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58年,毛主席去济南军区视察,当他听到周围的人说,自己曾经的警卫员陈昌奉也来了。便高兴地说:<strong>“陈昌奉在哪里?快给我叫过来!”</strong></h3></br><h3>身边的人把陈昌奉叫过来以后,毛主席非常激动,拉着陈昌奉问这问那,问到了陈昌奉离开他以后的各种经历,尤其是得知陈昌奉现在已经是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时,毛主席鼓励他干得不错,并让他继续好好干。</h3></br><h3>然后,毛主席又和陈昌奉又聊到了烈士胡长保,他希望陈昌奉能够帮忙找到胡长保的父母、家人。</h3></br><h3>接到毛主席命令的陈昌奉,立即派人去寻找,但是,经过很多年的寻找,一直到毛主席逝世,也没有找到胡长保的家人。</h3></br><h3>大家可能感到奇怪,为什么毛主席会让陈昌奉去寻找烈士胡长保的家人呢?这便不得不介绍下,毛主席和胡长保的关系!</h3></br><h3><strong>胡长保为保卫毛主席而牺牲</strong></h3></br><h3>1912年,胡长保出生在江西吉安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从小他就吃尽了生活的苦,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吃人的社会。</h3></br><h3>1930年,18岁的胡长保看到家乡附近有红军经过,他听别人说,红军是专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于是他便参加了红军。</h3></br><h3>参加红军以后,由于训练成绩出色,再加上他本人比较灵活,反应机敏,胡长保被中央警卫团选中,担任毛主席的警卫班长。</h3></br><h3>在保卫毛主席的安全时,他总是严肃认真,细心负责,多次帮助毛主席脱离险境;而对待战友,他又总是热情而周到,没有一点架子,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好班长。</h3></br><h3> <h3>中央红军长征前夕,毛泽东与警卫员胡长保、陈昌奉、吴吉清合影</h3></br><h3>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进行长征,胡长保也跟随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h3></br><h3>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在这里,红军召开了决定生死存亡的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h3></br><h3> <h3>遵义会议旧址</h3></br><h3>遵义会议之后,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中央红军转战云南、贵州地区,巧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境内,通过彝民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h3></br><h3>在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时候,由于渡河的速度太慢,再加上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红军想要强行渡过大渡河,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这个代价是红军承受不起的。</h3></br><h3> <h3>泸定桥</h3></br><h3>在这关键时期,毛主席亲自到前线视察,经过仔细研究,决定攻占敌人驻守着的泸定桥。</h3></br><h3>1935年5月30日,中央红军主力突破了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6月2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一支小部队到达化林坪。</h3></br><h3>此时,经过多日的征战,毛主席身子有些虚弱,身形消瘦,脸色泛黄,脸上的颧骨高耸着,头发也又密又长。可是,他依然强打着精神,背着破旧的雨伞,不断地同身侧身后的警卫员们鼓劲。</h3></br><h3>这时,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陈昌奉,抬头向化林坪山顶上看去,发现蓝天万里无云,四周丛林茂盛,并向下吹来习习的清风。他转身对毛主席说:<strong>“主席,走了这么长时间,你该休息一会了。”</strong>毛主席看到脚下有一块大的石板,笑着说:</h3></br><h3><strong>“陈昌奉还真会找地方咯,快去把朱总司令叫来,大家在这里休息片刻。”</strong></h3></br><h3> <h3>毛主席和朱老总</h3></br><h3>听到毛主席要坐在这里休息,警卫班长胡长保立刻找了一丛草,在他精巧的手下,不一会儿,一丛杂草就被他扭成了一个形状像扫帚一样的工具,然后,他把石板上的杂草和枯枝,以及小碎石,全部清除干净了。</h3></br><h3>随后,胡长保把毛主席扶到石板上坐下来,陈昌奉也把自身携带的水壶拿过来,让毛主席喝水,毛主席喝了水以后,也叫其他的战士都喝了一口水,然后,他就同大家交谈起来。</h3></br><h3>突然,胡长保摆了摆手,示意毛主席和战士们停止交谈。