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公园的记忆——禄丰恐龙化石群

乘物游心

2024年8月初,我随朋友一起去云南旅游,途径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陆丰市,参观了禄丰世界恐龙谷,看到几十具已经出土的恐龙化石,不由感叹这一世界奇观! 要知道,这是现今世界上存量最大的恐龙化石群,也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恐龙化石最丰富、最完整、最古老、最原始的地区之一,更是中国恐龙的原乡。走在恐龙博物馆里,仿佛走在侏罗纪时期,几十具形态各色,品种各异的恐龙化石,就像复活了一样,迈着优雅的步伐在慢步行走,在重现着亿万年前曾经的繁盛景象。<div> 一时间,我的脑子乱了,恍惚了,甚至不清楚我是在远古还是在当今?我必须要从头捋一捋,沿着与恐龙相生相关的地质时代来,清理一下我的感觉和思路... ...<div><br></div><h1><b>什么是恐龙</b></h1><div><br></div><div> 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指三角龙、现代鸟类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可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其中,非鸟恐龙只生活在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已于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div><div> 百度百科中这段有关“恐龙”的词条明确告诉我们,我们在禄丰看到的恐龙化石属于非鸟恐龙,它们的生存年代是中生代。</div><div> 什么是中生代?地质学家根据生物存在的特点将已经存在有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历史其划分为几个阶段:<b>冥古宙</b>,<b>太古宙</b>,<b>元古宙</b>和<b>显生宙</b>(这一分类因为时间跨度大,所以称为“<b>宙</b>”)。<b>显生宙</b>就是“看得见生物的年代”。从距今大约5.7亿年前延续起。5.7亿年前,生物逐渐演化出较高级的动物,动物已具有外壳和清晰的骨骼结构,故称<b>显生宙</b>。<b>显生宙</b>又细化为<b>古生代</b>、<b>中生代</b>和<b>新生代</b>(这一分类则以“<b>代</b>”来划分)。与恐龙相关的中生代又分为<b>三叠纪</b>,<b>侏罗纪</b>和<b>白垩纪</b>。</div></div> 我们故事的主人翁恐龙原来就生活在<b>显生宙</b>的<b>中生代,</b>其中多数都生活在<b>侏罗纪</b>时期,算起来距今已有近两亿年了。<div> 我一下子又感慨了,原来我站立的地方在两亿年前居然是恐龙的家乡,要知道著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于距今才约7000万年~300万年,而那时禄丰地区的恐龙早已沉眠于地层深处了。</div><div> 今天,禄丰世界恐龙谷博物馆里数十具恐龙化石,还有地下几百具尚待挖掘的恐龙化石倒成了一个个难解的谜团?不知道是何故它们会一下子消失了,直到两亿年后它们才以化石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想起来这些博物馆里的恐龙化石似乎浑身都是故事,它们让我仿佛置身在远古的“侏罗纪公园”里,听着那一具具亿万年前的生灵骨架在细细叙述着它们的故事。</div><div><div><br></div><h1><b>恐龙是如何成为化石的</b></h1><div><br></div><div> 这是我在禄丰世界恐龙化石博物馆向工作人员咨询的第一个技术问题。</div><div>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活动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石化形成的。这些变化包括矿物质的填充、交替和石化作用等,使得原本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得以保存下来,并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化石。<br></div><div> 以恐龙化石为例。恐龙在死亡后的遗体并非都可以形成化石,换言之,恐龙能以化石形式保留下来是<b>有条件</b>的。</div><div> 首先,能形成化石的前提必须是恐龙的生物体的<b>硬体部分</b>。如骨骼、牙齿等。这些硬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构成,具有较强的抗分解能力。