室如入无人之境、偷盗汽车如开自己车顺手便利。犯罪率稳步上升,而经济快速下滑。地税水电费物价飞涨,导致生活压力超级大,民众怨声四起。感觉多伦多越来越贫穷落后,加拿大真正成为大家拿、艰难大。即使说它“好山好水”但带个后尾—好寂寞。</p><p class="ql-block">去了一趟加拿大国家展览中心,从加拿大展览中心沿着湖边走过长长一段路。沿途走到CN塔脚下,与曾经世界第一高的建筑物来了一个近距离接触。沿途看到几百年前的火车,看到现代科技Rogers公司,看到更多的汽艇游船码头,看到耸立云天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才明白欣赏多伦多的角度,才明白多伦多为什么连续多年被联合国评为最宜居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乘火车到达加拿大国家展览中心站,从一出火车站就感受到加拿大的美—看到众多科技的设施、看到了高头大马、看到了娱乐设备、小孩子玩具各种喜爱的美食图片……</p><p class="ql-block">加拿大国家展览始于1879年,几乎每年的八月第三个周末开始举办一次为期两周以上的活动。展出集大城市繁华、各种科技智能先进技术与人文科学,以及生植物动物环保食品。大到国家工程、小到衣食住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p><p class="ql-block">它规模庞大、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周围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成林、草坪茵茵、繁花锦簇、五彩缤纷。喜欢静的可以找到舒适优雅、环境秀丽、吃喝玩乐设施齐全的场所,看水看湖、赏景、晒太阳、独处。爱热闹的人可以游水、嬉戏、骑行、划艇、打游戏、看演出等等各种娱乐活动。</p><p class="ql-block">加拿大真是一个天地人和、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科技发展创新共存共荣的神奇灵性美好之地。为什么说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就是发达国家:繁花都市休闲客,它允许你躺平—什么都不做,也不愁吃不愁穿。富在深山有朋友—安大略湖边各种肤色、各种族裔川流不息,只有富裕才敢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p><p class="ql-block">去了一趟加拿大国家展览中心终于明白了—它是上帝拣选的、美丽富饶、先进、生活优渥、悠闲舒适,有水万物生机勃发,上百年前就科技发达,人文科学优裕、集天地人和动物灵性与神奇于一体的宝地。所以它太好了……</p><p class="ql-block">可惜它又太善良,多少人都想分一羹,所以来的不要脸的人太多……把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地区和平稳定的国家逐渐在摧枯,把人们的热情和善良慢慢侵蚀,激怒了原本宽厚包容的人们,安省省长近日强硬表态“针对有些移民,我们已经受够了”“不管来自什么种族什么背景,想成为安省居民,请和睦相处、请适可而止”……它富足肥沃,可以不在乎你的多吃多占,但是你要爱护它。 </p><p class="ql-block">多伦多,这片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平衡的地域,其清新的空气、碧绿的森林、清澈的湖泊,是无数人心中的理想家园。盼望着在这个土地上的所有的人都珍惜眼前的一切,爱自己的同时可以更多的爱这个和平、安逸的地方,让它更加温暖、金碧辉煌,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的美好家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7. 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薛昭建</p><p class="ql-block">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的福州才女林徽因,不仅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和诗人。</p><p class="ql-block"> 林徽因生长在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祖父是进士出身,曾任杭州知府,是一个接受新式教育的传统知识分子。父亲林长民是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参与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务。他一生反对军阀割据,因参与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而被杀害。林徽因的叔叔林尹民和林觉民都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另一位叔叔林文也是一位革命烈士,与林尹民、林觉民并称为“黄花岗三林”。林徽因的同父异母弟林恒,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后成为中央航空学校的学员并在抗战中英勇牺牲。因此可以说,林徽因的家庭真是“满门英烈”。</p><p class="ql-block">林徽因从小就展示了她多才多艺的一面,她精通诗、文、英语,尤其在绘画和素描方面,天赋异禀。1920年她十六岁时,随父亲游历欧洲,走过许多大城市。在伦敦期间,受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1924年与梁思成双双赴美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因当时的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生,她只得入读该校的美术系,但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成为第一位修完建筑系课程的女性。回国后与梁思成共同创办了东北大学的建筑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影响了几代中国建筑师和学者。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学上有突出贡献,她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和贡献者之一,尤其是她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她还致力于传统工艺美术(如景泰蓝)的传承和创新。</p><p class="ql-block">林徽因还积极参加文学创作,著有“林徽因诗集”和“林徽因文集”等作品。她具有令人惊叹的文学造诣,著述文章别具一格,充满了诗意而又不失科学严谨,散文充满灵性,诗歌更是脍炙人口,代表作包括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小说“九十九度中”等,这些作品展现了她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此外,她的个人品质和人格魅力也深受人们的敬仰。她的卓越才华和贡献,让徐志摩想了一生(甚至为她而抛妻弃子),梁思成爱了一生,金岳霖念了一生(以至于为她而终身不娶)。</p><p class="ql-block">然而,如此优秀的一位才女美人,她的人生道路也一样坎坷,留下许多遗憾。她是近百年来被人误读较多的民国才女,很多人对她的美貌和情感评头论足,这主要是源于人们看待人和事物时的角度不同。</p><p class="ql-block">由于林徽因自小就沉浸在新文化的熏陶之中,不但敏而好学,对于古典文化素养深厚,更是勇于实践新思想新观念的践行者。