就在他们停下来的同时,敌机轰隆隆的声响已经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毛主席和其他警卫们抬头一看,是一辆飞机冲着他们飞过来了,飞机飞得很低,连驾驶员的脸都能看清楚。</h3></br><h3>见到这种情形,毛主席赶忙大叫道:<strong>“快隐蔽,快躲藏!”</strong>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敌机已经扣动了机关枪的扳机,顿时,一连串的机关枪子弹已经扫射到了山顶的树林中和石块上。紧接着,一串炸弹也跟着扔了下来,在毛主席的周围,到处响着刺耳的爆炸声。</h3></br><h3> <h3>长征时期的毛主席</h3></br><h3>其中,有一颗炸弹落在离毛主席只有30米的地方,千钧一发之际,胡长保不顾一切地扑向了毛主席,趁势把毛主席推向了旁边一处比较低洼的草丛里。</h3></br><h3>轰的一声,炸弹炸响了,毛主席刚才休息的地方,那块大石板,被炸得乱七八糟。硝烟还未散尽,陈昌奉等人便奋不顾身地冲向爆炸的地方,大喊道:<strong>“班长,班长,你怎么样了?”</strong></h3></br><h3>这时,毛主席也从草丛中起来了,他看着倒地不起的胡长保,连忙蹲在胡长保的身边,呼喊着:<strong>“长保同志,长保同志!”</strong></h3></br><h3>胡长保吃力地睁开了眼睛,口中说道:<strong>“主席......毛主席......你没事......吧”</strong></h3></br><h3> <h3>电视剧《长征》剧照中胡长保牺牲场面</h3></br><h3>毛主席急忙说自己很好,没有受伤。听到毛主席没有事,胡长保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h3></br><h3>这时,毛主席的卫生员钟福昌走上前来,开始为胡长保包扎伤口,毛主席让胡长保的头枕在他的手臂上。</h3></br><h3>可是,胡长保由于伤势过重,眼睛已经失神了,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和毛主席说:<strong>“主席,我不行了。我没什么牵挂,最可惜的就是不能随您前进了。主席,我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忙,我牺牲以后,如果将来红军胜利了,请您转告我的父母,他们在江西吉安。”</strong></h3></br><h3>毛主席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抱着胡长保。</h3></br><h3>胡长保转身又对陈昌奉等人说道:<strong>“以后,就得你们保护毛主席了,一定要保护好毛主席的安全,同时祝我们的革命早日成功。”</strong></h3></br><h3>胡长保,毛主席的忠诚卫士,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了毛主席。</h3></br><h3><strong>毛主席对胡长保的怀念</strong></h3></br><h3>胡长保去世之后,毛主席难过地哭了,陈昌奉等警卫班的战士也都哭了。</h3></br><h3>毛主席脱了军帽,低着头和警卫员们一起为胡长保默哀,他的眼中满含泪水。随后,毛主席让陈昌奉把自己的被子拿过来,随后,他和陈昌奉一人拉着一方,将被子轻轻地盖在了胡长保的身上。</h3></br><h3> <h3>毛主席悼念胡长保 电视剧《长征》剧照</h3></br><h3>随后,毛主席嘱咐警卫员们:<strong>“给胡长保同志好好掩埋起来,在坟上立上个牌子,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strong></h3></br><h3>毛主席的警卫员们流着眼泪,将胡长保掩埋在山顶上的一颗青松旁边,一位参谋按毛主席的嘱咐,写了木牌钉在坟前。</h3></br><h3><strong>部队再次出发之前,毛主席又返回到胡长保的坟前,他向战士们要了一把小小的“工兵锹”,亲手给胡长保的坟上一锹又一锹地培了10多锹厚厚的草坯。</strong></h3></br><h3>陈昌奉明白:按照江西的风俗,这种方式既是亲人在每年清明节前才进行的“上坟”行为,也是期望坟头“草旺长绿”,好使活着的亲友永远思念的意思。</h3></br><h3>胡长保的牺牲,使毛主席感到很愧疚,也使他感到很不适应,有时候,毛主席会不由自主地回头张望,似乎胡长保还在自己的身边。</h3></br><h3>毛主席是一代伟人,他的意志始终坚如钢铁,从不轻易落泪,即使是他最器重的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时,他也没有在公开场合中流过泪。</h3></br><h3>但是,在长征途中,“毛主席泪别胡长保”成为了最让人心碎的画面。</h3></br><h3>即使在建国以后,毛主席在接受采访,或者是接见外国友人时,每次提到生死的问题,毛主席都会提到那个为了保护自己而壮烈牺牲的警卫班长胡长保。</h3></br><h3> <h3>1936年,毛主席和斯诺在陕北合影</h3></br><h3>1965年1月9日,毛主席的老朋友,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再次访问中国,毛主席和他谈论了一些国际问题,随后又回忆起第二次世界大战。</h3></br><h3>当斯诺问道:“在您看来,中美之间的关系有没有改善的可能?”,毛主席风趣地回答:“我看是有可能的,不过这是需要时间的,我的时间不多了,估计我这辈子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斯诺你是有希望的,因为你比较年轻,生命还很长。”</h3></br><h3>斯诺停顿了一下,说:“我看主席的身体很健康。”