</div><div> 其次,恐龙在死后,其身体必须<b>迅速</b>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如沉积物、泥沙等)所<b>覆盖并埋藏</b>,以防止身体被食腐动物破坏,同时,被埋葬的遗体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中,可以抑制微生物被分解。</div><div> 第三,被埋葬的恐龙遗体在长期的沉积物的<b>挤压</b>下,周边的沉积物也在高压环境下,慢慢形成岩石。而恐龙骨骼的硬体部分与周围岩石的长期积压,也会发生成分交换和矿物化作用,最终形成了恐龙骨骼形成了恐龙化石。</div><div> 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侏罗纪时期,恐龙可能分布很广泛,但最终能形成恐龙化石而留存现在的,就很少了,因为从遗体到化石的形成是有其<b>特殊条件</b>的,正是禄丰在某一时刻同时提供了这些特殊条件,才使得我们今天可以在这里看到这么多的存世久远的恐龙化石。</div></div> <h1><b>禄丰恐龙化石的发现与发掘</b></h1><div><br></div><div> 1937年,因国内战乱,当时的中国地质调查所从北平辗转来到昆明,‌‌开始对云南地区的地质和古生物化石进行调查。‌<br> 1938年冬天,调查所‌的卞美年先生和王存义先生在考察地质时,‌从当地老乡处得知有“龙骨”出土的传闻,‌经过深入调查,‌他们在禄丰地区发现了许多脊椎动物化石。‌王存义先生首先在沙湾村东北的一条沟中找到了动物化石,‌这是一串出露的颈椎,‌他判断这是一条较为完整的动物化石,‌随即决定进行发掘,‌并通知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教授。‌<br> 发掘进行了近两个月,‌采集了四十余箱化石,‌其中大部分为恐龙化石,‌包括较完整的禄丰龙。‌这些化石后来由王存义先生进行修理和复原。‌</div><div> 1939年,‌杨钟健先生和卞美年先生一起对化石出土地点和层位进行核对和确认,‌并对地层的年代进行调查和研究。‌同年,‌杨钟健先生在《‌中国地质论评》‌上第一次报道了禄丰的发现,‌并将该恐龙命名为<b>许氏禄丰龙</b>,‌以纪念他的德国导师许耐。</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教授和第一张恐龙邮票(1958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许氏禄丰龙骨架化石</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7px;"> 据报道,自1938年以来,禄丰地区已发掘出土了120多具恐龙化石,这些化石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齐全,保存完整。</span><br></h5><div> 禄丰世界恐龙谷博物馆里,除了成列着几十具恐龙化石骨骼外,还有一处更让人震惊,那就是恐龙化石的掩埋及发掘原址现场,也就是震惊世界的1.8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的的恐龙大墓地。 要知道,在这下面预计还有几百具恐龙的遗骸化石,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而发现这一罕见恐龙墓地也是非常偶然的。<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恐龙谷恐龙化石发掘遗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恐龙谷恐龙化石发掘遗址</h5> <h1><b>中国禄丰世界恐龙谷</b></h1><div><b><br></b></div> 云南省楚雄市禄丰县川街乡老长箐村,距昆明82千米一个小村子。罗家友,一位居住在老长箐村的年轻农民。1995年早春,他与其父在自家地里种玉米,无意间用锄头掘出了两块圆滚滚的石头,对恐龙略有知识的他怀疑这石头可能是恐龙化石,因为他见过禄丰县恐龙博物馆中陈列的禄丰龙骨架。于是,他带着化石来到县城恐龙博物馆,找到对禄丰恐龙化石非常熟悉的王涛。王涛看过罗家友送来的化石感到很是吃惊,因为这两个疑是恐龙的脊椎骨特别大,比一般禄丰龙的要大3—4倍,其特征也不是常见的禄丰龙脊椎骨的样子。王涛叫来了馆长李祖耀和潘世刚,并将这一信息报告了县领导。<br><h3> 随后他们赶到了老长箐化石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在这里发现的化石,是前所未见的一种巨大的恐龙化石骨架,这些恐龙化石埋藏在当地的一种紫红色的砂质泥岩中,其沉积的时代为侏罗纪中期。