她热衷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反对旧社会对女性的种种束缚,她的行为作风无不彰显出挑战传统的锐气。早在结婚前,梁思成的姐姐梁思顺,就对林徽因看不顺眼,觉得无法接受一位新派人物的弟媳妇。梁思顺虽也接受过新式教育,但传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封建礼教十分看重,认为女孩子就应该谨守闺阁,遵循“三从四德”,林徽因的新派作风显然与此格格不入。1923年,梁思成因车祸受伤住院,林徽因(当时尚未与梁结婚)每日都会去医院探视,为他擦身、读报、讲笑话,这在外人看来只是小小的人情世故,但在梁思顺看来却是“伤风败俗”,思顺跟她母亲(即林徽因的未来婆婆)一起对林徽因的举动大加指责,直言“男女授受不亲”。由于观念和作风的大相径庭,难免会产生矛盾和争执,因此婚后林徽因跟她的大姑姐梁思顺之间水火不容,这也严重影响到了她的家庭生活。林徽因的一些行为也引起了梁家人的非议,比如她跟徐志摩的情感纠葛遭到外界广为传播。此外,林徽因十分热衷于文学艺术,她的作品想象奇逸,行文大胆热烈,在梁家人看来,一个女孩子如此露骨地展现自我,实在有悖礼教,难怪会招来流言蜚语,特别是一些露骨的爱情篇章更是引起了舆论的强烈非议,有人批评她“不检点”,“过于放荡”。</p><p class="ql-block">冰心与林徽因不但是福州老乡,她俩的丈夫(即吴文藻和梁思成)还是清华大学的同窗好友,本来她俩的关系十分亲密。她俩虽然都是杰出女性,但她们的性格、气质、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却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互相看不顺眼。林徽因跟徐志摩之间的情感纠葛,是导致她们关系破裂的一个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风华绝代的的民国才女林徽因的故事告诉我们,角度不仅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世界,也影响了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不同的视角带来不同的感受,这也提醒了我们换位思考的重要性,立场不同,角度亦不同,换位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他人,换位思考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身修养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8. 尘世可恋,来生可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谷中的百合花</p><p class="ql-block">七月下旬,城市正在被热浪炙烤,他被送到了这个医院的安宁病房,也就是临终关怀病房。顾名思义,这里住的都是生命最后时期的人,没有任何的治疗方案,只是等待走完尘世间的路程。</p><p class="ql-block">他躺在病床上,呆呆地看着病房的窗子不动。窗外,一棵大树正对着窗户,茂密的树叶被风吹得上下舞动,好像盖着薄毯子下的起伏的胸膛,他那不能平静的心情。</p><p class="ql-block">这是第四个没有他太太陪伴的夏日。四年前的初春,他的太太也住在这个病房,因为癌症复发,无法医治。当时疫情防控,他无法随意出入,所以就被允许住在病房里,陪伴他的太太。</p><p class="ql-block">每天他都会在太太昏睡的时候,走到窗前看外面的世界,看嫩绿的新叶萌发在空旷的枝头上,看草地越来越青翠茂盛,看早春的迎春花、风信子开始绽放,随后会有芍药花、鸢尾兰、玫瑰花依次盛开。整整三个月,他日夜守护,只是希望他的太太可以在世上多活些日子,可以看到大树成荫,看到荷塘月色,看到姹紫嫣红的秋景,以及白雪皑皑的银色。他们结婚四十多年了,一起远离故土,在这个异国他乡跌打滚爬,从来没有分开过。可是她即将离开他,留下他孤独终老,太太不愿,他也不舍。</p><p class="ql-block">他们的爱情,在众人眼里,很让人感动。太太美丽善良温柔体贴,说话轻声细语的,从来没有见过她提高音量,但是非常能够吃苦耐劳,她做个人护理工作时所照顾过的客户,都非常喜欢她。而他是在南方出生长大的北方人,生性耿直,好乐于助人又喜欢打抱不平。每当他心情不好脾气暴躁的时候,她都会在旁边安静地看着他,听他诉说,将心里的怨气倾倒出来,然后陪他唱唱歌走走路聊聊天。他爱她是有目共睹的,他是火,她是水,因为爱情,他们彼此水火交融。</p><p class="ql-block">可惜最终她没有等到这里最美丽的秋天,在那个夏日,她离他而去,在遥远的另一个空间里安眠。</p><p class="ql-block">太太离世后不多久,他也被诊断得了癌症。他没有惊慌失措,他对专科医生说,不要有太多负担,如果治疗有效,他在余生多陪伴儿子;如果治疗无效,他就会很开心地去陪伴他的太太。</p><p class="ql-block">独居的日子里,每天他照常烹煮他太太喜欢吃的菜肴。用餐的时候,桌上依然是两副碗筷。他把饭菜端上,对着骨灰盒说,我们开饭啦,然后斟满小酒杯,他陪着她慢慢用餐。他也常常会播放太太喜欢的歌曲,坐在窗前,看夕阳余晖,看朝霞满天,看星空皓月,看四季轮回,如同他们在一起的最后几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现在,他因为癌症复发多处转移,无法医治也来到了这个病房,如同他深爱的女人。他已经不能像从前那样站在窗前看外面的世界,只能在病床上看到窗外的那棵大树,郁郁葱葱的树叶开始有些泛黄了,夏天已经接近尾声,就像他的生命一样,正在走向人生的终点。</p><p class="ql-block">他想起了曾经与太太的约定,他们不仅今世在一起,还要在来生再见,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逗留的时间太短,才过了耳顺,还没有从心所欲,还没有好好享受过悠闲的退休生活。他看着窗外的夏日天空,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轻,他仿佛看到他太太微笑的脸庞,挥动的双臂,在召唤他。他喃喃低语说,亲爱的老婆,等我!秋天正在路上,如约而至,我也正在路上,在赶去与你相见的途中。</p><p class="ql-block">世上许多的人对于死亡是充满了恐慌和拒绝的,或许是留恋红尘烟火,或许是对亲人的牵挂,或许是对阴间的未知而惧怕,或许有未竟的事业或心愿……但是死亡对于他来说,却是一种幸福的盼望,一种回家的感觉,一种与相爱的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他在等待,等待着那个时刻,等待他重回她的怀抱,回到起初,回到那个爱的泉源良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9.“角度 ”乱 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b> 萬沐</p><p class="ql-block">“角度”一词可以作为方法论来分析问题,但对“角度观”的过分使用,给很多人的偏执或者自私自利找到了借口。其实角度不同其所以造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甚至“盲人摸象”,就是因为观察事物缺乏高度或者自我的利益观作怪。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的高度,其实并不完全来自知识,是来自于胸襟,更关键是来自于道德。古人讲:“以德配天”,可能是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李白诗有“虎鼓瑟兮鸾回车”,实际上并非完全是他浪漫的想像,更不是他的狂妄,而是表达了他追求的一种道德高度,体现的是自然界的物我一体,比起老子的“万物并行而不悖”的境界更高,体现的是一种忘我后的天道世界,我以为,这首诗有很高的哲学意义。