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阳江的“十八子”dao具卖遍全国,包括大型商场至大街小巷,特别是广东省各处高速公路服务区都有专卖店,几十年来谁家厨房没有几把“十八子”菜dao?广东人的厨房除了菜dao,阳江豆鼓(念chi)和阳江厨邦酱油也基本是标配。至于维也纳酒店,开遍全国大小城市,对那些喜欢钟点房的朋友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的创始人就来自阳江。未去过阳江的人,都会把这几样东西跟阳江划上等号。</p> <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天气预报,每次台风来的时候,挂几号风球,经常听到“预测台风中心将于……(时间)在广东台山到阳江一带沿海登陆”,阳江也因此给人耳熟能详。气象专家说,影响广东的台风绝大部分在南海和菲律宾以东海面生成并向西北方向移动,海岸线较长的阳江为台风提供了充裕的“着陆点”。今天,当我们看到阳江绵延而美丽的海岸时,也应该知道大自然无情的破坏力和阳江人坚韧不拔的生存能力。在阳江市的阳西县青洲岛,立了一块“台风登陆地标志物”石碑,已经成了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到了阳江,你最需要去的地方,就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国水下考古发祥地。说是八百年前的南宋,跑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条货船(南海一号)在阳江海域沉没,从1987年意外发现到2004年确定打捞方案用了7年,然后先在海陵岛的沙滩上建设好博物馆(水晶宫),再于2007年打捞出水并移至博物馆地下,两年后2009年博物馆对外开放。现在水晶宫底部是考古学家在对沉船进行挖掘和研究,上面是展示厅,观众可近距离观看考古学家发掘沉船的过程。水晶宫是国内首个将宋代沉船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向观众开放的动态博物馆,也是世界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展示厅分为扬帆、沉没、探秘、出水、价值、遗珍、成果等七大主题展区。 “扬帆”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中国西行航线主要由广州、泉州起航,行经东南亚半岛、马来半岛,穿马六甲海峡,至兰无里(印尼苏门答腊西北端之班达亚齐),再往西或绕行孟加拉湾沿岸,至印度半岛南端,再绕行阿拉伯海(经霍尔木兹海峡),经麻离拔(阿拉伯半岛南端),进入红海或东非;或者选择由兰无里横渡印度洋,直达麻离拔。那时候泉州是物流中心,集中收货的,货装好先到广州;广州是启航的港口,由广州港正式出海;阳江是补给港,给货船短时间停靠。宋朝时期还没有苏伊士运河,所以航线最远能到红海,进不了地中海。现代航线总体上与古代航线差不多,离不开马六甲海峡,多了个苏伊士运河。可见作为航线咽喉的运河或者海峡的战略地位,如果没法把控,茫茫大海很容易白跑一趟。</p> <p class="ql-block">“沉没”介绍了“南海一号”的沉没地点和时间。地点距离现在博物馆大概20英里,时间是推算出来的——在沉船发现的铜钱中,最晚年号为南宋早期孝宗时期(1174-1189)的“淳熙元宝”款,其后又发现一件德化瓷罐上有“癸卯”年墨书,那只能是南宋的癸卯年,即1183年,因为下一个癸卯年要60年后,而此间南宋王朝还有十个年号,沉船皆未发现相关铜钱或纪年文书,所以可推测该沉船出航应在1183年。考古学厉害!不过沉没原因就没法考究。</p> <p class="ql-block">“探秘”是介绍水下调查和精准定位。其中198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前身)与日本国水中考古学研究所合作开始对“南海 一号”进行水下考古调查,也算是中国水下考古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至于“出水”,那可是一个大工程,要在保证沉船完好无损的前提下打捞出来并拉到海岸边,再弄进已经建好的水晶宫,最后封闭。大概原理是用一个大型的钢箱,在海底罩住沉船及泥水,用起重机吊上来,出水,拖行到海边,然后在沙滩上垫上橡皮滚筒将钢箱滚动至水晶宫。现在中国的打捞技术已经很发达,但做到精细保护文物还是一门技术活。</p> <p class="ql-block">“价值、遗珍、成果”,就是展出“南海 一号”的出水文物,包括瓷器、金银器、铜器、漆器等,并介绍其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现在已经挖出1.8万件,还在继续挖……这方面我是外行,但看到磁器里头,感觉还是景德镇的更加精美。</p> <p class="ql-block">伟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加一段(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海外经济界人士认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生产需求继续恢复,新动能继续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反映出经济韧性和政策成效。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自身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也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