王涛作了试掘,认为化石较完整应进行发掘,并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1997年,禄丰县恐龙博物馆开始发掘,这才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中侏罗世晚期的一个最大的恐龙化石墓地——禄丰“世界恐龙谷”。 </h3> 这是坐落在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以南23公里处的川街乡阿纳村恐龙山的恐龙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它是一座在禄丰恐龙化石发掘遗址上投资5亿元打造的,一个集遗址保护、观光休闲、科普科考等为一体的恐龙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恐龙谷的正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恐龙谷张开怀抱欢迎四方游客</h5><div><br></div><div><h1><b>中国禄丰恐龙谷大遗址</b></h1><br> 禄丰世界恐龙谷恐龙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中,最让人震撼的就是折叠中国禄丰恐龙谷大遗址展馆。这个展馆的面积为3400平方米,展馆中陈列着六十余具出土的禄丰恐龙骨架,供游客从平视、仰视、俯瞰等多角度、近距离地观赏亿万年前那个著名的生物,场面极为壮观。</div> 不过,馆内最为震撼的还是恐龙大坟场。一个呈25度角倾斜、高15公尺、宽40公尺、长达83公尺的,1.6亿年前的地质剖面,被完整地保留在馆内。在已发掘的380平方公尺的剖面上,裸露着约20具恐龙骨骼化石和蛇颈龟化石,壮观且神秘。这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老长箐村发现并发掘的恐龙化石的现场。<br> 1995年在禄丰川街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掩埋点后,经过中美两国古生物工作者历经3年的发掘和探勘,先后发掘近400平方米,暴露出的可资鉴定的恐龙骨骼有12具,其中有一具为肉食龙,11具大型蜥脚类,以及蛇颈龟化石10余只。并确定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处中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大坟场,预计还有上百条恐龙埋藏于此,全部揭出将是世界一大奇观之一。 据地质专家考证,这一恐龙化石遗址堆积的时代,大约距今1.6亿年。这里的化石岩层是中侏罗世晚期的红色地层,其下层岩石是盛产早侏罗世禄丰蜥龙动物群的下禄丰组,其上产有侏罗纪晚期的马门溪龙动物群。在同一地区连续发现侏罗纪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恐龙动物群,从原蜥脚类到蜥脚类、兽脚类的演化,还有草食性恐龙、肉食性恐龙、脊椎动物化石与无脊椎动物化石共埋一地,这是世界恐龙发掘历史上的少有奇观,它意味着不同种类和时期的恐龙在这一地区存在的时间持续了6000万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堪称地球历史演化中的一个奇迹。说它就是一个天然的侏罗纪公园绝不为过。<div>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恐龙化石遗址,那就是如果把地球45亿年的历史压缩为24小时来计算,人类进化到今天的时间,只占用了7.7秒,而恐龙统治地球的时间则有51分钟。由此,我们不得不对曾经长期活跃在地球上的恐龙表示我们由衷的敬意。据推测,这里原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内陆盆地,在面积四百多平方公里的禄丰盆地中,沉积着厚达三、四千米碎屑岩层。而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时期,主宰这片“红层”的就是繁盛的恐龙王朝。 </div><div> 我们在感叹繁盛的恐龙王朝居然延续了6000万年的同时,一定会想到这样一个生存延绵了数千万年的物种,怎么会突然消失了?为何又会在禄丰这方土地上集中沉积了亿万年的?这就是禄丰世界恐龙谷的谜团。</div> <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b>侏罗纪时代恐龙在禄丰的繁盛原因</b></span></h1><h3><br></h3><h3> 在同一地区、同一地质剖面上发现了分别代表早、中、晚侏罗纪的“禄丰蜥龙动物群”、“川街恐龙动物群”和“川街马门溪龙动物群”,并且数量之大,品种之多,交错相叠,,既有植食性又有肉食性,时空跨度以2亿年前到1.6亿年前不等,每一种恐龙动物群的时间跨度长达5000万年。