</p><p class="ql-block">尽管老虎、凤凰和人的生命角度天差地别,对事物的判断根本就不在一个空间上,但是在这首诗中却能如此和谐,原因在哪里?就在于生命的高度超越了角度。尽管这是一种诗人的理想,但却揭示了生命高处的终极哲学。</p><p class="ql-block">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曾在中国大陆一度遭到批判,其理论判断就是孔子轻视劳动人民,其实这是一种天大的冤枉,孔子他什么时候将劳动人民,定义成“小人”了?在孔子的眼中“君子”和“小人”的判断,“上智”与“下愚”的认定,指的都是道德范畴的事。想像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自私自利,有的人却能推己及人,更有为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做出巨大牺牲者,这不就是“君子”立世,与“小人”立世的分野吗?有的人只讲自己的角度,有人却讲社会的高度,这不就是“上智”处事,与“下愚”处事的区别吗?立足点不同,生命效应不同,这不是高下立判吗?孔夫子何错之有?</p><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国内报载,沈阳一位老人,靠着自己蹬三轮车资助十多位贫困大学生,结果这些大学生毕业以后,竟无一人再和老人联系。老人晚年贫病交加,却只能靠当工人的儿媳妇的微薄工资来生活。当然,这些大学生也许从自己的角度讲,生活并不宽裕,但如此对待自己的恩人,是不是缺德到了极点?而老人尽管是一个蹬三轮车的苦力,却拿自己的血汗钱,资助素不相识的贫困生,岂止是报纸赞赏的“道德高尚”,简直就是义薄云天。在角度和高度的博弈中,“小人”与“君子”的分别不是一清二楚吗?</p><p class="ql-block">再举一个例子说,《桃花扇》中的柳如是和钱谦益,李香君和侯方域,身份不同,但孰为君子、孰为小人,这也不是很明白的事情吗?回到角度和高度,按说钱谦益和侯方域二人都是饱读圣贤书之士,而且世代簪缨,站在民族的高度,应该清楚降清意味着什么?但他们却坚持了衣食利禄的角度;而柳如是和李香君贱为烟花女子,却突破了自己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就是高度完全可以突破角度。</p><p class="ql-block">小人与君子的形成,其实就和角度与高度有很大的关系。格局小的只关心自己的角度,格局大的人,自然就有全局观,能推己及人,做事有高度,利益社会,利益国家。所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就形成了中国儒家政治的理想和士大夫的人格追求,其所以能成为中国人的政治格言,就在于完全突破了小我的角度,成就了一种大我的高度。</p><p class="ql-block">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对立,后冷战时期又是各种各样的文明冲突,其实,对立什么?冲突什么?还不是完全站在各自角度,为了自我国家、自我集团利益的自私自利之心在作祟。如果真正做到“和而不同”,不就会避免很多的战争和冲突吗?</p><p class="ql-block">现代社会人们的各种贪婪、腐败、偷盗以至凶杀,其实也都是过分执着于维护自我、利益自我的角度。</p><p class="ql-block">我在国内某地工作时,在报上看到当地一个新闻,因为筒子楼里楼里一家挂在窗户上的拖布的水滴到了楼下的一家,两家由开始的争执,到最后对骂,继而发展到撕扯。由于当天是周末,两家又都有亲朋好友来聚会,结果在火锅和老白干的作用下,双方男女和亲友团全部都义愤填膺,个个奋勇向前,而且菜刀、铁棍一起上,短兵相接,血肉横飞,一场鏖战下来,总共造成七人死伤,侥幸活下来的,也有好几个人因此进了监狱。大战过后,当事方其中的一个孙二娘,曾接受电视台采访,我看到,他已经完全没有了此前新闻中描述的那种河东狮吼的气概,只是用当地话弱弱地说了句:“就是因为一滴水!”随之,便泣不成声了……</p><p class="ql-block">其实,要是当时双方不是“老子整死你”、“老子不得憈你”那种无法无天的想法占了上风,恐怕也就不会有最后那种可怕的后果了。想想,还不是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稍微考虑一下对别人的尊重,看问题稍稍有点高度,有点容人的胸怀,哪里可能会有血案的发生?</p><p class="ql-block">现在,只要打开电视,大部分新闻都是炮火连天、瓦砾遍地,国际上很多极端主义者,其实和愚夫愚妇夫人“老子整死你”的想法也是一个路子。最让人头痛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几十年来你死我活,人民死伤无数,活着的人仍然生活在血泊和战火中,难道双方的极端分子不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思维角度吗?</p><p class="ql-block">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同类的私人和公共事件,或一地鸡毛,或进退维谷,困在自我角度的蜗角里咬牙切齿,仇恨他人,却不知道提升认知高度后带来的云淡风轻,放下自我后“一览众山小”的自由自在。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根本原因就在于“君子”有高度,没有心理负担,而“小人”执着于自我角度,坐井观天,被“我执”彻底捆绑了。所以,我以为,要实现“自我解放”,跳出既有的角度,提升认识的高度,才能完成精神升华,得到人生的大自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0. 烟气中的喜欢及尺子与角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曹晓梅</p><p class="ql-block">(1)烟火气中的喜欢</p><p class="ql-block">翠花经常与酸菜绑在一起,有一首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最后一句,不是歌词的台词,“翠花,上酸菜!”让雪村一下子窜红了。为什么翠花上的是酸菜?据说,酸菜在东北人心目中的地位,堪比四川人对火锅、陕西人对面条、山东人对煎饼、广东人对早茶……有什么事是一碗酸菜汤解决不了的吗?如果有,那就再加一碗!</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各个地方的人对美食认可的标准不同,也就是角度不同或喜爱的程度不同而产生的结果。</p><p class="ql-block">(2)数学中的尺子</p><p class="ql-block">家庭主妇们,每天挥刀指向的不仅有鸡鸭鱼肉,还有瓜果菜蔬。有没有谁留意到,砧板上待切的菜花,不论是绿色西兰花还是白色的菜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相似。若把整个菜花的局部放大,再把局部的局部放大,都可以看到相似的结构特征。比如,把菜花的一个小花朵从整个大的菜花上掰下来,对比这一大一小两个菜花朵,你会发现它们是相似的,只是大小不同而已。</p><p class="ql-block">大自然中存在着大量类似菜花这样的自相似现象,比如像树叶,每一片小叶子与整体的大叶子,是相似的。还有,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也是自相似的,科学家们统称它们为“自然分形与自相似”。</p><p class="ql-block">这种自相似并不像整形(整形指的是我们几何学里的图形,比如方形、圆形)相似那么严格,允许相似中的不相似,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分形自相似意味着部分与整体有一样的复杂性:一样曲折、琐碎、纷乱、不规整、不光滑,并且分形的部分与部分之间也是相似的。