</h3></br><h3>毛泽东叹了一口气。他一反以前面对外宾时乐观的态度,用充满凄凉的语气说道:<strong>“关于死亡,我遇到过好多次了,就是不死,有什么办法!多少次好像已经濒临死亡,包括在战场上被敌人的飞机轰炸,可是,炸弹没有打到我的身上,却把我身边的卫士炸死了,血溅到了我的身上。”</strong></h3></br><h3>因为毛主席一向是积极乐观的,很少说起当年个人的凶险经历,斯诺紧张地询问:“是在延安时期吗?”</h3></br><h3>毛主席说:<strong>“这样的危险,在延安的时候有好多次,在长征路上也有一次,我们刚刚过了大渡河,在化林坪休息,却遇上了飞机轰炸,把我的警卫班班长胡长保炸死了,他把我推到了一边,用自己的身体扑倒了炸弹,这一次血溅到我身上了。”</strong></h3></br><h3> <h3>毛主席</h3></br><h3>同样,也是在1965年,毛主席在长沙会见胡志明的时候,曾经提出秘密访问越南。胡志明表示热烈欢迎,但当时美国正在对越南疯狂轰炸,胡志明担心毛泽东的安全。</h3></br><h3>毛主席说:</h3></br><h3><strong>“我就是要去看轰炸,要去轰炸的地方,好几年没有看到轰炸了。以前,我被国民党、日本、美国的飞机轰炸了几十次,敌人的飞机把我的警卫员炸死了,就是没有炸到我。现在,我想去你们那里看看。”</strong></h3></br><h3>晚年病重的时候,毛主席提及到战争中的生死,依然坦然无惧:<strong>“在战争中我有好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可我还是没死。人们都说我命大。可我不相信。”</strong></h3></br><h3>毛主席一家,为了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失去了无数战友,见证了这一切的毛泽东,怎会相信这世间还有“命大”一词。</h3></br><h3> <h3>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h3></br><h3>这些都是无数像胡长保这样的烈士,为我们筑起的铜墙铁壁罢了。</h3></br><h3>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在黑暗之中高举着火把,却在黎明前,永远闭上了双眼。</h3></br><h3><strong>嘱咐陈昌奉,找到胡长保的家人</strong></h3></br><h3>新中国建立以后,毛主席没有动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死难的家人们立碑建墓,但是,对于胡长保,毛主席一直记在心上,他始终记得胡长保的遗言,想要找到他的家人,告诉他牺牲的消息。</h3></br><h3>1958年,毛主席前往济南军区视察。当他听身边的人说,自己曾经的警卫员陈昌奉也来参加会议了,毛主席非常高兴,便向周围的人说道:“<strong>陈昌奉在哪里?快给我叫过来!</strong>”</h3></br><h3> <h3>1958年8月,毛泽东在济南与长征时的警卫员陈昌奉交谈</h3></br><h3>陈昌奉听到毛主席在叫自己过去,便快步地跑到了主席的面前,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h3></br><h3>经过一番寒暄之后,陈昌奉发现,虽然自己离开毛主席那么多年了,但是毛主席依然能记得他的名字,甚至能说出他的老家,这让陈昌奉更加激动。</h3></br><h3>陈昌奉从15岁开始,就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一直干到21岁。他是毛主席的勤务员,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和饮食起居,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到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h3></br><h3>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身边有过很多警卫员,这些警卫员在他身边待的时间都不会长,因为毛主席认为:待在他身边,虽然地位比较高,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不利于能力和前途的发展,所以,他身边的警卫员,一般待个几年,就会鼓励他们外出去学习,历练。</h3></br><h3>1936年,毛主席将21岁的陈昌奉叫到身边,让他去红军学校学习深造。陈昌奉在红军学校毕业后,先后担任了陕北公安处警卫员训练主任,延安公安局科长、公安分局局长等职。</h3></br><h3>1946年5月17日,陈昌奉离开延安前往山东工作,毛泽东在一张照片后写下一句赠言:<strong>“努力工作,忠实于人民,祝你胜利。”</strong></h3></br><h3>两人这一别就是12年,当陈昌奉再次见到毛主席时,他想起了自己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时光,尽管这时的陈昌奉已经40多岁了,还是忍不住湿了眼眶。</h3></br><h3>毛主席和陈昌奉聊到了过去,当聊到陈昌奉以前的警卫班班长胡长保时,一向意志如钢铁的毛主席,竟然罕见地红了眼眶。毛主席希望陈昌奉能够帮忙找到胡长保的父母、家人。</h3></br><h3>看到毛主席红了眼眶,并且希望他寻找胡长保的家人,陈昌奉连连点头,这么多年,他也非常地想念自己的这位班长,为保卫毛主席而壮烈牺牲的胡长保班长。</h3></br><h3>接到毛主席的命令之后,陈昌奉一直在派人寻找胡长保烈士的家人。