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昭君博物院研学活动

猫吃罐罐

<p class="ql-block">为更好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思想,</p><p class="ql-block">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p class="ql-block">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p><p class="ql-block">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的号召,</p><p class="ql-block">“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六一中队赴昭君博物院开展以“文化润童心,共筑中华梦”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研学中队员们学习到,王昭君作为和平使者,远嫁漠北草原,留下昭君出塞的历史佳话。文人墨客将她的故事汇入了民族融合的恢宏叙事。唐代诗人张仲素的诗词形容昭君出塞后生活安定、生产繁荣的景象;元代诗人赵介颂扬了王昭君对平息战争、安定边境的贡献;现代著名的史学家翦伯赞极大的肯定了王昭君在政治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他说:“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后来在呼和浩特修建了昭君博物院,这是依托王昭君墓,以博物馆区为基础,有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社会教育的遗址性博物院。先后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馆内设有《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陈列》展览,该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和亲历史事件为主要脉络,全面系统展示中国古代和亲文化的专题馆。</p> <p class="ql-block">1963年,董必武同志到内蒙古考察工作时,题诗《谒昭君墓》云:“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这首诗也被雕刻在昭君博物院的石碑上,赞美了王昭君为民族团结作出的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在我国历史上,和亲联姻也比较普遍。和亲政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它也昭示了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以昭君出塞为代表的和亲联姻,促进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打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基础。</p> <p class="ql-block">昭君出塞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烙印在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里。它以史言明,各民族自古以来就互相依存、休戚与共,也时刻提醒后人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2014年1月、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内蒙古。他反复强调,内蒙古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要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并对各族干部群众提出了守望相助的希望。这些殷殷嘱托,激励着新时代的草原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把祖国北疆建设得更美丽而奋斗。</p>

昭君

民族团结

王昭君

和亲

博物院

出塞

民族

研学

历史

中华民族