</p><p class="ql-block">“山重水复疑无路”就是从审美的角度对山水分形中的自相似的描述,以至于让外人只看到相同之处而难以了解细微的差别,便生出迷路的疑惑。</p><p class="ql-block">了解了分形与自相似,如果给你一把尺子,你能量出菜花的周长吗?或者如上图,你能量出那片大的树叶的右边一边的长度吗?越仔细看就会觉得越难,因为层层叠叠,大树叶嵌套着小树叶,无休无止,很难准确测量。如果把树叶换成海岸线或是国境线也一样,很难测量出准确的长度。</p><p class="ql-block">这里暗藏着一个“尺子”没有给你,这把尺子是关键因素。如果给的是米尺,以米为单位,我们都可以轻松地测量出来树叶右边长度。如果给的尺子是厘米,以厘米为单位,好像似乎也可测量。但是如果给的单位的纳米呢,或者再小一点呢。</p><p class="ql-block">尺子不同,衡量单位不同,结果有时会相差甚远,是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p><p class="ql-block">(3)艺术家的角度</p><p class="ql-block">著名画家俞中林擅长画牡丹,一次,有人看中了他一幅作品,想要买下来。但不巧的是,画中有朵牡丹被老鼠咬掉了一个角。买家见状,觉得不太吉利,有“富贵不全”的含义。</p><p class="ql-block">俞中林见状,略作思考,便笑着说:</p><p class="ql-block">“非也非也,牡丹既然代表富贵,那么这缺的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p><p class="ql-block">买家听完,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开开心心地买画回去了。</p><p class="ql-block">同样的一幅画,换了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便有了截然相反的含义,让买卖双方都心满意足。</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最怕活在自己圈定的认知里。单一的线性思维,让人在遇事时,只看到了一个方面,从而解决问题也只有一种方式。做个聪明人,跳得出原有视角,用多维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日子可能会过得丰富多彩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1. 高度决定视角,视角决定风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蔺建国</p><p class="ql-block">酷爱户外并对美景痴迷的我,十几年来曾经不下百次经Caledon 10号公路向北赏景。在Caledon Village东南不远处的Hwy 10开车经过时,每次都会看到路旁的沙堆和一片水域。虽然偶尔也会对那些沙堆和小湖产生过好奇,但却没曾停留过一次。总以为那不过是普通的沙堆和一潭死水,不可能有令我心动的美景。</p><p class="ql-block">近几年自从我有了无人机之后,事情发生了惊人的反转,彻底改变了我对那片沙堆和小湖的看法,完全达到了刮目相看的地步。</p><p class="ql-block">两年前,一位资深无人机飞友率先发现了那片神奇的地方,于是我专程到那航拍。当我放飞无人机,随后的所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随着无人机高度的增高,我被镜头下的景色惊呆了。无人机高度越高,所见到的场面就越壮观。在百米以上高空俯瞰,下面完全是色彩缤纷的另一个世界。那片沙堆的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几片小湖,每个小湖各自独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颜色,有的似碧玉,有的像翡翠,有的赛玛瑙……这处不是景观的景观,一直以来都默默无闻,其实她是James Dick Construction Ltd在Caledon 的一个采石场。挖沙采石后留下了大小不同的深坑,经过多年的积水而形成了一个个沉积湖。各湖的颜色因为湖水的深浅、阳光的强弱、矿物质的薄厚以及湖水中水藻的多少及种类而不同,呈现出了颜色各异、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不禁惊诧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然能化腐朽为神奇,让那被我十几年视而不见的沙矿湖,一下变成眼前如此美丽动人的景色。在那一刻,我为自己曾经的短视感到遗憾,也因此有了更深、更广的感悟。原来同样的世界,处在不同的高度,就可以用不同的角度看,从而看到截然不同的风景。</p><p class="ql-block">其实,每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很多事情,我们都局限于眼前的所见所闻。因为格局太小、眼界太窄、高度太低,所以常常为了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为了一时的挫折而郁郁寡欢。尤其是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常感到悲观失望、前途渺茫,甚至达到绝望的地步。其实事情绝非如此,世界也没到尽头。一切的烦恼和困难都是暂时的,如果面对困难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换个角度看问题,那时眼前会呈现出另一个世界的模样。这就需要我们看待事物时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以更高的视角看问题,那样的话,悲惨世界也会变成另一个全然不同的美好世界。</p><p class="ql-block">人生若没有高度,就改变不了视角,看到的都是问题。人生若没有格局,就无法开阔眼界,看到的都是鸡毛蒜皮。“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其中就诠释了高度和视角的重要性。但愿我们都能尽自己最大能力,站在更大的高度看问题,只有那样,我们才能以全新的视角,有幸看到人生中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2. 塞婆叨叨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Jenny舒瑜</p><p class="ql-block">正是学校的考试季,莹雪不到五点钟就醒了。开始备课。莹雪本学期带了一门新课程,从平时的备课到考卷的设计,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莹雪赶紧去厨房,刷好了昨晚的碗,她昨晚实在太累了,孩子闹到12点多才睡,她也直接躺下了。她把孩子的早餐,带着的午餐和点心水果准备好,把孩子送去了夏令营。</p><p class="ql-block"> 莹雪在美国的一所大学教课。现在是夏季课程。从家到学校需要开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加上从停车场走到教室还需要十来分钟,她需要早早地就从家出发。夏季课程安排十分紧凑,都是两门课紧连着六个小时。一个多小时的车开下来,当她从车里走出来的时候,她都快走不动路了。中饭就在教室里吞几口面包,有时早上来不及准备,就下了课再买了吃。那饥肠辘辘的咕噜咕噜的声音,莹雪是这样的熟悉,她甚至得放大讲课的声音以掩盖自己肚子里发出的声音。她怀念起疫情期间的夏季网课,不用开车,虽然六个小时的课连着坐下来,常常大汗淋漓,甚至都起了褥疮。</p><p class="ql-block"> 可是一旦上起课来,莹雪就忘了一切,甚至有心花怒放的感觉。莹雪教中国诗词和对外汉语方面的课程。从《汉乐府》到《水调歌头》,从“关关雎鸠”到“人生若只如初见”,千百年来的低吟浅唱,总有一首诗词会给人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触动内心的柔软。