</h3></br><h3>后来,陈昌奉调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因为胡长保的老家在江西吉安,他便亲自前往胡长保的老家前去寻找。</h3></br><h3>他翻阅了很多资料,走访了许多村落,只要有姓胡的人家,他都会亲自前往确认一番,但凡他所知道的吉安的老红军战士们,他都亲自前往红军战士的家里拜访。</h3></br><h3>可是,经过多年的寻找,他始终没有找到胡长保的父母和家人。当地干部和群众听说了胡长保是为保卫毛主席而牺牲的,都肃然起敬,一直在积极地寻找、打听,但是,还是没有结果。</h3></br><h3>寻找无果的陈昌奉,带着遗憾的心情,重新走了一次长征的路,他来到胡长保当年遇难的地方,久久地望着远方。</h3></br><h3> <h3>胡长保烈士的雕像</h3></br><h3>班长,你拼命救下的首长,领导着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h3></br><h3>1986年,陈昌奉病重,在弥留之际,他还一直和家人们说起这位为了保护毛主席而牺牲的战友,并嘱咐家人继续寻找胡长保家人的下落。</h3></br><h3>1990年,荥经县政府决定成立专门小组,寻找胡长保的遗体。由于战争的影响,当年立下的碑也已经找不到了,工作组的干部们不辞辛苦,一家一家地访问,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当年的知情人。</h3></br><h3>知情人杨其寿老人,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他回忆起了当年的那一幕。</h3></br><h3>1935年,杨其寿还不满10岁,红军路过他们村子的时候,年幼的他没有见过红军,但是听家里的大人说,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他就悄悄跟在红军身后,想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军队。</h3></br><h3>杨其寿一直跟在红军身后,这时,天上响起了轰隆隆的声音,他抬头一看,原来是飞机,一边飞一边往红军所在的地方扔炸弹,吓得他赶紧找了个地方藏了起来。</h3></br><h3>飞机轰炸完以后,他从藏身的地方出来,爬到了地势较高的山顶,看到了战士们正在掩埋胡长保。</h3></br><h3> <h3>胡长保烈士之墓</h3></br><h3>随后,杨其寿便带着工作组的成员,前往距离县城50多公里的深山老林,通往胡长保墓地的路上,满是杂草和荆棘,众人合力,劈开了一条路,终于找到了胡长保的墓地。</h3></br><h3>这位埋葬在荒山上50多年的无名烈士,终于迁葬到了荥经县烈士陵园。工作组的成员在胡长保的墓碑上刻着<strong>“中央红军毛泽东同志警卫班长胡长保烈士之墓”</strong>,以此来纪念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勇无畏的精神。</h3></br><h3> <h3>胡长保纪念馆</h3></br><h3>在胡长保迁葬到荥经县烈士陵园后,荥经县有关部门决定再建一座胡长保纪念馆,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为保卫毛主席而付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2005年,胡长保纪念馆正式竣工。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有成千上万的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此地,缅怀胡长保烈士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h3></br><h3>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在参观胡长保纪念馆时,被胡长保烈士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他说:</h3></br><h3><strong>“一定要讲好革命先烈的故事,胡长保烈士纪念馆有很突出的亮点,就是实物展品多,很直观,面对革命先烈留下的遗迹和物品,这种心灵上的触动,非常有利于广大的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strong></h3></br><h3>胡长保为了保卫毛主席,不惜用自己的身体扑到炸弹上,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让我们向胡长保同志致敬!胡长保同志永垂不朽!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h3></br> <a h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8663156280623387&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6%89%BE%E5%88%B0%E8%83%A1%E9%95%BF%E4%BF%9D%E7%9A%84%E5%AE%B6%E4%BA%BA%E6%98%AF%E9%99%88%E6%98%8C%E5%A5%89"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baijiahao.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