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漳澎村“添油”习俗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陈章莲</p><p class="ql-block"> 秋意浓,月儿明,乐享中秋,情满人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佳节, 这晚,人们都会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传统习俗。比如:赏月、猜灯迷、吃月饼。其中,最具特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家乡漳澎村,流传一百多年添油活动了。</p><p class="ql-block"> 夕阳刚西斜,人们已迫不及待地从街头巷尾涌上添油街,准备向邻近商家讨油烛了。这时,村口方向也涌来一批批来凑热闹的邻近村群众和新莞人,整条街被添油的队伍挤得水泄不通。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凡。随着孩童们:“添油”"添油"的叫声,添油活动缓缓地拉开帷幕,只见,一群群穿梭其间的红男绿女,装扮的时尚而又潮流,喧闹声、欢笑声交织成快乐的海洋。大人们带着小孩们提着款式新颖、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灯笼,来回地两边商铺讨油烛乐不此疲。更有些比较大小朋友回来几趟添完再添,他们喊着添油必备的口号:“添油,添油,添油添福寿”!。“添油,添油,添个大灯头”!(“灯头”是每个家庭添男丁时点的大灯笼)。而两旁商铺的老板们则满面笑容,拿着大把大把的油烛不停地派到人们的手上。孩子通过“添油”,为自己的学业顺风扬帆,店铺老板认为给孩子们发红蜡烛,不仅可以让孩子们顺利成长,还能让店铺生意红红火火。因此,各处商铺的店主都会早早地准备好蜡烛、香油,等着孩子前来,来的孩子越多,店主越开心,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了整条商业街,空气弥漫着欢快的“添油”“添油”的叫喊声,喜庆的气氛让每一个人都变得和愉快。</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中秋节,由村组织举行添油活动,增加了醒狮、乐队、舞蹈、巡游……等表演节目。我和舞蹈的队员们感到非常幸运,有幸参加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感觉无比荣幸。</p><p class="ql-block"> 五点正,一阵啰鼓喧天,添油活动正式开始,迎面而来是威风凛凛的醒狮队,大狮子在夕阳照耀下,焕发金光。它们有时身轻如燕,如天龙飞舞,有时步履矫健,如蛟龙出海。雄姿舞动威风八面,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栩栩如生、神采奕奕的景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此时,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舞龙队员们高举着长龙,上下翻飞,时而“蜻蜓点水”,时而“金龙狂舞”,他们的动作刚劲有力,变化万千,令人惊叹不已。狮舞动,龙腾空;锣鼓响,鞭炮鸣;彩灯红,笑语扬!两旁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喝采声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本村乐队,演唱了原创作品——《添油歌》,他们用音乐和歌声,呈现了漳澎村在时代中的变迁与进步,接地气的歌词让村民们很快融入进去,人们挥舞着手上灯笼,即兴来个万人大合唱,比伍佰的演唱会还热闹!</p><p class="ql-block"> “噔!噔!噔!噔”!到我们平乐舞蹈队出场啦,队员们身穿华丽的汉服,挽上公主髻,上面垂着流苏,髻上插着一支珠花的簪子,手执一把仿古月扇,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果然,跳舞的女人永远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首轻松愉快调皮可爱的《桃花笑》,将现场气氛带到高潮。</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是重头戏“花车巡游”,有“乡村振兴”、“蓝莓王国”和“种粮大队”三辆花车,人们把它装点得美仑美奂五彩斑斓,在花车巡游中,每一辆花车都如同一座移动的果园,从郁郁葱葱的绿叶到盛满箩箩筐筐的谷物果品,从可爱卡通的动漫人物到华丽炫目的道具,一切都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和独特的魅力。 紧跟花车后面的,是手提灯笼的汉服美女和小朋友。他们跟随花车围绕添油街巡游,引来了一串串尖叫声,为这个节日增添了许多欢乐的色彩,更吸引两旁的村民和游客,他们纷纷拿手机邀请汉服姐姐妹妹拍照留念,也拍视频上抖音,忙得不易乐乎,又乐在其中。 </p><p class="ql-block"> 夜色渐浓,皓月高悬,月光如水洒满大地,添油活动圆满结束,人们久久不愿离开,他们亮起手上千姿百态的色彩斑斓灯笼,与高高挂在街上的一串串五彩灯笼,相互辉映,如宝石、夜明珠一样闪闪发光,整条街道也都变成了皓光闪耀的银河。</p><p class="ql-block"> "中秋月圆时,月与灯依旧″。家家户户的窗子透出来的,是花灯的光芒,也是是幸福的光芒,此时的我,正沐浴着这幸福的光芒中。</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我村(以前称平乐村)有添油习俗呢?据记载,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南安坊(现六坊)住着一户徐姓的贫苦人家,他们一家三口过着食不果腹的艰辛日子。 夫妇养育了一个儿子,他们给他取名叫阿贵。阿贵自幼聪明好学,一直盼望能识字读书。但家境贫寒,哪有钱供他读书呢?徐父见儿子一天天长大,又十分喜爱读书,便求邻居找来一些丢弃的旧书本,供儿子在家自学。阿贵天生聪慧又勤奋,每天清晨便起来读书,直到深夜仍手不释卷。但夜晚读书,需要点油灯照明,阿贵家中穷困,三餐都难维持,更别说买灯油了。 有一年的中秋节之夜,村头村尾的孩子们便早早地挑着灯笼在街上游玩,阿贵却留在家埋头读书。奈何天色已暗,屋里一片漆黑。他知道,家中没油点灯,只好放下手中的书卷,慢慢踱出家门。出门走不多远,他发现街道上灯火通明,两边的商铺门前挂满了大灯笼,阿贵高兴极了,迅速回家拿了书本,坐在一间杂货铺门前的角落里,借着明亮的灯光旁若无人地读起书来。杂货铺老板姓陈,见阿贵如此勤奋好学,深受感动,对阿贵说:“你回家拿灯盏来吧,我给你添油。” 邻近商铺的老板们,见陈老板为贫寒学子阿贵“添灯油”,深受感动,纷纷拿出灯油站在店门前为家境贫寒的学子添油。不但如此,对于那些家境殷实、并不缺油的学子,商家们也毫不吝惜地给以“添油”,以鼓励他们勤奋读书。久而久之,平乐村中秋之夜“添灯油”的俗例便蔚然成风,一代一代传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平乐村变成了漳澎村,年复一年的“添灯油”习俗,也渐渐地发生了演变,在原来为学子“添灯油”的基础上,又加进了“添油添丁”、“添油添福寿”的内容,使“添灯油”的内涵显得更加丰厚。这极具个性又积极有意义的喜庆节日也吸引了其它镇街甚至广州的众多游客来参与。</p><p class="ql-block"> 到我们六零后七零后满街讨灯油时,灯油已悄悄地演变成蜡烛、油烛了,商家们的助学优良传统却依然不变。这一优良习俗不仅体现了漳澎人对教育、对知识的重视,还体现了漳澎人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共建和乐大漳澎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灯油”指的是“花生油”,古人晚上照明主要使用的是灯盏,在一个小小的油灯盏上面放一条灯芯草,加些花生油浸润透后,就可点火照明。发展到今天,昔日的“添油”已由添灯油演变为添油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