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诗中的真意,词中的乾坤,需要慢慢品。莹雪对或是黑眼睛黄皮肤的移民的后代,或是纯粹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金发碧眼的学生们说,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大会客厅,我们把李白邀请来,我们把苏东坡邀请来,跟他们对话。我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是相通的。诗词也美,才华横溢的学生们也给课堂带来太多惊喜。当莹雪下课回家的路上,还陶醉着,心都像张开了翅膀。</p><p class="ql-block"> 这天,莹雪很累,觉得自己没法坚持开车回家了。下了课就去咖啡馆坐了一会儿。她很享受看着窗外的莘莘学子们青春洋溢的身影陆续走过的样子。她尽量不去想回家以后的场景。当她终于开车回家时,莹雪感觉疲惫至极,整个人都累得虚脱了,就连说一句话的力气也没有。</p><p class="ql-block"> 可是,莹雪迎来的,是失业在家的冬青在家大发雷霆地摔碟子摔杯子,骂她是懒得不能再懒的懒人,倒了八辈子霉娶了她。冬青是独生子,家里唯一的支柱,自从疫情期间父亲去世,母亲中风不能自理进了养老院,自己又失业,原本暴躁的性情更加乖张。幸亏莹雪通过朋友介绍得到了大学的教职,家庭才勉为其难地维持下来。可是冬青把失业和不如意的生活都怪罪到了莹雪身上。而莹雪早就已经习惯了。她默默地收拾好碟子杯子,做上晚饭,电饭锅里蒸上一个菜。孩子晚上有钢琴课,又是30分钟路程,等带孩子上完钢琴课,回家以后,九点多钟才吃上晚饭。可是孩子继续不肯睡觉地闹上了。没带好孩子,这也继续成了莹雪在冬青眼里的另一大罪证。</p><p class="ql-block">莹雪常常觉得没有盼头,即使是最温暖的圣诞节。第一年圣诞节,莹雪为了让大家高兴一点,给每个人都买了礼物,还买了圣诞树,并且装饰得漂漂亮亮的。没想到冬青一点不领情,他上去三下两下就把那棵圣诞树拆毁了。至于给他的礼物,却是看都不愿意看,拆更不愿意拆。</p><p class="ql-block">莹雪什么都没有说,因为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她的生活中实在太多太多了。下一年的圣诞节,她照旧准备,照旧装饰,照旧准备礼物。虽然冬青的礼物堆进了地下室,又变成她浪费的一大罪证。感恩孩子,孩子容易满足的欣喜拯救了一切。</p><p class="ql-block"> 莹雪想起前不久新闻里质问州长的那位老太太,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交完各种费用就只剩了68块钱养家;想起教对外汉语课时的好多学生,在回答平常晚上几点钟睡觉的问题时,都说是凌晨,有的甚至是凌晨三点;想起丈夫猝死而自己没有专业工作,只能在家具厂打工维持家用的朋友一家。莹雪觉得自己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而真正促成莹雪改变的是她读到了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这首诗:</p><p class="ql-block">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p><p class="ql-block">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p><p class="ql-block">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p><p class="ql-block">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p><p class="ql-block"> 莹雪觉得这首诗简直就是为自己所写,在读到它的那一刻,她多年积压的委屈,似乎一下子消解了好多。这么多年以来,莹雪只知道自己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泪,但她却很少站在丈夫的立场上,去好好体谅一下他曾经的处境,从而理解他今天的性情。直到遇见《拟寒山拾得》的那一刻,莹雪才明白了,原来冬青就是那片被风吹落在地的瓦,虽然它砸破了她的头,但它自身也破碎了,它也是不自由的,同时是不幸的。从此,莹雪彻底原谅了丈夫,也放过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这之后,一个词渐渐地浮上莹雪的心头:弱德之美。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这种柔能克刚的弱德之美甚至是中国古诗词委婉曲折美的秘密。如若不是因为自己身处的处境,莹雪断不能体会出古人写诗词的心意,也断不能将这份心意传达给学子们。莹雪抽丝剥茧细致入微的解读诗词的方式使她的课深受欢迎,一座难求。</p><p class="ql-block">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莹雪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塞婆”,移居海外不正像边塞以外?她以这个笔名写了不少诗。她很喜欢自己的《叨叨令》。因为一回到家,冬青的嘴巴几乎像扎在她身上,叨叨个不停,于是她写出别样的叨叨来:</p><p class="ql-block"> “我愿只愿慈亲此日依然健。我愿只愿天涯老父能相见。我愿只愿风霜不改朱颜面。我愿只愿家家户户皆欢忭。试问这愿忒赊些也么哥?试问这愿忒赊些也么哥?不然时可怎生件件皆虚幻?”</p><p class="ql-block">好在冬青从不屑读塞婆的诗。她就尽情在诗里叨叨。“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祸兮?福兮?塞婆的诗和诗评从此都有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叨叨风。</p><p class="ql-block">(本文基于学者叶嘉莹先生的经历加虚构改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3. 视野与角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野</p><p class="ql-block">LG 放在一起,有人认为是汉字“老公 ”的缩写,有人认为是英语“Life is Good”的缩写;</p><p class="ql-block">LP 放在一起,有人认为是汉字“老婆 ”的缩写,有人认为是英语“Life is Perfect”的缩写,作为读者,你怎么理解?是否还有别的解读?</p><p class="ql-block">人间烟火,世俗红尘,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总免不了要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而一个人的视野和看问题的角度是绕不开的话题。</p><p class="ql-block">毋庸置疑,视野决定视角,视角是视野的映射,有什么样的视野,就会有什么样的视角。</p><p class="ql-block">知识渊博且善于思考的人,绝大多数见多识广,视野开阔。他们往往会通过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个问题,从而悟出事物的本质和其一分为二的辩证。他们会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举重若轻,把复杂事物通过简单的道理展现出来,很敞亮,很通透,就像辽阔的大海,广袤的蓝天。有这样人做良师益友,三生有幸。</p><p class="ql-block">相反知识贫乏,孤芳自赏的人,大概率会思想狭隘,少见多怪。