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那么,为什么相隔 5000万年的恐龙会睡在一起?恐龙的个体寿命究竟有多长? </h3><div> 首先,我们想搞清楚为什么侏罗纪时期的禄丰是怎样的自然环境让恐龙能很好繁衍的?</div><div> 据说,从侏罗纪早期开始,禄丰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湖盆周边地势低平、植被稀疏,干涸的湖滩时而大面积裸露,时而被浅水淹没,各种恐龙等爬行动物徜徉于湖滨山林间饮水觅食、追逐嬉戏。在侏罗纪中期,禄丰地区的气候仍然没有多大的变化,长期稳定的环境非常适宜恐龙的生活,恐龙也逐渐进化,新的种群不断出现,体形变得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川街龙是这一时期的巨无霸。后来湖盆曾一度扩张,覆水面积增大,但是气候变得更加干旱了。为了生活,恐龙等爬行动物不得不到更远的山区觅食。而到了侏罗纪晚期,气候的持续干旱形成的大面积湖滨平原是马门溪龙等大型草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远处滇中山地蜿蜒流淌而来的河流滋润着这片干渴的土地,给生命带来了希望。侏罗纪时代快结束的时候,禄丰、川街等湖泊完全干涸了,少数残留湖盆也在长期的蒸发下变成了盐湖,恐龙被迫迁徙他乡,从此禄丰地区便不再有一代霸主嬉戏驰骋的身影。 </div> 这是侏罗纪时代对禄丰地区地貌自然环境的形象描述。‌<br> 1、丰富的食物来源‌,为恐龙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br> 2、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恐龙的生存满足了恐龙的基本生存需求。<br>‌ 3、多样的生态环境‌,多样的地貌和植被类型,为不同类型的恐龙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地,从而促进了恐龙的多样性。<div> 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持续了近亿年,也让禄丰这块地方成了恐龙的生存宝地。</div><div> 与此同时,当地中生代的红层(红层主要是指湖相、河流相、河湖交替相或是山麓洪积相等陆相碎屑岩,多以夹层互层出现,从外表来看主要颜色为红色。)地质条件以及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沉积,也为恐龙在不同时期被掩埋,被沉压形成提供的可能。</div> <h1><b>恐龙王朝的突然消失</b><div><br></div></h1><h3> 曾经繁盛一时的恐龙王朝怎么会突然消失的?这自然是每一个参观世界恐龙谷遗址的游客心中最想解开的迷!</h3><div><h3> 对于恐龙的灭绝,从来就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h3><h3> 1、大陆漂移说<br> 2、气候变迁说<br> 3、陨石撞击说<br> 4、火山爆发说<br> 5、被子植物中毒说<br> 6、物种竞争说<br> 7、海洋退潮说<br> 8、地磁变化说<br> 9、物种的老化说<br> 10、疾病流行说<br> 这里列举仅仅是多种恐龙灭绝假说的一部分,显然这都是对侏罗纪时期恐龙最后灭绝原因的推测。<br></h3></div> 这段视频虽然不是直接针对禄丰恐龙灭绝的,但据禄丰世界恐龙谷的宣传片的介绍,“陨石撞击说”被认定为禄丰恐龙谷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 <div> 从禄丰周边的地质地貌来看,陨石撞击说还真是具有一定的可见性的。 </div> 这是一个直径约4000米,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一个“天坑”,被认为是一个陨石撞击所留下的弹坑,它与禄丰世界恐龙谷非常近,禄丰世界恐龙谷大遗址就在它的北边缘。 这就是鸟瞰陨石弹坑的照片。据称当年有一颗直径有10公里的天外来石砸下来,虽然砸向禄丰的陨石可能要小些,但从陨石坑的地貌来看,这个陨石的冲击也引发了周边地貌的不小变化,而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恐龙被掩埋的可能,就是因为当年这个从天而降的陨石造成的突然性意外。 这段由禄丰世界恐龙谷工作人员讲解的禄丰恐龙化石之谜,对今天的我们揭开亿万年前的恐龙突然消失的谜团是有参考价值的。也正是因为那个谜团历史久远,且有着种种不同的推测,所以更让今天的我们着迷。<div><br></div><div> 走在恐龙化石展馆中,漫步于数十具身形高大且姿态各色的恐龙骨架间,仿佛穿越在侏罗纪时期。抬头仰望这群曾雄踞世界千万年的庞然大物,敬畏之情再次油然而生...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