他们常常遭遇“钻牛角尖”,“当事者迷”,“人云亦云”,“盲人摸象”的怪圈和困境,这样的人看问题容易陷入自卑、自恋、自负、自大和片面的误区,而且在别人看来鸡毛蒜皮的事,在他看开来就是天大的事;在别人看来开心快乐的事,在他看来甚至就是“披麻戴孝”的悲伤和痛苦;在别人看来乐观向上的事,在他看来就是“天要塌下来”,“地球要毁灭”,于是整天闷闷不乐,耿耿于怀,唧唧歪歪,心有戚戚焉,到头来和朋友反目成仇,和配偶分道扬镳以至于和宝贵的生命决绝··· ···有一俗语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说的大抵就是这种人吧。</p><p class="ql-block">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这句话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视野与角度对人生的巨大影响。</p><p class="ql-block">以上两种人的视野与视角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维度。视角方面的巨大差距不可避免地导致“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结果,自然形成了“井水不犯河水”的不同的圈子。</p><p class="ql-block">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不见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等提醒人们视角的重要性,无疑也在暗示一个人要不断努力提高自我,开扩视野。</p><p class="ql-block">英雄所见略同,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p><p class="ql-block">“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真理自带光芒,公道自在人心。尽管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千千万万的“哈姆雷特”百花齐放,但请守住底线,不要因为你的低级认知和视角妨碍或者伤害了他人,最终也伤害了自己。</p><p class="ql-block">远山近水,清风明月。其实一个人视野的背后隐藏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才是一个人的灵魂之所在。</p><p class="ql-block">如果把人的视角比作一部数码照相机,那么但愿每个人都武装起眼观六路的“广角镜”,让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记录真实而多彩的风景,赏尽繁花,不枉此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4. 漫谈角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童仕唐</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日出三竿时,一缕阳光,从邻居房屋间通廊上部,通过玻璃窗折射出来,打在厕所内墙上。当时我正坐马桶。开始就是一片白光。不一会儿,见光线疏离,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谱带。随时间推移,谱线条纹自暗变明至清晰,又从清晰变暗淡,最后谱线漫漫消失,回归日光的本色。</p><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光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形成光的折射和散射。折射作用能使光产生色散,而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导致形成如上所述的七色谱带。然而随太阳升起的过程,入射角是不断改变的。唯有在某个确定的角度,在特定的位置上,才能产生一个清晰的谱带。在那个瞬间,在面对马桶的墙面上,偶然遇见这一天斧神功又昙花一现的美丽画卷,乃可遇而不可求也。</p><p class="ql-block">在研究自然现象时,必须采用适当的观察角度。同样,在从事科学研究中,也必须确立一个立题的角度。科研素质较高的课题负责人,撰写立项申请时,自会立足于一个独特、新颖、前瞻的角度,讲好自己项目的故事。而作为一位项目评审人,在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的统一的评审原则下,每位评审专家也拥有自己的评价角度,适用于具体项目的评审。</p><p class="ql-block">总体原则上,项目必须具有重大意义和项目发展的前瞻性,比如旨在解决影响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强调创新性,比如填补技术空白,或者旨在解决技术攻关难题。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炼,应该强调在研究工作中,发展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同类问题的解决应具有普适性或可提供理论指导。在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上,是否具备良好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技术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然而,国家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原本立足于培养科技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发展新理论。所以偶尔作为评审专家时,尤其对于青年基金项目,我更愿意支持有创意的年青人。</p><p class="ql-block">一份很好的立项申请书,立项论证所占的角度,如果能让评审人无可挑剔,或者说与评审人的看法原则上一致,这是获得同意立项或优先立项的前提。作为评审专家,应当本着尽可能鼓励那些真正有创意,有利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项目优先发展,把国家有限的科研基金用到实处,发现优质项目和研究团队。如何公平对待每份项目申请,取决于评审人的科研素质、专业水平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秉公评审的立埸。</p><p class="ql-block">作为评审专家,我个人认为对每份申请报告,都应当审慎地下结论。无论支持与否定,都必须提出足够的理由,使申请人心服口服。尤其当否定一个项目时,应客观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为申请人来年申报提出富有价值的建议。</p><p class="ql-block">前几年,我曾经评审过一个项目。一位刚毕业的博士,作为青年教师,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他的立项申请书与其他10多项面上基金申请一同送到了我的电子邮箱。在十多个项目中,最多只能30%进入函评支持立项的名单。众所周知,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科研业绩的考核是非常严格的。3年内不能获得国家或省部级项目,就会面临另某生路的危险。所以对于评审青年基金,我更多有一份同情心态。</p><p class="ql-block">这份申请给我留下的总体映象,就是他的博士论文的简单延续,缺乏新意。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炼也是泛泛而谈,论证过程标注的文献都是五年前的过时文章。虽然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结论,我仍然仔细通读全文,尤其读了他在攻博期间发表的几篇论文,还是很有价值的成果。我梳理了一下报告的问题,建议如何凝炼关键科学问题,如何加强技术方案,并鼓励他来年再次申报。</p><p class="ql-block">次年,又收到基金委派发下来的项目申请,这位博士赫然名列其中。不出所料,这次报告的论证的确有了明显的改进。但研究方法尚存欠缺,手段不强。建议使用更强的研究手段,提高测试的精度。不幸的是,为了公正对待其他申请,第二次提出了否定立项的意见。</p><p class="ql-block">可能我所在的这个专家库,专业特长分得很细,评审专家人数不多,所以分派评审任务时,根本没法随机派送。不用说,第三年我又收到他的申请书。注意到,新的报告让我改观。立意鲜明,创新突出,科学问题的解决,有益于加强专业理论。不仅如此,过去三年,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发表了多篇有一定价值的论文,充分证明申请人具备了能够完成项目的能力。我很欣慰这位年青朋友,认准一个方向,坚持不懈,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踏实地沉浸在一个项目中,这不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所要实现的目标吗?</p><p class="ql-block">其实,我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撰写申请报告的过程,是对科研能力最系统的錘炼。拥有这样的经历,也是一种财富。因为你的经验和能力,可以帮到周围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值得一提的是,专注一个研究方向,需要沉浸下去,不时地了解研究方向的进展。在关注和思考中,可能产生新的想法,新的角度,甚至在现存研究方向上萌发新枝,培养出自主创新的研究分支。</p><p class="ql-block">在文学社《角度》主题里谈科研问题的角度,似乎有点跑题,还有点烧脑,不过也是真实的社会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5. 摄影师的角度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杨鸿 </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摄于多伦多市中心街头的作品。街角大楼下一对正在亲吻的鸽子成为我镜头锁定的对象,虽然我已对准了这对鸽子,但我还在耐心等待,等待着那一刻决定性的瞬间。终于有位路人撞入了我的镜头,我果断按下快门。巧了,那路人恰巧与我的镜头对视,那神情似乎有一丝质疑的怒气。 </p><p class="ql-block">这便是摄影的乐趣所在!一张摄影作品完全是从摄影师的角度在现实中截取一个画面,其中有着摄影师的精心设计,或是特意的心声,亦常有天作之合。观众在欣赏作品时,未必了解故事的前因,也未必看得故事的结局,完全依据着自己的经历或者自己的角度来解读眼前照片那瞬间一刻的定格。这或许远比戏剧舞台上的哈姆雷特更哈姆雷特! </p><p class="ql-block">所有定格在一张照片上的细节,来自现实,却有着摄影师取舍现实的角度。这一取舍打破了事物原有的形式、关系以及意义,被截取的原本可能并不相关的事物现实被定格在单幅画面中,组成一种新的形式、关系和意义。摄影师角度创造出另外一个现实世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6. 天地鼓掌哗哗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庞进</p><p class="ql-block">维基百科将“鼓掌”一词解释为人类“表示认同、鼓励、庆祝等正面情绪而进行的拍击行为,目的是发出响亮的声音,一般是通过拍击双手进行”。这个解释说的是一般情况,非一般情况呢?比如天和地之间产生了“拍击行为”,且“发出了响亮的声音”,是不是一种“鼓掌”呢?我的感觉是“是的”。我这个感觉产生于2024年8月18日下午加拿大高校文学社夏日聚会临近结束时。</p><p class="ql-block">当时,聚会的议程,讲话,合影,朗诵,歌唱,表演,抽奖等等,已全部进行完毕。忽然间就云山涌聚,忽然间就雷声隆隆,忽然间就豪雨瓢泼,忽然间就盈耳哗哗。宏大的声响让我有点发蒙:这是什么声音啊?是在鼓掌吗?当“鼓掌”两个字在脑海里蹦出的时候,我不禁震惊了一下:是的啊,是鼓掌,是天和地在鼓掌呢!</p><p class="ql-block">在同车来的路上,加拿大高校文学社原野社长还有点担心:一是天气预报今天有阵雨,一些节目要在亭子外举行,一旦下雨,就会受影响;二是这个公园亭子已被人预定,届时人家若来,咱们就得另找地儿。现在好了,预定者可能因担心有雨而未来,聚会也进行得兴高采烈、顺利圆满。</p><p class="ql-block">天时、地利、人和,常常落在一个“巧”字上;或者说,天下的巧事都符合着某种具有神奇性的规律?我为本次聚会准备了两幅书法作品。联欢活动开始时,郭晋平女士对我讲:“庞老师的字写得真好,今天抽奖若能抽到庞老师的字就太好了!”我说:“没关系,若今天抽不到,我回去给你写,你可以把喜欢的内容微信发我,或者发一首姜建青先生的代表作。”——姜先生是晋平女士的丈夫,作诗填词是教授级水平。</p><p class="ql-block">每次聚会都有若干位抽奖人,今天主持人安排我第一个抽,抽的奖品就是我写的两幅字。我从抽奖箱里摸出一个小纸片,交给主持人宣布。当一组数字念出声后,郭晋平女士在人群中站了起来,说:“是我!”于是上前,接过我写的条幅“博雅达观”,说:“谢谢庞老师!没想到第一个就抽中了,真是太幸运、太高兴了!……”接着抽第二幅字,中奖者是冯文侣先生。冯先生兼作家与评论家于一身,而我写的条幅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一段话:“……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p><p class="ql-block">更多精彩内容请打开以下链接查看</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O2nr4cvkEDC44dnN5VaSQ"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天地鼓掌哗哗哗 /庞进</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7. 夏日聚会的场外之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春晓</p><p class="ql-block">聚会如期,天公待时而雨,聚后倾泻。风景如画,空气清新,云光洒脸颊。</p><p class="ql-block">朋友在此享受夏日的惬意,一年又至,文字中的相遇终成面容。屏幕上的词句,化为真实的笑声和眼神,距离在这一刻缩短,喜悦满溢。</p><p class="ql-block">文学社聚会高朋满座,夫妻对唱,气功表演,文化与美食的盛宴,留下难以忘怀的相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18.各美其美,美美与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 一米阳光</p><p class="ql-block">我的闲暇时间是做自媒体平台,对文学的爱好矢志不改,各种体裁,包罗万象。兴趣使然,每天会遇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文朋诗友,交流探讨关于诗词方面的问题,长知识,也长见识。</p><p class="ql-block">多年来为生活而奔忙,几乎搁浅了久藏于心的文学梦。人到中年,稍有空闲,便重拾拙笔,为圆梦初衷,也为充实自己,也不乏自我解嘲说成“以防老年痴呆”。鉴于自己一直都在学习的路上,很愿意和众多如我一般的初学者打成一片,偶被方家鼓励雅赏,不免受宠若惊,更是虔诚有加学习人家的好作品。但由于自己思想简单,更多时候我更愿意和大众诗友一起,促进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两年前,心血来潮,我也和几位同道之人共同组建了一个文学社。一路走来,也是个中滋味,感慨颇多。这里不妨谈一些自己遇到的事,见仁见智,全凭自己的见解与三观吧。比如,时常有文友投稿时问到这句话:“老师,我的作品在别的平台发过了,还可以在你这里投稿吗?”</p><p class="ql-block">每到这时,我都会非常爽快地回答到:“当然可以啊!只要是作者原创,不一定要首发。我们都是文学爱好者,自己写的作品为什么不可以多一家媒体交流,多一个平台展示呢?”</p><p class="ql-block">还有这样一种情况,有的诗友作品的确写得很不错,但也不免恃才放旷,目中无人,或许私下以名人大家自居,不屑与作品质量一般的诗友为伍。关于这种情形,有些文友会套用这句话“如同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创作者无不珍惜灵感的恩赐”,对此,我不置可否。</p><p class="ql-block">有时候,三观不合真的不必强融和,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网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关于解除能量纠缠的,认真品读,不禁心有戚戚焉:我尊重你的命运;我理解你的局限;我把你的能量还给你;我把我的力量拿回来,这四句真言读后令人瞬间清醒。</p><p class="ql-block">每个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上去思考,没必要和别人争辩什么,因为认知不同,所处的角度也不同,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毕竟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也是有罪的。</p><p class="ql-block">思想不在一个高度,尊重就好,三观不在一个层次,微笑就好。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所处的位置不同,谁也不能改变谁,既然彼此之间认知不同,就无需争辩,三观不合,远离就好,没必要强求。</p><p class="ql-block">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中所有的痛苦、所有的焦虑不安,都是庸人自扰,自己给自己添堵罢了。</p><p class="ql-block">话又说回到我们的诗词作品上来,好作品自闪光,没有人能够掩盖你的锋芒。道理很浅显,没必要故作高深。古代帝王将相也要站在平民百姓的立场,从善如流,否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搞文学创作的人,那些高手就可以凌驾于普通业余作者之上,不把作品平平的人放在眼里吗?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放低身段,虚心向学,适当带动一下初学写作者,会影响你的水平发挥,拉低你的身段吗?</p><p class="ql-block">既然是业余爱好,何必要争个面红耳赤,论个是非短长?没有原则问题,多一点包容不可以吗?常言说得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花开有期,花期不同。有人生来惊艳,有人生来普通,而这世界上最多的就是普通人,普通人也可以做不普通的梦。</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空间,接受自己的独特性,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不必急于求成或盲目攀比。时值金秋,不妨做一颗菊——我花开后百花杀。别着急,凡事皆有可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p class="ql-block">我所认识的文友当中,大部分都是退休教师和从事机关单位的老干部,大家都是业余爱好,闲暇时间充实精神能量,为晚年生活增添一点乐趣。他(她)们如我一样,利用舞文弄墨代替打麻将跳舞等休闲方式,也算是各美其美吧。</p><p class="ql-block">这里不妨讲个故事,话说古人云:“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此处是引用了敝帚自珍这一成语典故。其实,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概莫能外。人性如此!</p><p class="ql-block">山水有相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频率,同频共振适用于每一种关系。我们来人间走一回,总是在不断和同频的人相遇,和不同频的人不断分离。我们都是不同的个体,谁都无法去阻止和干预别人的所见所行,如若不能接受,有些人可以保持沉默,但不要阻止大胆发声。别人争取到的光芒,也可能会照亮了你的一路前行。</p><p class="ql-block">这恰如鲁迅先生所说:“你可以躲在角落里沉默,但是不要诋毁和嘲笑比你勇敢的人,因为他们争取到的光明也许会照耀到你”。不打扰别人的幸福,远远地看着就好;不否定别人的努力,给一个肯定的笑容就好。不吹灭别人的灯,是应有的尊重,也可以借助别人的光,走一段路。若是不能借光,也不要生气,不借是别人的本分。</p><p class="ql-block">世界很大,允许百家争鸣,也允许百花齐放。你的色彩很艳丽,他的色彩很别致,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若是满世界都是一种颜色,千城一面,也会很乏味的,会有审美疲劳之感。</p><p class="ql-block">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不仅是自然之道,亦是生活之智慧。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不是放弃改变,而是懂得欣赏每一份不同,尊重每一份独特。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我们不约束你的发展,只愿你自由绽放,尽情生长。因为我们深知,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每棵树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不同,让它们在时间的河流中,各自盛放,各自成材。</p><p class="ql-block">这是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够独立思考,不被各种声音所左右,是非常宝贵的品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静待花开,静候树长。世间万物,各有其美。愿我们都能在各自的位置上,散发出独一无二的光芒。彼此独立,相映成趣。尽显娇媚,枝繁叶茂。不去打扰,绽放精彩,是最好的温柔,也是生命最美的姿态。</p><p class="ql-block">允许自己成为自己,允许别人成为别人。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正如莫言先生所说“在喜欢自己的人那里热爱生活,在不喜欢自己的人那里看清世界。”</p><p class="ql-block">愿世间万物,各有独特之姿,各有傲然之态,各自发光,照亮彼此,携手前行,美丽共通。愿天地人寰,多去欣赏,多些包容,任其生长,方显生命之魅力。愿心生欢喜,岁月无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